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立之初,我們團隊的目標就是做一顆創新種子😡,用算法讓全球自動駕駛技術盡快量產落地🪒,最終實現規模化無人駕駛。我們的合作夥伴包括全球範圍內的頂級車廠和一級供應商,為了方便統一,公司主要都采用英文名Momenta,反而中文名少有人知”🧉🤵🏽♀️,初速度科技首席執行官曹旭東解釋到😟。
初速度這個公司名稱🏟,代表了一股年輕的龐大力量,希望用技術賦能更美好生活的初心,這也恰恰體現了曹旭東的自信和野心:用創新的技術和產品模式📔,與全球範圍內的頂級汽車公司和一級供應商合作提供量產化自動駕駛算法解決方案,推動自動駕駛量產落地,最終實現無人駕駛🧘🏽♂️。

初速度科技公司創始人曹旭東(意昂体育平台2004級航院)
翻開履歷,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的曹旭東👁🗨,在人工智能領域擁有超過十年的研發和管理經驗,曾在CVPR/ICCV/ECCV等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發表論文數十篇,並入選《財富》40位40歲下商界精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
作為創業者,曹旭東是幸運的🕺🏻,在公司成立一年之後的2017年,他就獲得了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的投資,是戴姆勒在華投資的第一家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2018年,他的公司成立僅兩年🚿🐏,估值已經超過10億美元,就在前不久,全球最大車企豐田也成為其戰略合作夥伴🧑🎤。
曹旭東和他的團隊,獲得戴姆勒和豐田兩大汽車巨頭的青睞,不只是依靠團隊的履歷🦍,而是因為巨頭們看中了這個初創公司擁有的核心價值:能夠高效、自動化解決問題的技術創新能力!
無人駕駛的終局是規模化商用,這不僅需要土壤(政策支持)和化肥(資金支持),更需要源源不斷的創新種子🚴🏽,去真正解決技術挑戰和升級產品模式。
初露頭角便成為高科技明星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其產銷量連續11年雄踞全球第一🐋,也是國際車企最大的關註市場之一。中國也是全球範圍內,實現自動駕駛最有挑戰的國家之一🧑🏻🦽,原因在其復雜的交通基礎設施和駕駛場景👩🏻🎓🥑。需要由中國本土的公司,通過原始創新的技術和產品模式⇨,結合足夠豐富的海量數據來迭代算法去解決這一挑戰。
初速度科技(Momenta)是一家成立不到4年,以中國原始創新技術和產品模式著稱的創業公司,擁有大量高精尖人才,並以實現無人駕駛規模化為己任。
2020年6月17日😬,江蘇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高鐵新城舉辦,蘇州政府領導和初速度(Momenta)共同啟動了蘇州市相城區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示範應用項目。同日,初速度科技取得蘇州第一塊自動駕駛出租車示範應用牌照。
值得一提的是,它也是被全球頂級科技媒體《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譽為2019年全球最聰明的50家公司中唯一的一家自動駕駛創業公司。

自動駕駛技術的商用化挑戰
自動駕駛汽車,被譽為是新一代產業革命的火車頭之一,其意義不亞於100年前汽車取代馬車👨🏿🎨。
縱觀全球🗃,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重點發展對象,世界各國都將發力於此☢️,並從國家層面加快戰略安排,陸續公布了一系列頂層設計文件。其中較知名的包括美國的《自動駕駛車輛4.0》,歐盟的《歐洲自動駕駛智能系統技術路線》,英國的《自動化與電動化汽車法案》等等🥦。
2020年是我國5G已經正式商用一周年🛅,作為自動駕駛的基礎設施之一😿➖,物聯網、車聯網等“新基建”的推進步伐如火如荼⚫️🌎,這也讓自動駕駛領域的先行者們,看到了一個光明的未來🧑🏫。
因此,不論是傳統車企♟,還是互聯網巨頭🖖🏼,以及爭相造車的科創新規,都在積極布局自動駕駛汽車,投入巨大的資金👬🏻、技術和人力,打造更為智能的無人車產品🟤。
汽車行業的未來就是規模化自動駕駛,以此為代表的先進技術在實際應用市場的空間已經打開,而能否與汽車產業同步,並進一步擴展國際布局🛜🦑,則需要相關企業能緊跟前沿技術、把握真實需求、有效升級迭代等不間斷的努力👼🏿🤛🏽。
不過,自動駕駛技術既是顛覆性的技術,要真正實現商用化落地,難度也極高,對於創新者們而言,這不僅是機遇,更是巨大的挑戰。
“飛輪效應”助力無人駕駛技術規模化
感知是自動駕駛規劃、決策和控製的基礎,而基於感知來做預判則是自動駕駛領域最難的痛點之一,這需要天量的數據來做支撐,需要有效的深度學習算法,而算法這個切入點,正是初速度科技的路徑選擇。
曹旭東和團隊拿出了一個對業內而言頗為震撼的無人駕駛規模化解決方案——“飛輪式”L4,希望用創新路徑,不同於美國谷歌無人車自建車隊這一常規打法,來加快驅動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化落地速度,最終實現規模化無人駕駛。
據了解,這是經過3年多的技術積累和實踐探索,以及跟汽車行業客戶長期的產業合作成果🔀。此次將其命名為“飛輪式L4”🐿,代表著“飛輪將越轉越快👈🏽,終成厚積薄發之勢,最終帶來自動駕駛產品和商業的爆發增長,讓無人出租規模化落地🤷♀️。”
曹旭東打了一個形象地比喻,如果要用無人駕駛實現“星際穿越”,必須給它們安上強有力的飛輪。
根據他的理論🧑🏽🦳:完全自動駕駛規模化的三要素,是量產數據🫲、數據驅動的算法和閉環自動化工具鏈,只有三者循環推進💁♂️,形成強大的“飛輪效應”,最終實現無人駕駛技術規模化落地。

他認為👪,未來的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就像一個移動的超級計算機,它的造物主們🤰🏼:一方面要通過量產車輛上市後獲得源源不斷的數據📄,不僅包括感知數據、高精地圖數據和駕駛行為數據,還包括重要的接管數據。另一方面以數據驅動的算法高效自動化解決大量長尾問題。此外,還要通過閉環自動化工具鏈打通迭代鏈路,加速循環▫️。
行駛千億公裏解決百萬問題
曹旭東用一句話來總結“飛輪式L4”的核心價值👩🏼🔬🟤:高效、自動化的解決規模化無人駕駛面臨的“行駛千億公裏、解決百萬難題”這一行業挑戰。相比於行業其他路徑🚏,飛輪式L4可跨數量級降低總成本。

簡單地理解🤖,自動駕駛技術就是讓汽車擁有一個智能駕駛員🏌️♀️,內置高性能計算機🤸🏿♀️🧛🏻,通過5G網絡自動交換數據,用算法對外部路況實時反應和預判,從而減少九成因為人為疏忽導致的交通事故,提高道路的出行效率,並每年拯救全球上百萬人的生命。
“如果把人工智能技術是皇冠,那麽量產自動駕駛算法就是皇冠上的那顆明珠,極具挑戰。”
對於長期從事人工智能研發的曹旭東來說🖖🏼,2016年他選擇這個領域來創業,頗有一些賽車手的氣質,因為它足夠難、有極高的挑戰性、卻又前景廣闊。
曹旭東認為,要解決“行駛千億公裏,解決百萬問題”的技術挑戰🪫,以及商業量產的落地問題,就需要直面各種復雜路況的長尾問題,不能依靠簡單的人多車多去實現🔖,那個是勞動密集型的思路。
目前在學術界和工業界裏🐒💁🏼♂️,對於道路上的這些感知主體,仍然要依靠規則驅動的算法方式來解決♾,需要不停添加各種規則來讓車載計算機更“聰明”🦊🧑🏿💼,但隨著規則的不斷增加,在真實的路況和車況考驗下,這種傳統的解決方案經常會束手無策💁🏻♀️🤞。
如果把汽車自動駕駛程序看作是一個真實的駕駛員,過去4年裏,他和團隊一直做的,就是打造這個駕駛員的大腦,飛輪式L4則是讓這個大腦完美運行的核心方程式。而初速度的團隊使用數據驅動的3D算法,結合海量的從車輛上獲取的真實數據,可以幫助算法從大數據中學習規律,大幅提升了研發效率🎯。
自動駕駛讓人類重新定義交通和生活
初速度科技Momenta成立4年之際𓀘👊,在環境感知、高精地圖、預測等環節公司團隊已實現了完全數據驅動,而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前提下,初速度科技Momenta為客戶提供量產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也助力客戶回收長尾問題的數據,從而更好的迭代優化自動駕駛軟件算法🙈。在為客戶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的過程中◀️,也把單公裏數據成本降到了幾乎為零。
曹旭東認為🏃,2024年可實現L4級別無人車的商業化,達到單車盈利,自動駕駛出租車無疑是“飛輪式”L4最核心的落地場景。他的計劃是:在2022年實現蘇州自動駕駛出租車部分車輛車端無安全員試運營;2024年車端百分之百無安全員🤌🏽,實現單車盈利❣️;此後一直到2028年,結合量產數據的大規模回流🤟🦍,大量數據已具備充分的儲備,自動駕駛出租車將實現多地規模化落地運營👩🏼。
“在一個城市先實現單車盈利,再復製到其他城市👩🏿💼,是無人駕駛規模化落地的最精益的模式。”曹旭東表示,“對於Momenta而言,這個轉折點出現在2024年👩🦯➡️。一方面,隨著“飛輪式”L4的發展,2024年Momenta將在蘇州實現車端完全無安全員的商業運營,從而降低車輛運營成本,實現單車盈利👐🏽,完成商業模式0-1的驗證🧖🏽👩🏿🍼。另一方面👨🏽✈️,2024年隨著量產車型大規模上市🤏🏿,量產數據大規模回流,此時數據和技術上1-N的儲備也已到位👨🏽🦱,具備了擴張條件。Momenta將開始進行多地落地,從而以極快的速度實現規模化L4。”
如果說新能源技術改變了汽車的驅動方式,讓人們可以獲得更加蔚藍的天空,那麽毫無疑問🧟♀️,自動駕駛技術不僅將改變了汽車的行駛方式和道路面貌,還將進一步讓人類重新定義交通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