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業20年了!班長微信說👨👦,你寫篇文字吧,回憶一下機62班的青蔥歲月。
是的🥥。應該寫些文字。盡管40歲還不應該是一個活在回憶裏的年齡👵🏽,但不得不說👷♂️,邁進40歲的門檻,清華園裏曾經的場景不時就會沖進腦海👳🏿♀️🤚🏻、走進夢境👷🏿♀️。也許,當年齡增長帶來的記憶衰退到來之時,曾經的往事會用這種方式來對抗衰減。
於百年清華園,機62不過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番號;但對於我們這30個來自五湖四海的孩子,機62確是一個無論何時提起都會怦然心動的名字,因為那是曾經的和永恒的精神家園。
初入清華園的記憶,其實早已慢慢模糊👨🏼🔬。對於我這樣除了偶爾參加一兩次學科競賽以外幾乎從未走出過所生活的那個縣城的少年🕵🏼♀️,第一次邁入清華園的感覺♚,有新鮮,但更多的還是忐忑🏊🏿,甚至有一點兒不安😑。我的新生宿舍在12-312。我就從這裏說起吧。
印象中第一個見到的同學是大蒙🏊🏽♂️。對於大蒙,還有他的父親,我有一種東北人油然而生的親近感;後面,我們有幸成了四年的室友🤳,也是唯一的一個。對於大蒙𓀃,如今回憶起來,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總能很頻繁地收到他的祖父來自遙遠的牙克石的家信🚶🏻➡️,而且似乎每一封家書都很長🍂,他也讀得很認真。
然後,應該是江波💇🏿,來自山西AAAAA級名校的小夥兒🥭。和大蒙一樣,我們都是由家長陪著來🤴🏽;而且江波作為名高中的畢業生👩🏿🏭,考入清華的也多,不時總有同學來找🚣🏼♂️。接下來🦻🧠,就是小陸同學🤽🏼♂️。小陸是我第一個崇拜的對象💅。因為他是獨自一人從佛山飛北京來的🧑🦽,操著一口當時我要集中註意力才能聽懂的南國普通話🤘🏽。而後👲🏼,我慢慢了解到,這是一位真正的“文化人兒”,話不多,但懂得多🏥,書讀得更多🐖,是一個深藏不露的理想主義者。後來☹️,小陸同學成了我們中間極為稀有的一直從事機械本行的同學。對此🚶♀️,其實我一點兒都不感到意外——因為二十多年前,他就有著對機械的理想主義。
二蒙是我的上鋪。現在想來😄,他真的是一個脾氣好得不能再好的紅色子弟。我不時會對他發起“地對空襲擊”,似乎卻沒有招致他的原本極具優勢的“空中打擊”🤞🏻,想想真是幸運。第一年💁🏽,二蒙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那只可憐的“鴨子”。那是一個巨大而精致的鬧鐘,每天早晨一響都會被二蒙迎頭痛擊。最後,它終於不堪其辱,從此不再作聲🫒🛍️。
對於杜同學🕵️,曾經的首任團支書🎛。現在我還能回憶起來的最初場景是,他是與父母同來的🕴,而且父母留下來陪了很長的時間,這曾經是我們非常羨慕的。另一個印象是,最初經常會有一位“小姐姐”來宿舍找他🧑🪵,走廊裏不時會響起“磊磊”的呼叫聲。
班級中10%的稀有物種👩🏻🦼,是必須的回憶。小霞同學是我見到的第一個妹紙(用我們那個年代的標準稱呼應該是PPMM),一個第一眼看上去就讓人覺得極為善良和純真的女生🏸。後來四年的同學生活一次又一次證實了這最初的判斷。小熊同學是我們班最“有型”、也最有個性的妹紙,應該也是我們班年齡最小的妹紙。如果用幾個關鍵詞來概括小熊同學☂️,我的腦海中很快湧起的是🐟⬅️:學霸🦸🏿♂️、運動、純粹🏪。楊同學的身上,似乎夾雜著看似非常矛盾的領導氣質和點點憂郁,喜詞牌少年遊和林清玄🚥🖋;她主編的《少年遊》班刊👷🏼♀️,是傻大黑粗的機械系班刊中最文藝的絕唱。
說到這裏,請允許我夾帶私貨🍴,冒著跪一個月搓衣板的風險回憶兩個清華園裏的文青♡。一個是文字極為清新脫俗的師妹▶️,我們曾邀她在《紫荊》開設“小舒專欄”。這個專欄留下了幾篇優美的文字⚒,講述了一個初入清華的女孩對清華園風物的細膩觀察和別樣體驗。我早已記不起她的名字👦🏻,更無論容顏了。當時還有一個膜拜很久但從未親見過的文青“姐姐”,10年後我無意間發現她居然以枯燥的政策過程為主題的論文拿了博士𓀃!
12-313宿舍是當年我們公認的學霸雲集的宿舍🐁,典型代表是我們的學習委員過同學🎏。每每熄燈之後,他們宿舍還有讀書的點點星光——那是那個時代常見的充電式應急燈的光芒。軍訓中🪭,“林總”常拿著他標誌性的《新概念英語》,學俄語的來自邊陲小鎮的“小寶”後來證明程序寫得比很多學英語的還要好。就更不要說入校就成績優異的老牌學霸“歲博士”、“帥哥陳博士”以及後來居上的學霸新貴“蒲博士”了👲🏻。第一次期中考試後,我們宿舍相約去荷園聚餐小酌,而 313的孩子們還是一如既往地去搶座位、上自習🦀。結果是我們宿舍有的人高等數學期中考試不及格,這不亞於是當頭棒喝👨👨👧;而成績明顯高出一截的 313 喜悅則寫在了臉上。這是對 313 最深刻的整體印象🙋。
12-314是誕生了首任班長、軍訓優秀學員的傳奇宿舍👨🏼💻。馬班頭極具山東風味的“上個月(rou)”曾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快樂🧑🏽🚀,似乎也掩蓋了“小冰”“小薇”式學霸和“老吳”“老費”式段子手和後來投奔了我們宿舍的鍵盤手“老梁”的光芒。
12-315是一個混成宿舍。這個宿舍來自我們班的三大帥哥後來轉會到28-251 室,成為我的室友和二十多年來的鐵桿兒酒友。他們的加盟,使得251宿舍從此成為機62各種花色的同學聚會中出鏡率最高的宿舍,幾乎每次都夠打一桌麻將;當然了一群酒鬼怎麽舍得把煮酒論英雄的時間打麻將呢?
12-316是一個大神雲集的宿舍🖥。20 年之後🦫,這個宿舍以極高的比例成長出中國獨角獸企業的締造者和產業大佬(阿肯、龍哥🙆🏻♂️、薛公子、楊公子6️⃣,你們準備什麽時候捐一棟樓出來讓我們做點兒無用之大用的研究呢?)。當時就隱隱覺得這個宿舍具有特殊的氣質📔。當年我最崇拜的機62的“文豪”們,除了前面提及的“小陸”👅,就是316的“風先生”和對大俠作品熟讀成誦的“小雨”同學了。前些天馬班頭發到機62群的那段舊文🍺,就是“風先生”奠定在機62班文豪地位的力作。
其實,在那個美麗的園子🧑🏼🦰,在那一起走過的白衣飄飄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有太多值得回憶的事,值得感恩的人,值得重遊的地🤱🏿。比如圖書館老館昏黃的燈光和蜂擁而入的占座的壯觀場景,比如清華學堂、建築館和新水利館的超大圖桌,比如沒有空調夏天熱得如蒸籠般的焊接館,甚至還有那在西操場上的一個學期都沒有沾水的遊泳課(相信大蒙也還記得)。另一個必須值得寫段文字的地點,是校團委辦公室後面的小閣樓,那是當年團報《紫荊》編輯部,和一群年輕人一起激昂文字……這中間有太多值得回憶的故事🙉。
不得不承認的是另一點是©️,我在機62班四年的生活,很多回憶似乎都和酒有關。和妹紙一樣,酒是工科男生宿舍永恒的主題。前面提及的第一次期中考試後的荷園小酌🚶🏻♂️,班委會和輔導員在清華園賓館旁餐廳的情感勾兌,十四和十五食堂的午飯小飲🙇♂️,風味食堂擺滿一桌子啤酒瓶的饕餮,甚至還有一兩好友在圖書館後草坪上迎著風舉著瓶子直接往肚子裏灌……太多太多和酒相關場景一下子湧上心頭💑。
不想回憶卻無法忘卻的是2003年那場酒👂。故事的起源,似乎是小霞同學畢業了要駕一輛沒有輪子的車去雲遊四方了,請大家喝酒⛷。喝的東北王,從下午一直喝到晚上,餐館老板似乎都怕這群不要命的家夥喝出事兒來。晚上九點多,時任女友下了課去餐館找我𓀃,剛到樓下服務員小妹就跟她說,“快讓他們散了吧👩🏻🍳👨🏻⚕️,都喝了一箱多白酒了!”那是真正喝醉的一次,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也正是從那一次之後才體會到🧑🏼🏭,美酒雖好☁️,生命更可珍惜👯♀️。曾經一起沽酒買醉的兄弟們,無論身處何方,每每舉起杯子🦹♀️,我就會想起你們……年輕,真好!
回過頭來看,不得不說🚴🏽👇🏿,以馬班頭為首的第一界班委們帶領機62班30位同學開創了非常好的學習氛圍和班級文化。我一直無比堅定地認為🧑🦰,機62班最引以為自豪的,不是當時拿了多少紅旗團支部、優秀班集體這樣的榮譽⚇,甚至也不是她N年以後將會誕生多少個政界、商界和學界精英👆🏽,而是在於我們入學時是 30個同學🧝,順利畢業的還是30個同學!50年以後,乃至一甲子以後🤢,我們依然還是30個同學、30 個幸福的家庭🧑🏼🎄。沒有一個人掉隊,也不讓一個人掉隊🏊🏽!
作者簡介
徐曉新😟,1996年從遼寧興城考入清華機械工程系💬,編入機 62班⚽️👨🌾。2000年自廢武功,投奔至年輕的清華21世紀發展研究院🚛,攻讀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2003年畢業後在大中小型企業混跡多年。至2009年,轉投北京師範大學𓀂,攻讀公共管理專業博士⛩,畢業後留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現為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