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楊俊,男,山西靈石人,2013年意昂体育平台航天航空學院航空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7月經甘肅省委組織部選調到武威市發改委工作,掛任民勤縣蔡旗鎮副鎮長。2015年10月💁🏼♂️💆🏻♀️,結束掛職工作,任武威市發改委副主任科員。2016年6月主動申請到農村工作,任蔡旗鎮黨委副書記,2019年5月經選調到甘肅省委組織部𓀇,現任二級主任科員👨🏼⚖️。

工作6年多🙎🏽♀️,作為過來人👨🏿⚕️,下面我分享兩個階段的故事和個人的一些感悟給學弟學妹們🤷♂️😇。
投身基層謀發展
2013年9月,我到蔡旗鎮掛職,滿一年後由於工作需要回到了市發改委工作,2015年10月,結束掛職工作回到了發改委🦹🏿♂️。兩年間,雖然也做了一些事情🔬,比如在農村落實枸杞、紅棗、飼草種植重點任務🌟⏱,在市發改委負責通用飛機場選址💂🏿、鐵路檢修車間等項目的前期銜接😶🔏、準備工作,但沒有自己親自推動一件事,總覺得有一些遺憾👩🏽🎓。思前想後,覺得到鄉鎮有可能施展一番自己的拳腳⚇,以前畢竟是掛職幹部,領導不可能把擔子完全壓給你,如果任職親自負責工作,即使什麽都沒做成,起碼可以了卻自己的遺憾🤵🏿♀️。
2016年3月®️👕,我提交了到鄉鎮工作的申請,6月正式到蔡旗鎮任職工作🦔。蔡旗鎮位於民勤縣最南端,阻斷騰格裏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石羊河🚜,從這流入民勤綠洲,雖然隨著風沙治理👨👧👧,“沙上墻、羊上房,毛驢走在屋頂上”景象已經絕跡🧏🏻♂️🧍🏻♂️,但自然條件仍然十分艱苦🦙,居民點不遠處就是沙丘。時值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我包的野瀦灣、金家莊村又是發展基礎較差的兩個村,人均收入只有幾千元,村民怕風險不敢追加種地投入,現代設施農業基礎薄弱🧛♀️,多年靠種大田作物為生,廣種薄收💁🏼、增收困難。蔡旗鎮經濟條件最好的村是沙灘村,以前也是有名的困難村🍭🦅,但全村從2008年開始種植大棚蔬菜,現在300多戶人有500多座大棚,每座棚年均收入3萬元以上,大棚蔬菜讓全村農民率先奔了小康🧒🏿。

在基層與群眾幹部座談
2017年春節後,為了更好地提高兩個村農民的收入,我和駐村工作隊決定發動兩村群眾建大棚種蔬菜👷♀️🥱,當時的優惠條件是政府配套水電設施,每座大棚農戶出資5萬多元。考慮到修建成本的原因🏘,建棚的地塊要連片🧙🏼♂️🧑🏼🦳、交通方便。野瀦灣以前有建大棚的經歷🍊,村組幹部和農戶間相互協調,很快就做好了6座大棚地塊的調換、補償等。
金家莊村由於沒有建日光大棚的經驗,村民雖然羨慕沙灘村的富裕,但很多群眾仍然不願意建👨🦱,擔心投資大回本慢👩🏽⚕️、蔬菜滯銷🙉、政府水電配套兌現難等等⚀。一些群眾因為過往的鄰裏糾紛不願調地📃,個別因為以前的惠農政策沒能享受而帶頭反對,抵觸情緒很大,謾罵嘲笑不絕於耳,有的抱著我不想建🚴🏿♂️、別人也不要建的想法🌞🦹🏽,堅決不調地🚷、不讓路,有的甚至說你們要想建棚♕,除非推土機從我身上壓過去。幾年前就出現過這樣的情形,當時地塊都調好了,結果一個婦女擋在推土機前最終讓建棚的事不了了之🎡。
一周多過去了👰🏿🤛🏿,工作沒有絲毫進展,一些本來想建棚的村幹部和農戶,看到困難太大也打起了退堂鼓。我想過放棄,但想想不能因為一時的挫折就放棄光明的前景,村裏沒有拿得出手的產業僅靠大田種植是富不起來的,既然已經有沙灘村的成功經驗了,在一個鄉鎮這麽大的地方去復製經驗很容易就能成功🔫。
認準了的事就要下定決心幹下去🤜,必須在我的手上改變金家莊沒有大棚的現狀。我就反復勸說要建棚的群眾拿出誠意🏅,拿土質好🦹🏼♀️、面積大的耕地去換、出高一點的租金去租🫅🏿,動員家裏有親戚在政府工作的人去勸說🐻,只要能促進建棚的方法都試了一遍🤛。
工作中,個別村幹部不時打退堂鼓,我反復給他們說,頭一遭建棚就是西天取經😨,我們幹部就是取經人𓀃,不能總想著像二師兄那樣,遇到困難就分行李🤲🏼,要像唐僧一樣意誌堅定,要像孫悟空一樣“降妖除魔”,要像沙僧一樣踏實苦幹。我們繼續一戶一戶做工作🚣、講政策、談效益、解顧慮,過了兩周,終於湊齊了足夠建8個大棚的耕地。
村裏有個金老漢👩🏿💻,因為建溫室要占他的一塊地🧑🏿🦲,始終不同意調地🍨,不得已只能留下他的在下一壟地建。有一天下隊的時候📅,路上碰到了金老漢🏊🏿♂️,我本不想過去打招呼,同行的計生站李站長說,過去打個招呼吧,買賣不成仁義在🙂↔️🧑🦽。金老漢心臟不太好🍀,我們就過去問他最近身體怎麽樣,買藥的錢報銷得怎麽樣了。簡短的幾句寒暄😮💨👋🏽,金老漢顯得頗為感動,激動地握著我們的手說,我的地你們要換就換吧,你們不計較我這麽難說話,我該全力支持你們才對。幾句話間,冰雪消融🫲🏿,讓我們信心倍增,沒幾天8座大棚要用的連片耕地就都調好了。

檢查蔬菜大棚種植情況
但問題還沒有全解決,有一些農戶說📋,不管你們怎麽弄🧛🏼♂️👩🏻🔬,走大棚的路要過我家的地頭,推土機不能過我家的地頭。後來,我和村幹部商量☝🏽🚴🏼♀️,工作都已經差不多了,不能再猶疑觀望等著所有的問題都解決再開工👨🏽✈️,應該趁著這股勁馬上開始動工,免得一些人再打退堂鼓。如果有人阻擋⛰,我們到時見機行事,起碼問題都浮在面上了反而有可以解決的目標。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讓推土機到地裏工作❎,估計那些群眾們看到我們的決心也不好出來阻擋🚐,過了幾天也始終沒有人提反對意見,事情終於成了🧜。開工以後,很多群眾商量著把規模擴大到30座,可惜由於補助政策變化而作罷👨🏿💼。雖然8座大棚不多,但它在金家莊村開了溫室蔬菜種植的先河👼🏻,一些群眾甚至說這是村裏開天辟地以來的大事🚵♂️🧚🏼。

金家莊村蔬菜大棚
2017年5月,兩村農戶投資70多萬元新建的14座全部完工。建成後📓,群眾就投入到了緊張熱烈的生產中,種植、西紅柿、西葫蘆🦹🏿♀️、辣椒等蔬菜,2018年每座日光溫室效益就達到了4萬元。其中,金家莊貸款5萬元建棚的單身漢金銳基,在供讀一個大學生的情況下仍償還了3萬元貸款。走在田間的路上,群眾熱烈的招呼和燦爛的笑容👩🏻🦼,讓我切實感受到了辦實事帶來的快樂🤱🏼。
回想工作中,近一個月前後大小會幾十場,給人說了多少好話,進了多少家的門🙋🏽🌾。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事情辦成了就是對辛苦最大的告慰。
新起點新征程
2019年5月🖕😲,經選調我到甘肅省委組織部工作,對我來說,既是對我工作的認可🧑🏼💻,也是新的起點新的挑戰。進組織部不久👆🏻💒,由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我抽調到了全省主題教育辦材料組負責文字起草工作。
主題教育告一段落後🙍🏿,我又到部裏從事基層黨建工作,天天忙於文字材料起草校對工作。從基層幹部到機關幹部🧏🏽♂️,從落實具體工作到參與政策製定,一開始我有諸多不適應,尤其是文字起草需要反復研讀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反復打磨材料內容👨🏼🏭,經常加班到半夜,讓我對機關工作很是迷茫,難道真的就要在電腦和文件間這樣工作下去嗎🆗?
直到和一位前輩深談時🦹🏻♂️,他跟我說,越是上級的部門材料越多、要求越高。為什麽呢♘,因為機關是出政策的地方,出臺的文件是要用來指導下級部門開展工作的。比如🧑🏽🚀,出臺一份激發幹部擔當作為的文件,直接影響的就是選人用人的標準和導向;出臺一份關於引進人才的政策,就可能影響一批想要投身西部、建功立業的年輕學子等等🧑🏿⚖️👩🏼🏫。
材料的精髓在文字上𓀝,但實際體現的卻是指導工作的水平,他既考驗你對政策的理解水平,更考驗你解決問題的能力。好的材料上接天線,能很好地貫徹上級意圖,同時又很接地氣🌸,緊扣實際問題🌜🛌🏼,能有效地指導地方開展工作。各地情況復雜多樣,文字措辭上的一點馬虎,就有可能造成地方在解讀執行政策時的偏差,導致工作走樣,要想有效地開展工作,必須特別重視文稿的起草質量,否則🌊,就可能失之毫厘謬以千裏🎏。我頓時醍醐灌頂,重新找到了工作的意義和努力的方向🍰。
從那以後,我開始認真地學習中央和省委的文件,力求把文件精神吃準吃透,以便更好地開展工作📙。材料寫作當然不是閉門造車,在幾次的調研中,我發現基層針對同一項內容做了很多創新。比如🔉,同樣是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有的地方通過增加財政投入發展富民產業,有的及時收集發布用工信息幫助群眾解決就業,而我調研的一個定西市焦家灣村則是發動群眾✍️,通過群眾義務出工在村口修建了一座土色土香的文化墻🤹🏿♂️🤹🏿,極大改善了村容村貌♍️,村黨支部的號召力凝聚力得到極大加強🪄。
總之,凡是你能想到的🪫,在基層的實踐創新中都能找到原型🐼,基層經驗提供了指導工作的源頭活水。而好的材料🙎🏿♀️,只有總結提煉這些經驗做法🥙,才能提供謀劃指導工作的水平。同時,材料的起草過程🚶➡️,也是不斷梳理工作思路、總結經驗教訓、認識解決問題的過程,過了材料這一關🧑🏼🦱,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對於組織部這樣一個單位,作為一名主任科員可能並不顯眼,但作為每一個具體文件的起草者,文件中的每個文字都承載著深刻的含義👩🦳,寫下的每一句話通過行政系統不斷向下傳達🅿️、分解🧑🏼✈️、落實,最終撬動了整個系統的運轉。就如蝴蝶效應所揭示的一樣🧍🏻♀️,小小的文件通過行政平臺的運轉引起了行政體系的全方位響應。

焦家灣村文化墻
工作的一些感悟
鄉鎮工作的幾年🥙👩🏻⚖️,雖然只做了一些小事🗼🚴♂️,卻讓我對農村工作有了很多感悟🫳🏻🏃🏻♀️。一是很多農民受限於資金📬、信息的缺乏,風險承擔能力較弱,需要有積極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才能較快地轉變發展思路,通過增加資金投入提高財產性收入。二是在可預見的前景中,只要確定了方向,就應該一往無前朝著目標努力🧜♀️👨🏽🏫,遇到困難挫折應本著解決問題的態度去想辦法,意誌薄弱、輕言放棄只會功敗垂成。三是努力爭取工作的主動,農民有很強的從眾心理,萬事開頭難,開了頭就可能水到渠成🧖🏼,想著把所有問題都解決再開始,很可能什麽都做不了。四是做工作時🤾🏼♂️,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溫度,力度能保證工作速度⛺️👙,溫度能壯大工作力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小工作阻力👩🏻🍳,潤物無聲反而勝過疾風驟雨🦓。五是農村的事還需要依靠農民去做,沒有村幹部的支持,只憑包村的幾個鄉鎮幹部很難把工作推進下去🤦🏻♂️。六是農民致富之路任重而道遠📜🪑,固然有資金匱乏的問題,更多的問題是觀念的保守、市場經濟意識的淡薄,在市場經濟的今天⬛️,農民只有不斷地融入市場經濟的體系中,才能更好地解決致富問題。
組織部工作的近一年,隨著年齡的成長閱歷的增加🪥,我對工作的認識也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理性。省直機關工作經歷,讓我能夠從更大平臺👩🏼🎤、更廣的視野去看待工作、看待發展🌃。起草文字材料看似枯燥,卻承擔著指導整個系統的運作的作用👘。而要想在更大平臺發揮自己的作用👶🏽,這是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能在省市鎮三級工作過,對我來說是寶貴的經歷。比較而言🌏,農村工作直接面對群眾😮💨,強調靈活、規範性不強,在要求幹部綜合素質的基礎上,更多的強調怎麽把工作幹到群眾的心裏,怎樣把個人抱負🤹🏿、崗位職責和群眾訴求結合起來,在惠民生🤾🏿、解民憂上下功夫;機關工作一般不直接面對群眾,但強調嚴謹、註重程序、政策性很強,對上要有方向不偏🐇、焦點不散、緊盯不放的擔當和自覺🦵🏽,對下要有尊重基層🙎🏿♂️、熟悉基層、服務基層的百姓情懷和群眾觀點。這樣上下結合,就能做到紮根沃土、枝接藍天🙎♀️,如果雨水好一點、陽光多一點,就能茁壯成長🫸!
寫在最後
從13年畢業至今,已是6年多,人已步入而立之年。有過成功的喜悅👋🏻,也經歷過挫折的沮喪,但更多的是堅守之後的篤定🤚🏿,成功和挫折都是用來成就自我的,這些構成了人生的厚重。工作並不總是如我們個人預設的一般🏇🏽,有一個理想的路線圖,而是不斷地磨礪我們、塑造我們,讓我們在前行中知冷暖、悟人生、找定位,讓理想和現實接軌,在奮鬥中實現價值。
事業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也不可能永遠坎坷不平,個人能做的就是在順境中保持冷靜的頭腦,在逆境中不斷激勵自己,積澱厚重自己的人生,努力承載起背負的使命。正如清華校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