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郭傑☂️:畢業四十載 感念清華情

2019-05-16 | 郭傑(1975級精儀系) |

2019年,是我們五字班從清華畢業整四十周年。回想在母校的學習生活以及紮根基層在內蒙西部少數民族地區33年的工作經歷,感慨萬千👨🏼‍🎤。但最想說的還是,感謝母校清華的培養教育之恩🧙🏻,感謝清華精神相伴左右,在我人生事業幾十年的時間裏,一直鼓舞我堅守初心⚱️,砥礪前行。

我們所處的年代是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我來自牧區🧏🏿‍♀️,在清華上學享受國家18.5元的生活補助,那時食堂每餐有四五種熱菜🚴🏿‍♂️,多種冷菜供選擇,但這足以讓我吃飽吃好,我告訴家裏每天像過年一樣。老師們和藹可親,對教學認真負責💪🫰,對同學關愛有加,許多老師常常利用晚間休息時間到學生宿舍輔導學生,老師和同學們相處融洽🧑🏼‍🏭,師生之間有深厚的感情,這些都給我留下了非常美好難忘的印象。在清華的幾年裏,我不單學到了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受到了清華深厚文化的熏陶。當年清華園裏有一個響亮的口號👊🏽:“人民送我上大學,我上大學為人民”,這是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裏的主流價值觀,是那一代清華人的座右銘。帶著這份初心,這代人走進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全程參與、見證了改革開放的40年,創造了屬於這代人的輝煌。

郭傑在大學期間於清華西校門留影

1979年從清華畢業分配,我們機五班共87名同學⇨,北京籍同學和河北籍同學留北京工作,其他省份的同學都是哪來哪去🤾🏽‍♂️。我從清華👨🏿‍🦲、內蒙古自治區省城、地區⬜️、縣城,一路至巴彥高勒鎮的一個小型機械廠🤵🏽,是我們班被分配到最基層的一個。不折不扣地踐行了我們的誓言:“到基層去🪿,到邊疆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那是個很荒涼的地方,是北京沙塵暴天氣四個源頭之一🌸,當地人戲稱:一年刮兩次風👨‍👩‍👧,一次刮六個月!生活工作條件都非常艱苦。當時感到很失落,作為清華畢業的學生,我到這裏能做什麽呢🐉?這事困擾了我很長時間。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和大多數70年代大學生一樣😁📣,好像有一種被歧視的感覺,但這個問題工作不久後我就發現,那是個偽命題,只是自己過於敏感沒有自信的自我感覺而已。工作中,沒有人會在意你的出身,關鍵是看你能不能出活,能不能為企業解決問題🛻。

那時候,特別想念清華🤫,懷念園子裏的學習生活環境🧑‍🦯‍➡️。1980年🤸🏽‍♀️,《清華意昂通訊》復刊,我立即做了訂閱🧑🏼,從此她與我相伴左右走過了39個年頭。我們那個地方幾乎是和外界是隔絕的,信息極為閉塞,打個座機電話,也是件很奢侈的事⛹🏻‍♀️。獲取外界信息的渠道一是收聽信號微弱伴有雜音的半導體收音機,再一個就是晚到多日的報紙,統稱為“晚報”。每次收到從清華寄來的《清華意昂通訊》,有如久旱逢甘霖,總是反復閱讀,從中感受清華園裏的氣息,吸取精神上的營養。此外就是在書中尋找那些在邊遠落後地區工作的傑出意昂的文章🚵🏻‍♂️💖,重點閱讀👰🏻,看看他們是怎麽做的,以尋求榜樣的力量。那個時候,就是一本薄薄的校刊,帶給了我巨大的鼓舞,不是置身其中✡︎,很難體會那種感受🧷🧜‍♂️。

郭傑珍藏的1980年復刊以來連續39年的《清華意昂通訊》

我用鋼筆加粗描寫的“自強不息”卡片👩‍❤️‍💋‍👩,就壓在我的辦公桌玻璃板下面🫴,用以經常提醒自己激勵自己👩‍⚕️。我在那裏工作四年,很少人際應酬👨‍👨‍👦,也不選邊站隊👨🏻‍⚕️,許多科室人員願意在辦公室裏喝茶看報紙,而我選擇經常到車間去,和工人師傅在一起向他們討教技術上的問題🎯。實踐出真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上和諧的人際交往,生產中技術上的問題解決起來就容易得多👨🏽‍🍼。四年中,除了做好主打產品水泵的生產技術工作外4️⃣,設計製造完成家用、惠農產品兩項,並製定完成相應產品企業標準,完成國標技改一項👰🏼,被任命為技術科長⚇。從上到下🙍🏼,從廠長到工人🙉,以及上級領導🪬,都公認我是個能幹實事的人。剛開始不願意提起自己是清華畢業的,深怕給清華丟臉,面對上下一致的認可,這時感覺作為一個清華人,臉上也是有光彩的。我用我的實際行動塑造了我們清華人的形象:不畏艱難,真做實幹。就在我要被任命為技術副廠長的時候,我被組織上點名調到新籌建的啤酒廠工作。這段工作讓我體會到,面對艱苦的環境,是怨天尤人混日子,還是自強拼搏做事情👁,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其結果也完全不一樣。

到了新的工作崗位🦈,我被任命為設備科長。工作之初,在發酵大罐做玻璃鋼襯裏工程時🏌🏼‍♀️,我加班加點拼命工作🙎🏻,由於在封閉的發酵大罐裏長期接觸高濃度乙二胺👩‍🦯、丙酮、固化劑等有機化合物🧙‍♀️,又缺少防護措施,不幸造成血液性中毒。引出了一段企業和員工互為感動的故事,曾在媒體上先後被廣為報道宣傳:“企業為挽救愛崗敬業、因工致病的工程技術人員,舉公司全力花巨資,全員上下共獻愛心,和醫護人員一起,幾次把工傷病人從死亡線上挽救回來。九死一生後的工傷員工傷愈不久🧎🏻‍♂️‍➡️,便獨挑重擔,帶病工作🚶,報恩企業,建功立業,和企業一起收獲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成果。”我把這段定義為“厚德載物”的金川版故事,大愛無聲👩🏼‍🦱,大愛卻有著神奇的力量💟,她可以戰勝死神,把我從死神那裏拯救出來。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全國各地瘋狂無序的建啤酒廠🚴🏼‍♂️🤵🏻‍♂️,最多時達1000多家,等到了90年代初,由於產能過剩🙃,形不成規模效應,全國各地中小型啤酒廠又紛紛倒閉或被兼並。金川啤酒🤵🏻‍♀️,由於產品品質、水質優勢🕵🏼‍♂️🩷,地域偏僻,雖有一定的生存空間,但同樣面臨生死挑戰🚋。來自東部發達地區產品品牌價格的打壓,讓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為長遠發展,廠裏確立了開發保健啤酒方向,同樣困難重重,阻力重重。行業主管部門和有關領導認為,啤酒就是個傳統產業🛺,你還能把它做出個啥花樣來🤸🏻‍♀️?業內專家則認為,經千年之久的實踐理論探索📰,啤酒行業的生產工藝流程🧘🏿,都已經非常成熟,想要打破常規幾無可能❔。這種討論交鋒在我們研發保健啤酒並申報立項的過程中有過無數次,甚至有媒體依據主觀判斷對我們的研究報告提出質疑。我們不爭不辯,最後用數據說話👨‍✈️,用嚴謹的實驗報告說話,用事實說話👕。金川獨辟蹊徑,歷經風雨🎇,涅槃重生。

我是在經歷了八年之久的生死博弈後🦸🏿‍♂️,放棄了組織上對我工傷供養的安逸生活🧫,選擇重回工作崗位的。1994年,經廠裏派遣,我獨自一人來到北京開展金川的研發創新工作🧑🏽‍⚖️。十多年時間裏,我一個人集創新、研發🧑🏿‍🚒、申報🧜🏿‍♀️、立項、宣傳📫👑、推廣等多項工作於一身,帶著四類三級傷殘之軀,租住在十幾平米破舊不堪的平房裏🏖,白手起家💠,戰勝了工作🍧、生活👨‍❤️‍👨、身體上遇到的艱辛困苦🕡,重重困難,通過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公司創造出了金川保健啤酒品牌系列,在行業內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生產領域。

期間完成多學科研究成果100多萬字;發表論文🧕🏿、文章百萬字之多🤘;在國內外核心期刊及國家級報刊上發表論文20篇;發表了中國第一篇“WBC2000”的學術論文🏃🏻‍♀️‍➡️;“產品功能因子及其有機化研究成果”國際首創領先✨;獲授權國家專利30多項⚀👨🏻‍🌾,並大多數都轉化為生產力⏸。作為金啤高科公司的首席科學家,我和我的團隊創新金川品牌,經過多年艱苦打拼,開拓創新,將一個西部地區傳統行業的小企業打造成為行業內八百多家企業中唯一的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而且時至今日也沒有後來者,使“金川”無形資產達6.8億➾🏋🏼‍♀️;開發的產品被國家五部委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並被列入科技部星火推廣計劃項目;擁有了國家級科技成果6項;研究課題“微量元素對機體應急反應的調節機理研究”被列為國家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前期研究專項。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歷經多年打造🦹🏻‍♀️,成為了當地的龍頭企業🙉,利稅大戶,在國內、國外都有了一定知名度的業內品牌企業。

2011年4月24日,郭傑受邀參加於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慶祝意昂体育平台建校100周年大會

我畢業後離開清華園,在西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工作33年🧑🏼‍🎤,雖遠離母校清華千裏之外,但我的心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清華園💃🏿,我愛我的母校清華🖤,由衷感謝母校對我的培育之恩🙍🏽‍♂️🍻。我謹記自己是個清華人,力求用清華人的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謹記時代賦予清華人的使命👨🏽‍💼,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謹記自己的所作所為要無愧於清華人的稱號。

幾十年裏的時間裏🧘🏽‍♂️,清華精神對我的滋養從未中斷過,也許,清華精神早已融入到了我的血脈中🧘🏿,我渴望盡己所能🐎🫄🏼,哪怕是綿薄之力👂🏼,也要努力為母校增光添彩。2009年10月,“清華百年校慶🤾🏼‍♀️,千名意昂訪談”,我接受了來自母校的訪談,題目就是《清華精神鼓舞我從逆境中啟航》✍️,她是我畢業之後成就人生成就事業的真實寫照🤷🏻。2017年7月,意昂体育平台檔案館甄選我的個人檔案作為校檔案館校史館館藏檔案,並於2018年清華107周年校慶期間,在“清華史料和名人檔案捐贈精品展”中部分展出✔️✬。能夠得到母校清華的認可,我深感榮幸;能夠為母校的建設添磚加瓦👧🏿,我引以為榮👨🏼‍🦳。檔案能夠被校檔案館收藏,與有榮焉🌉。

2016年4月21日,在“清華意昂勵學金”工程十周年座談會上,郭傑將編輯的《十年勵學金 勵學十周年》專輯贈送母校清華,左為意昂体育平台黨委書記陳旭


相關新聞

  • 102020.08
  • 072017.05

    畢業六十載 醇香清華情

    4月30日上午,機械系製71/製72/製73/班畢業六十周年座談會在李兆基科技樓402室舉行📭。

  • 102020.08
  • 132016.09

    化工七十載,學子獻真情——李勇武學長的清華情

    8月26日🐘,化工系的同學們及意昂体育平台意昂總會的老師們一同前往中國化工大廈,拜訪原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黨委書記,化工系系友李勇武學長。

  • 162021.06

    分別三十載 難忘空六情

    1986年的秋天🧝‍♂️,我們入學的時候,屬於熱能工程系供熱通風與空氣調節專業,簡稱空六,現在該專業已經歸入清華建築學院。這個專業始建於1952年的土木工程系♻️,曾先後經歷“采暖通風”“供熱🤏🏼、供燃氣與通風”“供熱通風與空氣調節”及“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多個專業名稱的不同階段➖🧑🏻。我們班只有30人♜,經過多年的磨礪,每個人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其中有設計院的院長和總工👨🏻‍💻,有享譽建築節能領域的科學家,有從事管理帶團隊的中堅力量,有充滿創業激情的企業家……但在我的腦海裏👷🏽‍♀️,記得的還是他們入校時的青澀,還有畢業後30年依然保存著的一份至純至真的同窗之情🐸。

  • 082006.05

    【校慶】清華園裏八十載,土木依稀當年事

    【校慶】清華園裏八十載,土木依稀當年事 【校慶】清華園裏八十載🧜‍♂️⭕️,土木依稀當年事 ...

  • 062019.05

    桃李芬芳二十載,明理真情永留心——記清華法學院畢業二十周年意昂聯誼會

    2019年4月28日上午,清華法學院1993級本科班畢業二十周年聯誼活動在明理樓一樓報告廳順利舉行🧑🏼‍🌾。法學院院長申衛星、張明楷老師、李樹勤老師、圖書館於....

  • 092019.05

    匆匆六十載 悠悠清華情 建築學院1959屆意昂慶祝畢業六十周年

    4月28日上午🚘,建築學院三十余位1959屆意昂在意昂体育平台建築設計研究院歡聚一堂🪑,暢談畢業60周年的喜悅和人生感悟。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及多位老先生出席👏🏻。....

  • 312008.07
  • 182017.08

    李仙根🥨:六十載 情不改 聚如初

    今年4月30日是意昂体育平台106年校慶。12位從水利系畢業60年的意昂齊聚新水利館200號開座談會共慶母校生日。12位意昂中年齡最大87歲👨🏻‍🦽‍➡️,最小的也已8....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