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2005級碩,法學 )
任彥申先生退下了領導幹部的崗位,卻重又回到了思想者的崗位。他為官多年,沒出版過什麽文字,從領導崗位退下後,卻“有痛有癢地”寫了兩部作品。一本是很多讀者所熟知的《從清華園到未名湖》,還有一本就是新上架的《後知後覺》。“後知後覺”典出《孟子•萬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任彥申先生以之為書名,既是自謙,也觀照出一種難能可貴的處世方式和人生態度,淡雅謙和之中蘊藉著濃濃的哲理。
任彥申著《後知後覺》,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5月出版
立言以為人
“立言所以為人,非所以為己也”,這是儒家對“立言”的定位。好書天然承擔著開卷有益的使命,蘊涵著作者所要傳遞給讀者的洞見。談到人才工作,他指出“識才需要智慧,用人需要謀略,護才需要勇氣,甚至需要付出代價”,談到幹部人事工作,他歸結為“知人善任”,並提出“在註重人品的基礎上講政治,在註重實績的基礎上講公論,在註重領導能力的基礎上講學位”的原則。這些都是他多年為政的真知灼見。讀任彥申先生的書,最強烈的感受就是他立言為人、以己喻人的長者風範。“有聲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意地交往”,這既是對讀者的期許,更是他的身體力行,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強烈共鳴,書中諸如此類有益於立身處世的格言警句,隨處可得。
修辭立其誠
好書必定文風曉暢,說自己的語言,讓自己先讀明白,喻己而後喻人,文風即是作風。由心而生則文風自清,此之謂“修辭立其誠”。《後知後覺》一書所倡導的文風,正是這樣一種清新天然的文風。任彥申先生的文字多是簡潔的短句,少有長句,平實易懂,開誠布公,在政論性散文中獨樹一幟。比如談做人與做官的關系,他說,“任何官員都是從老百姓中來,最終還要回到老百姓中去,如果只會過官場生活,不會過平民生活,那是一種很不幸的事。官場之交,多為世道之交。有的幹部在位時前呼後擁,門庭若市,甚為風光;而一旦退出官位,則完全是另一幅景象,成了孤家寡人”。這些平實的短句,正是他內心的直白流露,讀他的文字,讀不出官樣文章,而像是聽他娓娓道來,直入心扉。
讀書識大體
好書必定有一以貫之的主題,言簡而意賅,言微而義大。這就需要我們在閱讀過程中知其人而論其世,要能前後貫通,緊扣主題,旁征博引,綜合佐證。《後知後覺》既獨立成章,又與《從清華園到未名湖》一脈相承。將《從清華園到未名湖》一書中“人才理念”、“領導哲學”、“一把手的藝術”3章與《後知後覺》一書中“用人之道”、“幹部選擇”、“領導境界”3章連貫起來讀,則它們構成了一個環環相扣的邏輯體系。這6章念茲在茲的核心主題正在於“做人、做事、做官”。從這個角度看,《後知後覺》是《從清華園到未名湖》的姊妹篇,共同構成了一部寫給從政者的卮言。
讀書反己身
好書就如一面鏡子,其價值就在於能讓你切思己身。《後知後覺》作為一部政論性散文,對於有誌於從政者極有啟迪意義。在任彥申先生的筆下,作為一名幹部,總要面對一些基本的選擇,諸如做人與做官,說真話與說假話,當官與發財,對上與對下,照搬照抄與開拓創新,等等。對這些關涉做人、做事與做官重大問題的選擇,從政者不僅要具備堅定的政治信念,還需要一定的政治智慧。反諸己身,就是要坦坦蕩蕩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官。要之,以誠信為本。在任彥申先生筆下,“一個受人崇敬的優秀幹部,應當是最有愛心,最懂親情,最有情有義、有血有肉,最能體現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的人”。這既是他多年為政的體悟,也是對讀者朋友的循循善誘。
旨在喻於政
從政者,這是隱微於字裏行間的一個關鍵詞,既是任彥申先生所要塑造的一個形象,又是所要溝通的一個對象。在這裏,從政者的核心要素是秉持政治理想與操守,用西哲的話說就是“以政治為誌業”( Politik als Beruf),而儒家則將這種抱負稱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一核心要素正是判別“政治家”與“政客”的分水嶺,也是區分“政治家”與普通“公務員”的軒輊所在。若要有所作為,從政者不能徒言理想和操守,而應同時具備激情、責任感和判斷力。馬克斯•韋伯將“激情、責任感、判斷力”列為政治人格的三要素,即在內心要有一種對事業的宗教般的獻身精神,轉化到外在行動上要能將激情轉化為一種理性的責任,同時要對現實保持一種恰如其分的判斷力和距離感。《後知後覺》力圖勾畫一個從政者的視野,是寫給從政者的卮言。
一本好書能讓讀者真切感受到作者的心聲肺腑,能有置身於與作者神交晤談之境的感覺,能有所觸而動於心,切思於己身,從而形塑健全的人格。讀任彥申先生的書,自然而生這樣的感覺。論者以“十萬真言悟為官”來評《後知後覺》,信然!
任彥申,1945年12月生,漢族,河北隆堯人,1964年9月至1970年3月意昂体育平台動力機械系汽車拖拉機專業學習。曾任北京大學黨委書記,後江蘇履新,先後擔任江蘇省委宣傳部部長、江蘇省委副書記等要職。一直以來,作為一名學者型官員,任彥申就以敢講真話直話為人稱道。在繼《從清華園到未名湖》一書後,任彥申將自己從政40年的感悟和人生體味寫進了《後知後覺》,話涉幹部問題、大學精神、文化價值、傳媒改革、黨內民主、文風會風、政治體製等熱點話題,坊間評論“有痛有癢見其肝膽”“不做官樣文章”,甫一出版,即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