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夢回的清華園之十一💗👩🏼⚖️:課程設計與實習
設計與實習是工科高等院校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方面,清華當然十分重視🏋🏼♀️。我們在校期間👯♀️,共安排了3門功課的課程設計和3次實習。
課程設計都是根據開設的課程進度安排的。第一個課程設計是《精密機械基礎》課的課程設計👩🏼💻,在大4上學期進行的,題目是“齒輪傳動機構”。我們雖然是非機械專業的🧗🏿♀️🤾♀️,但對工科學生,機械課也是必須掌握好的知識。設計課使我了解了,進行設計的方法和步驟🫳🏿,培養了獨立工作的能力🪴。比如🙇🏽♂️,首先要根據設計任務書,明確設計的目的、要求(這次設計的目的🦊,就是通過“齒輪傳動機構”設計,來掌握機械設計的一般方法🏂🏻,鞏固《精密機械基礎》和《畫法幾何與工程畫》等有關課程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要求我們獨立地完成設計計算⚀🧙🏻、說明書和總裝圖及部分另件圖)。然後🧑🏼🦱,復習有關功課並去查找文獻資料◀️,擴充課堂學習的知識,最後🤾♂️,再進行幾套方案計算🚵🏽♂️、比較、復核、畫圖和寫設計說明文件🚶🏻♀️。
課程設計封面
第二次課程設計是在1963年4-5月進行的“電機元件”設計,這個設計對於我們自動控製元件專業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那時我們已經學完了《電機原理》💏、《控製用電機》和《微電機製造工藝學》,我的設計題目是“小功率直流執行電動機”,輔導教師是陳永康老師。設計從4月14日開始👨🏿⚖️🧑🏼🚀,通過兩套方案計算🧑🏻🦽,經分析比較🌙,完成了一個額定功率為38瓦、每分鐘3000轉、工作電壓為直流110伏的並激執行電動機的設計,寫出了約4萬字的設計說明書及電動機總裝圖一份。設計用了140多個學時,獲得了5分🖕🏿,陳老師在設計評定意見中寫到🧖🏻♀️:“方案選擇、計算和總結工作做得較好,但書寫較差。”上了十幾年學,字一直也沒練出來,今後至少要書寫得整齊些✷、規範些🛡。
課程設計封面
最後一次課程設計是磁放大器的設計,磁放大器也是重要的自動控製元件,對我們專業來說掌握它的設計方法也是必須的🚏🧑🏻💼。設計從1963年10月3日開始,11月5日結束,歷時一個月👩👦👦,120多個學時🔘,我的題目是“供給恒電阻負載以一定功率的磁放大器”(輸出功率為1.5瓦⛰、恒電阻負載為65歐姆、電源頻率為50赫、具有可逆特性)♐️,輔導教師是塗連華和徐光佑二位老師🍕🧑🏻🎓,我順利地完成了設計📉,交出了經認真抄寫的約3萬字的設計說明書和部件圖🧔🏽,也獲得了5分。徐老師非常仔細地批閱了我的設計說明書,光批註就有20多處,對我計算中的不完善處進行了重新計算🙋🏼♂️,對分析不夠的地方作了提示👨👨👦,老師一絲不苟的作風令人感動,對我後來的工作十分有益💆🏻。徐老師在評語中寫道:“工作態度認真🎍,計算細致、準確🏄🏽♂️,說明書條理清楚🫅🫱🏿、概念正確,圖紙整潔🌧。但工作較粗心,分析問題欠周到。”
我們的3次實習,分別安排在大2、大5和大6。第一次生產實習是認識實習和金工實習,在學校機械廠金工車間進行🍺🍌,學習鉗🔪、銑🏄🏼♀️、刨🙋🏼♀️🙍♂️、磨,鉗工還做了個小錘子,另3個工種操作較少🕴🏻。此外,還到離南校門不遠的125廠的一個附屬廠(125廠在東直門外牛王廟🤨,是一個航空微電機廠)實習了幾天,車工就是在那學習的🧵,這些對我們勞動習慣和動手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使我們終生受益。第二次生產實習♒️🗡,1963年7月在天津105廠,這是一個航空電器廠,在天津西站前,這次學習了航空繼電器的結構及生產工藝,第一次系統的了解了產品的生產全過程。不過,那時正值天津百年不遇的大水🏦,城區受到嚴重威脅,總動員進行抗洪鬥爭🪙,全市幾乎停產👨🏻🍳。我們當然也不例外🤱🏿,全廠的主要勞動力都去抗洪第一線了🛍,我們就幫助保護廠區❤️🔥🏋🏽♀️,加高護廠及護車間的堤,註意天氣動向🛄,有幾次也和廠裏的職工一起,上津浦鐵路北的子牙河大紅橋築堤護岸🌩,使我們體會到了一個人和社會是統一的整體。雖然廠裏盡量讓我們在實習期間多學習點東西✥,但抗洪畢竟占去了不少時間,對實習任務的完成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畢業實習是很關鍵的,在畢業設計之前進行💐,從1963年11月中開始,共5周🧑🦼➡️。系裏根據將要進行的畢業設計的題目🥸,把同學們分別派到不同的工廠去🔟。我和班裏大部分同學一起去了陜西興平的115廠,興平在西安西北約50公裏的秦嶺北麓的渭河邊,也屬黃土高原,多風沙🧑🦯➡️。115廠是50年代蘇聯援建的航空骨幹企業,生產航空微電機,由於1960年蘇聯政府背信棄義,撕毀合同,撤走專家,115廠也深受其害💁🏻♀️,專家走時帶走了重要的圖紙、資料,停止供應設備,使剛剛建成的廠幾乎陷於癱瘓。我們看到專家走時不得不留下的一部分航空電機(米格17用)圖紙,重要數據都用墨筆蓋住了,連一個數也看不清。我們真是氣憤極了,也受到一次自力更生的教育👩🏿🔬,大家都決心畢業後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建設我們的祖國🫅,只有國家強大了才不受別人的欺負。這次實習由石定機老師帶隊,我們參觀了整個工廠,學習了航空直流電機的結構、生產工藝和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試驗。興平這個地方冬天沒有取暖設備,12月份室內陰冷陰冷的👩🏻🦰,由於資料都屬於保密的不能帶出廠區🔮🙋🏼♂️,星期天沒事就都坐在外面曬太陽。我們還去了一次位於興平西北馬嵬的楊貴妃墓,據說那裏只埋了楊貴妃的一只鞋🪧,不過墓地的碑文不少👀,字都寫得很有功夫,來回有十幾公裏的路🥽🤽🏽♂️,一路上也算領略了黃土高原的風光,還特意去老鄉家看看窯洞,那裏的老鄉很樸實,很熱情,為我們講這講那的✒️,我第一次看見窯洞🏢,感到挺新鮮。1963年12月24日🕉,我們返回了清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