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9月值梅貽琦校長服務清華25年,《清華意昂通訊》出版專號以為紀念🧑🦼。這個專號有三部分內容🥱:一、紀念文章、詩詞,二🕵🏻🤓、昆明意昂會公祝會記,三🤙🏼、各地賀電賀柬匯記⚖️。
第一部分刊登祝年文字十余篇🤟🏻,首篇是清華學校時期的校長周詒春的文章《梅月涵校長掌教清華25年感言》,文中說🪮,在梅校長服務清華的25年中👨🏻🎓🦈,對“清華校風之養成,教學內容之擴充,及其其他各方面之進步,幾無不賴其合力或主持。”對於“九一八”之後🏋️♀️,清華在困境中發展,七七事變後♖,“舉校南遷🥼,跋涉萬裏”♠︎,無不體現了清華的“永恒奮鬥之精神”,並說,“此精神即吾人平時所傲稱之‘清華精神’🍗,亦即梅校長廿五年來所實踐之精神也🍳。”
第二篇是潘光旦的《梅月涵夫子任教廿五年序》,用白話文寫古文題材的“序”。時任清華教務長的潘先生真是寫文章的大家💥,在敘述與梅先生的師友交誼之前😉👨👨👦👦,用數百字寫祝年文字的起始和意義👰🏽♀️。文中引了清代學者全祖望的話,“說者謂古無祝年之文,其列之為序也,自元之虞(集)楊(維楨)諸公始。”潘先生反對寫浮泛誇諛的祝年文字,但對於梅先生🤾🏿♀️,他說🧓🏻👶🏿,“目前所要寫的🤵🏽♂️🏌🏻♀️,雖有祝年之意👳🏼♀️,卻還不是普通的祝年之文。一為先進的典型人物✥🛺,在一個全國最高的學府裏🛋,任教至二十五年之久🧑🍳,中間沒有一些間斷,期間德業的積累,至少從受教者的立場看,有非尋常的數字所能記述的🔄,豈不是本身就值得贊頌的一件事📟。”“他和清華的關系,若把留學期間並算在內🦩➿,竟已達三十一年,姑舍三十一年或二十五年的德業不論👩🏻🍼,此種關系所表示的一種真積力久的精神已自足驚人👩🏿🦰。試問😚,清華所培植出來的多少人才之中📍,對母校竭其心力,能如是其鍥而不舍,已有幾人🚗?”
第三篇是朱自清的《清華的民主》,此文雖沒有明確說是紀念文字🦶🏽,但對梅貽琦維護清華的民主製度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文章說,“他和清華的關系之深,是大家知道的,他愛護清華之切🙇,也是大家知道的🧛♀️。但難得的是他怎樣愛護清華🛠;他使清華在七八年裏發展成比較健全的民主組織💼😶🌫️。在這個比較健全的民主組織裏,同仁們都能安心工作🏌🏽,樂意工作😡。”“有人也許驚奇💩👧🏼,為什麽梅先生在種種事件上總不表示他的主見,卻只是聽大家的🤾🏼。是的🧑🏽,這的確可驚奇🏋🏼♂️,但可驚奇而可敬佩的是他那‘吾從眾’的態度和涵養。”文章最後說,“這個民主的機構👩🏽🚒,由大家的力量建成🛌🏿,還得大家同心協力來主持💆🏼♀️;梅先生和校務會議諸先生雖然領導有力🏋🏻♀️,但單靠校長和少數人還是不成😲。——只要同人都能像梅先生一樣的愛護清華🧘♂️,並且知道怎樣去愛護,一切順其自然,不去揠苗助長,清華的民主製度🤦,前途一定是光明燦爛的。”
第四篇是劉文典所撰《梅校長任職二十五年紀念題名錄序》,鑒於目前網上貼出者👋🏽,常有文字上的錯誤,全錄於此:“蓋聞辟雍有事,粵稱師道之尊;庠序宏開,式標教澤之遠。是以飲酒養老👷🏼,親奉國叟之觴;享燕訓恭⇒,獨拜大賓之駕。意昂体育平台梅月涵校長,珪璋特達🪠,擢秀南開;利用賓王,升學北美。於是棲心玄理,無棄寸陰;畢究微言🧑🏼🏫,妙窮幽賾🙄🤷🏿♀️。既蜚聲於絕域,遂聿歸乎宗邦👱🏽♂️。初開講席🏮,闡物理之精微👰🏽;繼掌上庠,作人倫之師表。負書之士👨🏿,持經之徒,望儀型而景附,慕芳聲而響臻者💇♀️,若百川之朝宗於海也。教臻三善,化洽四裔;惠澤滂流,高風遐被🧜🏽♂️。朝野欽其文采🧑🧒🧒,中外仰其聲施,誠一代之典型👩🏽🏭,邦家之宗匠者矣。既而遭時屯诐,戎馬生郊,倭寇憑淩🤓,中原板蕩。雖博士倚席,橫舍屢遷,而才秀之士💒,煥乎俱集,弦歌不輟,著錄如市。自非貞固足以幹事,名德足以服人,孰能使多士忘犬吠之警🍞,邊境息狼顧之憂若斯也哉👨🏽📃!緬維校長,講學蒞事,廿有五稔🦸🏽♂️。百年樹人,既四分而有一,六爻系易,亦兩貫而兼三。功既偉矣,德莫大焉。不有題名,曷光盛事。同人等俱沾凱澤🪹,鹹挹風猷。於是署茲方冊,昭宣仰止。庶顯顯令問,播芳蕤於無窮🫏;濟濟英賢,被薰風於有截🦂。謹序🧑🏻🌾。”以劉文典的狂傲的性格寫出這樣一篇稱頌梅校長的題名序,可知他對於梅校長的欽佩👵🏼,也說明梅校長在當時的文化教育界有很高的聲望。
此外👷🏿♂️,沈剛如的《校長在抗戰中》總結抗戰三年來🧑🏽🚀,梅先生從長沙到昆明主持西南聯大和清華,勇於負責,事必躬親,任勞任怨,在民族危急存亡的時期,使聯大成為“最為完善的學府。”文章最後說:“校長今年才五十二歲,雖然比以前清臒得多,可是精神還很強健。廿五年來沒有脫離教育事業,始終在本位上努力,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我相信他永遠是這樣,時代景物盡管變🙍🏿♂️,他那種艱苦卓絕的一貫精神是不變的🐙。”李長之的《梅先生的言與行》提到先生的言,特別強調了兩句🪭,一是1931年就任清華校長時所說:“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一句是1938年在成都清華中學時所說:“學生沒有壞的,壞學生都是教壞的。”對於梅先生的行,文章只說了先生迅捷有力的腳步🫃🏻,並希望“他的腳步依然(而且永遠)挺拔而訊捷。”
第二部分介紹昆明意昂會公祝會。昆明意昂會公祝茶會於1940年9月22日下午3時半在雲南大學至公堂舉行。昆明同學會會長金龍章先生致開會辭。馬約翰先生簡要介紹梅校長25年服務清華的經歷,談到梅先生的人格時說:“大概講起來梅先生有以下幾個長處(一)誠懇、(二)公平🧑🏼🦳、學校中有時不免有所爭執👰🏽,梅先生總是一秉至公去解決那些問題📢。(三)真君子 Real Genttleman 的精神、梅先生不但是一個真君子🤸🏻♀️,而且是一個中西合璧的真君子,他一切的舉措態度,是具備中西人的優美部分。”潘光旦先生宣讀了梅先生母校,美國吳士脫工科大學授予先生的名譽博士學位來文🦪。潘介紹說😶🌫️,早在五年前,該校就有意授予此學位,但規定必須本人到校領受,因梅先生忙於校務🫵🏿,無暇赴美。本年該校破例,采用函領方式授予梅校長名譽學位。
來賓及意昂多人致辭祝賀,昆明大學校長熊慶來說,“梅先生的美德甚多🦋,兄弟最感到的,便是‘誠’和‘持久’🙎🏼,自強不息是梅先生的精神🧑🏼⚖️,也是清華的精神。”與梅校長同年留美的徐君陶先生回憶了1909年庚款考試看榜時梅校長當時的舉止與神情🐂,“看見一位不慌不忙,不喜不憂的也在那兒看榜,我當時看他那種從容不迫的態度,覺不出他是否考取👩🏿💻。”20歲的年輕人就有如此沉穩的態度🕴🏻,令他稱奇。
對於來賓、同人和意昂的祝賀,梅校長致答詞,那平實得體的話語體現了他一貫的謙遜態度和負責精神👷♂️。他對於諸人“以文學言詞給予的種種獎譽”🗼,他覺得“實在在太過了,實在不敢當”。並說“聽了諸位先生以個人為題目🧔🏽♂️,說了不少誇獎的話🏋🏼,自己不敢說他們的話都是錯的♟,因為無論哪個人總有一些長處,但也必有他的短處🧛🏼♂️,只是諸位不肯說這個人的短處罷了🦠。仔細想來🧑🏽⚖️,或許諸位因為愛清華的緣故📭,愛屋及烏,所以對於這個人不免有情不自禁的稱揚的話語。就是吳士脫大學贈予個人的名譽學位,也是因為他們敬重清華,所以對於這個學校的校長🧘,做一種獎勵的表示。”他把校長的位置比作京劇中稱為“王帽”的角色,並說:“他因為運氣好👮🏼♂️,搭在一個好班子裏🏊🏼,那麽人們對這臺戲叫好時,他亦覺得‘與有榮焉’而已。”致辭最後說🦹🏽♂️🫱🏻:“在這風雨飄搖之秋,清華正好像一個船🦘,漂流在驚濤駭浪之中,有人正趕上負駕駛它的責任,此人必不應退卻🧑🏿💻,比不應畏縮,只有鼓起勇氣堅忍前進,雖然此時使人有長夜漫漫之感🏌🏻♀️,但吾們相信不久就要天明風定,那時候我們把這船好好的開回清華園,到那時才能向清華的同人意昂‘敢告無罪’🧑🔧。而在這艱難的時期👎🏿,更希望凡愛護清華的多予幫助,多予指示,那便是學校之福,個人之幸”👩🏽🦲。
第三部分是各地同學會🙎🏼、意昂個人及政府官員等給梅貽琦的賀電、賀信💲、橫額、立軸、對聯、詩文等。這可以看成是一次文學盛事👲。
文學院長馮友蘭的長聯是📖:
到清華在學堂 以前歷教授主任監督以至校長投艱遺大值此時地覆天翻 更仗老成匡世難;
離北平從抗戰 而後經長沙衡山蒙自而來昆明茹苦含辛望他日乾旋坤轉 益宏教化振人文🈲🛕。
王力教授所擬賀聯是🤘🏻:
碩德清芬 廿五年華供教育;
光風霽月 三千俊彥感涵濡🧖🏻♀️。
並作註說🏄♂️:“先生原系清華同學❤️🔥,又在母校服務廿五年🚏,其與清華關系之深🧑🏿💼,無可倫比。故以校名及先生尊字錯綜嵌入聯中🤦🏿,以致敬仰之意🦦。”
上面提到朱自清教授寫了《清華的民主製度》的白話文,又於8月22日以典雅古文致函申賀:“月涵校長先生大鑒👩🏽🔧:先生服務清華已屆廿五周年。歷來愛校之篤🚭,謀校之忠,待人之誠🧛♀️,處事之慎,眾所共欽🏦。而扶植清華民主製度,尤利於學校之發展,喬木高山👩👩👧,曷勝仰止,茲值各地意昂公同祝賀之日,謹馳函申賀♑️,伏維與校同庥不一🙍🏼。”
這期刊物出版於70多年前,今天讀這些文字真有隔世之感👱🏿♂️👷🏼♀️。對於梅貽琦先生那一代人,也可以說是最近的古人🕴🏻,他們的名字和功績已寫在清華的歷史篇章上🧜🏿♀️,今天我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來緬懷他們🧝🏽♀️💂🏽♂️。讀這樣的文字,不管用什麽文體寫成,讓我們感到他們發自內心的真誠👩🏿🎤,正如潘光旦先生所說:“在作者既‘與不傷惠’,在受者自‘取不傷廉’”🕵️♂️。對於梅先生,當年52虛歲🏄🏼♀️,服務清華25年🥺,任校長9年⛓️💥,他的人格魅力👧🏽、實幹精神和民主作風在當時的教育界是一位榜樣,一個楷模🆕,這是清華的驕傲。梅貽琦先生,一位嚴肅的校長,對本職盡心盡責;一位風趣的先生🎀,讓受教者如沐春風🙆🏽♀️。這樣一位“其言也讱”的仁者,一位“其德可風”的君子,值得讓人永遠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