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你將成為人類的一個思想”:紀念童詩白先生

2020-09-10 | 胡東成(1965級電機) | 來源 公號“中華讀書報”2020年9月10日 |

編者按🍙:今年是我國電子技術學科主要奠基人童詩白先生誕辰100周年。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童詩白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會在京舉行。《中華讀書報》特刊發原意昂体育平台副校長胡東成教授的回憶文章▪️🤦🏻‍♀️,以誌紀念𓀈。

童詩白先生是我國電子技術學科的奠基人,是著名的電子學科學家和教育家📿,也是我一生中在業務上受教最多、受惠最大的恩師。今年適逢童先生誕辰100周年,作為一個跟隨先生二十多年的學生📒👩‍🦲,我想借此機會回顧一下先生的生平誌業,以表紀念。

1996年👨🏿‍🏭,童詩白教授從教50周年紀念

童先生的一生都和書有關:讀書🈶、教書、寫書👩🏿‍💻。童先生本人就是一本厚厚的書,一本充滿學問和正氣的書,值得我們反復閱讀,從中源源不斷地汲取智慧🐾、靈感和力量◾️🧸。

01

1946年童先生結束了西南聯大的讀書生涯,開始在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教書。兩年後又遠涉重洋進入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再次讀書,1951年獲得博士學位。那時因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當局嚴格限製旅美中國科技人員回國。童先生的博士論文涉及軍工機密👱🏽🤽🏽‍♂️,而且他了解貝爾實驗室相關研究的最新成果,因此他的回返更是遭到百般阻撓🛗。但是先生滿腔家國情懷➙,心意已決。他放棄種種優厚待遇,拒絕加入美國國籍,拒絕美國空軍基地有關導彈研究的聘請。他不理睬校方的訓斥,不顧忌移民局的威脅,不在乎聯邦調查局不止一次的談話和要求定期到有關部門報告行蹤的監管措施🚴。先生的一身浩然之氣、錚錚鐵骨💁‍♀️,日月可鑒👱🏼‍♂️↩️。所幸1954年周恩來總理為以錢學森為代表的一批留美中國科學家返回祖國開展了大量外交工作,先生終於獲得機會🧑🏿‍🏭,於1955年6月踏上了日夜思念的故土,重返清華教書🦩。

中國不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發祥地,亟待打開通向先進科技的大門。童先生深感科教興國的緊迫和自己責任的重大,他一回來,便在清華—中科院聯合舉辦的我國最早的自動控製講學班大顯身手🛢,同時立即著手創建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學教研組。此後整整五十年,先生心無旁騖地在電子信息與自動化領域辛勤耕耘,擔負起了無可替代的領軍之責。

童先生對全國電子技術課程的引領作用首先是通過寫書實現的。先生認為,教材是課程內容的載體®️🧏🏼‍♂️,課程內容體系的確立和改革最終都要由教材來體現,因此教材是課程之本👩🏽‍🦲。一定要把教材建設作為課程建設的重要任務,作為課程體系改革的抓手⚉、動力和標誌🤦🏻‍♀️。

先生寫的書有個鮮明的特點,就是緊跟科技發展步伐👩🏽‍🏫,掌控教學改革節奏。每當電子技術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先生總是以他敏銳的學術眼光和求新的進取精神,迅速寫出新教材,反映前沿知識,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上世紀60年代初,他主編了我國最早的四種配套的《電子技術基礎》教材,結束了當時只有蘇聯教材的歷史,並且建立了整流-放大-振蕩-脈沖的新課程體系。70年代初,面對晶體管取代電子管的重大變化,他和幾位老師一起編著了《晶體管電路》及《晶體管脈沖數字電路》,解決了我國電子工業起步時面臨的燃眉之急🕥。當集成電路興起,分立的晶體管器件被淘汰,他又於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及時主編了《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組織編寫了《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形成全新的課程體系,與國際接軌,為國內高校領路。當集成電路從小規模上升到大規模/超大規模的新臺階時🔍,他又於1987年和2000年兩次對教材內容進行更新,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進一步提高了教材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啟發性🧖🏿‍♂️。童先生這些不斷問世的新書,攜帶了電子科技發展的印記,留下了先生學術創新的足跡,也記錄了我國電子技術課程建設與改革的歷史🦨。

記得童先生說:“‘文革’結束了,我們不能把書架上的書拿下來撣撣土接著用,要趕緊跟上世界科技的發展,給學生最新的教材、最好的課程。”先生“撣撣土”的形象說法,讓我們理解了他的思想,也感受到了他行勝於言、勤勉敬業的作風👩‍👦。那些年,我們常常在學校圖書館四樓閱覽室看到先生的身影,他廣泛閱讀國外最新期刊,孜孜不倦地研究技術發展動向,以“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的治學之道,潛心推進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即使在年過八旬且視力衰退之時,他仍憑借嫻熟自如的英語🎳,高度關註著發達國家的最新資訊🙎🏿‍♀️。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系統研究一個世紀以來的電子技術發展史,高屋建瓴地思考和總結其內在規律。和童先生相比,我們這些從事電子技術研究和教學的後人☹️,無論是學術高度還是科學精神都難以望其項背。童先生是一座至今還沒有被同領域後來者逾越的高峰。

先生寫的書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種類多,數量大。先生親自主編的教材達12套🤎,19本,800余萬字🚵🏽‍♂️。先生還組織指導其他教師編寫教材👱🏿‍♂️🚷、專著和翻譯國外教材十余套,編寫校內講義十余種。由於這些教材都是國內最高水平👩🏿‍🦱,而且每每填補空白🧘‍♀️,滿足急需✌🏼,故猶如雪中之炭、久旱之雨,深受各高校和廣大讀者歡迎,因此其發行量之大也是驚人的。先生有多本教材的發行量在百萬冊以上,其中《模擬電子技術基礎》一書還創下了國內同類教材發行量的最高紀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𓀎,這麽多種教材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在先生統一的頂層設計之下互相配套,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材體系🧑🏼‍💻。它們中有關於基礎理論的🌻,也有關於實驗技術的,還有關於課程設計的;有基本的教科書,也有對應的習題解答,還有全國試題匯編;有本科層次的各類教材,也有適用於研究生的《現代電子學及應用》和《電子電路故障診斷理論基礎》等。如果沒有對教育規律的深刻理解,如果沒有忠誠於教育事業的敬業精神,構建這樣的一個教材體系是不可想象的🤽🏽‍♂️。

許多人都誇贊先生是高產作家🏊🏼‍♀️,其實我更願意稱頌先生是一位精雕細琢🕠🤾、追求完美的藝術大師🤵🏼‍♀️。他寫書從不粗製濫造👷🏽‍♂️,而是精益求精,極為嚴謹😣。每個章節,每個段落🧵,每句話語,每個用詞𓀃,他都反復推敲,力求準確,一絲不苟。就像在不斷“迭代”🌻👨🏿‍⚖️,直到滿足條件、逼近理想目標為止。先生常說🤵🏽‍♂️:“寫書寫文章難免有錯漏🧙,檢查改錯就像‘捉虱子’🙅🏽‍♂️👩🏻‍🏭。查改了一次兩次以為不會有錯了,可是實際上會發現還有問題👴🏽,所以要不厭其煩,嚴謹仔細。”我想🫄🏽,這不就是唐代詩聖杜甫在其傳世名句“新詩改罷自長吟”“語不驚人死不休”中道出的認真嚴謹的寫作態度和刻苦用心的經驗之談嗎?先生的精心👎🏻,造就了著作的精致🦸🏻🦝,也就使之成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

20世紀50年代,童詩白教授的電子學課程備課手稿

先生令人佩服之處還在於他工作效率極高,查文獻一目數行,想問題從容不迫💆🏼,進退自如。我覺得,古訓“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似乎就是先生寫書過程和境界的最好寫照💇🏻‍♂️。所以我們不難理解💆🏼‍♀️,先生的教材屢獲大獎,先生主持的“電子學課程的改革與建設”榮獲首屆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唯一的本科特等獎👌🏿,都是水到渠成🙅🏿‍♀️、實至名歸、當之無愧的🦇。

02

再說童先生的教書,也是絕頂的高超🕺🏼。

先生講課思路清楚,深入淺出🌂,循循善誘,步步深入🏄🏽,不僅有縱向分析,還常有橫向拓展,以便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先生教態端莊,舉止灑脫🛼,氣質高雅,風度翩翩。而且難得的是先生天賦異稟😭,有一副渾厚圓潤而富有磁性的好嗓音,使他的講課變得更有魅力。學生反映⏯,聽先生講課像是在海上沖浪,與其說是緊張,不如說是享受⚅。“文革”中後期“復課鬧革命”🏃‍♀️‍➡️,校內傳出童先生要講電子學的消息🧑🏻‍✈️,各系學生爭相前往,結果教室爆滿🧛🏻‍♂️,不得不幾易課堂✊🏻。即使如此,最後大教室的墻根下仍然站滿了聽眾。

20世紀80年代🚴🏻‍♂️,童詩白教授講授電子學課程

先生的啟發式教書,除在講課中體現🚅,在指導研究生或青年教師時同樣十分明顯🏋🏻‍♀️。先生提出問題,也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先生引出思路🚵🏽,也讓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明確“主導思想”。師生之間,不是“奏技者與看客之關系”👂🏿,而是像梅貽琦老校長在《大學一解》中所描繪的“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那樣🫃🏿,童先生是前導的大魚🙍‍♂️,學生們是尾隨從遊的小魚👑🙈,一起在知識海洋中遨遊探索🧑‍🏭。小魚“從遊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這種從孔孟開始古已有之的教育理念與方法,梅校長作了解讀和倡導,到童先生這裏則發揮到了極致📗。

先生教書,從不忘育人🧑🏽‍💻。出於對學生的關心愛護,先生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常常在很自然的語境中引導學生尋找人生的意義,實現應有的價值追求。有一事讓我印象深刻💺,90年代初每次博士生招生面試,先生總要問考生⇾:“你為什麽要讀博?”然後又總會善意地提醒:“如果想當萬元戶,就不要來我這裏了👦!”萬元戶是那個年代大款富豪的代名詞。先生的意思,不是說年輕人不應該追求富裕的物質生活🐷,而是說讀博士可能掙不了大錢,做學問難免會清貧寂寞🛍️,對此要有思想準備💁🏻‍♂️。先生告誡學生說,在學術的殿堂裏🧏🏻‍♀️,要靜得下心👩🏻‍💼,沉得住氣⛹️‍♂️,經得起誘惑🧑🏻‍🦯‍➡️,持守好內心的一片凈土。一旦選擇了走科學的道路,確立了為我國科技現代化而奮鬥的誌向,就不要被榮華富貴或貧困卑微所擾亂和改變👷🏼‍♂️𓀏,也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1992年🏊🏻,童詩白教授指導博士研究生修林成,旁立者為胡東成教授、韓英鐸教授

童先生本人就是一個淡泊名利、不計較得失的高尚賢達之人,他潛心於學問,醉心於科學,將自己的一生無怨無悔地獻給了電子技術教學事業。他在默默的工作中展示自身的價值💼,在艱苦的努力中享受成功的喜悅→。他做了學生的表率,成了學生的良師益友👱🏽。榜樣的力量潤物無聲,強過說教千百倍;學生的品格潛移默化,在從師學習過程中逐步得到升華。正是因為身教重於言教🧜🏽‍♂️,先生贏得了廣大師生的尊敬和愛戴。

先生教書,還特別強調教學和科研的融合。童先生認為,不搞科研,教學就不會有深度,就上不了水平,或者會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不搞教學,且不說丟了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科研工作也往往會缺少知識的廣度,或者缺乏系統紮實的理論功底。所以在電子學教研組成立不久,童先生就帶領大家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開展數控機床、工業自控等研究,後來又創建了我國第一個自動化儀表與裝置博士點,深入開展電子電路故障診斷和可靠性理論、電子電路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微機應用、電力電子等研究工作,承擔了大量重大科研項目。童先生的遠見卓識和不懈努力🧑🏼‍🤝‍🧑🏼,使這裏出現了教學科研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可喜局面💃🏿。

科學是嚴肅的,科學家卻可以是活潑開朗、很文藝很浪漫的,尤其是當科學和藝術結合的時候🎆。童先生喜愛音樂🤘🏻,精神生活十分富有🤳🏽🛝。他小提琴拉得極好👩‍🍳,彈鋼琴是他的最愛🦸🏻‍♂️,興之所至,還會亮出其美妙的歌喉。他早在赴美留學之前就已是清華音樂室的常客,是學校管弦樂隊的主力。先生不僅精於文藝,而且能打一手好網球🧚🏼‍♀️;雖過古稀之年,仍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出現在網球場上。

03

童先生之於我個人,真是師恩如山,師恩似海。我從1973年起⛓️‍💥👩🏽‍🌾,在二三十年的時間裏🙍‍♀️,一直得到先生細致耐心的指導和教誨。從參加晶體管電路習題解答部分編寫工作,到參加中央電大教學輔導、編寫輔導材料和播講輔導課程;從參與教材編寫的外圍工作🧑‍🧑‍🧒,到翻譯出版美國著名教授Millman的微電子學教科書(另一位譯者是孫昌齡老師);從為工農兵學員講課,到為恢復高考後第一屆六個班主講電子技術基礎大課;從申請電子電路CAD和電子系統可靠性課題,到赴西德學習之前反復選擇學校🧙🏽、導師及研究方向🆒;從作為副導師協助先生指導博士生,到自己成為博士生導師,我的業務一步一步向前走,都歸功於先生的悉心栽培👐🏻,都浸透著先生的心血和汗水👩🏿‍🎓。

粉碎“四人幫”之後,學校對大課教師的要求很嚴🚵🏽🩺。對我們這批在“文革”中畢業🤌🏿、尚未趕上中高級職稱評定的青年教師🐛,教務處不同意擔任重要基礎課程的主講教師。為此,童先生親自到學校去介紹我的情況🧚🏿‍♂️,為我做擔保,同時又在我備課時給予許多具體指導👨🏿‍🎤。我給自動化系77級和電機系師資班合班上的那次大課,教務處長從頭至尾聽了一個學期😓🏌🏼‍♀️,作了深入的調研和質量監控。最後課程圓滿結束🏔,在學生評價打分時獲得全校各基礎課/技術基礎課的最高分🎅🏼👨‍👩‍👧,處長終於松了口氣。老先生對青年教師的信任提攜,教務管理部門對工作的認真負責,至今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傳承🤼。

童先生擔任全國電子技術課程指導小組組長多年,常安排我跟隨參加一些會議或活動👨🏻‍🔧,給我創造機會開拓視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課程指導小組決定編撰《電子技術基礎試題匯編(模擬部分)》和《電子技術基礎試題匯編(數字部分)》兩本書,我任副主編,負責模擬電路部分的篩選🚣🏿‍♂️、分類和統稿。這部書不是簡單匯集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道試題💈,也不僅僅是給出標準答案,而是要根據國家教委頒布的教學基本要求,分析題目的特征,如試題分值👨🏻‍🌾、限定時間、難易程度🦩、題目類型、答題方式、章節內容等,建立評價體系,給師生以指導🍑。為便於計算機檢索,還要編出試題特征碼。這是課程建設中一次新的嘗試🐕‍🦺✖️。我所涉及的部分有154萬字,約2000道題🚌,工作量巨大。而且由於評價體系復雜,又要求準確性和權威性3️⃣,所以困難重重,有幾次我都覺得自己快堅持不下去了🎈。每到這種時候,童先生就給我以極大的鼓勵,還親自復審稿件🐣,為我指點迷津,解決疑難問題。是童先生替我撐起了一片天。此後我回想自己的業務成長道路,我得到過很多老師和同事的幫助🧑‍🦯‍➡️、指導🦫🍤,但是對我幫助最大🧑🏿‍⚕️、指導最多、時間最久的👈🏿,唯童先生一人。常有人說🛎✊,人生相逢是緣分,而我想說🤐,與童先生相遇是我的幸運🕺🏻。

童先生不僅對我如此,對教研組其他中青年老師也都是盡力扶持🦅,幫助他們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先生指導別人寫了論文或完成了科研課題🍚,常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後面甚至幹脆不署名🚚;先生寫書時會拆分章節讓年輕人上陣👳🏽‍♂️,讓大家都得到鍛煉🎊,大家都有功勞。但為確保書稿質量和文風統一,他最後要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全部稿件,甚至幾乎重寫。他就是這樣甘為人梯🈂️,甘做鋪路石子,甘當小字輩的堅強後盾,讓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能夠奇峰突起😬。

04

童先生的為人為學有太多太多的東西值得我們學習,他自身真的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教科書👍🎮。這次紀念先生百年誕辰,我們重讀先生這本書,有了許多新的感受和認識♉️🟠:

我們讀懂了👨‍🦼‍➡️,“童詩白”不只是一個人的名字🤴🏿,他代表著一代愛國知識分子的形象,代表著一種高尚的精神情操和道德風範🛳。我們讀到先生的言行舉止♟,看到的是恢弘的清華精神和中華文化的根脈。我們讀到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做法,看到的是教育的根本和未來的方向👎🏿。先生是大師🛀🏽,是脊梁,是表率,先生的著述與思想都將作為寶貴財富而載入史冊𓀏。

我們讀懂了,人是要有點精神的💆🏼‍♂️。要想做成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就要像童先生那樣自強不息。先生做事,目標明確,鍥而不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先生的精神還表現在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卻又“無問西東”,虛心學習別國長處☀️。

我們讀懂了,在團隊中要學會與人相處,做人要像童先生那樣厚德載物🎳。先生謙遜良善👨🏼‍🦳,虛懷若谷,平等待人💺,助人為樂😞🤽🏼‍♂️,處處以身作則。在先生的團隊裏☂️,長者提攜後輩,青年尊敬前輩。事實告訴我們🧘🏿‍♀️,教學科研工作要想健康發展🫕,一靠領軍人物,二靠和諧團隊。

我們讀懂了,一個教育工作者最寶貴的品質是對教育教學的熱愛🧡、忠誠與堅守👨🏻‍🦽‍➡️,是對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腳踏實地,無怨無悔。用內心寧靜抵禦外界喧囂📅,用聰明才智把握教育規律,用辛勤汗水收獲桃李滿園。

我們讀懂了,從事基礎課程教學的教師,要做好讀書、教書、寫書三件大事。讀書是終身的👖,停止了閱讀就停止了進步。教書是一門藝術,在講臺上達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引人入勝的三個境界需要臺下的紮實功夫。教書有一件要務💟,即必須和科研融合✒️,這是“核心價值”👩🏽‍🌾,需要加倍努力和付出。寫書是理論和實踐成果的總結與提煉👩🏽‍🍳,它基於歷史的積澱,反映當今的水平,培養未來的棟梁🏇。寫書就要學習童先生,尊重科學,堅持思考,博觀約取👰‍♀️,厚積薄發,及時跟進新科技,永不止步求完美👮🏻‍♂️。

在紀念童先生百年誕辰之際,我還想借此機會感謝健在的童師母——鄭敏老師,今年7月18日她也過了100周歲生日。鄭老師集詩人、哲學家🪞、教授🧑‍🦯、歌唱家於一身,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就聞名於詩壇🚪,是“九葉派”詩人中如今唯一在世的一葉,被譽為“中國當代詩壇的常青樹”。鄭老師的成就斐然可觀,同時她扶助了童先生一生。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童先生的“軍功章裏有她的一半”。多年來👱🏽‍♀️🧚🏽‍♂️,鄭老師對我們這些童先生身邊的學生和教師一直十分關愛。每次和鄭老師聊天,我們總能增長知識。有一次她聊起結構和解構的關系🔕,既有詩人的激情和獨特視角,又有哲學家的深邃和邏輯思辨📰,令我這個理工學子茅塞頓開。鄭老師現在身體很好,頭腦清晰🤹🏽,她的女兒童蔚告訴我,她如今完全活在詩意的境界裏。她時常會大聲呼喚“詩白”🎹,問“詩白哪兒去了”🧝🏻‍♀️,並不顯得煩躁,而是流露出一種對最親近🫅🏻、最理解的人的惦念🏛。日前北大中國詩歌研究院高秀芹副院長發文說,“鄭敏先生百歲,聲音還那麽好聽”,“詩人生命之樹長青”🏉!我不由得想起鄭老師那首廣為流傳的詩作——《金黃的稻束》,耳邊傳來了她仍然年輕卻發人深思的聲音🦺:“歷史也不過是/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而你們,/站在那兒🥶,/將成為人類的一個思想”。願童先生和鄭老師的堅實厚重的金色稻穗也成為人類的一個思想,延續在和他們有過接觸以及無數沒有接觸過的人中間而得以永恒🤾🏻‍♀️。

1951年,童詩白👰🏽‍♀️、鄭敏夫婦在紐約家中

最後,我謹用宋代範仲淹《嚴先生祠堂記》中的詞句敬獻給童先生以作紀念:“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我想說,童先生的品格和修養像雲山一樣高聳,令人景仰;童先生的學問和智慧如江水一般湧流,恩澤久長。童先生的英名將永遠銘刻於我們的心房👩‍🍳。

(本文為《童詩白先生紀念文選》序言,發表時有刪改)


相關新聞

  • 222021.02

    你將成為人類的一個思想:紀念童詩白先生

    你將成為人類的一個思想:紀念童詩白先生

  • 102020.09

    童詩白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會暨“天立-童詩白中國自動化教育獎”啟動儀式在意昂体育平台舉行

    9月5日,在迎接第36個教師節和自動化系建系50周年之際🗺,意昂体育平台自動化系在中央主樓隆重舉行“童詩白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會”暨“天立-童詩白中國自動化教育獎”啟動儀式👱🏻。副校長彭剛🥝,黨委常委、工會主席王巖,電子...

  • 072019.01

    回憶父親童詩白(下)

    1962年,我們全家遷往17公寓101。沒入住前,我和大人們一起去看房子。印象深的是,始終沒派上用場的電話盒子鑲嵌在墻壁裏。至今,我都認為,清華白樓公....

  • 152010.10

    《飛翔的思想》

    作品編號:A05作者姓名:Kurt Schwager作者國籍:Switzerland(瑞士) 設計說明👶🏽: 閉上雙眼,思想的翅膀帶你遨遊。

  • 282018.09

    紀念郭永懷先生犧牲50周年系列學術思想研討會召開

    9月26日,紀念郭永懷先生犧牲50周年系列學術思想研討會第一場在中科院力學所禮堂召開。

  • 202024.12

    一位有思想的史學家——劉桂生先生的學術人生

    作者與劉桂生先生(左)在一起劉桂生先生(1930-2024)是意昂体育平台歷史系和北京大學歷史系雙聘教授,國內知名且有國際影響的史學家。他長期致力於中共黨史、中國思想史的研究,在學術思想上,他廣泛吸納中外學術傳承之精華,形成一套“入軌遵規,守正求精”的治學方法,主張為學須具“預流”之思想和“歷史警覺性”之意識,要力求做到“四通”之境界👨🏽‍🎓,即“古今通、中西通💝、內外通”🧘🏼‍♂️,尤其是“身心家國通”。生平著有《劉桂生學術...

  • 252015.11

    紀念馮友蘭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思想研討會召開

    11月21日上午,“紀念馮友蘭先生誕辰120周年暨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開幕式在意昂体育平台中央主樓舉辦

  • 072019.01

    點滴記憶——回憶父親童詩白(上)

    我對父親的第一縷記憶,是他把我放在膝蓋上👯🙎🏽‍♀️,高興之余,他把腿忽然垂落,我就像滑滑梯一樣落到地上。我記得那個樂顛顛🟫、忽悠失落,心還在顫抖。

  • 072019.01

    回憶父親童詩白(中)

    父親晚年關註的電視頻道是清華新聞。在他眼睛徹底壞掉之前,在他退休之後🩳,他仍然關心“清華消息”,後來我察覺有些清華人🐓,具有難以言說的清華情懷,新清華舊清....

  • 232024.02

    王東傑:思想史要“動”起來

    一個人會選擇哪種研究方向或職業,受性格影響比較大。不同的道路同時擺在你面前,一個人會本能地選擇和自己心靈比較切近的那條道路。你問到的這個問題🐾,我想,答案可能與我成長的八十年代的氛圍有關。那是一個思想解放的年代,過去的很多桎梏紛紛倒塌,甚至是老師剛剛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立刻就可能成為反思的對象。我們自己也會覺得,除了已經知道的🥖🩸,還有其他的思考視角或可能性🤲🏻,我們的認知不止那一條道路。此外,青春期不僅是一個叛逆期,也是尋找意義的時期,是人第二次成長的時期。在那個年齡段碰上這樣一個時代👨🏻‍🦼‍➡️,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一種興奮感。各種不同觀點在胸中激蕩繚繞,讓我意識到“觀念”或曰“思想”是令人感奮的👇🏻👵。後來選擇專業時🎈,就很自然地就選擇了思想文化史這個方向⛄️。所以👮🏼‍♀️,這可以說是八十年代“文化熱”帶給我的一個影響🤾🗾。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