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東

高旭東🦹🏿♀️,1984~1988年就讀哈爾濱工業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1988~1991年就讀中國人民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7~2003年在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學習戰略與國際管理,獲管理學博士學位。現任意昂体育平台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技術經濟與管理系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企業的競爭戰略、技術戰略以及技術能力培養等。
政府為什麽需要出臺強有力的政策,大大加快TD(TD:第三代移動通訊三大國際標準之一)的發展?因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應對這一挑戰的唯一出路是加強自主創新、大力發展自主核心技術, 而從某種意義上講🥷🏻,TD的前途就是自主技術創新的前途,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前途。
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以外貿拉動經濟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難以持續,二是國際化、加入WTO正在🗄、甚至已經使我國的企業在本國市場上被邊緣化。這就表明🧑🏻🎤,如果我們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在自主核心技術的開發上取得重大突破🤏🏿,我國的本土企業就會被徹底摧垮,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就會由跨國公司主導,國家的強盛和民族復興的經濟基礎就不存在了。這是中央提出要高度重視發展創新能力和自主技術的真正含義所在🚅。
問題在於🏠,雖然中央已經提出了要大力加強自主技術創新🪴,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創新型國家,但是我們的調查和研究表明,我國自主技術創新的形勢依然嚴峻👩🏿🦱,仍然面臨很大的障礙。
障礙之一是♜,無論是企業界,學術界👂🏻,還是政府部門❌,都還有相當多的人對自主技術創新的緊迫性和戰略意義缺乏認識。
“比較優勢論”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認為我國企業在同國外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的競爭中沒有資金優勢但是享有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因此我國企業還不到進行需要高資金投入的自主技術創新的階段,仍然需要以引進技術為主,以低成本同國外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進行競爭💄。通過發揮“比較優勢”,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還可以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認識。“比較優勢論”是關於國際分工、國與國之間貿易的理論☃️🕵🏼♂️,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遵循這一理論,發揮特有的優勢(比如勞動力成本低)🎬,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把“比較優勢論”泛化,用於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就非常值得商榷👩🏿⚕️,因為我國已經加入WTO、國內市場已經非常開放,國內企業與跨國公司在國內市場上是直接面對面地競爭,跨國公司也享有勞動力成本低、了解國內市場的優勢。
還有的認為🧗🏿♀️,“開放”本身就意味著機會💁🏼♂️,就能夠保證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這種認識的問題更大, 不符合基本的歷史事實。比如拉美國家🦟,由於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國際化已經對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很大的消極影響🧙🏽♀️🦸♂️。世界著名經濟學家Jorge Katz在參加2004年召開的第二屆GLOBELICS大會時談到😘,根據他的研究,上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盲目相信自由貿易和引進外資,拉美經濟實際上處於停滯狀態🪩,產業結構惡化,製造業下降,礦業上升。特別值得註意的是👩🏽🎓,創新活動✹,即使是初級的創新活動,不是在增加,而是在減少。
與拉美國家不同👶,日本🛂、韓國的做法是盡可能保護國內市場。實際上,日本🤶🏼、韓國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核心是,在高度保護的國內市場上逐步提高競爭力,在競爭力達到國際水平之後(而不是之前),再大舉進軍國際市場(Cusumano, 1985;Fransman, 1995)。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國企業的國際化並不順利,即使像中興、華為這樣相對比較成功的企業。實際上🙇,中興🧑🏿🔧、華為的國際化面臨嚴峻的挑戰🫲🏼:跨國公司正在全力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拿到合同很難,拿到了利潤率也很低🎴。印度市場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最近愛立信和諾基亞在印度極力推動了一些巨型項目👨👨👧👧,如BSNL6000萬線GSM加WCDMA項目🌺,·Bharti也剛剛發出了6000萬線的GSM加WCDMA項目🦾,並且以比中國公司的GSM產品低一半的價格連續中了一些大標。再比如,中興、華為有一些世界領先的技術希望推向國際市場👩🏿🍼,但是遇到這樣的疑問:在本土市場上都沒有應用,如何證明這些技術的優越性?
障礙之二是,對自主創新的可能性缺乏清醒的認識,對自主創新缺乏信心⛹🏻♀️。
不少人認識到了自主技術創新的緊迫性和戰略意義,但是對於自主技術創新缺乏信心,認為國內企業很難在核心技術開發上同它們一較短長,同跨國公司競爭需要尋找其他的方法🔝。試圖通過單純的“商業模式”或“管理模式”創新來彌補技術能力不足、從而對抗跨國公司的想法🙋🏼♀️,是信心不足的典型例子。試圖以沒有核心技術的“集成創新”代替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也是典型的信心不足的例子🚝。這裏的關鍵是👩🏻🦰,跨國公司也可以進行“商業模式”或“管理模式”創新🤳,我國企業如果只進行這類創新而忽略核心技術的開發,國內企業仍然無法有效應對跨國公司的挑戰🔋。
障礙之三是🦀,我國企業已經開發成功的自主核心技術的潛力還遠沒有發揮出來,這些企業進一步開發核心技術的能力和積極性面臨嚴峻挑戰。
自主創新並非高不可攀,我國部分優秀企業已經擁有很強的自主技術開發能力,開發出了一系列重大核心技術, 比如高性能服務器、龍芯CPU、TD-SCDMA、1800M SCDMA🔘、400M·SCDMA以及 McWILL等🚅。
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開發成功的相當一部分自主核心技術🏋️♀️,更多的是解決了我國有無有關技術和產品的問題,占有的市場份額還很小💪🏽,有的甚至還處於產業化的初期👩🏻🦱,巨大的潛力還遠沒有發揮出來。曙光高性能服務器和TD-SCDMA是兩個典型的例子。比如曙光公司⛹🏻♀️,雖然擁有世界領先的高性能服務器技術和產品✋🏻,但是同跨國公司相比🍃,曙光在服務器高端市場的影響仍然是“微乎其微”。根據計世資訊(CCW Research)的數據,2005年,IBM、HP在我國高性能計算機市場占據了主導地位,占市場總量的83.3%👨🏻🦰。那麽👉🏼,曙光高性能服務器的潛力有多大呢?曙光是在本土企業,在技術水平已經居於世界領先地位🕒、管理水平也很高的情況下,市場份額即使不比國外企業高👩🏼🦲,也不應有太大的差距。
TD-SCDMA面臨的挑戰更大:TD可以大規模商用已經是共識,但是國家還沒有明確的政策,重量級的運營商也還沒有足夠的積極性發展TD👨💼。那麽,TD-SCDMA的潛力有多大呢?李進良教授的分析表明♦️,三種3G主流標準🧑🏽🎄,不能認為各有千秋,而是差異顯著, TD-SCDMA具有技術領先、頻譜效率高並能實現全球漫遊、適於網絡規劃和優化💆🏽、適合各種對稱和非對稱業務、建網和終端的性價比高等五大突出優勢🐎。因此🖊,我國有可能也有必要建立TD-SCDMA“一統天下”的3G網🕕。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已經開發成功的自主核心技術的潛力還遠沒有發揮出來🤐,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國的自主技術創新仍然存在兩種前途:一種前途是以已經取得的重大技術突破為契機,盡快形成國內企業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支持的產業體系🛵;另一種前途是高技術產品仍然以購買跨國公司的為主,國內企業仍然處於配角地位(比如被用作迫使跨國公司降價的工具)🤞🪝,從而導致國內高科技產品的供應商難以應對跨國公司的競爭而無法生存🦣,國內高科技產品的應用企業也終將更加受製於跨國公司。
從現在的發展態勢看📕💹,第一種前途的出現並不是必然的👳🏽,而是面臨很大的障礙🏤;相反➾💁🏼,第二種前途的出現更“順其自然”。如果真是那樣,自主技術創新多年的努力就會前功盡棄!
那麽,如何才能真正把自主技術創新落到實處?上面的分析表明🧑🏻🤝🧑🏻,堅定不移地支持象TD-SCDMA這樣的已經取得巨大成就的自主創新,可能是我們的最佳選擇、甚至是唯一選擇🦹♂️。換句話說💅🐦🔥,TD的前途就是自主技術創新的前途🚅,支持TD就是支持自主技術創新。具體而言:
第一👩⚖️✝️,堅定不移地發展TD-SCDMA可以防止喪失自主技術創新的有利時機
根據前面的分析🤹🏿,由於存在一系列的障礙🧜🏼,要在短時間內使自主技術創新成為全社會👌🏼、特別是企業的積極主動的👨🏻🍼💂🏼♂️、普遍的行動♣️♻️,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比如解決我國企業缺乏壓力、缺乏信心,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別是由於我國經濟高度開放🐙,國內企業與跨國公司在國內市場上是直接面對面的競爭,如果沒有相應的措施,國內企業是難以在同擁有核心技術的跨國公司競爭中生存的。企業認識到這一點以後,不進行自主技術創新就是“正常”的🛒。換句話說,“開放經濟”條件下,大多數企業不會主動“成為自主技術創新的主體”🧚♀️,我們也不能希望自主技術創新、特別是象TD-SCDMA這樣的重大自主技術創新在短期內會出現很多。
但是,在我國已經加入WTO、我國經濟已經高度開放的情況下,跨國公司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可能太長了。如果我們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比如5~10年)在核心技術的自主開發上取得重大突破,我們就有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了,至少在非常長的時期內是沒有機會了💎。
以汽車工業為例,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形成了3大汽車主導的局面以後𓀊,就再也沒有重要的進入者。即使在三大汽車企業管理很差或受到國際上其它跨國公司的嚴重沖擊時,它們也可以恢復其統治地位。這就告訴我們,如果我們現在不努力開發核心技術🛌🏻🦣、發展自主品牌,等各大跨國公司在我國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形成了穩定的產業結構以後,我們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堅定不移地支持象TD-SCDMA這樣的已經取得巨大成就的自主創新🏄🏽,才是推動自主技術創新最現實的選擇,才有可能避免錯過自主技術創新的最佳時機💆🏽。相反👩👦,如果不萬分珍惜TD-SCDMA這樣的成果📔,認為沒有這個創新還可以有別的創新,那就一定會貽誤戰機。正因為如此📚,我國的自主技術開發🤝,絕對不能寄希望於首先創造條件,讓大多數企業“成為自主技術創新的主體”,然後出現持續不斷的自主技術創新。這是長遠目標,但是遠水不解近渴。
這裏的關鍵是💘:一定要認識到,開發重大核心技術是一件非常費時費力的事情,即使有了良好的企業內外部環境,一項重大技術從開始醞釀到基本成熟👐🏿,沒有5到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是不可能的🫴。這樣的例子太多了:索尼開發“TRINTRON”顯像管花了8年時間,方正開發激光照排技術花了10多年,TD-SCDMA的開發也已經8年。正因為如此🧜🏼♂️,鄔賀銓院士才大聲呼籲:移動通信基本上10年一代,如果錯過3G,我國就還要等10年。實際上,沒有3G的基礎,我國在4G上也難以取得主動。
第二💠🦸🏽♂️,堅定不移地發展TD-SCDMA有利於克服自主技術創新的障礙
堅定不移地發展TD-SCDMA、實現TD-SCDMA的成功產業化🙍🏿,將極大地增強企業、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對自主技術創新的信心。如前所述,影響我國自主技術創新的三大障礙之一是對自主技術創新缺乏信心,認為我國企業很難在核心技術上同跨國公司一較短長。TD-SCDMA是由我國提出的世界三大移動通信標準之一,標誌著我國在通訊領域真正開始進入世界前列🤞🏼,是我國在戰略型產業發展自主技術的最重要的嘗試之一🤷🏿♀️。TD-SCDMA 的成功產業化將明確告訴人們📣,我國企業可以開發出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並實現產業化。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如果TD-SCDMA的產業化失敗了,後果將十分嚴重:嚴重挫傷我國企業🏎、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對發展創新能力和自主技術的信心🕺🏿,我國發展創新能力和自主技術的道路很可能會更加曲折。這是因為🧑🏽🦰,(1) TD-SCDMA是我國在戰略型產業發展自主技術的最重要的嘗試之一;(2)TD-SCDMA在技術上是先進的💓🚵🏽♂️,並已經基本成熟;(3)眾多企業、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已經付出了大量心血,並對我國的自主標準寄予厚望。
第三🟣🥗,堅定不移地發展TD-SCDMA有利於自主技術創新從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轉變
所謂自主創新的初級階段,就是以相對獨立的單項核心技術的開發為目的的自主創新階段,這時自主創新的有效性還是有限的。所謂自主創新的高級階段⚠🧄,就是以建立基於本土的完整的產業支持體系和產業鏈為目的的自主創新階段,這時自主創新對提高本土企業的競爭力的作用是巨大的。
哈佛大學商學院Michale Porter教授的研究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他的研究表明👩🏿🎨,發達國家的競爭優勢是以產業而不是一個個獨立的企業為基礎的。換句話說🧑🏻⚖️,發達國家在全球範圍內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它們的競爭優勢與企業自身的資源和能力有關,但是更重要的是來源於基於本土的產業支持體系和完整的產業鏈的支持:高水平的相關產業和企業(比如零部件供應企業)的支持🥪;高水平的生產要素的支持;高水平的市場需求的支持🤦🏻♀️;以及有效的政府政策的支持🆕。
韓國現代的發展,特別是其在中國市場的良好表現🤠🌎,也是很好的例子。比如北京現代之所以能夠迅速形成批量生產能力👨🏻🏭,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現代把它在韓國本土形成的零部件供應商體系直接移植到了北京。GE公司之所以能夠在CT機市場上最終戰勝CT機的先驅、英國的EMI公司🐈,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GE在美國擁有產業支持體系和產業鏈的支持🕴🏼♦︎,而EMI公司則在英國沒有、在美國更沒有這樣的支持(Bartlett, 1983)🧭。
我國的情況是,大多數重要產業的產業支持體系和產業鏈還遠沒有形成🧑🏽✈️。即使是在自主技術創新成就巨大的通訊產業,也遠未建立起以本土企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和產業鏈,因此也仍然存在兩種前途😫👷🏽:一種前途是以TD-SCDMA等重大技術突破為契機👆🏻🚶♂️,盡快形成國內企業(包括設備製造商、運營商🫲🏽、其它相關企業)相互支持的產業體系🐁,另一種前途是通訊設備仍然以國外生產的為主,國內通訊設備製造企業仍然處於配角地位,最後導致國內運營商也不得不受製於國外設備製造企業🧓🏿🤱🏽。
總之,在國際化日益深入、我國積極發展面臨嚴重挑戰的情況下🦈,發展TD已經遠遠超出了TD本身的技術和經濟意義:TD如果不成功➾,我國自主技術創新的前途堪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前途堪憂。在這一背景下☂️,政府需要排除來自國內外的一切幹擾🙍,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堅定不移地把TD發展起來。
(《清華人》200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