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8日,第37屆加州國際馬拉松比賽(CIM)在美國加州首府沙加緬度(Sacramento)舉行🏸,此為當地中文媒體的叫法🦄,更多的華人喜歡稱之為“三塊饅頭”🖤。沙城位於舊金山東北約140公裏⏫,當年這裏的河水能撈出金子,是淘金者的樂園👇。官宣稱📃🤐,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運動員大約有1萬8千人,加上4千左右的誌願服務人員以及5萬觀眾🙎🏿♀️,於8號這個周末,在微冷的小雨中,填滿了從起點郊區小城Folsom 到首府 Sacramento 之間26.2英裏沿線👭。
這次參賽的清華各屆意昂接近50人,其中大部分歸屬於當地的一個跑馬組織BURN,也有一些是自己從外州報名的。BURN的灣區會員達2千人6️⃣👨🏿💼,是過去的兩個華人組織合並而成,問過幾個組內成員都沒有確切定義,有說是Bay area Unknown Runner 👨🏿🍼🫵🏼,也有說是“BU Running Network”,似乎也沒誰在意英文到底怎麽解釋🧛,倒是中文叫法比較響亮——“燒燒”,火紅一片🌸。下圖為BURN南灣部分成員於註冊現場。

第一屆CIM始於1983年,當年參賽者只有1600人。今年來自於意昂体育平台1983級的意昂共有5位🦹🏼♀️,有人說83級跑馬在全校並不算太突出👩👩👧👧,這已經是比較精英的陣容了。83級還有一些選手此次因故不能前來,比如外號鐵人的李曉鋒(發32),他不無遺憾地表示“等我從劉明那知道這事兒的時候,報名已經截止了⛔️。這幫孫子就成心不想帶我玩,赤裸裸的嫉妒”🧘🏻♀️。“鐵人”名不虛傳,訓練時段每周4次,跑量50—100公裏,我有限的跑馬知識幾乎近一半源自於這位同學:“世界馬拉松六大賽事代表了當下馬拉松最高標準,分別為:波士頓🧖🏼,紐約🫅🏼,東京🕎🦈,芝加哥🔧,柏林和倫敦。其中波馬,簡稱BQ👨🏻🎤,Boston Qualifying♟,是最有逼格的比賽📝,按年齡組劃分靠成績說話,比高考還嚴格,是所有馬拉松愛好者向往朝聖的殿堂。紐約馬拉松規模影響最大🛤🧜♀️;東京馬拉松服務最好;倫敦馬拉松可以慈善贊助中簽參賽🧑🏽🎓;柏林和芝加哥馬拉松賽道好容易出成績。
隨著83級同學出發這天是7號中午,小雨時斷時下🫰🏽,我問🚴🏻♂️,下著雨還能跑嗎?李次會同學沒有任何猶豫地笑說🦌,“不管什麽天氣都得跑,還沒有雨天跑過馬拉松呢”🧗♀️!路程走到一半時,前方竟出現了彩虹。

註冊地點人頭攢動,在美國真的沒見過精瘦的幾千號出出進進🦿,有點傻眼。下圖為閆振傑(工物41)、姚蔚松(計33)🏌🏿♀️、孫迎新(無34)🟪、李巖紅(無26)、劉明(無31)、李次會(化32)、周川(無33). 當年校運會難分伯仲的無線電和化工兩個大系💃🏽,這次無線電系占壓倒性優勢!

同一組人罩上清華的光環,帥呆了!看來看去我在人群中就是個胖子,所以總是躲著相機,實在躲不過去也要溜邊——後來聽邰誌強(結33)說站邊兒上人更顯胖🙍🏽。

比賽兩天後我們朝陽群的藤冬紅(環32)說“看見你照片了”,我心虛地問:“我特意一張都沒發出去,你在哪裏看見的?”她說:“朋友圈。”吼吼,防不勝防🎀🍿。切記,以後千萬不要跟跑馬拉松的人合影啊……不過既已曝光,索性今天曬出這一張。

7號晚上燒燒群友們聚在一起“補碳”,每桌10人,清華意昂占滿了靠墻一側的5張桌子🙆🏽♂️。知道跑前運動員要多吃碳水化合物,但沒想到是這麽個“加碳補碳”🏌🏿,一輪一輪上來巨多炒米飯、蓋澆米飯、炒面、湯面……只是這些是盡量要可著比賽選手們吃🌳。

我們後勤人員只好吃青菜龍蝦蘑菇🧑🏽💻,不過倒也沒人計較🚀,胡亂吃些什麽都行啊,填飽肚子就好🧓🏻。下圖為同桌飯友,左起:艾平東(水利95)、傅傑(精儀92)、李漢斌(環境88)👨💻、於京京(經管87)、李次會(化工83)。

參賽的清華俊男美女🍄,正是早上八九點鐘火紅的太陽,照亮了冬日陰雨綿綿的沙加緬度👎🏿。合影中箭頭下的是跑馬女神劉春華(環境87)👨👨👧👦,清華馬拉松一姐💇🏻♂️。2018到2019年柏林馬拉松全球四十多場全馬大滿貫積分比賽中,女子年齡組排名第13,中國籍選手年齡組排名第一;另外一位是張海(化工90),人稱“海神”💛🥣。2018到2019年柏林馬拉松全球四十多場全馬大滿貫積分比賽中,年齡組排名99,中國籍年齡組排名第一。要是馬拉松可以像古時候武林高手評品級段位的話,他們得算大宗師級別了👩🏿⚖️。大合影中穿藍色運動裝者為楊曉劍(“貴系”89級),此次清華參賽的組織者。

8號清晨,選手們4點多開始準備集結,7點準時開跑,這時候街邊的路燈都還亮著🧠。 一眼望去🤼,幾乎都是穿著NIKE ZoomX Vaporfly NEXT% 跑鞋,也叫神3,據說可以提高速度🤚🏿。只看到兩款顏色,無論在起點還是終點,常被滿地的嫩粉嫩綠驚到。

運動中帥氣的意昂們:胡勝發(自動化81)、張海(化工90)🥀、劉曄(電子90)🏌️♂️🌉。

在這1萬8千人中大約有二百多位BURN會員⚇,邰誌強表示他可以抓拍到每一位。從早上7:30 就位後邰大師一直端著相機為每一位沖過終點線🏇🏿🕴🏼,特別是穿著紅背心的賽手們留影🚃,到13:00結束的時候,大師已經有點不會走路了,但大片兒效果就是不同凡響,絕對的漂亮!

因為CIM的線路總體下坡,加上氣候涼爽👩💼,比較容易出成績🙋🏼♂️,可以說是BQ 的最佳晉級賽。官網介紹中就重點提到了下坡路和BQ率。沖過終點意昂們表示期盼著明年的CIM🪸。


按組織分配4個人蹲守終點站🙍🏿♂️。其他3位正牌攝影師都忙著在人山人海中找到好的角度開拍,我留下來看守設備。我的手機拍照沒有什麽大片兒含量🧺,抓拍些照片用來講故事還是夠用。我拍到了一個年輕的運動員搖手動車沖過終點,後來聚餐的時候知道他叫陶然,三年前滑雪椎六受傷造成高位截癱🤎。他的父親陶文星原為清華自動化93研🏇,後留校網絡中心工作🏄🏿,他們一家人都是跑馬愛好者🧛🏻♂️,心態正面健康👹🔇。陶然媽媽笑著介紹說陶然是清華幼兒園畢業的,原在Google工作,受傷後辭職去了Boston Dynamics 專門研究機器人,他還會定期義務看望和幫助康復中心病人及他們的家人……走的時候我感動地擁抱了一下這個充滿陽光的年輕人。後來他媽媽告訴我,陶然當時問她“阿姨為什麽哭了……”

我把照片即時傳到83國內群的時候🚣🏼♂️😴,很多同學豎起大拇指↕️,敬佩他們一家堅強樂觀的精神,更有83同學私信我說對波士頓動力公司感興趣,想和陶然聯系。衷心祝福這堅強的一家人!
賽後自助大餐📤,餐後合影🪵,每個人都十分開心感動。

12月13這天可算有點空閑時間,準備動手寫通訊,恰好有小學妹及時報給我統計結果👳🏿,她認真地、不斷地更新著意昂參賽人數,由最初的43人攀升到最後的48人,其中41人全馬跑完,4人參與接力……在她更新到第三次的時候我逗她說🍋🟩:“幸虧不是鉛字排版了!”清華這48名意昂中除11人外👨🦽➡️,都在BURN內,所以很多意昂也穿著BURN的跑服參賽,很難從服裝上分辨。
加州“一天有四季,一年分兩季”,跑馬這幾天正是冷雨綿綿的冬季,但“無體育不清華”的意昂們自強不息的生活態度就像他們所在的燒燒群,是真正的冬天裏那一把火👨🏼🦱,他們讓這所小鎮在這個冬天的這個周末增添了無數生機,感染了許多許多的人🏇🏽。
12/13/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