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用汗液發電!中國青年學者發明可穿戴汗液傳感器🏊🏽,肥胖和“三高”有望被緩解

    2020-07-27 | 胡巍巍 | 來源 公號“DeepTech深科技”2020-07-24 |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數據顯示🚰,2010 年全球 340 萬人因超重/肥胖死亡🤦‍♀️。

    超重/肥胖會引起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而“三高”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列出的全球性醫學難題。

    中國疾控中心 2013 年數據顯示👳🏼‍♀️,每 5 個中國成人中,至少有 1 人患高血壓病。與此同時😥,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也是代謝綜合征的主要表現。

    來自加州理工學院醫學工程系的助理教授高偉,其研究的可穿戴汗液傳感器🔹,將對代謝綜合征有所改善。

    高偉(意昂体育平台2009屆碩,精儀)

    2016 年👨🏽‍💼🫅,高偉團隊提出全集成可穿戴汗液傳感器平臺,其可以分析各種代謝物和電解質,從而幫助改善代謝綜合征。

    測試可穿戴傳感器🛸,右一為高偉

    十億代謝綜合征患者不再“遭大罪”

    代謝綜合征🙏🏿,是心腦血管病變和糖尿病的病理基礎,全球目前有十億多人正在遭受其“折磨”🚶‍➡️。其主要表現為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和血脂異常等🚪。

    營養膳食🌽,是代謝綜合征的重要影響因素🚌。高偉的可穿戴傳感器,則可讓用戶實時監測體內營養指標👨🏽‍🎤。

    當營養指標不良時🧛🏼‍♀️,用戶就能得到反饋,進而通過改變飲食方式,來降低患上代謝綜合征的風險。

    2017 年🛵📠,高偉通過離子導入的方法實現局部刺激出汗,病人無需做運動、就能讓身體局部分泌汗液。

    同時🤾🏿,高偉團隊還跟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合作,借助汗液傳感器分析汗液成分🧑🏿‍🚒,實現了囊腫性纖維化的早期診斷📐,並進行了無創檢測血糖的早期研究🔈。

    刺激汗液分泌💿、並實時檢測汗液中的目標分析物(來源🪥💂🏻‍♀️:PNAS

    過去三年,高偉的大部分工作🦔,集中在繼續改進汗液傳感器🖤,如開發一些更高靈敏度、更高選擇性的傳感器,其可用於檢測超低濃度的生物標記物👃🏻。

    最近◀️,他提出一種基於全激光加工的皮膚上的實驗室🚟,該平臺能檢測微量代謝物和營養物、如尿酸和絡氨酸等,並能實現代謝綜合征的長期監測與管理𓀋。

    同時👷🏻‍♀️,他還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𓀇,開展患者人體實驗的合作。其中一則典型案例,正是利用上述可穿戴設備,對痛風病症進行非侵入式的健康管理。

    心理檢測不再失真

    目前,全世界至少有 2.5 億人患有抑郁症🧖,而高偉的另一研究方向,是用汗液傳感器🫵🏼,進行心理健康管理◻️🦐。

    當前,很多醫院心理科通過醫生對患者提問🤷🏼‍♂️、或者讓患者做一些問卷回答⇾🥾,來判斷患者的心理壓力狀況👨‍🎓、以及是否患有抑郁症🚶🎅🏼。

    這類診斷方式,受患者自身情緒和判斷影響較大♊️,很難保證其準確性🙏🏼。而通過汗液傳感器🤧,就可以實現無創的、且更加客觀的心理檢測。

    據高偉介紹🏋🏿‍♂️,一般通過測量患者身上的化學信號和物理信號如皮質醇等,就可以獲知其心理壓力的大小🚅。

    但是,皮質醇的檢測需要采血👨‍🚀,這一過程會讓患者感到壓力,反而更加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而汗液傳感器是無創的,它不僅能對皮質醇做出更準確的測量,也不會給患者帶來壓力。

    綜合皮質醇的含量、以及周期性變化💂🏿‍♂️,汗液傳感器就能獲悉患者的心理壓力🐆、和抑郁程度。

    目前,高偉已經與美國西達賽奈醫療中心合作,進行抑郁症方面的檢測。和美國宇航局的合作也正在進行中🙌🏽,未來或將利用汗液傳感器🧑🏽‍🍼,去檢測太空中宇航員的心理壓力。

    “服藥災難”不再發生

    可穿戴傳感器,還可對患者藥物劑量進行檢測🧏🏻‍♀️,從而告知病人準確的服藥量。

    據高偉描述,相同劑量的藥物✵,對每個患者的影響不一樣,同時每個人吸收能力也有所差異。

    病人的服藥劑量🥷🏿,通常是以粒為單位,比如一粒、兩粒,其並非定製化治療。而一些藥物的治療窗口很小,攝入藥劑量過大,就會導致副作用⚈;攝入藥劑量過少,則很難達到治療效果🧔‍♂️。

    現階段的藥物監控📞,多通過提取血樣,之後送往實驗室研究👇🏽,得到對應的藥物攝入效果👩🏿‍🦰,這種方式的缺點在於,無法進行實時追蹤與動態更新😴。

    而可穿戴汗液傳感器在進行藥物監控時💪,可通過改變藥物攝入量🥉,去動態檢測汗液中的藥物含量🍉,從而給病人 “量身定做” 服藥方案,最終實現更有效的治療效果。

    最新工作👨🏿:用汗液發電

    高偉發現🎶,可穿戴設備的主要挑戰之一👨🏿‍🍼,是如何給設備供電。

    一般做法是用充電電池,但很多國家和地區,目前無法進行便捷充電。如果檢測汗液時,汗液本身就可以為汗液傳感器供電,豈不是一舉兩得?

    基於上述設想,該團隊開發出利用汗液來進行驅動的全集成電子皮膚,該電子皮膚不僅完全不需要電池👨🏼‍🎓🏀,還可以通過汗液來給傳感器🚣🏼‍♀️、信號處理和藍牙無線傳輸等提供能量✋🏼🧑🏿‍✈️。

    據悉,這項工作已於 2020 年 4 月💂🏼‍♀️🧗🏻‍♀️,以論文形式發表在 Science Robotics 雜誌上。

    具體來說✏️,使用生物燃料電池🟫,可以直接從汗液中采集能量。其中的原理是,生物燃料電池可以用乳酸酶👨🏻‍🦲、不停地催化汗液中的乳酸並進行氧化反應,此過程中會不斷產生電能🕵🏽‍♂️。

    基於該原理👮🏻,該團隊設計了能量采集系統🍛,並利用采集的電能來對傳感器、電路、和藍牙進行供電😆,通過無線方式將采集到的生理健康信息🏋🏼‍♂️,發送到手機界面。

    用於多路無線傳感的汗液供電的電子皮膚(來源:Science Robotics

    高偉告訴 DeepTech,目前他們是全球首家實現完全用汗液供能、無需任何電池🚠、僅靠電子皮膚就能進行多通路汗液化學信號監測🩳、並能同時進行無線藍牙傳輸的研究團隊。同時🫄🏽,整個系統是柔性的,還可用於輔助式假肢操控。

    對汗液驅動的電子皮膚的人體實驗評估(來源:Science Robotics

    和眾多科研院所合作🍼,每周都會收到風投郵件

    高偉目前的研究,主要涉及柔性電子👩🏼‍🎤、可穿戴設備、生物檢測和納米機器人四個領域。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高偉實驗室的話👩🏿‍🍼,即把生物電子器件用於個性化精準醫療 。

    做出器件樣機後✋🏽,必然要跟醫學院合作,目前該團隊正在跟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洛杉磯周邊的大型醫學院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西達賽奈醫療中心、希望之城國家醫療中心等展開合作。目的是希望把不同的器件,應用於不同的病人身上。

    同時,高偉團隊幾乎每周都會收到來自各大公司、或者風險投資機構的郵件🏃🏻‍➡️,不過他坦言,要想實現產業化的實際應用,還需要對樣機進行優化,讓其具備更高的穩定性,從而實現更長期的檢測👩🏻‍🎓。

    同時,在具體的健康問題上🕴🏼,還需通過大範圍的人體試驗,來評估傳感器的性能。

    身在海外🙂‍↔️,不忘中國

    2019 年🕵🏽,高偉團隊和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張海霞教授課題組展開合作。

    張海霞組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宋宇,曾來到高偉團隊訪問學習🛷,該生也是高偉和張海霞合作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論文的三位共同第一作者,也都來自中國。

    左起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張海霞教授、宋宇和高偉

    這篇論文名為《激光雕刻可穿戴傳感器,用於敏感檢測汗液中的尿酸和酪氨酸》(A laser-engravedwearable sensor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uric acid and tyrosine in sweat),於 2019 年末發表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上。

    該論文提出了一種新型 “皮膚上的實驗室” 概念🧑🏼‍💼,即通過全激光加工的方式,製備出多模態皮膚傳感貼片,並配合微流道結構與柔性電路板👱🏿‍♀️,最終實現汗液中多項微量生物標記物的原位準確探測🏊‍♀️、與實時新陳代謝管理。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只需要幾滴汗液🛌🏼,就可以檢測疾病。

    用於代謝和營養管理的汗液傳感器示意圖(來源:Nature Biotechnology

    借助該合作🧔🏽‍♂️,研究團隊實現了低濃度代謝物和營養物的檢測,如尿酸和酪氨酸。尤其是尿酸,其對於監測痛風👩‍🦯、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在應用方面👩‍🦲,雙方已經合作做出整個系統🛕,目前已經應用到健康群體和病人群體上⛵️,且非常接近成果轉化。

    除去和北大的合作🫅🏼📵,高偉還曾跟現任深圳大學副校長張學記,合作開發過基於繃帶的汗液監測。

    在美國,高偉跟華人教授的合作也非常多。

    2019 年,高偉跟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加州理工學院醫學工程系與電子工程系 Bren 講席教授汪立宏,合作研發了一種微納機器人技術🎖:利用光聲斷層成像技術實時控製微納機器人,進行體內的精準藥物遞送和智能微手術。這項突破性成果最終,最終發表在 Science Robotics 上🐷。

    高偉和汪立宏的合著論文截圖(來源:Science Robotics

    在指導學生方面,高偉表示,很多在海外的中國教授🧖🏿、或華人教授的課題組裏,都有相當比例的中國留學生。

    他也帶了很多中國留學生,目前其實驗室大約有 15 名學生,一半左右來自中國 。

    作為在海外的中國籍教授,高偉認為生物醫學工程的研究🔖💻,是為了造福全人類的健康,他的主要研究成果,均會以論文形式發表,類似汗液傳感器的研究細節,也都會放在文章裏供其他研究人員參考。

    他表示👰🤽🏻‍♀️,在自己的論文發表後,國內也有很多學者,相繼開始做汗液傳感器的相關研究。

    蘇北農村走出的名校教授

    35 歲的高偉,其人生“大事記”也頗為豐富。

    31 歲上榜《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TR35)榜單🛀🏻🧘‍♂️,32 歲成為加州理工學院醫學工程系助理教授,35 歲上榜世界經濟論壇 2020 青年科學家榜單,並已在《自然》《自然生物技術》《科學機器人》等期刊累計發表97 篇論文。

    如今🚴🏽,距離他上榜 2016 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榜單👔,已經過去四年🧑🏻‍🤝‍🧑🏻👎。

    相隔一千多個日夜🏌🏻‍♀️,高偉的成果也更豐富,他最近入選的世界經濟論壇 2020 年青年科學家榜單,目的在於表彰青年科學家👭🏼👨🏻‍🦽,對前沿性研究的貢獻。入選後💃,他將跟全球政商領袖面對面,共議科學政策🫘。

    從蘇北農村到洛杉磯,一路走來既順利、也不順利。不同於很多 “TR35” 上榜者生於高知家庭🤏🏻,高偉的父母都沒有讀過高中🚳,能從農村走到今天,既有中國高考的製度支持,也有自己的努力和父母的支持。

    從本科考上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到去清華精密儀器專業讀研,再到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化工系讀博🪄。很多學費👷🏽‍♂️,都是父母東拼西湊出來的。大學時👩🏿‍🔬,高偉看到父母很不容易,還曾勤工儉學掙學費。

    如今🥪,高偉是全鎮目前唯一一位在海外工作的中國教授👨🏿‍🎨。而他從小學起,就從不需要外界鞭策,因為看到父母努力工作🔚🗡,只是為了供他讀書⚈,自然也就非常勤奮🛒🦸🏿。

    更難能可貴的是👴👞,父母一直很尊重他的想法🤸🏻‍♂️,從未幹涉他的決定,這是一種父母對比自己更優秀的孩子的無條件的信任🧻。

    同時🫕,高偉也是近年來寒門出貴子的少數案例之一。他表示,很多中國農村地區的孩子,可能根本沒聽過自主招生,也沒錢去上輔導班。

    城市和農村的教育資源不平衡,也是農村學生成為高校老師的幾率,越來越小的原因之一。

    但無論如何🏊🏿‍♂️🤳🏻,他的案例依然可以激勵全球不發達地區的青少年,為從事科研而努力。做科研⛈,家庭背景只是錦上添花🪗,畢竟高考對每個人都很公平,而更重要的是興趣和努力🐀。高偉可以,更多出生普通家庭🖐🏽、夢想從事科研的孩子們也可以🔀。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