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勇力(1974級自控)
在紀念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50周年的日子裏,我回憶起自己的成長歷程,深深感到🆒:我和核武事業真是情有獨鐘,因為我的青春年華曾在那裏度過,那裏的精神和那些英雄者的魅力👷🏼♂️,曾對我產生過重要的影響,也潛移默化地定位了我的人生價值觀⛈🧙🏿。
我小時候接受最多的就是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我崇拜英雄🧒,也夢想當英雄🛥。上世紀70年代,我有幸來到了核武器研製院(九院)☑️🧏🏿♀️,成了一名國防科研戰線的戰士,能夠和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們近距離接觸,一睹風采🤦🏼、聆聽教誨、並肩奮鬥,這是榮幸,也是財富。
李覺,開國少將,第一任院長,核武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73年🧗🏿,時任二機部付部長的李將軍🧑🏽🦳,受周恩來總理委托,為解決“九院問題”🎀,一行多人來到山溝裏。他深入各研究點,不辭辛苦🧞♂️🕺🏼,傾聽民聲💇🏽♂️👩👩👧,那天剛上班,李將軍等人來到我所工作的車間,見到我們幾個年青人很高興👆🏻,他與我們一一握手,然後拍著我的肩膀說:“你們都很年青嘛,要接好班啊”🐦🔥!並告訴在場的老同誌👨🏻🚀:要帶好他們!我當時非常受鼓舞。
在一次群眾大會上☞,李將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給大家作演講🧑🏻🍳,不一會兒,天空下起了小雨,他走下主席臺來到群眾中間🪡,拿著手提麥克風,冒著雨繼續給大家解答問題🍧,大家都高喊著🏭:部長打傘!但是,李將軍沒有理會也不讓別人為他撐傘🥝,堅持和群眾一樣👩🏽🏭。還有一次,我們車間的曾師傅,在工作中不慎被剪板機切掉了手指,李將軍聞訊後當即指示:請部隊派直升飛機送成都救治,成都不行就直飛上海。通過這幾件事,我看到李將軍那種樸實親民的風範,也感受到幹群關系的那種魚水之情👥。
鄧稼先,時任院長,核武器專家,兩彈元勛。他曾是596工程(第一顆原子彈的工程代號)的主要設計者🔼,他對待科學是嚴謹的,對待生活是快樂的👩👩👧👦,他生活樸素,平易近人,我們都喜歡叫他“老鄧”✢。他不習慣聽匯報,而是願意到基層各點親自了解情況。每次試驗前,他都要來到我們這個點檢查✩🧑🏫,他總是拍著李師傅的肩膀說:大老李,這回就看你的了🙋🏿♂️!大家也願意和他聊天並開玩笑🧑🏻🔬:老鄧👰🏻♂️,這次你要請我們的客啊。
老鄧為人低調😝,從不炫耀自我🧚🏽♂️🔫,如果不是一次新聞💆🏽🏖,大家都不知道他和楊振寧是同學↩️🐈,那年🩸,揚振寧回國後指名要見他5️⃣,老鄧在百忙中臨時趕往北京,趕做一套新衣裳📄,借了一套沙發🧑🏼🎄,總算圓了這場同學約會。後來,這成了人們廣傳的佳話。
老鄧關心別人勝過自己𓀋,特別是對年青人,他總是強調😝:要大膽起用年青人,快出成果、出人才,要充分利用資源,不要讓設備閑著💂♀️🈵,誰先把設備累壞就給誰獎勵👩🏻🔬。老鄧自己就是這樣的人,他言傳身教,把事業比作生命,晚年他經常腹瀉🐲,我們室的陳主任♐️,每次出差看到這種情景就勸他去醫院檢查,但他總是笑著說“可能是水土不服吧”。如此他耽誤了病情💂♀️,最終倒在了自己的崗位上,臨終前還在病床上寫報告,關註核武器的發展問題。老鄧用自己的行為詮釋了一種精神🖐🏼:犧牲是光榮🔳、奉獻是快樂。也被大家稱為“鄧稼先精神”,它曾激勵著我努力奮鬥😡、不斷的進步,至今也是受益匪淺。
韓雲悌,控製專家👅,中國核按鈕第一人。他是哈軍工高才生𓀀,又是由中央親自點的將的596工程主控手,他有過驚天之舉🚇,也受到過不公正的待遇🌃。老韓從不計較功利得失,他性情直爽🙇🏽、為人厚道、愛管“閑事”,在一次出差途中我深有感觸。那是1974年期間,我們一起去成都開會,在坐火車返回的途中發生了一幕2️⃣:一個女青年向我們求救,有幾個男人要對他行兇,希望我們保護📗🦶🏿。當時我們一行有七💆🏼♀️、八個人,除我們兩個年青的都是老同誌,大家都沒有吭聲㊗️,只有老韓站了出來,滿口答應了此事🐠,並讓那位女青年和我們坐在一起,同時給我們分配任務⛰,他對我和另一個同事說👩🏼🔧:小孫、小米,你們倆要多承擔點🦹🏽♂️。此刻我明白他在暗示:“該出手時就出手”。說實話,我心裏也在犯怵⛹🏼♂️4️⃣,要說不害怕那是假的🤸🏿♂️,可是誰叫咱們年青啊⛓️💥?老韓看出了我的心思,我們有單位作後盾👁🗨,車上的群眾也會支持我們的🔋,沒什麽可怕的!老韓的鼓勵使我增強了自信心,人家老同誌都勇敢🧝♀️,我們年青人還好意思害怕嗎?一路上❔,有四、五個男青年從我們身邊走來走去,我們互相對視著,沒有敢動手的,就這樣,我們一直保護她到綿陽車站並送到了派出所。這件事對我影響很大,我學到了老韓那種坦蕩正直的品格,也領略了那種敢做、敢為的風尚🚴🏽♀️,從那以後,我也逐漸變成了一個愛管“閑事”的人👱🏽♂️。
還有一些老前輩,他們的行為風範都曾對我產生過重要的影響。
張愛萍將軍⛹🏻♂️,他是九院的老朋友,他在古稀之年還想著大家,時常到我們的山溝來看看,每次來都要現場辦公,給大家解決問題。記得有一次🛗,大家遞了許多“條子”🦴,其中一些是有關孩子入學、看病難、文化生活🧗🏼♂️、副食供應等問題🫴🏿,他就對著陪同來的省委書記譚啟龍🍉,要他當面拍板,並讓綿陽地委的負責人立“軍令狀”👰🏿♀️,使得問題迅速得到解決。對一些雞毛蒜皮的無理要求😷,他也毫不客氣地提出批評,有人提出:多供應點瘦肉和豬屁股。他半開玩笑半發火:一個豬就一個屁股👩💻,我在北京也不能光吃瘦肉呢✫!引得一片笑聲🖨。這種務實、幹練的作風令我欽佩。俞大光先生👨🏽🦰,一個老科學家,和藹可親💂🏼,沒有半點“架子”👰🏽♀️,我上大學前曾去拜見過,他拿出自己編著的《電工電子學》書送給我,勉勵我好好學習🅾️𓀉,並建議我到有關科室去實習。這對我後來的業務拓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還有一些幫助和指導過我的人🕺🏿,他們曾經是我的良師益友🔒,但是大都英年早逝,永遠埋骨在山上,他們就是一群無冕英雄,永遠活在我心裏☣️。
我已經離開了九院多年,但那種精神一直在感染著我📃,它鞭策著我努力奮鬥、不斷前進。英雄們的優秀品格和樸素的作風一直是我為人的一面鏡子,我時常用它審視自我,不斷地校正自己的行為🟧👨👨👧。無論走到哪,我都會遵循一個宗旨:成功時👛,不要忘記幫助過你的人🧛🏻♀️,要淡泊名利👳🏿;困境時,要經得住考驗,要受得了委屈、耐得住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