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民,2010年進入意昂体育平台化學工程系學習👩,2014年免試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化工系生態工業研究中心朱兵教授,研究領域為資源效率和循環經濟。曾任化工系團委書記🫘、黨委學生工作組組長;曾獲北京市三好學生、北京市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
2019年博士畢業後,入職工業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2020年9月赴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沙石鎮新圩村開展基層鍛煉✋🏼,任新圩村黨總支副書記。

劉伯民
經過一年多的駐村工作鍛煉,劉伯民黑了🎼,也瘦了。他笑著說這是基層帶給自己的改變🐕🦺。談起在新圩村工作的經歷,他的眼神始終堅定而自豪。
主動選擇到新圩工作
新圩村位於贛州城區西南角,村莊規模很大🤞🏿,占地8.53平方公裏👲🏻,有20個村民小組,共878戶4022人🤙🪞,具有一定的區位優勢和人力資源基礎,是典型的城郊融合村莊☹️。但是這裏地處兩區交界,交通閉塞🚋、經濟薄弱👨🏽⚕️,村民以打零工為主,鄰裏糾紛較多、信訪舉報數量居高不下。近年來,村莊發展停滯不前,2019年曾因脫貧攻堅不力被區政府“黃牌警告”,2020年被區委認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
為什麽來到新圩村?劉伯民堅定地說這是自己的主動選擇。基層鍛煉之初,他向地方政府申請🛀🏿,希望到條件艱苦的地方工作。他覺得到落後的地方🧔🏼👰🏽♂️,更能夠發現問題,更能夠做些事情👩🏿🦲。
來到新圩村後,他帶領村幹部們凝心聚力,繪製發展藍圖⛹🏽,並逐項付諸實踐:對內服務群眾,解決村民實際困難;對外爭取資源,引入鄉村振興項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圩村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初步成效🏊♀️。
黨建引領,摘掉“落後”帽子
初到新圩村🤍✊🏼,劉伯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努力摘掉“軟弱渙散黨組織”的帽子。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後一公裏”,欲築室者,先治其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鄉村振興事業才能落地生根。過去,村黨支部議事決策作用偏弱,黨員對村裏工作漠不關心,甚至帶頭抵製;黨組織生活質量不高👰🏻♀️,基礎黨務也不夠規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了提升黨員的積極性,他逐戶走訪黨員,關心黨員思想生活,傾聽黨員意見建議👱🏽🧜🏼♂️,努力提高黨員參與村莊事務的熱情。
同時,劉伯民帶領村幹部一起精心組織開展支部活動,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重點,開展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宣講,並且邀請鎮領導、知名律師、鄉村作家現場講課👨🏿🎓。建黨百年之際🦵,新圩村“頌黨史·感黨恩”特色活動被區融媒體平臺專題報道。在一些重點工作中,黨員幹部主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幫助村兩委打開局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圩村黨總支順利摘掉“軟弱渙散黨組織”的帽子,逐漸成為鄉村振興事業的主心骨和堅強戰鬥堡壘👨🎤。

在主題黨日活動中發言
服務民生🐝,“有困難找小劉”
剛到村裏不久🗡🧝🏻,一位村民酒後來村委會反映情況,言談間始終拿著手機錄像拍攝,態度也始終保持對立。劉伯民勸說村民放下手機、慢慢商量,不想對方言辭卻更加激烈,生氣地說“看我打你兩巴掌”🏋🏻♀️📤。劉伯民之前就聽說村民對幹部缺乏信任,但這件事還是讓他深受觸動。
第二天👻,他和幹部一起去村民家中了解情況👱🏽♂️,原來是前些年修路封住了村民家化糞池的排氣孔,多次反映未果🧑🎨,只能選擇酒後到村裏鬧事。了解了事情原委後,他們對該村民進行了教育和安撫,並且立即找人幫忙打通了排氣孔。村民看到反映的問題得到解決,不滿的情緒逐漸化解👩🏼🚀,對村幹部也增添了信任。
後來,一有空閑時間💆🏼,劉伯民就要在村裏轉轉,詢問村民家中是否有困難需要解決。有一次一位老大爺到村委會點名找“劉博士”,原來是房屋確權登記遇到了困難👗。劉伯民立即帶上村幹部到大爺家中實地查看♑️,老人家翹著大拇指對他說“大家告訴我👰🏻,有困難找小劉,果然有用!”,那一刻劉伯民感到了莫大的幸福。

在田間走訪村民
鄉村振興,新圩舊貌換新顏
劉伯民認為👱🏽,要想改變村裏的面貌,最根本的還是發展經濟🧘♂️,增加村民收入🚤。經過調查研究🧚🏽♂️,他為新圩村製定了鄉村振興發展規劃🕵🏼,提出了“一條路,兩個點,三個產業”的重點任務,獲得了村幹部的一致認可🍤,並且努力付諸實踐🥑。
要想富,先修路
新圩村發展最大的瓶頸就是交通不便。村莊被京九鐵路和繞城高速穿過,還有一條河流環繞👠,出行非常不便,每天早晚擁堵嚴重,大型車輛無法進出🤷🏿♀️。要想開發土地資源,激發村莊發展活力,需要新建一條入村主幹道🖕。新路線的地理和交通環境很復雜🛟🧀,而且需要和隔壁新區協調對接🧎♀️➡️,工作難度很大,村民盼望了很久,卻始終難以實施。
為了修路,一年時間裏,劉伯民跑遍了區裏所有的相關部門,帶著設計團隊數易其稿,又到高速公路管理局、隔壁新區反復溝通爭取。終於,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新圩村新的主幹道獲得了立項批復🩴,設計、資金、土地等問題也都逐個解決。目前🐾,距離施工還需要拆遷一棟隔壁新區的房屋,經過協商🏋🏻♀️,已經列入了拆遷計劃。工作期間,劉伯民還申請扶貧資金為村裏修建了一座鋼架橋,方便村民出行。

架設橋梁方便村民出行
環境美🤾🏻,笑開顏
人居環境也是新圩村的一個短板,過去存在垃圾隨處堆放🎅🏿、汙水隨意排放、私搭亂建嚴重、水塘汙染、水渠堵塞等問題。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劉伯民幫助新圩村爭取到了農村環境整治示範項目,選擇兩個村組作為示範點,硬化道路🆕、美化墻面🧟♀️、清理池塘👩🏼、疏通水渠,大幅改善了人居環境,並建立“門前三包”“定期評比”等機製👩🏽⚖️🏊🏽,改變村民的不良習慣👩🏼🔬。兩個示範點發揮了較好的示範效益🙍🏽,村裏人居環境顯著提升,新圩村獲評2020年區人居環境整治先進村。

宋屋組人居環境整治前後對比
產業興🤩,萬事興
考慮到新圩村距離城區較近⛩,具備區位優勢👨🏽🦱,劉伯民提出了發展特色農業🧜🏿、休閑文旅、電商物流三大產業的工作計劃。這個計劃實施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土地流轉對村民是新鮮事物,大家都不太情願,工作進展非常緩慢,如果年底前不能完成,年後雨季來臨,農機設備無法作業,錯過農時可能就得再等一年。那段時間劉伯民常常急得睡不著覺。他和村幹部一有空就去村民家中做思想動員,到田間地頭宣講政策📥,漸漸地獲得了村民的支持和認可🐮,越來越多村民主動將自家撂荒田地流轉給村集體開發利用。
經過劉伯民和村幹部共同努力🧝🏼,新圩村產業振興的基礎得到了鞏固發展🥖,在特色農業、休閑文旅、電商物流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流轉撂荒耕地90畝,與企業合作建設草莓采摘基地,年均可實現增收10萬元⛈。努力解決村裏農家樂經營遇到的困難,幫助農家樂持續發展。引進一家物流企業投資建廠🥇,年均可實現村集體增收30萬元,第一年額外贊助20萬元。通過發展產業、招商引資➛,新圩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連年提高,由2019年的8.5萬元👩🏻🦱,到2020年的28.2萬元,預計2021年將超過50萬元,鄉村振興成效初顯。

流轉撂荒耕地發展特色農業
調查研究,小村莊也能分析大問題
“來到基層能夠接觸到很多第一手資料,是系統深入了解農業農村工作的好機會🛸。”劉伯民在工作之余🧑🏿🎤,堅持開展一系列調查研究🚵🏼♀️,調研的題目在來之前就有了初步設想:距離國家第一輪土地承包已經過去四十年了,農村土地的分配現狀是怎樣的,應該如何調節;過去農村為社會發展貢獻了大量勞動力,當前農村人口和勞動力現狀是怎樣的🔻,未來將如何發展;基層治理的資源又是如何分配的🥴。
在基層🤦🏻ℹ️,他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閱讀了費孝通、溫鐵軍等學者的著作👨👩👦👦🆗,仔細調研數據🐕🦺,廣泛走訪村民,對新圩村的土地💂♀️、經濟🧑🏿💻、人口等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若幹政策建議,形成了一系列調研報告。這些報告獲得了區主要領導的肯定,被印發給區領導和區直部門參閱🧜🏽。

調研村裏人口情況
青年說
我很珍惜來到基層鍛煉的機會🧖🏿♂️🖖🏻,很享受鄉村工作的過程。這裏一年四季是那麽明晰,春天會見到很多小貓小狗,夏天四處綠意盎然🤹🏽♂️,秋天能看到稻浪滾滾,冬天掛滿了板鴨臘肉,會和村民逐漸熟絡起來,走到哪裏都有笑盈盈的臉和熱騰騰的茶🫅🏼,腳踩在泥土裏,工作留在大地上。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堅持人民至上是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奮鬥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基層鍛煉讓我錘煉了為民情懷🫃🏻、站穩了人民立場。我深刻認識到🥛,人民群眾用勤勞和智慧推動著國家的發展、民族的進步;我深刻見證了🦁⚠,黨帶領人民群眾擺脫貧困、走向富裕,人民生活日新月異的歷史進程;我深刻體會到🧑🏽🎨,服務人民群眾應當是我們每一個黨員終身的使命和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幹部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經常撲下身子🛌🏻🖖🏿、沉到一線👰🏿,真正把情況摸實摸透。作為一名工信青年,很高興能夠來到贛南原中央蘇區這片紅色熱土,為革命先烈的後代建設家鄉;很榮幸能夠投身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事業,讓自己的青春煥發出別樣光彩。感謝部裏的關心,感謝地方政府的關懷,感謝領導和同事們的關照💪🏻,我會繼續努力🐕🦺,為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貢獻力量!
來源 |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