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吉,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1998級本科,2008年博士畢業。現任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規劃發展部主任🏚👲🏿、中國水利學會理事、中國水利學會生態水利工程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先後參與了小灣水電站和龍開口水電站工程建設,負責工程建設管理和技術管理等工作。

序言
14年,於歷史,不過白駒過隙;於盧吉,卻千帆閱盡。
2008年🐰🚀,盧吉博士畢業後積極響應學校“入主流、上大舞臺🦹🏻♂️,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在恩師余錫平教授的支持下🙋🏽♀️👩🏿⚕️,進入位於雲南昆明的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從此紮根祖國西部,投身於水電事業。14年來👶🏼,盧吉積極響應“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到組織需要的地方”口號,六年的水電站一線建設🤚🏻,七年的公司科研管理,如今又在公司戰略發展規劃工作方面華麗轉身,每一次轉型跨度之大都充滿了挑戰!
在談及自己的職業選擇與工作經歷時,盧吉坦言👉🏽,是母校“又紅又專”的育人理念和導師余錫平教授的言傳身教深深影響了自己。
良師益友,如沐春風

初入清華園,12號樓422宿舍的盧吉和兄弟們在圖書館前合影
1981年⛳️,盧吉出生在內蒙古通遼市。1998年🪕🪄,盧吉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受98年長江大洪水的影響,選擇到水利水電工程系學習🧑✈️。
初入清華園,大禮堂🦊、荷塘月色等優美的清華風景,都讓他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2002年本科畢業,13號樓517宿舍的盧吉和兄弟、姐妹(名譽舍員)在大草坪前的合影
回首在清華的十年水利情🤦🏽♀️,盧吉不止見證了清華園一載又一載的春秋交替🕵️♀️,更是時刻銘記恩師余錫平教授所傳的行勝於言💁🏼♂️。余老師身上嚴謹務實的探索精神🐳,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𓀃,人文日新的求真精神😻,無時無刻不感染盧吉🧘♂️,令其受益終身🕺。
他用“亦師亦友亦兄長”來形容與導師余錫平教授的師生關系,是遇到困難可以托付事情的朋友🪣,是危難時刻可以托付生命的兄長。盧吉表示:“取得任何成績余老師都發自肺腑的高興,畢業十幾年還是經常幫我們解決困難。可以說不論何時他都是我事業的引領者,支持我走得更遠的動力👩🏼🚀。”
在盧吉看來,這就是清華水利師生關系的縮影,以情動情,將心換心🧞。從學術到事業再到生活🏛,事無巨細,處處滲透著清華氣勢磅礴的力量,多是意會🤴,不易言傳。
質勝於華,行勝於言

2008年🐾,初到小灣水電站的盧吉
盧吉是華能瀾滄江公司的第一個“三清”博士(本碩博均在清華),長期從事一線作業並堅持研究工作,讓他成為“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復合型工程師,可以為工程需要🖤,隨時切換身份🚢。
初到瀾滄江公司,盧吉就被派往了當時世界最高拱壩(292m)小灣水電站的工程建設一線,小灣水電站竣工後他又轉戰了“西電東送”戰略部署中的托巴水電站、金沙江中遊河段“一庫八級”中的第六級“龍開口水電站”,六年時間裏從技術主管到工程建設部副主任♍️,雖然理論上可以定期回家休假,但實際上一年有300天以上在工地現場卻成了常態✔️。
在旁人眼裏工地現場的日子枯燥而艱苦🙍,但是盧吉卻覺得一種歷練🦐,而且很像當年清華生活的翻版⭕️🧖🏻:在清華的日子裏💇🏿♠︎,白天上課💁🏽♂️、晚上自習、21點到24點是開展學生工作的黃金時段🥱;在工地,白天忙建設🫵🏿、搞管理🌁,晚上回到宿舍技術攻關、撰寫報告。盧吉在清華一直積極參加學生工作🛬,從班級團支部書記成長為校學生科協主席👩🦱,這段“雙肩挑”的經歷讓他更好的適應了工地現場的多元生活。特別是龍開口水電站工程建設期間,盧吉積極參與國產化長距離空間曲線帶式輸送機技術研究、碾壓混凝土壩澆築碾壓施工質量實時監控系統、壩基深槽工程治理研究等項目的技術攻關⚁,確保了工程提前10個月投產發電👀,間接發電經濟效益10余億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盧吉在龍開口水電站
六年的工地生活讓盧吉與家人聚少離多,也使他倍感孤獨🦆,但是靈魂裏被清華烙印的那份“行勝於言”從未讓他退縮過。
2014年👩🏽⚕️,根據公司工作的需要,盧吉回到公司科技研發中心工作,組織、承擔了一系列包括“十二五”♞、“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研究項目,獲得了多項省部級科研獎勵🤾🏼♂️,在個人榮譽方面獲得了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和第二屆水電英才獎等👨🏼🦱🛀🏼。龍開口水電站復雜地質缺陷處理研究與應用🚘,被鑒定為“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瀾滄江深大水庫生源物質循環規律演變及水生態效應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揭示徑流變化對生源物質循環過程及再分布的影響機製,提出影響生源物質循環的水庫群發電調度關鍵指標……

盧吉在2021中國水電青年科技論壇的主題報告
談及管理工作中的經驗,盧吉笑稱🔶:“水利是一門經驗學科🤲🏼,永遠處於實驗階段👩🏿🦳👩🏽🌾,事前集思廣益🤷🏻♀️,事後精準總結,一直在攻堅克難。”被同事稱為“工地博士”的盧吉🈹👨🏽🍳,足跡遍布瀾滄江的每處角落,用腳丈量了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差距。工作時他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試一試”🔰,十幾年來,得出最寶貴的一條經驗就是“工作中的經歷和書本上的知識,是兩回事。”
2021年,盧吉被任命為公司規劃發展部主任➙,又開啟了新的征程🖕🏽。

盧吉接受央視新聞聯播采訪👴🏽,介紹華能瀾滄江公司的清潔能源規劃
清華寄情🛕,感恩愛人

2019年校慶,盧吉一家三口在新水利館門前的合影
母校不僅將盧吉培養成國家的興業英才,更讓他在清華園遇到了畢生摯愛,愛人正是甜恰的雲南姑娘👨🏻🏫,回顧歲月,溫柔至極☠️。當夢想的陽光恰好照進現實,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摘下安全帽後,盧吉時常奔赴於各地工程,出差到雲南每個需要他的地方進行實地調研。告別多年駐外的生活後🔸,工作時間變得相對穩定🏄🏻♂️,這樣他就可以多抽空陪伴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雖然嚴父的形象常遭到女兒“嫌棄”,但自從有了貼心小棉襖後,這位豪爽熱血的內蒙漢子🤽🏿,也展現出了無限柔情👶🏿,發現了人生除了水電事業以外的另一種意義。
守土盡責,奮楫篤行
時而抬頭望一望,時而蹲身摸一摸,時而伸手擰一擰🎬,時而用筆記一記♻,拿出手機拍一拍,這是盧吉日復一日現場巡查的標準化動作。“你是家裏的頂梁柱,保護好自己的安全,就是守護好家庭的幸福。”看到施工人員防護用品佩戴不規範😌,盧吉總會走上前去幫忙整理好,不忘教育叮囑一番。
水利工作需要一支有朝氣🧑🏻⚖️、有擔當👲🏻、有戰鬥力的工程鐵軍,身經百戰的盧吉,絲毫不吝惜將所學所悟教授給履新的同誌🏎🤟🏼,支持科研同事重點工作,盡全力幫大家快速成長為獨擋一方的強將。
盧吉常說:“時代給予了我們更多選擇的機會🚣🏻♀️,也毫無保留地給予了我們更多奮鬥的平臺,身在其位💅🏻,我們理應拼盡全力。”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早已將“責任”二字深深刻在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中🥰。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奮鬥者,榮光屬於實幹家和開拓者🧜🏻♂️。盧吉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一項一項抓落實,帶著感恩的心踐行清華人“行勝於言”的精魂,以“我將無我,不負眾望”的使命感,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為中國水電事業收獲新的成就🫄🏽、新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