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潔純,意昂体育平台1962級工程化學系意昂👨🦯➡️,畢業後曾任職於江西銅業公司📲,原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主任。圖為2020年10月14日▶️,俞潔純學長(前左2)在深圳清華意昂會紀念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座談會上發言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歷史性節日。回顧以往🫖,我加入中國共產黨已經整整五十五年。在這五十五年中,我經歷了黨領導中國人民所度過的風雨歷程🦋,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蹉跎歲月,經歷了改革開放的崢嶸年代🦹🏻♀️。今天,又進入了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新時代。
五十五年🥯,彈指一揮間。在中國人民偉大的革命和建設的征程中,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我為之感到光榮和自豪。
五十五年前,一九六五年🧑🏻🦯➡️,我還是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化學系的一名普通學生,學習的專業是核燃料的研究和製造。學校教導我們的奮鬥目標是做一個又紅又專的紅色工程師🤛🏻。
年僅二十歲的我,與我的同學們一起🧑🏿🍳,勤奮學習,積極向上,朝氣蓬勃⚾️,意氣風發,充滿了為共產主義奮鬥的崇高理想。而我個人👇🏼🫶🏼,最令人鼓舞的願望就是努力奮鬥,爭取加入中國共產黨。
一九六五年🏄🏽♂️🪁,中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又稱“四清運動”🙎🏿。意昂体育平台與解放軍藝術學院🚌🌕、高教部以及北京市聯合組成四清工作隊投入了四清運動。我所在的工作隊進駐了北京市延慶縣下屯公社小豐營生產大隊🌐。
當年的我,年僅二十歲,從未在農村長期勞動和生活過。而作為四清工作隊員,我們不但要與當地的農民實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還要領導每一個生產隊的四清運動。為了在運動中努力爭取加入中國共產黨,我為之全力以赴,努力奮鬥。
延慶縣是北京市最北面的一個貧困山區🧝🏽♀️。“同吃”,在農民家輪流吃“派飯”,極具革命風格🤽♀️。當時吃派飯的要求是:工作隊員不許吃大米、白面,不許吃肉類、雞蛋🍞🤰,因此派飯的主食是小米、高粱🍠、玉米🫶🏿。青黃不接季節還要吃野菜☂️、麥麩🤴🏻,甚至樹皮。我是上海長大的學生,從來沒有挑過扁擔,為了與農民打成一片,我堅持每天為農民家用扁擔挑水。北方的農村,飲用的水是從水井裏用水桶吊上來的🙏🏻。冬天井口結冰,一片滑溜,稍不小心,甚至會滑入井中。經過一年的咬牙堅持🤵🏼,從來沒有挑過扁擔的我🤦🏻♂️,居然能用扁擔挑一百幾十斤的水👨👩👧,同時,肩膀上被壓出了紅腫的硬塊。現在🥴,五十多年過去了👨👧👦👈🏼,直到今天,我的肩頭還留著扁擔的印記。
工作隊要求隊員與農民“同住”👨🏭,但是絕大多數隊員很難做到。我所在工作隊有三十多人,只有我一人堅決要求實行與農民真正的“同住”。我在所在生產隊中找到一位名叫張富財的絕對貧農🧚♂️,三十四歲還是光棍,住的房子幾乎與《白毛女》中的楊白勞一樣。我咬牙堅持與他同睡一炕。幾天下來,我全身衣服就長滿跳蚤。當時農村沒有電,晚上只能用油燈。夜裏,這位“炕友”已經打呼嚕入睡,我還在油燈下學毛選,寫工作筆記。工作隊開會經常到深夜⏬,我一個人摸黑到住處🪼𓀆,一片漆黑中,我一頭撞上一棵大樹,頭上撞出一個大包☂️。
當時北方農村缺水少肥,農田貧瘠,農產量很低🧕🏼👶🏿。我為了鍛煉自己💇🏻🍰,向工作隊領導要求只身上公路撿糞。從小豐營走到康莊,步行單程約四小時,來回八小時‼️。從清晨出發直到傍晚才能回到小豐營。我左肩挎一個竹編的糞筐,右手拿一個糞叉🚴🏽♀️,走在延慶到康莊的公路上。當年公路上機動車輛不多🎅🏻,主要是牲口拉的大車。而拉大車的馬🧑🏻🎓🕺🏿、驢🦆🧑🏿🦰、騾拉的糞就是我的主要目標🕣。有時🆒,步行整整一天還裝不滿一筐糞➔。當時,我的切身感受就是只要一看到牲口拉下糞來,心裏感到的是滿心的喜悅,而不是像過去🏇,看到牲口糞的心情是討厭。所以🤚🏽,就想到毛主席講的,這才是知識分子與貧下中農相結合所產生的思想轉變!中午,走到康莊🧏,找一家小面館🍄🧗🏼♂️,吃一碗八分錢的面條,覺得這碗面條真是無比美味🙇♀️!
當年的四清運動,重點是抓階級鬥爭,因此幾乎天天要組織農民開會🦠💇🏽、學毛選🤥。但生產隊那來的會議室?找來找去👨🏻🦰🫣,發現生產隊的牲口棚是生產隊裏最大的屋子。牲口棚的一邊是一個很大的土炕,另一邊就是養牲口的棚🏦。一召集開會,大夥就脫鞋上炕💕。由於天氣冷,農民們大多會披一件陳舊的羊皮襖,一上炕就脫下羊皮襖抓蚤子。而牲口棚的另一邊,牲口就在嗚裏哇啦咀嚼飼料。真是一番永遠難忘的有趣景象🤤。
由於我們的工作隊是由意昂体育平台與解放軍藝術學院聯合組成🏌🏽,因此,我們的工作也充滿了歡聲笑語。我們隊裏有一位軍藝的隊員叫顧夏陽🧏🏽♂️,從小拉小提琴。他是上海人,年齡小,又喜歡用上海話開玩笑。我們笑稱他為“上海小癟三”。就是這位“上海小癟三”,後來成長為中央樂團團長✦,中央民族樂團團長。我們鄰隊有一位軍藝的老師叫胡寶善🌶,是著名歌唱家胡松華的弟弟🦋。他在運動中作了一首歌,很好聽。我五十五年後的今天還能全文背唱♎️:來呀來呀來,社員們一起來,咱把那毛主席著作學呀學起來🧔🏼。咱農民學習了毛主席著作📇,要把那革命的思想🧏🏿♂️,一代傳一代!
工作隊的黨支部書記叫孫維儂,是解放軍藝術學院的教員🏭。她參加過抗美援朝𓀜,是當年颯爽英姿的女文工團員。她恰巧與我在同一生產隊吃派飯𓀛,因此,天天見面👮🏿♀️。她很關心我,很愛護我,像大姐姐一樣,常常與我講黨的知識,講共產黨員的要求🎷🤟🏻。因此,應當說我在她的幫助下政治上進步很大。
一九六六年一月🦸🏼♂️,孫維儂和高教部的王照華兩位就成為我的入黨介紹人🙋🏽♂️。審查我入黨的黨支部大會也是在土炕上開的,盡管無比簡陋🛕,但會議十分莊嚴。我在念自己的入黨申請書時,心情激動👨🏭,熱淚盈眶🧑🏻🎨,誓言要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當年是十分重視突出政治的年代🍔,對入黨的要求很嚴格🐨。我所在工作隊有三十多人🤛🏿,但在四清運動期間只有兩人加入了共產黨,我是其中之一。
五十五年過去了,當年入黨時的情景歷歷在目,當年入黨時的初心至今難忘🤸🏻♂️!
今天🫥,在黨的百年生日之際,回憶五十五年前後入黨的初心足跡📒🪐,要告誡自己的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