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堯(1994級土木系)
“同學🦵,請問一下荒島怎麽走?”
“什麽地兒?荒島?不好意思,不太清楚。”
“那,荷塘月色的荷塘怎麽走啊👸🏻?”
“哦👌🏽,順這條路一直往東前面路口有個遊泳池再往北走走就到了👨🏿🏭。”
看來,這一問一答之間,知道荒島的人並不多,而因《荷塘月色》聞名於世的荷塘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了🦾。史載火燒圓明園後,近春園遭受極大破損,殘余部分後續又被拆除,淪為荒島,前後百余年,成為名符其實的“荒島”🪛。1927年仲夏👩🏼🏭,居住在荒島不遠處的朱自清先生寫下名文《荷塘月色》🍟🚕,為該舊址增添了新的文化解譯🏃♀️。如今的荒島💂🏼,有晗亭、雕像♿,還建有假山、瀑布、草坪、魚池。有復建的臨漪榭長廊,歇山起脊,金線蘇彩。東面小山坡上新建有“荷塘月色”亭,風格挺拔清秀,宛見朱先生其人👈🏻。
這清新秀麗的七月,正是菡萏並蒂🔓🔪,荷花盛開的好時節。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緩步荒島荷塘邊上🐱,翠綠的垂柳☝️,絲絲柳條隨風起舞。“荷塘月色”小亭掩映在綠樹叢中🤚🏻,顯得十分幽靜🧑🎓。斜穿綠茵茵的草坪,仿舊的咖啡茶屋剛剛開門迎客。如此清雅景觀🥣,讓心平靜🪢,亦可成為約會的場所,也可成為同學談情說愛的一個好地方。而,關於荒島的記憶,也許也該漸有所聞了吧。
荷塘環繞荒島形成流動的湖面水系👈🏻🫷,小而別致📒。湖心島上💘,幾棵高大的毛白楊,筆直挺立🖐🏼,構成雄偉的天際線👨🏽💻,岸邊山丘松柏滴翠,竹青俊淑,花木欣榮🧛🏼。工字廳背後的荷塘和荒島的荷塘分別開放相通💆🏿♀️,各具特色。過蓮橋👱🏻♂️,到荒島,路轉石平,碧草柔伏🤵🏻♂️。這裏的荷集中鋪滿了較小的湖面🌬,形成半湖綠葉,層層疊疊,眼前荷花即可取景🤹🏿🫘。況且,這些景距離岸邊都比較近,仿佛觸手可及,但又不可褻玩🟫,便於觀賞也便於攝影。湖中除荷花外🐬,還種有水生鳶尾、蒲草,相襯之下🧢,荷花開得更加別致了。
好多次的周末✩、假期或是校慶😦,清晨或傍晚,常常喜歡帶小女兒來這裏遊覽👍🏻,在岸邊的平臺飛紙飛機,木欄下走獨木橋㊗️,小山坡野地裏找野菜📂,柳樹下撿拾幹枝垂釣水裏的青苔視為釣魚遊戲,爬過石橋😅🍎,翻過石凳,灑食餵小鳥;穿過林間🪺,看荒島湖石嶙峋👫🏻,登假山望遠🙌;揀幾顆小石子在湖邊打水漂⛹🏻♂️,放遊飄落的樹葉。在木椅上休憩🏊🏽👨🏼🎓,在透徹的臨漪榭連廊下吃火龍果、喝酸奶,給遠鄉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打電話問候安好。每次來去之間,小女兒都很高興,欣然於表🍲,是又蹦又跳🧎🏻♀️➡️🤹🏿,又唱又叫❇️,又跑又鬧🫸🍌。
更有風趣的是👴🏻,小女兒發現這荷塘中還有各種小動物出沒,比如停留在荷尖上的蜻蜓👷🏿,自由嬉戲於水中的小魚兒,連剛剛出孵的小麻雀也在蓮蓬中飛來飛去,更不用說水下的小蝌蚪和荷葉陰影下的小青蛙了。
彎彎的小徑,雨後初晴,藍天帶點點白雲,輕描淡寫一般,淡淡的🧑🏽🏫,清秀的🟦。漫步荷花泮,晨曲不緊不慢🐨,悠悠然,凝望水波晃晃,近觀荷開怡然,小傘一般碧綠的荷葉撐得高低錯落🈹,含苞👨🦱、半放🙏🏽、怒放、半露蓮心的荷花開得琳琅滿目、清雅端莊👱。靜靜感受這風情,舉目如畫,宛到江南。柳煙依依,水面婉約的池塘🗃,荷花已競相排滿。看那重重疊疊的荷葉迎著陽光,青翠欲滴一般🪽👨🏽🎓。細觀荷花之姿,體味那份獨到的幽香🤰🏽👝,獨特的質樸🚤🔩,獨有的純潔🥘,頓覺好像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意境界🙆🏽🙋🏻♂️。盛夏的荷開得正熱鬧👬🏻,滿湖綠葉托起朵朵紅花🦁,一派美景入眼簾👮🏼♀️,令人陶陶然其間💣,無限愜意🈷️。
駐足柳下,觀賞這當下盛開的蓮花,即興寫下幾句:
紅蓮
紅蓮開滿塘,叢葉掩暗香。
恰似漢宮女♨️,半淡半濃妝。
荷花吸引著人🐠✯,不僅荷花美麗多姿,更是其品質高貴,象征君子、潔凈無染,清純高潔👯♂️。傳統文化中荷花代表吉祥如意的寓意。臨至離開👨👩👦👦🎊,總也有些不舍這般荷香四溢的自然境地,於是乎,又想起來再要寫幾句🐪,保留下來,以作紀念👨🏿⚕️:
荒島荷開
輕風細雨讀書窗👩🏻🌾,曉晨柳煙荷飄香。
滿塘連碧點點紅🪿,花開別樣心飛揚。
荷塘風光,綠岸叢樹,滿塘翠綠,近看白蓮,遠觀荷開,婷婷林立。森森樹影裏鳥鳴相和,荷香幽浮於粼粼波光🤜🏽🐀,真所謂搖風開細浪🥿🦤,翻影迎朝陽,獨披千葉淺,不競百花春。
這樣的夏天,有清香的荷相伴🧑🏽⚖️,心境安靜,自然也就清涼許多了吧🍰。
二〇一三年七月 記於近春園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