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章(1957土木)
艱苦學習
初入清華,學習負擔很重,尤其是二年級,差不多有五分之一多的同學沒能跟上升級。為了完成學業,大家都只過星期七而沒有星期日。節假日到圖書館門口排隊是常事。口試是緊張的考試♟。考前臨陣磨槍對筆記,睡在我下鋪的陳友松同學的筆記最好看,圈圈劃劃,紅紅綠綠,非常醒目,我也從中學到了不少先進經驗。
學習雖然緊張,但濃濃的學習氛圍裏,大家都一樣用功,一樣發奮,所以也很愉快。我們是第一屆五年製的班級,五年裏沒有太多影響學習的“運動”🌑,可以說是讀書最多的一屆👋🏻,堅實的理論基礎🧟,使我們終生受益。
堅持勞衛製鍛煉
清華對同學的體育鍛煉要求很嚴。從初入學校首先接受馬約翰老師的訓話開始👩👩👧🤾🏻♂️,堅持勞衛製鍛煉是每位同學的必修課。每天下午四點一律放下書包奔向操場,遊泳☂️、滑冰、跑3000米。記得有一次背沙袋10公裏行走🦹🏽♂️,從學校操場出發繞頤和園北宮門一周返回體育館時,好多位同學都累壞了,徐瑞龍同學躺在體育館的地板上起不來了,當時的狼狽相仍難忘懷🛍。我也差點累倒。可是現在回想起來,沒有當年的“寒刺骨”,哪有今日的“撲鼻香”,也就不能健康生活工作到今天👩🏼。
加入共青團
我的自由主義是從家鄉帶來的👨🌾,進入清華有所轉變。政治上是後知後覺者,1953年初夏,在工字廳前的草坪上,團支部書記是一位長著圓圓腦袋的小姑娘叫夏之熙,主持有十幾位團員的支部會,討論並舉手通過了我入團的申請,開始了有組織的生活,懂得了要為人民服務的道理,給我的教育和啟發是極其深刻的。革命不分先後,從此我沿著這一道路努力實踐🧚🏿,堅持不懈。
與周總理相遇在北海公園
1957年五一節前夕,按例我們提前一天進城準備次日的遊行。4月30日晚八時許,錢達如♜、許景松、謝庭雩和我四人到北海公園散步,當步入北海白塔大橋前時,突然發現周總理和鄧穎超走在我們前面✋🏻。我們快步追上向總理問好,當時身邊的警衛立即過來幹預,總理看著我們幾個年輕人都像學生模樣,就問我們是哪個學校的,謝庭雩立刻上前指著胸前的校徽說:“我們都是意昂体育平台的。”總理向警衛擺擺手,示意退下。於是我們跟著總理和鄧穎超邊談邊走,並向總理說:我們即將畢業踏上社會,希望總理能給我們應屆畢業生講講應當如何面對社會🐦。總理說,你們可以請少奇同誌講,他管你們𓀔。我們說:總理也管我們🏟,還是請您給我們講講吧🧚🏿。總理沒有直接答復。
兩個多月後畢業前夕,全市高校應屆畢業生集中到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廣場🦛,聆聽了周總理深情的報告🔃,告誡我們踏上社會要戒驕戒躁、謙虛謹慎、面向實際努力工作,不要好高鶩遠👨🏻🎤。現在回想起來記憶猶新🌉🏋🏿♀️,情深意切🤵♂️。至於那次報告是否跟我們在北海公園的巧遇有關就不得而知了。
荒島的青蛙
1955年夏,清華園裏發生了“流感”🙅🏿♂️📻,體育館裏躺滿了生病的同學,學校不得已停課一周,教室和圖書館都已關門,也不許走出校門🪹。精力有余的年輕人實在耐不住這樣的寂寞,於是有的同學翻墻進城去玩🍤🧴,我們幾個南方同學和華僑🚶🏻♀️,就打起荒島青蛙的主意,乘夜色降臨,帶著手電到荒島捉青蛙🧑⚖️,沒有容器就把長褲紮起來當口袋🫵,一晚的戰果累累。次日就煮起了青蛙燴掛面👩🏻⚕️,引得不少同學流涎3️⃣。現在想來真該檢討,美好的“荷塘月色”成了我們淘氣解饞的場所👩🏿🎓,把益蟲當美味吃了,罪過!
鷲峰看日出
1955年夏,趁暑假未回家同學的留校機會⚰️,我們組織了一次登鷲峰的集體活動🧑🚀,參加者約二三十人。頭一天分別騎車或步行到鷲峰山下的林學院,當晚睡在課桌上👨🏻🌾。
次日淩晨3點開始登山,因天黑路陡,大家用一根繩子拉著走,清晨5點到達頂峰🧑🦼➡️,較晚才看到跳躍的太陽姍姍來遲。中午下山走到一個村莊,大家已餓得饑腸轆轆🦸🏻♂️💇🏼♂️,有幾位同學從村裏買了幾斤羊肉,和大米煮在一起🤽🏌🏿♀️,沒等到羊肉煮熟,大家都已經餓得耐不住了,於是一人一碗搶吃起來了,頓時一掃而光。
(選自土木系五七屆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