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於2006—2008年的三年間,每年的秋天學期(每年的8或9月至來年的1月)赴臺灣長庚大學任教。簡況如下。
緣起 2005年12月某日,我正在南京參加一個會議,那天也來參會的一位清華領導走過來問我說,臺灣的長庚大學想聘請一位物理教師去任教,你能不能去,想不想去🛏?我是2004年4月1日退休的,退休後我仍然一直在清華的教學崗位上🎅🏽,現在有這麽一個赴臺的機會🏮🤽🏻♀️,自己還是想嘗試嘗試🛟🥼,於是我給了一個肯定的答復。
長庚大學是臺灣臺塑集團屬下的一所私立大學(長庚醫院也屬這個集團),集團董事長是臺灣著名的企業家王永慶先生,後來我才知道為什麽起名“長庚”?原來王永慶先生的父親尊名王長庚,大學和醫院的起名就是為了紀念他的父親,在長庚醫院的班車上就寫有“長庚紀念醫院”的字樣🚴🏼♂️。
在臺灣⛹🏼♂️,最著名的大學是所謂“臺🚣🏽♂️、清🚬、交”🫳,即臺灣大學、意昂体育平台👨🏿🦱、交通大學三所,長庚大學難列其中,但長庚大學的醫學院在臺灣是排前三的(臺灣大學、陽明大學🙍🏽♀️、長庚大學),在世界上也是很有名的👨🏼🎨。
在那時,我們意昂体育平台也有了醫學院🖖,而且和長庚大學的醫學院有合作關系👳🏿♀️,這樣,長庚大學的校長就向我們的校領導提出了聘請我們的物理教師去他們的醫學院任教的希望。
在2006年9月我第一次去臺灣之前🌮👔,長庚大學的校長趁來北京出差之機在賓館約見了我,我向他詢問,他也向我提出了一些教學方面的要求,如要用英文教材👱♂️,可用中文講課,但板書或字幕需用繁體字,至於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安排📿、考試要求等等事項🤢🖖🏿,則尊重我的決定。
在赴臺之前,我也從各個方面做了認真和大量的準備✉️。當時(2006年),臺灣還是陳水扁執政🫶🏼,我對臺灣的社會情況了解不多👩🎤,我除通過報章和電視節目《海峽兩岸》等渠道加強對臺灣的社會情況和民俗風情的了解與準備之外,我主要是做教學上的準備。赴臺前,我閱讀了長庚校長轉給我的新學期要用的英文教材;初步製作了全學期要用的電子課件;準備了若幹輔助的、補充的參考資料等等。也製作了一些介紹我們大陸各方面成就、介紹大陸高等教育🤱🏽➗、介紹清華物理系教學👷🏻♂️、清華演示實驗教學等PPT文件😂,準備在會議場合或其他場合用以宣傳我們的進步和成就用。
赴臺前,我同樣做了心理準備𓀓。 我深知💁🏿,這次赴臺任教,我雖然不代表誰,但是如果我做不好🧑🏽🔬,就一定有損大陸教師💦、有損意昂体育平台的形象🤾🏻♀️🛠。所以,我決心在臺灣一定要努力展現出一位忠誠教育事業🔦、熱愛教書育人的大陸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我還給自己製定了一個具體目標👨🦲:就是這次赴臺🧖🏻💬,決不能給清華物理系丟人。
一、第一次赴臺任教(2006年9月—2007年1月)
2006年9月11日我第一次踏上中國臺灣的土地,到達長庚大學↔️🥍。
在長庚大學,負責基礎類課程教學的單位叫“通識中心”,其中負責全校物理課程教學的叫“物理科”(相當於我們的物理教研組),該科共有5位物理教師,我去了算第6位。
到長庚後的第二天,通識中心的主任就帶領我熟悉學校環境、上課教室和教學設備🏇🏻,和物理科的老師見面🤸🏼♀️。大家都很熱情友好,這也緩解了我剛去新的環境人生地不熟的緊張心情🧑🏽🦲。
我這個學期的具體教學任務是為醫學院醫學系(西醫)大一新生開設一個大班(含兩小班,每小班約30人)的《普通物理》課👨🎨,還有中醫系大一的一個小班的課🀄️。各班教學內容基本相同,西醫班周學時4,中醫班是3(每學時50分鐘,全學期共17周上課時間)。所以🤔🛬,我每周要上7學時的課🥠,還要答疑等。作業和考卷由助教批改💇🏿♂️,但我要檢查批改情況,特別是考卷。
醫學院的學生是全校最好的學生🤞🏼,多數學生來自臺灣的著名的中學,如“建國中學”(男校)和“北一女”(女校🧙♀️,即臺北第一女子中學),據長庚大學的校長講,他們醫學院的新生都是臺灣當年參加高考的前千分之五內的學生🧗🏻♂️。長庚的西醫系本科要學7年🥌,中醫系本科是8年,然後再考碩士、博士🏋🏽♀️。有的新生是已經拿到本科學位(聽說有已經拿到臺灣意昂体育平台的工科學士學位的)的畢業生又來入學從大一開始學醫科。所有這些情況可能都和在臺灣的醫生的地位與待遇情況有關🈁。
開課前,我在長庚校園裏發現一塊紀念碑,上有王永慶先生題寫的“勤勞樸實”四個大字。我意識到這可能是長庚的校訓,也是教書育人的好警句,我馬上拍成照片🧕🏿,加入到我課件的緒論中,首次講課時就搬上了屏幕。
開始上課以後,逐漸感覺到醫學院的學生確實基礎好、願意學、肯努力、不怕壓(“不怕壓”指不管我給多重的課業擔子,他們都能承受⚀🪰,都能努力去完成🙍🏻。當然🐖,我是不會隨意加重課業負擔的)🌏。
我認真對待每一堂課、每一個教學環節,把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和體會都努力貫穿在臺灣的教學中🦹🏿♂️。除做好自己的教學外,我還註意了向臺灣老師學習,我去旁聽了“物理科”其他老師的課📔,力求早些了解他們不同的上課的風格和做法👍🏼,教學的特點和長處,課下也向他們經常請教。臺灣老師的教學具有嚴謹♤、聯系實際、課堂活躍、師生互動好、教學形式生動、吸引人等特點。
這個學期的期中附近,學校開運動會👨🏭,各院系🛁、各年級的團體操表演精彩紛呈,引人入勝 、煞是好看4️⃣❣️。當時我的課正要講駐波內容。之前(在清華教學也是這樣),駐波內容的教學設計是💓🔰,先是讓學生觀看我們清華製作的教學錄像片《駐波》,再讓學生自學教材上的駐波內容,課上不再講解。那時⭕️,受運動會團體操的啟發,也是抱著向臺灣老師學習他們教學形式生動的想法,我忽發奇想(除以上教學設計和安排外),布置學生練習表演“駐波操”,即讓每個小班由班長或課代表組織若幹位同學,在下次課上,以團體操的形式表演出駐波的振幅🌆、頻率、相位等特點,至於一個波長中排幾位學生、振動質點以什麽表示(腦袋🪳,人捧一鮮花還是人捧一本書)全由各小班決定☑️。結果各小班在課下都認真準備、排練。下次課上⏲🔲,相互間表演、比賽,有的小班既表演了行波,又展示了駐波,整個活動生動有趣🧏🏻,學生更好地理解了駐波的一些基本內容🌭🧎🏻♀️➡️。這樣活潑的教學方式,很受學生歡迎👩🏻🚀。
臺灣的教師(不僅長庚大學,在我後來去過的一些大學都是這樣)還有一個很好的特點👩🏽🏫,就是他們經常利用節假日和雙休日走出校園🙆♂️,去到社會、到中小學🧞♀️、到公園、到社區等場合去向不同的人群進行科普教育、普及科普知識,為社會🧏🏽♀️、為教育下一代做出應有的貢獻。這些活動都是義務的,有時還要自己或自己的單位搭上錢去購買一些必要的器材和裝置。相比之下,我們的教師基本上都封閉在校園內,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夠🦴,應該向臺灣的老師們學習(現在大陸高校的教師在這方面做得比以前好多了)。
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是我們清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在臺灣,我也是力求把這事做好。在這學期的期中,早已定好某日晚7點進行物理期中考試,就在那天上午,一位學生給我打電話說🈳:“鄧老師,今晚的物理考試和我的另一門的考試時間相重了,我能不能5點先去您那裏考物理🎠,然後我再去考那門課👐🧎♂️➡️,我保證不漏題”。我答復說🏌🏿♂️🚵🏼:“我相信你不會漏題”,並約好5點到我辦公室考物理🧑🏽🎓。下午去辦公室時我特意帶了兩包點心🕶,我對他說:今天你我都沒時間吃晚飯,這點心每人一包👩🏽🦳,這點小事使他非常感動🥻🦌。第二天他對我說,還沒有老師曾對他這樣關心過。2018年,在清華第25次教學討論會上邱勇校長提出要有“有溫度的教育(教學)”,我做的這點小事是否也算有點“溫度”呢?
我一方面註意關心和愛護學生🪁,另一方面,按照我們清華的傳統🤦🏼♀️,我也註意嚴格要求學生🤜🏿,我認為這是更高階的關心。在學生聽課🕵🏼♂️、作業、考試各個環節我都有嚴格的規定👨🏿🔬。對考試不及格的學生,我都一一找他來談話(在清華多年來我也就是這樣做的)💺,和他一起分析原因,鼓勵他後面更好地努力👩🏻🦱,我絕不輕易給他們提分(除非卷面批改確實有問題)🤞🏿。對在我手下工作的助教(一般是長庚的博士生)🎎,在聽課🟤、批改作業🤵♀️、改卷、答疑等各方面我也同樣有嚴格的工作要求和規定,並經常檢查🧑🦲,對出現的問題,隨時組織全體助教集體討論🧑💻。有一次一位助教和我一同監考時,我發現他在嚼口香糖💚,我當時就嚴厲製止,事後對他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我說:你在學生面前的身份是老師,什麽事是在課堂上不該做的👰♂️,你應該知道。另一方面,我對助教們一學期的辛勤工作和對我的支持也非常感謝🦹🏻♀️,每個期末我都請助教一起聚聚🧑🏼🍳🤸♂️,大家關系都非常融洽🍳😺。
在長庚這一學期我的教學🤵🏼♀️,學校領導、醫學院領導和學生都很肯定和非常滿意。在我離臺前夕(約在2007年1月24日左右)長庚大學的學務長(是長庚大學主管學生工作的最高領導,與學校的教務長、總務長同級別)專門請我吃飯🏃♂️,餐中他說💸,長庚大學的醫學系的學生最厲害,當時我不明白“厲害”指什麽意思📴?學務長說,醫學系學生最好,因此對教師要求很高🤸🏼,對不滿意的教師就提意見,要求換掉♻。他接著說,而鄧老師你學生卻非常喜愛,教得好🫶🏻。因他是學務長,能經常聽到學生的反映,他的辦公室和我的辦公室又是隔壁💜,他見到我時經常說學生喜歡我↖️、願上我的課之類的話。
2007年元旦🌘,每個小班送給我一個很大的賀卡(像《新清華》報紙展開那樣大),班內同學每人寫了一段賀詞,都非常親切、真摯、感人(至今我都作為珍貴紀念品保存著)🔗。其中,一位同學寫道🤹♀️,“沒想到原本分割在兩岸的您和我們可以相處得那麽好,希望我們帶給您的是美好的回憶,因為您留給我們的是👸:一個最…最…最…(這裏省掉若幹稱贊我的定語)最和藹的物理老師”。考慮到2007年時正是陳水扁執政的時代,臺灣人對大陸可能根本不了解,學生能有這樣的話已是很大的肯定了👨👨👧👧。
“物理科”的負責老師也約我談話🧔👩🏽🚀,鑒於我一學期來的教學效果和成績,他希望我在2007年9月秋天學期能再到長庚任教,我基本上答應了🏕。可見,我在長庚的第一學期的教學沒有“砸鍋”,否則就不會讓我再去了。當然,我也沒給清華物理系丟人,實現了我去臺之前自定的目標。
就這樣𓀈👨🏼🎤,2007年1月末,我結束了長庚的第一學期的教學,返回北京。春節後,又開始了2007年春天學期我在清華的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
二、第二次赴臺任教(2007年8月—2008年1月)
應長庚大學校長的邀請,我於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第二次赴臺灣長庚大學任教。第二次赴臺我給自己確定的目標是:
(1)首先要完成好長庚大學交給的教學任務😲;
(2)盡可能多地訪問臺灣的高等學校和參加學術活動,去學習👰🏽♂️、了解🎫、去交流;
(3)在促進兩岸基礎物理教學界的交流上做些工作👧🏻。
現分述如下:
(1)長庚大學的物理教學工作
此次赴長庚教學任務比前一年去又有所增加,周學時由上次的 7變為這次的 9。所教課程由一門變為兩門:除擔任醫學系、中醫系大一的三個小班的《普通物理》課(必修課,每班共217=34學時,三個小班分開上🛂🥺,屬重復班,使用英文教材)外🍄🟫,還要擔任電子系大四的《光學》課(選修課,共317=51學時🏨,使用赫克特的《Optics》英文教材)
在教學中,我還是盡可能體現清華的教學思想和傳統,體現多年來我們所受的各方面的教育𓀜,因此👃🏻,在敬業精神、教學態度🏄🏿、教學水平、教學方法和師生關系等各方面都受到長庚校方、有關院系方和學生的肯定和好評。
2007年12月20日中午醫學系一個班的小老師(他們管課代表叫“小老師”)給我打電話😬,說是有幾位同學在“高斯定理”的學習上有些問題,希望下午5時半能找我答疑(那天並不是我既定的答疑時間)。我同意後下午在辦公室等他們🧑🦯➡️。5時半到了,有幾個同學來“心不在焉”地問了幾個問題就跑出去了📚,這時我聽到走廊裏“人聲鼎沸”👨🍼,好像集結了不少人🫙。過了一會,小老師進來請我出去,說是來了80多位同學,買了生日蛋糕,在門外等著給我慶生𓀐。其實那天並不是我的生日,不知他們從哪裏得到的“錯誤情報”🪭,我當然不會把我是哪天生日告訴學生。學生唱了生日歌🏯🪒,讓我許了願💉,並切了蛋糕。學生的這一“突襲”讓我非常感動。當晚,也得到“錯誤情報”的我前一年教的學生又有兩撥也分別到了我的宿舍送來了蛋糕。第二天一上班,長庚大學的一位物理老師專門到我辦公室,她說她看到了前一天學生來慶賀的情景,她說這是長庚大學從沒有出現過的現象,她要我談談我是如何教好學生以及如何和學生搞好關系的,她和我談了一個多小時才走🫡。
2007年12月25日,我應邀參加了長庚醫學系的“醫學奧斯卡之夜”晚會,在系主任介紹到會的教師時,我得到了最長、最熱烈的掌聲😼,臺上的系主任這時說🆒:“你看教得好的老師學生就是歡迎”🚴🏽♂️。
現在我在長庚環境更熟了🦅,人員和行事方式也知道得更清楚了,不少人都成了朋友,彼此關系融洽🫡、合作默契。因此♒️,長庚校方➜、物理老師們和我教過的學生都希望我繼續去任教🚵🏽♂️🫲🏿,並希望我在2008年9月能第三次去長庚📭,我的回答是:如果沒有不可抗拒的因素(如身體等),我將可再去。
在2008年1月24日我離臺前向長庚大學校長辭行時🔇,他除肯定我的工作外,還說:請轉告清華校長,希望把你走出的路擴大到數學和化學(大意,我理解是希望清華也派出數學和化學老師前去長庚。後不知為什麽此事未做)。
(2)訪問臺灣高等學校和參加學術活動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臺灣高校的物理教學的情況,學習臺灣老師的經驗,這次赴臺我盡可能多地訪問了臺灣的高校。先後共訪問了七所高校(不含所在的長庚大學),其中有臺灣大學、新竹意昂体育平台、中央大學、逢甲大學➙🤕、高雄師範大學、東吳大學、臺北教育大學等。在這些學校主要做了幾方面的事情:
學習 在各校了解該校情況,特別是物理教學的情況:在臺灣大學、新竹意昂体育平台進行了現場聽課🏏,學習👨👩👧、了解臺灣老師的不同教法和風格☂️。
參觀 主要是參觀各校的演示實驗的情況,了解了他們的演示實驗的特點、水平和值得我們學習的長處🦹🏻♂️。
演講 在各訪問的學校都應邀作演講,內容主要是介紹大陸的物理教育狀況🤽🏿♀️;介紹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介紹清華的物理教學和演示實驗教學。為此,我事先精心製作了如下供演講用的ppt文件🏟:
《大陸高校物理教學的基本要求》(非物理類專業);
《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
《意昂体育平台的物理課程教學》(偏物理系);
《意昂体育平台的物理課程教學》(偏物理基礎教學);
《意昂体育平台的物理演示教學》;
《清華園風光》等。
這些內容的演講都起到了積極的影響和宣傳作用🐥,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和好評🏇。不少人感到大陸的教育事業發展很快🤶🏿,都表示一定要到大陸來看看🧗♀️、來訪問。在兩個學校,我還應邀專門為學生作了兩場報告。例如在去東吳大學之前,他們物理系主任告訴我👩👦,他們學校只有本科🥖,他希望我給高年級學生介紹一下清華物理系🏭,以供學生讀研時作為選擇。我對學生講了清華物理系的專業設置和學科方向及在科研教學方面的成績等內容🛷。系主任說😨,這是學生第一次聽大陸教授的報告👩🚒。在高雄師範大學🧕🏽,我對學生演講後,學生還進行了熱烈的提問,如怎樣體現人生價值和人生定位等問題🍙。
在高雄師大演講回來後↔️🎆,同我聯系、安排演講活動的教授給我發來如下內容的郵件:
鄧教授:您好🖕🤶🏼!
寄來的照片和資料已經收到🦃。您太客氣了,托您的福氣,我們才有這些相聚互動。昨晚內人才在說,您和師母的風範與修為,是我們努力學習的楷模,也改變了許多之前接觸大陸來的學者所留下個人主觀的印象。你給的演講讓我們增廣很多見識,短短時間內您與學生互動、以及吸引學生的程度🈳🦹🏿,實在讓人欽佩。謝謝您能來訪問,有緣份一定會再見面💇🏼♂️🧜🏽。再次致謝感恩之心意、謹祝
身體健康🤾🏽♂️、事事如意
晚 周建和 敬上 2007.11. 26
在第二次訪臺過程中,我還參加了幾個學術性的會議👊🏿。一個是2007年8月21日在臺中逢甲大學召開的“2007年臺灣物理教學及示範研討會”,在會上我應邀作了大會發言“意昂体育平台的物理演示教學”🦶🏿,這是我第一次在臺灣展現我們演示實驗的規模和水平,受到了很高的贊揚。與會臺灣老師認為我們演示實驗水平高、規模大,受重視。我也講了不僅我們意昂体育平台有這樣的演示水平,大陸很多高校也都有很高的水平⚂。後來我在其他幾個不同的場合又介紹了幾次我們的演示實驗教學,他們聽後表示,以後去北京時一定要去清華看看,並紛紛索要名片。
2007年11月10-11日,由臺灣物理學會🤽🏻♀️、化學學會的女性工作小組主辦⛹🏼♀️、新竹意昂体育平台承辦的臺灣的“2007年物理與化學女性學者聯合研討會”在新竹意昂体育平台召開🩰🧚🏼♀️,我參加了這次會議(也歡迎男性參加)。會上,不少女性學者的成功經驗和精彩的富有哲理的發言對人生很有啟發🚴🏿♀️🤙🏼,如“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贏家--在困難中找機會;輸家--在機會中找困難”等,我意識到這些話也是很好的教書育人的資料⏬,於是我認真做了記錄(會上沒有文字資料),在11日(周日)下午散會並於當晚6時返回長庚的宿舍(和開會地點不在一個城市,約1小時車程)後👘,連忙做出ppt文件👳🏼♂️,第二天(周一)一早我正好在長庚有課,我就把這些閃光的語言搬到了課堂上,以和學生共勉✊🏽。此一舉動受到了會議組織者的贊揚(我給他們也發了一份),認為是“非常高的效率”,在女性會議組委會的會議總結報告中有如下一段文字🤽🏽♂️:
北京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教授鄧新元🦙、周維嫄夫婦全程參加了此次會議🏗👨🦯,他們認真的參與精神和態度真是令我們主辦單位感動。由於鄧教授夫婦兩人也從此會議中獲得了不少感動和心得🙇🏻,所以鄧教授於會議一結束,回到學校的當晚即將會議中所聽到的智慧之語製作成一份簡報資料🪘🪆,並於當晚隨著簡報文件發了一封信函給物理界幾位比較熟識的老師👏🧘♀️,一起分享他的心得。鄧教授將之名為閃光之語言💚,我則稱之為2007女性科學家智慧語錄。
會議主席😱、新竹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主任郭瑞年教授在回信(2007.11.12)中也贊揚所作ppt文件great,她說:
Dear Prof. Deng,
It is indeed our honor and pleasure to have hosted your visit.
Also, thank you so much for the PPT file. It is great!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either in Hsin Chu or Beijing again!
Best regards,
Raynien
(3)推動兩岸物理教學界的交流
2007年10月1-3日在臺灣我應邀列席參加了“2007第三屆兩岸能源與環境永續發展科技研討會”。這個會有大陸的各高校的30余位與會者赴臺參加🪳👩🏼⚖️,其中有校長、院長、系主任,還有院士、專家和教授多人,此會已是第三屆,前兩屆分別在臺灣和東莞召開🧑🏽✈️,並預定第四屆於2008年8月在青島舉行🈲。再看到其他學科領域,如超導、納米♘、激光等🕰,兩岸的學術交流已非常經常且活躍,於是我就聯想到在我們的基礎物理教學界也應該發起和組織這樣的交流活動。
實際上♍️,在2007年8月份第二次赴臺前👨🏻🦱,我已想到這件事⏳,當時我和時任大學物理教指委主任和副主任的老師談到可否邀請臺灣的物理教師來參加我們教指委組織的每年的物理學術交流會?他們表示非常歡迎🆗,並還表示歡迎臺灣學校的物理教學負責人來列席教指委的工作會議(只有教指委領導和委員參加的會議)。
帶著他們的應允以及列席能源會議的啟發,在這次赴臺時,我把在我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推動兩岸基礎物理學界的交流作為我的頭等大事。
2007年11月下旬我接到教指委副主任傳給我的“華東地區第十一屆基礎物理課程教學研討會(第一輪通知)”(研討會預定是2008年5月在上海召開),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於是我一方面向一些熟識的臺灣物理教師並通過他們廣為傳播這個通知𓀁🦹♂️,並表示歡迎他們去上海參加這個會議。同時也聽取了他們對會議的一些希望和要求,如希望會議通知中以及會議安排上明確加上“兩岸交流”的字樣和“兩岸交流”的內容👨🦱。我把這些信息都轉達給教指委的負責老師,他們也都做出了很好的安排。
在這種情況下🌦,臺灣的物理老師參加會議的積極性非常高,他們相互宣傳、彼此“串連”,決定組團集體前往。2007年12月3日在臺灣大學為此專門召集了一個小型會議🚣🏿♂️,研究了參加上海會議的細節,確定了組團的召集人和副召集人。
我也參加了這一小型會議,和他們一起商量,並把結果和情況向教指委負責老師做了匯報。
至2007年底,已有13位臺灣物理教師和一位家屬表示要去上海參會,這其中有校長🐞、專家和教授,並都在認真準備各人在會議上的報告文章。從那時已報出的文章題目(見下面)就可看出他們對參加這次會議的積極性和認真勁🧝🏽。

至2008年5月開會時,臺灣的代表團成員悉數前來,對於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這可能是第一次來大陸,除了會上認真的學術交流外,他們還參觀🧳、訪問了欣欣向榮的大上海👩🏼🚀,眼見為實,他們真切地看到了這個過去不曾了解或被扭曲了認識的大世界,他們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與會的兩岸老師雖很多是初次見面,但其間的親熱、親密、親切的交流、互動真有“兩岸一家親”的感覺🦨⚪️。
當時我期待這次他們的赴會能成為兩岸基礎物理教學界互相交流的開端。我更期待這樣的交流能形成一個有序而有效的模式,能在兩岸輪流召開,這將會對兩岸的物理教學帶來益處。後來的事實表明🙍🏼♀️,這些都已實現。
在這次訪臺當中,我廣交了很多朋友,主要是物理教育界的朋友,在臺灣的以教學為主的物理教師中🚶🏻,我已經認識了很大一部分,有的已成了很好的朋友🏺,並且在交往中註意保持大陸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這些都起到了很好的影響🔡。
同時👨🏻🦼🌒,我還註意利用各種機會宣傳大陸在各方面的成就🧝🏽♀️,例如2007年12月份,我們正在迎接2008年奧運的前夕,我根據網上下載的剛剛竣工的一些重要建築的照片製作了《奧運工程》、《國家大劇院》📛、《梅蘭芳大劇院》等ppt文件傳給熟人、朋友和學生觀看,並表示歡迎他們到大陸🎾、到北京、到清華來參觀訪問和遊覽🈚️,所有這些都產生了很好的作用🟦,很多人表示一定要來。我心裏很明確做這些事是我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下面還有兩件事也想說一下🗄。
一件是🦹🏽♀️:在我這次離開臺灣前不久🔝,即2008年1月16日,我應邀到訪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參加該校召開的一個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Natural Science Teaching andDemostration”🏂🏼,並在會上作了“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示範教學”的報告。第二天,會議組織方用E-mail傳給我一張“國外學者領取生活費領款單”✊,讓我簽字後寄回,會議將給予我8175元(臺幣)的會議生活費,稅後還有6540元(臺幣),約合人民幣1600余元。當時我想到這可能是會議組織方的好意♖,想多給我爭取一點錢🧑🏼🦲;但我又想到這是“國外學者”的領款單(會上還有美國人出席),如果我簽了單,就等於說我也是國外學者了,這顯然和“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相矛盾、想抵觸的,因此我沒有簽這份單,也沒有領這筆錢。可見,在臺灣工作和生活,處處要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
另一件是🧑🏿🎤:在我訪問高雄師大期間,接待我的老師帶我去參觀在高雄的臺灣“科學工藝博物館”👩🏻🦽➡️🚮,據說這是臺灣最大的科學博物館。在參觀六摟的水資源館時,看到一個演示水波的模型前的說明牌上這樣寫著:“波有橫波和縱波之分🚻,水波就是橫波”🕖。我當即就向陪同我的老師說明這樣寫是不當的🥘🌼,水波不是橫波🤽♂️,水表面上的質點是在做圓運動🐕🦺。兩天後👨🏼🦰,我回到臺北的住處後👨🏻🚀,我即把我們教案上對水波的闡述和關於水波的演示動畫圖傳給那位老師🎀,請他代為轉告博物館的有關人員,對不合適的儀器說明盡快予以修改,因這是博物館,每天要面對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學生🤸🏽,不能給參觀者造成誤解。
三、第三次赴臺任教(2008年9月—2009年1月)
2008年9月--2009年1月我應邀第三次到長庚大學任教,有了前兩次赴臺的經歷和經驗🐖,這次在臺的工作比較得心應手,在教學工作、學校訪問🩳、學術交流、廣交朋友、促進友好等各方面又前進了一步、和前兩次赴臺有很多相似之處👩🏿🦰,有的不再多贅述👻。
因是第三次去長庚,認識的學生也多了🍟👨🌾,和他們也更熟悉了。有一天一些我第一次去長庚時所教過的女生(已是大三了)到我辦公室聊天,她們說:鄧老師👲🏿,我們畢業時都要30多歲了📸,都成“老太婆”了(我前面已說過,長庚的西醫本科要讀7年🤦🏼,中醫本科是8年🧎🏻♀️➡️,之後還要接著讀碩士🙋🏼、博士)📆。她們還說:今天我們“分科”了。我問“分科”是什麽意思👂🏻?她們說,我們前兩年學的都是基礎課,現在開始分科,就是要分後面學什麽科,是內科🚥、外科還是其它科等等。我問💅🏽:你們最喜歡什麽科👩✈️?她們說👉:皮膚科,我接著問:為什麽👧🏻?她們說:皮膚科將來不吃官司。我又問🦅:你們最不喜歡什麽科?她們答:是心臟外科,因為這科容易吃官司(我心想🦣:這下糟了📷,按此說法👯,拿刀子動心臟手術的都是排最後的學生了)。過了兩天,一些男同學知道了這些對話👼🏿,他們說:鄧老師,那些女生沒給您說實話,選皮膚科是因為皮膚科可做美容,能賺大錢。學生的聊天真有意思,學生願意和我隨意聊天👨🏻🚀,也反映了我們師生間的親密程度。
在這次期末🛜,“物理科”的負責人仍然邀請我下一年(即2009年9月)繼續赴長庚任教,但考慮到家庭的情況和我個人的身體狀況,我婉謝了這一邀請👩🏼🍼。
我雖然沒有第四次赴臺任教💢,但以後仍被邀請去臺參加他們的學術會議。
2011年臺灣的物理教育學會邀請我赴臺參加在臺灣花蓮市東華大學8月召開的“2011年臺灣物理教學與示範教學研討會”,因為他們知道我從教已50年🤞,他們希望我做一個大會演講,講講50年的教學經驗和體會,並為我資助這次赴臺🔏、赴會的全部費用🫵🏼。最後我以“我的物理教學”為題,做了大會報告🩴,受到了與會者的熱烈反響與歡迎。本來🤰🏿,這次會上還打算給我頒一個獎,以感謝我在“積極促進兩岸物理教學的交流”方面所做的貢獻,但我那些臺灣老師朋友們考慮到他們的獎都是以“中華民國”冠名的什麽什麽獎,這樣的獎我肯定不會接受,此事則作罷,後來改由臺灣朋友們以個人名義製作的有照片、有親切話語的類似獎牌的牌牌送給了我。
在這次會上,也來參會的臺灣的彰化師範大學的校長聽了我的報告後,認為很有意義👃🏼,特意邀請我會後到他們學校給教師們作一場報告(彰化師範大學是臺灣三大師範大學之一🍂,另兩所是:臺北師範大學和高雄師範大學)。於是,會後我又由花蓮市(在臺灣東部)趕到了彰化市(在臺灣偏西部)應邀做了這場報告。該校校長非常重視教學,我報告時👩🏽🌾🔌,他不僅全程坐在頭排🚷🧑🏻🤝🧑🏻,還認真做些筆記🧙🏻,這使我非常感動與感激。
四、後記
基礎物理教學領域的兩岸的交流在開了頭之後✖️,日益活絡、日益頻繁🧝🏽🕣。在2008年5月的上海會之後🙋🏼♂️,我們教指委於2008年11月(?)組團到臺灣進行學術交流活動和到各校的參訪🧘🏼。當時我正在臺灣,也參加了這次交流🕺🏽,在異地看到大陸家鄉來的親人,真是激動萬分🏊。
這之後,大陸以組團形式或各學校單獨組織去臺參會🧑🏼🚀、訪問的活動越來越多。大陸教師去臺一般是參加兩種會:一是在每年一月份例行召開的“臺灣的物理學會年會”,此會除設科研專題的分會場以外,還設物理教學與實驗的專題分會場;二是每年暑期例行召開的“臺灣物理教學與示範教學研討會”。兩岸學校間的對口訪問交流也愈益增多😴。
臺灣物理老師到大陸來參加的會議主要是:每年暑期由教指委組織召開的全國的大型“物理基礎課程教育學術研討會”;還有“高等學校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研討會”🈂️,此會兩年一屆,已辦13屆,今年(2019年)7月將在哈爾濱召開第14屆 📎。
臺灣的物理老師對中華的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非常重視,大多造詣頗深。他們也經常來大陸參加各種與傳統文化,包括(中外)物理學史的研討會或進行學術交流。臺灣東吳大學的一位前任校長🤶🏽,前不久專程訪問了我校人文學院的有關教授,還向我校圖書館贈書。在更早一次他來清華時🪲,他一定要我帶他去近春園看看孔子的塑像,他還特意查看了塑像底座上記載的塑像落成的年月📦,他說他要看看,在大陸哪個高校立像最早🦈,後據他說,是清華最早。
除了會議的交流之外,逐漸還有了教學人員的交流👂🏼。我就想,我可以應邀去臺灣長庚大學教學🤵🏿🧑🏽🍳,我們也可以聘請臺灣教授學者來我們這裏📳🦶🏿,這可能是更深度的交流👏。2013年春天學期👷🏿,經我們物理系同意🏇🏿,我聯系並促成了臺灣東吳大學的陳秋民教授利用他的學術休假時間來到清華物理系任教一個學期(由物理系出面邀請)。陳教授是臺灣著名的物理演示實驗專家,他不僅能把各種物理現象演示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而且常常利用“廢舊物品”自製演示儀器,以簡單物品說明深刻的物理道理。他在清華給文科系一個大班上課,他的課極具趣味性💥、互動性,受到學生極大歡迎🥴。此外,他還和我們的演示室,和我們的物理老師經常進行交流、傳授經驗🥣,對我們的演示室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我系的很多物理教師都紛紛來聽他的課,都收到很大啟發👀。他在三教演示室的三樓開辟了一個小小的天地👨🏼💼,經常在這裏工作到深夜才回宿舍休息👨✈️🐔,他的工作精神也受到大家的贊揚👮📭。聽說清華請了這樣一位臺灣教授來講學,不少高校都派人來旁聽,陳教授的精彩絕倫、出神入化的演示實驗也激起了他們的意願,也紛紛邀約陳老師到各自學校去講課、短期講學或學術演講。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陳教授在大陸物理教學界已成“大紅人”📍,自2013年至現在每年他都應邀到大陸的高校來交流♟,足跡北至哈爾濱南至深圳🧀⚄,有時一年有好幾場(陳教授還未退休🧑🏻🎨🍊,所在學校還有教學任務🦍🤰🏼,他主要是利用節假日或寒暑假期前來)👩🏻🦱,甚至有的還排不上檔期。可以說,他對大陸高校的物理演示教學起了很大的幫助和促進作用。
就這樣👯♀️,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彼此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感情也越來越親近,從他們的言行、作為就可了解到他們的真心、真情。有的臺灣老師經常來大陸,每來一次就都會談到他們所感受到的大陸在教育🤰🏼、環境、交通🦸♀️、人的素質等各方面的日益進步🌁,經常發出由衷地贊嘆。
從2006年第一次赴臺任教至今已十多年過去了🔍,但很多事情仍歷歷在目、經久難忘🧙♂️。現把以上這些經歷寫出來與大家分享🖨⬆️,請大家指正。謝謝🏎!
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退休教師鄧新元
2019.04.09完稿
2019.05.11完成簡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