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戰蓀(1968土建)
2008年12月23日香港清華意昂會假座中環一酒樓舉辦有關金融投資的學術講座。有感十年前胡昭廣會長組織的在長洲的清華同學聚會⛹🏻♀️,第一批海歸學者李山及方方等學友的類似講座獲益良多👩🏼🚒,筆者便第一時間報名參加。
是晚人頭攢動,五大圍臺座無虛席。意昂們互派名片🌉,熱鬧非凡👱🏽♀️🙂。最矚目的是白發斑斑,獨自前來的嘉賓蒙民偉博士。這位畢業已超六十載的學長幾十年來拼搏奮鬥🏊🏼,在香港建立了眾人皆知的電器王國。其經營的家庭電器己成香港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事業成功的他不忘回饋社會和母校。在香港🧴、北京、臺灣均有他捐建的大廈。講座主持耿春亞說,兩年前到臺灣新竹參加慶祝清華建校九十五周年活動,發覺七年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增加了“蒙民偉學生活動中心”。最近學長又斥資五百萬元予香港公開大學興建校舍。1984年至今他名下的“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已捐資公益五億元之多🍑!紅光滿面,步履穩健的他特地走到會場中間,鼓勵大家艱苦創業,遺愛人間。看👳🏻♀️,這位可敬的老人不正在模範地實踐著蔣南翔校長“至少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遺訓嗎👨🏻🏭!
清華前校長梅貽琦曾說過🔦,“但求做大事,不求做大官”,意昂李山和方方就是這樣做的⚁。他們胸懷祖國,在美國學成後即返國貢獻所長,拋棄高官厚祿,作為“新階層”埋首探索中國在新形勢下的“投行界”新課題🌩。這次李山因外地飛機延誤未能趕上講座,然而會長方方主講亦毫不遜色👰🏻♀️。時值金融海嘯,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激勵大家沉著應對。他說,股市起伏是絕對的🏄🏼♀️🧃,平穩是相對的。他獻出自己的“三大板斧”——“3L”:
1.Learn 學習🧚🏻♀️,任何時候不忘學習新事物跟上形勢;
2.Longsighted 遠見,長遠看問題;
3.Love 愛,除了愛自己🚶,亦要愛周圍的人,愛社會,愛祖國😿。實際上他正是這樣做的。據說他已與另三位意昂共認捐3200萬美元建造“新清華學堂”以紀念意昂体育平台百周年大慶。
講座的晚餐是豐富的,但意昂們更著意不放過這相聚的機會相互交流,學習。年輕人眾多是這次活動一大特色,一群學弟學妹手持蒙民偉學長帶來的“蒙”牌名酒列隊向蒙學長和方會長敬酒竟成生動感人的一景。同臺就座的一位意昂談笑風生🍊,原來他是畢業不久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某學院院長沈岐平。來港將近三十年的我不禁驚覺:清華人叱咤海內外學界中斷了幾十年的斷層正在悄悄消失……同臺另一位“年輕人”正認真地做講座筆記🧑🦽➡️,還主動向各學友請教🧌。原來他是正在清華就讀CEO課程的在讀生——年近六旬一間數百人企業的老板楊倫禎🍎。他是“老三屆”上山下鄉後於78年從梅州考上南京某大學的🧑🏻🎤。他家兄弟八人都是大學生🟪,其中三位哥哥還是清華的🫢📌。他不甘後人,立誌成為家裏第四名清華人,在臨近退休年齡終於圓夢😺。這幾乎空前絕後的家史贏得大家熱烈的掌聲👩🏿🌾。
講座晚宴結束📉,目送老中青意昂離去,“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精神卻久久留在我的腦海中。
楊戰蓀於香港太古城龍山閣 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