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李蔭遠💂🏻‍♀️:高等教育雜談

2011-01-28 |

李蔭遠(1943物理)

我國的教育部是管、評、辦三者一體化的行政部門,從學前教育到博士文憑沒有不在其管轄之下的,國立高等院校的黨委書記、校長🧣、副校長都由部裏直接任命🕓。錢學森之問公開發表之後,一時議論如潮🦧。

深圳特區決心創辦一所從一開始即去行政化的南方科技大學,委托中介公司(獵頭公司)在海內外物色校長人選,再聘評議會投票從候選人中選出了2008年卸任的原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當深圳領導向朱先生致聘時,後者卻提出必須由自己兼黨委書記,深圳表示同意🧑🏽‍🎄。2009年朱校長全時駐校,少數教授到職。教育部20101224發文批準南科大的籌建。在籌建期間無權招生,因而南科大實際上缺少了必要的準生證💂🏼‍♀️。

近月來,在科教界當中最搶眼的新聞大概要算南方科技大學()不等北京教育部的批復決定自主招生,將來還自發學士🚣🏽、碩士🩼、博士的文憑。從媒體上的話語看來這是一個驚人之舉,但在舊社會上過大學的人看來,這卻不是創新而是復舊🙄。1943,我畢業於西南聯大,文憑便是學校頒發的。

六十多年前的老話值不得提說,還是說點新鮮的。試問千人計劃引進的高檔學人,他們大多數是美國歸來者,其博士文憑是誰發給的呢?

冷清的美國聯邦教育部

美國無國立大學,只有私立的和州立的兩類。辦好學前到高中的義務教育屬於縣一級政府的使命,經費來自物業稅的收入,選舉產生的幾位縣級官員中有一位專管教育的。聯邦教育部無一所下屬的院校,自然從來也未發過任何一類文憑。事實上,美國把管理高等教育的權力交給了一種我們很不理解的社會組織👨‍👧‍👦。它只管有關的法規、註冊、統計、調研和向國會與總統辦公室提交匯報和建議之類的文件。就連每一年度對高等院校的辦學實力🧕🏽、教學質量、專業設置等的評估也讓給了各大報刊和學術團體🚶🏻‍♂️‍➡️。

在習慣了官本位的人們看來,美國的教育部毫無實權,不頂用🧑🏿‍🏭。那些大學或學院的領導機構在哪裏?碩士點、博士點是從哪裏申請來的呢?

由於歷史發展的原因,最初西歐各國大學原本是自治講學的團體,其後才由董事會(Board of Trustees)來管理。多次流血革命都未能改變這一傳統,只有十月革命所掃過之地打破了一切。美國的保守主義的社會風氣頗盛,大學的大小事情都由董事會訂立的章程規定下來,物色和聘任校長是董事會的一樁大事。章程中如規定學校只辦本科(學製一般四年),那就只有學士學位或雙學士學位(兩個主科,學製五到六年)🐢。如規定是辦成研究型大學則自然就有授予學士、碩士、博士的權力👩🏿‍🍳。

夾在中間的是教學型大學,那就得註重教學質量並開出各專業的研究生課程,可授予學士和碩士學位👩‍👧‍👧。校長按照章程自主辦學,須聽取校內評議會的意見並受輿論的監督🤽🏿‍♂️。董事會每年開會大約四至六次,平日不過問校務🚣🏿‍♂️。

私立大學董事會的成員由捐資興學者和其邀請的“社會賢達”組成。頗為意外的是,州政府出資辦的大學也由董事會來管理,其中的成員有少數是州長指定的,其他則是本州的企業家或知名人士。大學的董事(一般有3050人不等)是榮譽職務,他們還得和校長一起,替學校尋求捐贈(無論私立還是州立的)

美國高等教育明顯的多元化

大學院校的類型大致可分為五類:

一、研究型大學

二🙋、教學型大學

三、本科學院

四👩‍🍳、博士生大學

五、成人學院(社區學院)

一、研究型大學:我們常說的美國名校大多是私立研究型大學,哈佛之外有耶魯、MIT💆🏿‍♂️、CIT、史坦福🖱、芝加哥🫴、哥倫比亞😦👻、普林士頓、霍普金斯、康奈爾等等🧎‍♀️‍➡️。他們是逐漸升級和擴建才有今天的名聲和規模的。州立大學起步較晚,二戰後大步趕了上來,其中最值得註意的是,面積和財富均為五十州之首的加州已經辦起了十所研究型大學,稱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加利福尼亞大學,縮寫為UC),其後加上校園的地名。除UC Berkeley一處專業齊備外,其他都各有重點,第十所2005年才建校。這類大學兼收本科生和研究生,授予學士、碩士、博士三種學位🥢。研究生一般約占註冊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全時在校者只需兩年念滿研究生的專業課程並參加了相關的研討會(seminar)即可申請碩士學位(不要求提交論文)➔。如果繼續攻讀博士,不一定能在本校(由於沒有被教授看中),可轉入攻博較易的大學繼續念下去👰🏿。

這類學校其本科生入學審查門檻頗高,數目設限,州立的對本州居民的子女稍有優惠。私立的則對本校意昂(畢業生或教師)之子女略有優惠,美國50州多數有研究型大學一、二所,紐約州和得克薩斯州均有多所,但以UC Berkeley(國內稱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最為知名。

二、教學型大學,只有本科生和碩士生的大學,其數目在美國多於研究型的,教授中有研究經費者占少數,本科生遠遠多於研究生,入學門檻亦較低🤷🏻‍♂️。學校對於教師教學質量的要求高於上一類的大學,有學生評教的做法,但學生的書面意見必須交給系主任,由評教小組審閱並保密。加州有23處這一類型的大學,其名稱是: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縮寫為CSU)其後加上校園地址。除本科畢業生授予學士學位外,碩士生專業課的要求與上一類大學相同,不要求論文。

三🔔、只有博士生的大學的例子是Rockefeller University,它設在紐約市內,只有為數不多的名教授、博士後和研究生,教授幾乎不開課,只有研討會。以數理邏輯知名的王浩教授,即在此校任教期內因癌病去世。

四、本科學院一般都規模較小,不少是天主教或基督教中各教派所辦的,在校學生除本教派信徒的子女外,還有以免費或獎學金吸引來的學生。由於美國憲法有信教自由的規定,學院不得勸導學生皈依其教派,但因人際關系還是會有不少的學生加入其教派🧙‍♀️👩‍🦰。在校內教師不許提到與聖經相抵觸的知識。

私立的本科學院有一些以教學認真或註重素質訓練而受到稱譽,他們多各以捐資興學的人名做校名。例如西岸奧列崗州的Reed  College即為其中之一。

五👝、社區學院(Community College)

這一設置是上世紀後半期的新生事物,它集我國稱為老年大學、職業教育以及補習學校的功能合而為一,其名稱即為某地的社區學院。近年來,大多數有較高稅收的縣都興辦了社區學院,有的還建有很好的校園,任何人均可入學,按所選課的學分交納學費。

老人們在其中可選讀文學、繪畫、藝術🧘🏻、寫作🚜、音樂等,使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還多了一些交往🧘🏿‍♀️。在職的青壯年則可選修一兩門技術課,以便提升工種或跳槽🏃🏻‍♀️。此外,社區大學是社會上打工仔(多數是在高中時期因故輟學者)改變命運的場所🦹🏼‍♂️👩🏽‍🦳;可以先補修高中課程,再讀大學一、二年級,苦苦熬過三、四年後,能獲得一個叫做副學士學位的文憑,便有資格轉入該州的州立大學念到畢業👨‍🦽‍➡️。

社區學院在法規上受到所在州州立大學的監督,其負責人有時是州立大學派出的。學院教師有專任的,也有兼任的🙏🏽。為了學生的方便,某些課程安排晚間七點以後上課。

我們還註意到:美國高等院校的章程甚至其名稱都不輕易修改,例如加州的教學型大學(CSU)無一所升格為研究型大學(UC),雖然這二者都先後添辦了多所。又如眾所周知麻州理工學院(MIT)和加州理工學院(CIT)早就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學府,他們卻絕不會改稱大學🤡。

美國教育界事實上在按一種潛規則限製學位的授予,以保持其文憑有起碼的公信力🌥;對同一級的學位還得看在哪一個學校念的。如果是博士,則進一步要看其導師是誰,並審視其學位論文。

附註:我國的專業大學(如石油大學、地質大學等)是當初學習蘇聯的產物。在美國,他們作為相應的一些專業就辦在教學型和研究型大學中。再者,美國無師範大學或獨立的師範學院,而在州立大學和一些私立院校內設有教育系或教育學院,培養教師;更有哥倫比亞大學的教師學院招收研究生。

我的感想和建議

上面盡我所知,簡單地寫出了美國高等教育的概貌,用意在於給議論我國高等教育者提供一個參考系。當然,美國聯邦教育部的無為而治在我國是絕對行不通的;但是,我們教育部的行政負擔實在是太重了。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各大學校在不違背《高等教育法》的前提下,訂立本校的章程,例如復旦的楊玉良校長在這方面已做出很好的表率。“依法治校🥷🏯、民主辦學”如能長期堅持,必有成就🧏‍♀️。不應再有流弊甚多而無必要的巡視評估。

二、改革可以從基層啟動👥;南方科技大學()自選校長,不等批復,自主招生,將來還自發文憑🧔。有人認為這是不尊重上級領導,其實未嘗不是幫了教育部的忙。部裏礙於自訂的規章製度不便做的改革試點,正好放手讓下面做。

三😜、碩士學製:新世紀以來,我國每年授予博士學位數已居世界前列,其質量的保證實有困難。從教育部的學位章程和實際上的運作上看,碩士只是尺碼小一號的博士,其畢業論文有無含金量少有人過問。

我認為不如采用美國目前通行的兩學年製碩士學位,不要求提交論文🪞。兩年當中,除認真研讀本專業和相關學科的研字號課程外,並在有關的研究所安排實習和參加研討會。由於各學科在上一世紀都飛躍地發展,對於以科教為終身事業者有必要花足夠的功夫打好基礎🦹🏻‍♂️。同時我國本科三🎪、四年級的專業課有過多過重、消化不良之弊,在設計新的碩士課程時可作適當的調整,以減輕本科負擔。

四、對於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存在的深層問題,我同意王長樂教授的論點,他最近在《科學時報》2011115A3版上發表的《沒有思想的突破教育進步是奢望》一文中,直接指出“要消除大學中的官本位現象,……就必須批判隱藏在我們社會中的封建思想,而這些封建思想在前30年時期就已經潛伏在我們的大學之中。”

我想補充一句:“文革”十年封建思想並未被清除掉,反而隱藏得更深,當前不只是教育,為了社會的進步,也一定要突破封建思想。

李蔭遠,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數理學部),現居北京。

轉自 南方都市報 2011128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