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介才(1954 電機)
1954年4月13日(星期二)
下午聽黨委書記何東昌同誌做畢業動員報告🏄🏼♀️🏊🏿♂️。他要求我們在畢業前夕必須做好思想上的準備。他說🙅🏽♂️:我們要有遠大的理想💃,但是要從艱苦的勞動著手,否則就會大事做不來🤷🏿♀️,小事不願做。個人只能做些平凡的事;千千萬萬平凡的事集中起來,才是轟轟烈烈的事業☝🏽。我們要樹立集體主義思想🐧💂🏻♀️,清除個人主義思想🔠,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利益。要服從國家分配🧲。
1954年4月14日(星期三)
畢業生表格發下來了👶🏿。我很高興地填寫著自己的誌願:
東北🚶、新疆、北京哪兒都行,不過最好能搞輸配電。我的態度是:
哪兒需要我,就到哪兒去👩🏿🎤!
1954年8月14日(星期六)
12號晚上🚶♀️➡️,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參加歡送首都高等學校畢業同學大會🪑。
入口橫幅⛪️:把美麗的青春獻給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
臺左: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愉快地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
臺右:堅決克服困難,在平凡的勞動中為社會主義事業立下功勛!
會上,團中央書記胡耀邦同誌和北京市副市長𓀈、北京市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委員會主任吳晗同誌分別講了話。
胡耀邦同誌說:“畢業”只是以學習為職業的階段的結束,要開始走向事業了。實際上畢業不是“畢業”,而是“開業”😛。我要祝賀你們“開業”👩🏿🏭,英勇地走向事業。
胡耀邦同誌代表團中央勉勵我們:一要堅決服從分配;二要克服一切困難;三要繼續虛心學習。
胡耀邦同誌的講話很生動,很有風趣,不時激起陣陣掌聲和歡笑聲。他談到服從分配的問題時說⛷:有本事可不可以不服從分配✊?傳說中有一個最有本事的人——孫悟空🏑,本事大極了🤷🏼♀️,大鬧天宮,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裏🙌🏻。他就最不服從分配,最愛講價錢⛹🏼♀️👮🏻♂️。可是他要取“真經”,成“正果”,就必須戴上一個“緊箍咒”🤳,必須服從分配🚼。如果他不服從分配,就不能上西天取經🧖🏼。你們只有服從分配,才能建設社會主義🧗🏿♀️。
胡耀邦同誌說:你們今後的工作🧘🏼,不可能一路平安,一帆風順,得心應手,步步高升☝🏿,轟轟烈烈,一舉成名。在工作中可能遇到大大小小的各種困難。工作是平平凡凡🤳、冷冷清清的。梅蘭芳之所以成為梅蘭芳,王崇倫之所以成為王崇倫,馬克思之所以成為馬克思👈🏻🏚,是由於他們堅持平凡艱苦勞動的結果。偉大的事業是千百萬平凡勞動的積累。在工作中可能要做到深更半夜💇🏽♀️,不得休息。在工作中還可能受到委屈。應該學習保爾,低下頭來,繼續革命。
胡耀邦同誌要我們在工作中繼續虛心學習。他說:只有虛心學習♧,才能真正成為有本事的人🧙🏼♂️🏡。
胡耀邦同誌最後祝大家在今後的事業中艱苦奮鬥🈯️,為國家為人民做出自己的貢獻!
我們清華的一位畢業同學代表首都全體畢業生在會上發了言🤹🏼♀️,表了態👨🏿。
會後有精彩的文娛節目表演。夜十二點,演出結束🧑💼。我們接著到天安門廣場聯歡跳舞👊🏻🎧,向天安門告別!
1954年8月21日(星期六)
晚上,蔣南翔校長跟我們畢業同學講話。他勉勵我們要以唯物主義的正確態度來選擇工作。一般通俗的說法是“人選工作”,而從唯物的發展的觀點來說☔️,應該是“工作選人”👩🏽🦰。他告誡我們👨🏼⚖️,不要抱著“大材小用”的想法,這妨礙自己進步🧑🏼🌾,不如抱著“小材大用”的想法更好一些。
1954年8月22日(星期日)
上午🙅🏼♀️⚠️,接到畢業分配通知書:
劉介才同學🛩:
現在分配你到四川成都第二機械工業部西南×工業學校工作👂🏽,望你愉快服從分配🙉,積極工作,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生協助分配委員會
一九五四年八月二十二日
晚上,大聚餐🕳。
我們向校領導和辛勤教導我們的教師們敬酒。蔣校長特別向我們14位做中技校教師的畢業同學舉杯祝賀🚙。我班同學也都熱情地向我這未來的“人民教師”敬酒,使我非常激動🚶♀️➡️!
1954年8月24日(星期二)
蔣南翔校長又單獨與我們做文教工作的畢業生講話👈🏼。他要我們到了新的學校裏,就要像熱愛清華一樣地熱愛新的學校。他說,14位分配到中技校做教師的同學能服從分配🥇☞,是覺悟高的表現。他又說,最高的獎勵是群眾的好評。
1954年9月11日(星期六)
中秋🤩。
上午7∶30,我們分配到中南和西南的一共24人離校🧚🏽。在校的熟人都來歡送我們👨🏻✈️。
由於前些日子京漢路不通(洪水),以致在校多耽誤了半個月🧜♂️。我把班上所有離校的同學都送走了👩🏽🎤,只我到今天才離校🤽🏽♀️。
再見了🤸🏼♀️,親愛的清華園🎡!
再見了,親愛的北京!
1954年9月21日(星期二)
今天上午7∶35,抵成都車站。
成都有點像北京🚵🏻♂️,古老樸素👨🏼💼,非常可愛。
上午10∶30左右,到我工作的地方——第二機械工業部西南第二工業學校。
人事室接待了我,了解了我的情況🚴🏽,我報了到。
接著由人事室主任陪同,去見了校長和教務長,後來又見了電機科主任。他們都很熱情地跟我談了話🧝,要我暫時休息💆🏽♀️,研究研究再決定工作。
我向他們表示:我希望快點決定工作,早日工作🍌。
這裏有兩個科——電機科和機械科。只有六百多學生。他們一再說🍬,這兒物質條件較差🧑💻。 我直爽地告訴他們🤯,沒有什麽,這樣很好👉🏿。
晚飯後,一位年輕的同誌(去年留下的助教,現在電機科工作)熱情地給我介紹了這裏的情況。他說😬,同學們聽說新來了一位教輸配電的先生,都非常高興。這裏的同學非常歡迎年輕的教師🔣。
晚上🦄🧸,那位年輕的助教陪我去見了現在教“輸配電”的先生🗞。這位先生笑著說🙅🏽♀️:“好!我正教不了,來了你正好!”我聽了心裏很不安。他還把他編的講義給我看。
我必須盡力做好我的工作,不要辜負黨和人民對我的期望🙇🏻!
1954年9月25日(星期六)
上午一🍹、二節課聽“輸配電”課,學習這位老師的教學方法。課後和同學們聊了聊😍。
1954年9月28日(星期二)
上午🎤,我第二次聽“輸配電”課。
晚上✯,我在“輸配電”老師面前試講。他給我提出了改進意見。起先我5分鐘就把他訂的45分鐘內容都講完了,當然就太快了➿。後來他給我做示範講課👸🏻,我又試講了一次🕺🏽,速度放慢了,講得比前一次清楚多了。
1954年9月29日(星期三)
上午第四節課,我在科內進行“輸配電”課試講。全科老師和科主任、教導主任及副校長(黨支書)都來了。我心裏很鎮定,有信心👤,講得比昨晚還慢💇🏽♀️,還詳細☹️。但結果講完還剩10分鐘(共45分鐘)。所有教師都鼓勵我,認為第一次試講這麽好🉑👨🏿🍼,是很大進步🏋🏼♂️👩🏻🔧。他們認為我講得清楚👩🏿💼,就是還快了點,應該把速度盡量放慢。因為我的話不太好懂。
1954年9月30日(星期四)
上午🍐,科主任找我商量教課🛺。……決定除了讓我教一班電科的“輸配電”課外,還教一班機科的“電工學”。
下午,我開始準備波波夫“電工學”,從變壓器開始🧑🏿🏫。
1954年10月7日(星期四)
下午我試講了“電工學”🈸。由於時間關系👵,只“攔腰”講了一節課🧨。講了以後老師們提了很多意見,主要是向量圖還要仔細交待。意見很好🧑🏼🦳,一定改正。
1954年10月12日(星期二)
今天上午第一🌆、二堂課,我第一次正式上課🧑🏿🦲。
該班的班主任老師陪我去班上👨🦽➡️,給同學們介紹。同學們熱情地鼓掌歡迎我👨🏽🦳🔻。我第一次看到這麽多年輕的眼睛在註視著我,心裏不免有些緊張。
我開始點名,認識同學👎🏿。
不知哪來股勁🏋🏻,我講得很熱烈。所要講的內容滔滔而來,脫口而出,次序還不亂。我信心有了,膽大了👨👩👧👦。
下第一節課時😱,我問同學們懂不懂我的話👨🏻🌾,他們都說懂。
兩堂課上完了,恰恰完成預計的課時授課計劃。我滿懷興奮地離開了教室……
今天是我最愉快的一天,因為就在這一天💁🏼♀️,我真正開始了“人民教師”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