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書香 *(教)
人生易老,轉眼已八十歲矣!回顧一生🍾,自覺碌碌無為。有幸年輕時在清華當了幾年教師,有些事情想想也頗感欣慰。
石家莊意昂會為康學長(前排左四)舉行八十華誕慶祝會(二00三)
備課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各方面建設急需大量人才🍭,高校新生增加較快,而舊中國留下的教師有限,於是年輕教師承擔著盡快走上講臺🦹🏿♂️,進行獨立教學的重任。為了很好地完成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電機系的年輕教師日以繼夜地努力備課🫖。有位教師經常備課到深夜一兩點鐘,曾兩次暈倒在廁所🕜。有的備一小時課要用三十一二個小時🖖🏼,其敬業精神和辛勤努力可見一斑。效果也很明顯,幾十年來他們都是教學的中堅力量,有的成為知名學者🤺,培養出大量高級人才🧎🏻♀️。
素質
當時,我擔任的是機械系六個班的電工學,屬技術基礎課💬,學生二百多人,是為大課。每周四節☄️,兩個學期,隔周一次實驗。上課在二教階梯教室,既無擴音器🏊🏿♀️,也沒投影儀◾️,好在年輕嗓門兒大,黑板既寬且長👩🚒,字可寫得很大,課上大家聚精會神,非常安靜🔏。教師的心裏總想在有限的學時內👨🏼🦰,讓同學學到更多東西。實驗課要求很嚴🚇,為免事故,必須預習🕵🏻♀️👧,實驗前要查問🛷,同學們也非常認真🤾🏿♂️。
考試為口試,五分製🧘🏿♂️。1955年夏,期末的一次考試,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記憶🍞。地點在二院東頭的一間教室內,學生是“製8”的,穿短袖衫📂,面對面問答時⛹🏻♂️🙎♂️,她的汗滴在桌上👩🏼🍳。看到同學這樣緊張💷,心裏不忍,想緩解一下情緒,說🥌:“不要緊張”🐏。但無濟於事!她學得很好,畢業後留校🏷,現為教授🤽🏼♀️。
幾年內,同學們學得很好,都順利地完成了這門課的學習任務✋🏼。那麽重的任務,又完成得那麽好,全因他們有刻苦的精神,頑強的毅力,良好的悟性等優良素質。
收獲
雖然從事教學工作的時間不長🧑🏽🌾❤️🔥,但也教了一些學生。1958年離開學校後🧑🏽✈️,幾十年中🏦,陸續見到過一些所教的同學,見面時覺著很有感情。1981年母校70周年校慶時,全國意昂懷著前所未有的愉快心情返校慶祝。從山東、上海、九江等地來的“製57”的十來位同學,在簽到處看到我的住處,特來看我👨🏽。見到後非常熱情,可謂無話不談🛠。當初的課代表李奎乃伸出雙手說🧑🦼➡️:“康老師你看我的手都是老繭🤸🏻,這些年在農村什麽活兒都幹,你教的電工真用上啦!”聽到同學們的肺腑之言,真有種說不出的復雜感覺!1989年到大連出差,在一機部機床研究所的“製7”的一位同學,畢業後再沒見過🤕,到旅館來看我👁。在天津化工設計院的“鑄7”原來的課代表,只要知道我到了天津,一定遠道騎車來看我。在石家莊“7”字、“8”字班的幾位同學🦒🏊🏽♂️,多年來更是往來頻繁🛌,感情融洽𓀀,相處愉快。
這些事情雖小🌞,卻使我深深體會到早年在教學時付出的一點勞動,幾十年後竟得到如此豐厚的感情收獲👩🏻💼,豈不快哉!
感謝
1981年母校舉行的70華誕校慶是多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來的人很多,盛況空前。充分體現出母校的凝聚力及意昂們對母校的熱愛⏏️🫄🏻。參加這次慶祝活動回來的一些意昂們,常談到石家莊也有不少意昂,
也應組織意昂會。經過醞釀、籌備,在總會的指導與支持下🧗🏿♀️,1984年校慶時🧑🏼,意昂体育平台石家莊意昂會正式成立🚍。其宗旨和總會的基本一樣,但增加了有地方性的“振興河北🏄🏽,繁榮省會”內容。20年來⚰️,每年都舉辦一些活動,始終貫徹我會的宗旨👨🏽✈️。所有活動都是意昂們贊助,這充分表現出母校的凝聚力👨🏽🎤、意昂們的高度熱情和大力支持。
由於母校的培養、教育和熏陶,意昂們都具有清華人求真🛎🥏、務實🪆、誠信等優良作風。承襲了相互尊重🪸、一律平等的光榮傳統。大家相處不分職位高低、官兒大小,一視同仁👲🏽🏌🏼。只要是意昂會的事兒🕵️♀️,不論找到哪位意昂都熱情、鼎力支持。答應的事兒辦到與否都有個交代👩🏽🌾📟。領導班子的成員都很熱心,非常團結👩🏼🍼,有事共同商量,盡量促進意昂會的健康成長🫀、發展。意昂會的今天是全體意昂關心、努力的結果👰🏽♀️🛣。
我和許多意昂一樣,參加了意昂會的發起、籌備🤼♂️、成立,及以後的日常工作。普普通通,沒什麽成績。可是2003年聖誕節,熱情的意昂們卻為我舉行了八十華誕聚會,使我深受感動♣︎🧑🏿🎓,並從內心深深地感謝🤲🏿。
人生苦短,我對社會的奉獻甚微🦹🏿♀️,卻得到了同學、意昂們的許多關懷、愛戴與尊重💬。這種純真的友情使我既感激又沒齒難忘。我要說“友誼地久天長”!
* 作者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工學院,1952年至1958年在清華電機系任教🤛。曾任河北省省直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副院長,石家莊意昂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