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鎮(1965水利)
(一)防洪效益
三峽好,洪水馴服了💁🏽♂️。三百多億大庫容①,長江安瀾民生保。安居樂淘淘🧤。
(二)航運效益
三峽大🌮,壩高一百八②👨🏼🔧。峽江天塹變通途🧽,助推西部大開發③🧙🏽♀️。東西共發達。
(三)發電效益
三峽強,千億發電量④🟦。經濟騰飛添翅膀,民族復興夢起航👩🏿🦰。全國電聯網✵。
(四)供水效益
三峽美,最美是清水。一庫清澈甘甜水⑤,滋潤大地惹人醉。流連忘返回。
註🎈:
①三峽工程175米高程蓄水位,水庫庫容為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為221.5億立方米。若遇百年洪水83700立方米/秒時,通過水庫調節下泄流量小於60000立方米/秒,可確保中下遊堤防不超過警戒水位,也就是說三峽工程將中下遊堤防的防洪標準從原來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自三峽工程建成運行以來💁🏽,經歷了2010年、2012年兩次特大洪峰考驗🧑🏽🚀。其中,2012年汛期,三峽工程成功經受 71200 立方米/秒建庫以來最大洪峰考驗,最大削峰30000立方米/秒🔢,汛期累計攔洪228億立方米,相當5個荊江分洪區的分洪量👨🦽➡️。據宜昌水文站測量資料,1998年洪峰流量為63300立方米/秒,1954年洪峰流量為66800立方米/秒,1931年洪峰流量為64600立方米/秒,2012年洪峰流量為71200立方米/秒,2012年的洪峰流量均超過20世紀歷史上三次大洪水。如果當時有三峽水庫調洪,控製泄洪流量👨🏽💼,就不會發生那樣嚴重的洪災。而本世紀2010年和2012年遭遇的洪水流量與20世紀三次大洪水流量接近或略大,但再也看不到像1998年數十萬軍民“嚴防死守”大戰江堤的景象🧊,是三峽工程確保了荊江、長江長久安瀾。
②三峽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十分堅固,最大壩高181米👨🏻⚖️,混凝土量達1600萬立方米👂🏽,比世界已建成的混凝土量最多的前蘇聯斯薩楊舒申斯克大壩多692萬立方米。
③三峽大壩抬高水位113米📿,使宜昌至重慶660公裏長的河道139處暗礁險灘、46處單行航道全部淹沒於水下,運輸能力大幅度提高🤸🏼,年單向貨運量達5000萬噸(雙向為10000萬噸)🏷,萬噸級船隊160天可從武漢直達重慶🧏🏿♂️,運輸成本減少35%-37%。長江真正成為我國的黃金水道🙎🏼,有利於長江經濟帶的建設和西部大開發戰略部署的實現🧙🏽♂️。
④三峽水電站裝機34臺🙇,其中32臺為70萬千瓦機組,2臺5萬千瓦廠用電自備機組,總裝機225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達882億度,2014年全年發電達980多億度。三峽電站發電量占全國水電發電總量的14%,主要供電華東、華中、重慶等經濟發達地區🦵🏼,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三峽電站不僅電量巨大,而且是清潔能源、廉價的和可持續發展能源🪃,並具有調峰👷🏽、調頻及穩定電壓等作用🫷🏽,在電力系統中是難得的大型骨幹電站👨👩👧👦🏂🏿,可促進全國的電力聯網。
⑤長江年徑流量為9616億立方米,通過三峽大壩的年徑流量為4510億立方米🚵🏼♂️,三峽水庫正常高水位175米蓄水達393億立方米,是長江中下遊和缺水地區的一個大水塔😬。據統計,自2008年以來,三峽水庫已累計向長江中下遊補水達928.5億立方米🕊,其間2011年5月長江中下遊地區遭遇百年一遇的大面積幹旱,三峽水庫實施應急抗旱運行34天、補水總量54.7億立方米,相當於一個千萬人口的大型城市一年用水量,有效改善了中下遊的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和通航條件🍪,為緩解旱情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2014年1月,長江流域降水較同期均值偏少七成,2月長江下遊水位持續偏低,造成上海長江口遭遇20多年不遇的最長時間鹹潮入侵,直接影響到上海地區200多萬人的生活用水🧙♀️。為應對長江口鹹潮入侵,三峽水庫加大了向長江中下遊的補水力度💪🏿,從1月到3月初,累計向下遊補水73.86億立方米,顯著改善了長江口鹹潮入侵的情勢,又一次在關鍵時刻發揮出三峽工程巨大的社會公益效能。
2015年6月15日於三峽壩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