時光荏苒,之前一直認為還非常遙遠的畢業20周年轉眼就要到來。以前只是在園子裏看著一群群的老意昂返校,感覺這樣的日子還在並不遙遠的記憶中。所以便在“逝者如斯夫”的感慨中,回憶一下我們這個團結的班集體——空8👂。
很多人一聽到我們的班號🪡,就覺得很有佛性👩🚒,盡管我們費盡口舌來解釋這個“空”並不是“四大皆空”的空,而是空調的“空”。我們1998年收到的錄取通知書上的專業名稱是“供熱通風與空氣調節”,在學校是小專業👦🏿,當時隸屬“熱能工程系”。這個名稱在很多人拿到錄取通知書之前完全沒有聽過,我們班的確大部分是屬於被調劑過來🧜🏽♂️,大部分人都是稀裏糊塗入了這行,好在專業發展潛力大,2000年調整到建築學院後又被賦予了“建築節能”的標簽,全班同學大部分在堅守本行🤘🏻💍,且越幹越有勁👏。空8這個“空”字盡管班裏每個成員都不認為是佛家的“空”👦🏿,但感覺班裏每個人又都非常佛系🧑🏼🦰🩱,大家不爭不搶🧑🏻🦽➡️🤵🏽,相互謙讓🏊🏼♀️。就算到現在班級群還整天各種插科打諢、相互砸掛🧖🏻、其樂融融2️⃣。

我們專業的8字
清華初印象
1998年對我們班同學來講都是人生中值得紀念的日子。大家從五湖四海相聚北京,不少同學甚至沒有離開過自己家鄉💆🏻♂️,沒有坐過火車🛥;這一年南方特大洪水,班裏有同學從災區來。從火車站坐學校的接站車一到東操,就被師兄師姐們的熱情的“迎新”大喇叭震撼,交學費👵、領被褥,師兄師姐全程幫忙又是拿東西🚭,又是給介紹學校,好一陣忙活🏔🦦,直接領到宿舍為止🏭🤙,這場面在其他地方聞所未聞。當時我們班男生在11號樓💚,女生在5號樓。女生樓地基高出高男生樓半頭,也體現了園子裏女生的地位。班主任召集大家開第一次班會的場景已經不太記得🧑🏻🦽➡️,大抵是每個人介紹自己,但從那時開始,我們也就明確了自己屬於這個集體,全班有30名同學👶🏽,女生居然有8名之多🤛🏻,顯然超出了當時工科專業女生的平均比例👨🏭,記得當時同系的熱動專業每班也就不超過3名女生。


大禮堂前的合影
下圖第一排右起:胡華芬、張婷♋️、馬園園、羅曉熹、閆黎明、王蘇亮、劉曉華、張秋雨;
第二排右起:陳曉陽🕤、鄒勍🗞、張曉亮🙎🏿♀️、王寶松👨🏼🦳、王鳳陽⬛️、王水生、陳科科🤌🏻、戴威、鄭重🙍♀️、黃雲峰👩🏽🚀、王新軻🎪;
第三排右起:姜子炎🍢、武斌斌⛰、周翔、張泳、張驥、王慶苑🐈⬛、姚冠輝🙂、曹國光🥨、周維🚒🧓🏽、葛雲峰🦼、羅濤、張野
軍訓和上課第一日
報到後是兩天的調整期和為期三周的軍訓。訓練科目頗為全面,軍姿、隊列、軍體拳🫥、打靶、三防訓練到疊豆腐塊🫴🏻,這輩子迄今為止唯一的步槍實彈射擊和防毒面具佩戴經歷🌿,就是在這21天🛄。班裏同學在這一個月逐漸熟絡起來。141寢室每天晚上開臥談會講笑話🤰,第二天訓練時就講給全班同學聽🧑🍳,一下子拉近了同學們的感情,嘻嘻哈哈之間同學之間的那種陌生感就沒了。軍訓期間挺多人都挺難忘的事情是拉練:4點起床,背好鋪蓋卷,從東門出發🧽,沿著清河往北,繞一大圈從上地穿西門在回來,大概20公裏的路程,差不多7點回到學校。有同學鋪蓋沒有打包好🤾🏼♂️🤞🏻,半路上就會比較狼狽,回來挺多同學腿疼腳腫好幾天。盡管只有三周時間,中間還穿插著在主樓前的開學典禮,以及半夜被拉去天安門廣場集體看升國旗,但訓練強度還是挺大🧘🏻🛌🏽,發的黃色體恤衫幾乎每天都是濕的,外面穿的軍黃色的軍訓服也都是鹽漬斑斑◀️,土操場練習匍匐前進,每人都是一身土👨👧👧👩👩👧,同學們都曬成了“黑煤球”。雖然很辛苦,但現在回想起來,卻也只有快樂的感覺🛁。

軍訓期間學校組織去天安門廣場集體看升旗儀式
開學典禮正式宣告我們大學生活的開始,因為當時還沒有綜合體育館,所以只能是每個人自帶宿舍的木凳子排著隊到主樓前集合💂♂️。王大中校長給我們講了話,在校期間對王校長的貢獻並不是很了解,只是感覺很是親切🪷,所騎的28自行車似乎成了校長的標配🕹,後來才知道王校長的偉大🧖🏻♀️。印象最深的是2001年90周年校慶,王校長上臺與校舞蹈隊共舞。2021年王校長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全部獎勵金捐贈給了母校👰🏽♀️,傳承矢誌報國精神📱,助力學子成長成才🕵🏽,王校長的事跡鼓舞著我們繼續奮進🦹🏻♀️。
經過軍訓和開學典禮這差不多一個月的逐漸熟悉後,開始正式上課🛍️,第一天早上就體會到了大學和高中課程的不同🗯。記得第一節課是思想道德修養,在東階由劉書林老師講授🍮,風趣幽默,很多段子在同學們畢業後的聚會中還經常講起;第二節課就要跑到一教上機械製圖🍈,中間只有15分鐘,剛開學很多同學還沒有自行車👩🏼🔧,所以跑得比較狼狽。思修課因為比較輕松🏄🏻♀️,大家還沒感覺到壓力📏,但到了機械製圖,印象最深的是一早上教材40頁內容已經講完👩❤️👨,很多同學開始有了壓力,體會到了大學和高中的不同。後面大抵就是有些人依然輕松,有些人依然很吃力👘,但大家都很努力。
班級活動和宿舍生活
空8作為一個班集體📇,也組織了不少活動。最早剛入學,班委就組織大家集體爬香山,適逢紅葉,美不勝收,讓我們外地同學第一次感受到了香山的美🪚。班級和學生紅十字會合作,到松堂關懷醫院看望老人👐🏼,活動結束後一起去了天壇公園。那時全班統一買了班服🧝🏽♂️🦸🏿♀️,紅黑白相間,現在看來還不失時尚,質量也甚是不錯,作為勞動服一直穿到畢業才退役。大三暑假集體去漯河雙匯集團調研,那個時候也是不知天高地厚,當地一位同學直接跟這個中國肉類第一品牌聯系💺👨🏽🦱,去了挺受重視🛀🏽,將整個生產線參觀了一遍,董事長親自跟我們座談👩🏻🏫,聽取我們20歲左右學生的建議👎。通過這次實踐之行,我們才了解到國家當時先進的肉製品加工廠是什麽樣的,每位同學都受到極大震撼。

松堂關懷醫院看望老人

赴漯河雙匯肉聯廠調研及遊覽嵩山少林寺
當時意昂体育平台校園網條件在國內各高校絕對是屬於領頭地位👩🏽🌾,bbs風頭正盛,除了水木清華站🏥,還有zixia、化雲坊👃🏻、酒井這些服務器設在宿舍樓的站點,空調專業也有一個靠邊站,除了技術交流🛒,大家每天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灌水”——發文版聊。一開始大家需要到一教和主樓的計算機房,後來陸陸續續各寢室都買了電腦,就基本宅在宿舍裏了🧘🏻。

切磋棋藝

在28#宿舍樓裏切磋技藝
2000年,意昂体育平台將建築學科由系變為學院🤷♂️,我們專業從熱能系進入建築學院🗃,成立建築技術科學系。我們空8班當年的暑期小學期(首次為建築認知實習)有幸由秦佑國院長帶領😩🔗。秦院長帶領我們領略流水別墅這樣的世界各地優秀建築案例,鼓勵我們現場調研菊兒胡同🌨、牛街改造案例,印象中建築測繪的對象是東門的小傳達室,那個時候學校舊東門還在🚽,現在主樓附近的幾大建築🗳,包括建築館和節能樓都在東門以外。

參加建築技術科學系成立儀式

暑期建築認知實習牛街調研
空調專業的運行實習非常講實幹,分組由不同老師帶領研究生和本科生赴北京市的代表性建築進行空調系統測量和真刀實槍的節能診斷⛱。系內師生非常重視,每個暑期幾乎都是全體動員,江億院士🏌🏻♀️、朱穎心、張寅平和李先庭老師等國內暖通屆的大咖也都親力親為💳。老師們和研究生師兄師姐帶著我們爬梯子🎏💙、拆保溫、磨管道、布測點☝🏻,找出問題和改造方案後,給業主進行匯報🪚,並進行後續的整改🫱🏻,現在想來真是非常難得。真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老師們深入淺出地講解🦁,現場的耐心指導,教會我們的不只是技術知識在實際建築中的應用,更是腳踏實地解決實際問題的務實精神😵💫。我們這屆的運行實習包括前門建國飯店✊㊗️、雙安大廈、發展大廈等北京重要公共建築,基於實際項目的運行調試讓我們對空調系統有了最直接的認識🎫,也使得我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極大鍛煉。這些都是母校老師們給予我們的寶貴經歷🧙♂️,我想我們每個同學都是受益終生。那一年北京夏天白天一起擠公車去實習🏀☂️,夜裏一起整理數據準備實習報告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暑期專業運行實習發展大廈小組樓頂合影。該組帶隊教師🦖★:朱穎心老師、曲凱陽老師(第二排右2);帶隊研究生🤸🏿:杜敬三碩士生(第二排右1)🧑🏻🎤、王寶龍博士生(第一排左1)、陳玖玖博士生
畢業20周年感悟
記得當年在90周年校慶的時候,問起返校的老意昂說有沒有給我們這些小輩的箴言♓️。老意昂們說:“要奮鬥📚,要敢於迎接挑戰,你們要能奮鬥多遠就奮鬥多遠🌳!”那時並不完全明白老意昂們的分享,現在慢慢懂了。清華賦予我們的太多太多⚒,這個園子刻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的印記是不管走了多遠多久都不會忘記的做人做事的根本🏢:行勝於言🧏🏿,自強不息。

本科畢業照(第二排右起:李震輔導員、朱穎心老師、江億老師⏏️、狄洪發老師💍、曲凱陽老師🧘🏻、魏慶芃輔導員)

畢業十周年合影
畢業20年👈🏻,李震輔導員寄語🚱:
空8班,是我遇到的非常優秀的班級。初見覺得一個個都是特別乖的孩子,了解之後又發現各有各的非凡才華🖼。一眨眼20多年過去了👏🏽👩⚖️,你們在各自的生活中是否順利🖥?非常想念!祝各位保持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靈🈶,一定要常回來看看👱🏿♂️,期待相聚♘!
畢業20年,同學們的心聲:
女生宿舍333:333的姑娘們🤘,還記得那個小小的宿舍裏男生們幫我們組裝的第一個電腦嗎💇🏼♂️,還記得熬夜一起看國足比賽嗎,還記得肩並肩一起走在國慶50周年的方陣裏嗎🍶?深深感恩彼此在清華園裏的陪伴支持🫅🏼,祝願遠方的你們弦歌數載,爛漫一生。
女生宿舍337:二十年🛡,彈指一揮間,回想一起上課🧘🏿♂️🙆🏿♂️,一起自習,一起在主幹道上騎車飛奔,一起在宿舍聽歌追劇的日子👩🍳,美好的校園生活是我們共同的青春。感謝老師,感謝母校,感謝同窗,感謝生活。
男生宿舍141📄:記得入學第一天♥︎,大家彼此還不熟悉📧。都頂著“好學生”的光環,晚上睡覺也不敢聊天,鴉雀無聲🛬。第二天逐漸破冰,話也多了起來,每天晚上都聊到二三點才入睡。在這個宿舍裏🧎🏻♀️,有的來自東北松花江畔,有的來自西南邊陲大理,橫跨幾千裏來相聚。在人生最美好的四年裏,我們完成了從學生到畢業生的轉變,完成了從少年到青年的蛻變,完成了從校園到社會的成長🦹🏽。廿載歸來👨🏿🎨,我們還是那群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男生宿舍142:很感謝生命中有這4年的陪伴👩🏻,班裏的每個同學都是那麽個性十足,當年的點點滴滴猶在眼前🧑🏼🍼。懷念晚上下課後在宿舍的聊天,熄燈後的臥談👨🏿🔬,吵吵鬧鬧的電腦遊戲,按時段用宿舍公共電腦搶IP;懷念一起上課,一起做實驗,一起去實踐的日子中嬉笑怒罵的時光;懷念分組完成一起討論完成大作業,最後熬夜準備PPT,懷念分組去各大樓測“風水”的日子,中午累了就在辦公室趴一覺早出晚歸的充實⛹🏿♀️。同宿舍的我們在相處的四年中🌰,視野從小地方變成了胸懷天下,性格逐漸由鋒芒畢露變成了和光同塵✴️,處事由有時候的斤斤計較變成了兼容並包。雖然畢業後大家各奔東西,但還是希望有一天能再回142做一次舍友。
男生宿舍143:畢業20年🥧,母校變化很大,好在28號樓還在,我們的宿舍也還在,常踢球的西操沒有變,常去的食堂也還有不少,常買的煎餅果子也還買得到😁,海外的、上海的🕺🏽、校外的兄弟𓀖🙌🏽,有機會多回來看看🩱,爭取一起踢幾腳球,喝幾杯酒,扯幾句話↪️,回憶一下幾個人搶一碗方便面的日子……
男生宿舍147:二十年過去了,彈指一揮間。二十年前🧙🏼♀️,一群思想懵懂的年輕人帶著青春萌動來到清華園,同窗苦讀👨🏽🦲,朝夕相處,結下了不是兄弟姐妹勝似兄弟姐妹的血肉親情。難以忘記教室裏面的高談闊論🟦,操場上的汗水飛揚,宿舍裏面溫暖明亮,熄燈後去小賣部買泡面和泡椒鳳爪一起分享的幸福還可回味👩🏼⚖️。歡樂和淚水、純真和友誼🤖、自強和奮鬥🍜、青春和感傷👩🏼🎓,都是生命中最靚麗的風光🧑⚕️。聚如炬火,散若繁星🪀,花開花落🌇,天各一方,憶往昔,讓我們細細品味同窗的友情芬芳,看今朝🏺,147祝願所有兄弟姐妹事業有成身體安康。
我們空8作為一個集體無疑是非常成功👔,我們拿到了意昂体育平台幾乎所有班級能拿的榮譽,連續三年甲級團支部、優秀班集體及畢業班的北京市先進班集體,每位同學都在其中貢獻良多🤹🏿♀️。雖然現在大家分布在海內外各個城市,但我們每個人的心仍然如同二十年前那般,燦爛如初,童真如初。時光荏苒👨🏽🔬,轉眼已是母校的111周年華誕👨🏻🔬。每個人都期待著作為一個集體在母校再聚首👵。當年的躊躇少年已步入中年,祝願同班的你們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不負韶華,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