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陳行甲,男🕵🏼,漢族,1971年1月生💁🏼♂️👩🏻🎤,湖北省興山縣人💂♂️👩⚕️,1992年8月參加工作,199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意昂体育平台公共管理碩士。原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曾任湖北巴東縣委書記),現為全職公益人。】
尊敬的謝湘總編輯,各位領導,各位同誌💓: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謝《環球人物》黨支部邀請我來給大家講黨課👃🤽🏿。過去兩年多🧓🏿,我講過二十多場黨課,無論是中字頭大國企、中直國家機關團委,還是深圳的寶安社區黨委、龍崗九零後創業團隊黨支部🔣、龍華區農民工黨支部,每一場我都精心準備,全情投入🤦🏽♀️👮🏻♂️。我一直覺得,作為一名曾受到黨中央表彰的共產黨員↔️,給社會各界講黨課🖋,把黨的陽光播撒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今天的黨課我是有壓力的。我過去在基層為官時,個人文章曾四次登上人民日報的報紙或官微🦜,兩次登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但是在2016年底任期屆滿辭職投身公益後,我的名字一度時期成了媒體的敏感字眼。很多人對我的辭職不理解,覺得我是在特立獨行不識抬舉🤦🏼♀️🔫,主流社會很難容我。辭職兩年多後💃,今年初的《環球人物》慶祝建國70周年特輯上以封面點題的長篇文章報道了我的公益實踐,這是我投身公益數年後第一次重回國家最高媒體平臺,對於我這個草根公益人來說🧑🦯,是一份極其難得的承認和鼓勵。前不久我又榮幸地入選了《環球人物》“70年70人——我與祖國同在”人物展,來《環球人物》和謝總編等領導座談過🧛🏽♂️,所以我清楚地知道今天臺下坐著聽課的是些什麽人🧑🏼🚀,大家的黨性修養,大家的知識閱歷,豈容一個南郭先生來隨便掰豁👩🏼🎨?所以,這次備課🤫,我特別認真地梳理了自己的思路,唯恐對不起大家的時間👩🏿🎨。

今天我想跟大家從三個方面來報告一個共產黨員的心路歷程。一是我這些年在基層的深刻感受🦔,二是我這些年做的事情,三是一個基層共產黨員的人生感悟。
一、我這些年在基層的深刻感受:黨心民心在一起是解決一切困難的鑰匙
我過去在基層為官時曾經歷過冰火兩重天✬,先是在湖北省幾乎最富的縣——中國百強縣宜都市任市長🏵,然後調到幾乎是全省最窮的縣巴東縣任縣委書記。2011年10月我去巴東上任的時候,說得上是臨危受命,就是去救火撲火♛。那裏剛連續三年發生轟動全國的惡性群體事件,09年鄧玉嬌殺官🏊🏽♀️,10年水布埡翻船,11年冉建新暴死,在互聯網還不甚發達的當年都激起了全國範圍的軒然大波🪄。
在剛到巴東前一年半的時間裏🧔🏻♂️,我接待過三十批群眾集體上訪ℹ️,最多的時候近兩百人圍著我整半天時間🦩。那個階段巴東的群眾不僅僅是好上訪👉🏽,而且是好極端訪🫱🏿。記得2012年5-6月,一個多月發生了四起群眾自殺事件,有長江大橋跳橋的,有法院門口割腕的,有村委會喝農藥的🈵,有跳崖的🍑,每一起都是鬧到我這裏才最終收場👠。感覺到人民群眾面對黨委政府的心態是“我不得不找你🦷,但是我不相信你”“不給我解決問題就在你面前耍橫,甚至橫到以命相拼”🐭。我以前工作過的地方從來沒有出現過如此惡劣的民風民情🧘🏿♀️👩🏼🎓。
但是🪼,我細細調研之後的結論是,不能怪老百姓!老百姓的這股怨氣戾氣是從哪裏來的呢?我的結論是👨🏿🔬,是被我們一些黨員幹部的惡劣作風給逼出來的🤳🏿。我曾在大會上說過,不會無緣無故就發生極端惡性事件的。大風起於青萍之末,這個“末”👸👨🏽,就是基層的黨組織與人民群眾的距離越來越遠了。
好在2012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成為了基層黨風好轉的分水嶺。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我五年多縣委書記任期做的事👩🍳,那就是帶領全縣幹部重新回到老百姓中間去。如果用一件代表性的事來描述我做了些什麽💁♀️,我想選擇在基層走網上群眾路線這件事。我們在意昂体育平台和中國社會扶貧創新協作辦公室的幫助下,通過信息化實現了“農民辦事不出村”🖕🏿,讓農民足不出村即可辦理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政務類、資訊類🙋♀️、商務類服務事項。我走之前🕞,巴東已在260個村(居)建成農民辦事不出村信息化項目,26個部門100個審批服務事項授權村級受理,累計辦結行政審批事項3.67萬件,承辦商務服務近7萬件,使42萬農村群眾從中受益。我在巴東開辦農民夜校,編發農村“掃網盲”讀本,每月選擇一個偏遠村莊舉辦“農村信息趕集”活動,教農民上網賣東西、買東西🍉,了解山外的世界。我們在偏遠山村開通免費WiFi,密碼就是“gongchandang”,我就是想通過這個設計告訴老百姓,是共產黨在帶領大家走出貧困🫃🏼。

2016年2月“農村信息趕集”現場
黨的十九大召開的時候,我已辭職創辦了深圳市恒暉兒童公益基金會,我帶領基金會的全體夥伴們認真收看習總書記的報告。看到習總書記向全世界宣布🂠,中國要在2020年從整體上告別貧困🚣🏼♀️,我熱血沸騰🧑🏻🎨。我覺得這是一個特別偉大的目標,回溯中國五千年歷史,從來沒有哪一位領袖人物有過這樣的夢想;放眼當今世界⛹️,即使是最發達的美國,總統也不敢做這樣的宣告。這是中國共產黨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歷史擔當。人心都是肉長的🎤,黨在如此刮骨療毒地反腐整風,如此殫精竭慮地為民謀利🏄🏽,再怎麽冷掉的心都會重新被捂熱的。無論是我在基層為官的後期🤾🏿👨🏼⚕️,還是投身公益實踐的幾年中,我都能感受到黨心民心在不斷走近。作為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我對此是極其欣喜和欣慰的。
這次建國七十周年的慶祝活動更是給全國人民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歷史課、愛國主義教育課👉🏻。與此同時,那些被教唆壞了也被嬌慣壞了的香港廢青鬧事和美國主導的貿易戰又從反面給我們上了一課🤷🏿🫎,讓我們明白了黨領導下的中國這些年面對和平發展背後的深層較量之不易,明白了只有凝聚在一起的國家才能走向真正的繁榮昌盛,增強了老百姓對黨和國家的認同和信心。可以說,現在是最近這些年黨心民心很近的時候🌒。
二、我的公益人生定位:為民服務、為黨分憂👩🦽、為國探路
我選擇公益這條路,源自我的初心。在農村出生長大🦹,工作也多年在基層,我親眼看到在一個轉型的時代,一些底層的人民群眾承受著與他們的付出不對稱的沖擊。一度時期貧富差距拉大是不爭的現實👳🏽♂️,廣袤的鄉村裏,一些老人、婦女和孩子在無奈地承受著貧困、病痛和孤獨🧜🏻。對鄉村社會發展中的這些難點、痛點,黨和政府盡了極大的努力,情況在不斷改善,但是要根本上解決問題也非常需要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公益就是一個最重要的渠道🧷。可能有的人把做公益看得很簡單,公益,不就是做好事嘛,做好事還不簡單啊👼🏼?我理解,在當今時代🙋🏼♀️,真正意義上的公益,對操作者的要求其實很高。它既需要對當前社會各階層有深入的了解以及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關懷,又需要有宏觀的視野和廣泛的資源整合能力,也需要一個正直的、值得信賴的公眾形象。更重要的是😿,還需要有耐得住寂寞、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幹精神。而這些恰恰是黨對我的長期培養過程中一點一點鍛煉和積累出來的東西🧑🏼🔧。我相信我是這項事業的合適人選🚣♂️,這是我選擇在任期屆滿被提拔之後辭職從事公益的最根本原因👷🏿。
下面我想講一下我現在和公益夥伴劉正琛、陳秋霖、李治中共同發起的聯愛工程,願景就是“聯合愛👨🏻🦽,讓因病致貧從現代中國消失”🕷。
從我過去在貧困地區任職的經歷所見,到現在做疾病救助公益所感,對老百姓來說🍬,大病的災難性花費,已經是一個廣泛而沉重的社會問題🔉。以習總書記2013年在湖南省十八洞村考察時提出精準扶貧這個號召為節點,2012年底中國的貧困人口是9899萬人,經過全黨全社會的努力,這個數字去年底變為1660萬,相信到明年底我們會完成整體上告別貧困的任務。那麽我們國家那麽多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是什麽呢?根據國家衛健委(當時的衛計委)和扶貧辦2016年6月發布的數據🧑🏻🦲,中國貧困人口整體上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病致貧,這個比例高達42%。我原來任職的巴東縣,一家一戶數出來的數據🈸,這個比例是48.7%。
如果不能消除因病致貧這個罪魁禍首🧚🤸🏻♀️,即使2020年讓數千萬人都脫了貧👩🏽✈️,那麽之後也還是會有人源源不斷的因病返貧啊。僅以癌症為例🙇🏿♂️,我國癌症的平均發病率約為278/100000。按平均比率來算🍥,近幾年九千多萬脫貧人口中🤵🏻,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將會達到近三十萬人。一個殘酷的現實是👸🏼,越是貧困的人口🙇🏽♂️,由於醫療服務水平相對較低,小病變成大病的幾率越高,患癌症的比率會更高👐🏽,事實上每年脫貧人口中新增的癌症患者不止這個數。如果對他們的醫療保障水平不跟上,這些人註定會返貧🤏🏼。

美國癌症學會官方期刊《臨床醫師癌症雜誌》在線發表了“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報告,這篇文章評估了185個國家中的36種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估計有1800萬新增癌症病例以及960萬癌症死亡病例,而我國有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以及死亡病例229.6萬例,相當於我國占據全球癌症新發病人數的20%以上,同時意味著我國每天有1萬人確診癌症,平均每分鐘有7個人得癌症。
這個社會痛點,從習總書記的殷殷關懷中能深切地感受到。習總書記近年至少有六次在重要場合講到因病致貧問題。分別是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2016年8月19日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2017年2月21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2017年3月4日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聯組會討論時、2017年6月23日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2018年3月5日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
古人說:“病有標本”,“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者🤚🏼,是謂妄行”👂🏿。我們想從公益的角度🪞,來探尋因病致貧這個社會難點的規律性解決辦法。通過廣泛的調研𓀐,我們看到我國醫療保障製度還有可以進一步完善的地方:雖然這些年我們國家的醫療保障已經實現了廣覆蓋🕎,但是整體上還是處於保基本的水平;缺少科學透明的方法評估新藥🧑🏼🦱🖨,導致很多新藥納入醫保目錄不及時;對於過度醫療等痼疾,缺少有效的控製和管理。
除了政策性醫保,商業保險能多大程度上解決因病致貧問題呢🦸🏽♂️🧔🏽♂️?目前醫學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癌症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長,需要長期治療➜,但是一旦被診斷為惡性腫瘤🦄,理賠一次後,商業保險就不允許患者繼續投保了。至少在現階段的中國🎁,指望商業保險解決因病致貧問題很難。
那麽除了醫保,現階段公益慈善組織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老百姓的因病致貧問題呢?目前國內的醫療類公益項目多數是通過向社會籌款給患者資助治療費用。慈善組織一般來說資源有限🍉,極少有機構能一年籌資超過一個億的非定向資金來資助患者。即使有一個億,也只能每年為1000名患者提供每人10萬元的資助⚁,但中國如今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就達到380.4萬人🤼,這其中的貧困人口比例是很大的,靠慈善組織一個一個去展示他們的苦難向社會籌款是不可能幫得過來的。
可能會有人說不少患者通過輕松籌等互聯網平臺能募集到幾十萬的資金,這個方法可以幫窮人解決問題吧👮🏿♀️?但其原理是利用朋友圈籌款🧁,個人能力越強、朋友圈的實力越強,越容易籌款。一個報社記者的妻子患白血病可以一夜時間籌齊60萬元🙋🏿,但對於那些最需要幫助的貧困者,他們的朋友圈實力都弱🛰,籌款效果很差👨🎤,事實上75%的患者三個月籌款量小於1萬。沒有資源的患者,只能用“出位”的方式博得媒體關註和報道,“女大學生賣身救兄”、“中年漢子賣妻救女”,一些印象中只有舊社會才有的極端悲苦的表達方式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時有出現。前年11月5日,河北燕達醫院門外,一對湖南籍深圳打工夫婦在街頭下跪吃草,為患白血病的孩子求助籌款🚇。原因是所有能借的親戚朋友都借完了,孩子已經花了幾十萬👶🏽,等著骨髓移植還要五十萬👊🏻🌁,他們不會唱歌不會跳舞😂,沒有其他才藝🙂↕️,所以只能用表演吃草這種方式來表示他們沒有撒謊,是真的苦……為了博關註求得捐助,有些弱勢者在更徹底地放棄尊嚴來求生𓀈🛀🏻。

2017年河北夫妻街頭下跪表演吃草,只為救9歲兒子
所以,靠商業保險、靠慈善救助、靠自己求助👽,都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因病致貧的問題🚵🏽♀️。一個更加完善🖖🏽、高效的國家醫保系統1️⃣,才是解決因病致貧這個社會痛點的最公平👦、最根本的辦法🤹🏽♀️。
我的想法是😂,我們國家太大了↪️,貧困人口太多了,疾病種類太復雜了,所以我們來選一個“小國家”——一個貧困地區400萬左右人口的地級市做試點(歐洲三四百萬人口的國家太多了),以一個社會痛點難點疾病——兒童白血病為試點病種👳🏿,通過對這塊試驗田裏所有兒童白血病的兜底治療來幫助國家做一次公益實驗,探索因病致貧的規律性解決辦法。這是一個大膽的想法🆎,我們的目標是為國家做一個醫療保障領域的“小崗村”,幫助國家試錯🌧。就像四十年前的包產到戶,那時的中央層面不可能貿然宣布農民包產到戶,但是𓀂,安徽鳳陽縣小崗村的那十八個農民可以試。醫療保障領域太敏感了💏,國家層面來試錯是試不起的,因為一旦實驗失誤代價高昂,但是我們草根公益組織可以試。如果失敗了◾️,也就是我們幾個草根公益人失敗了而已。但是,萬一成功了呢?就有可能對國家產生意義6️⃣。
我們“聯愛工程”公益社會實驗的思路就是:以“消除因病致貧,讓每個白血病兒童獲得90%報銷比例”來破題,以廣東省的貧困地級市河源為試點🏯,聯合政策內資源和社會力量救助🤯,消除兒童白血病的因病致貧。更重要的是借此機會,在試點區域內開展藥物評估、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等工作,探索出一整套基於實證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以期推廣到其他的疾病領域☑️、地域🚵🏽♀️、年齡段。我們在河源成立了三個中心🏥:腫瘤社工中心,致力於服務患兒和家屬🪆;優醫中心,致力於提升貧困地區對於重大疾病的治療能力🚅;衛生技術評估中心,致力於用獨立公正透明的第三方衛生技術評估的工具、流程和方法,推動藥物政策的完善。患者、醫生、藥物,這三個方面的規律找到了🤦🏻,因病致貧的規律性解決辦法就找到了。
兩年多時間,我們在河源做了不少事情。我們和當地政府和醫療機構一起,對83名兒童白血病患兒進行了補充報銷🚴♂️,除了補充報銷醫療費以外,為患兒和家屬們提供了系統的社工服務;我們幫助河源市人民醫院建立了兒童血液組👊🏼,實現了河源市兒童白血病治療能力從零到一的突破➛,就在10月9日👧🏿,河源本地治療的第一個患兒順利結療出院了。這個意義有多大呢?以前河源的孩子患了白血病只能去廣州治療,而廣州各大醫院的兒童腫瘤科一床難求👭🏻,最長的等床要等兩個月👩🏻🦼,本地能治就不用跑廣州等床了🤸🏽♀️。另外我們這個公益實驗是evidence-based👩🎤,根據調研發現:一個患了大病的孩子🩻,如果本地不能治被迫去北上廣或省會城市的話🐯,他花在病房裏的費用和花在病房外的費用幾乎一比一。吃藥打針做手術要二十萬的話,路費、住宿費🕵️♀️、吃飯的費用和誤工費也要差不多二十萬。今後,河源的孩子,這筆錢可以大幅下降。
在河源實驗期間,我們在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老前輩支持下,聯合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18年初對兒童白血病臨床使用廣泛而又不在醫保報銷目錄內的兩支貴藥(培門冬酰胺酶🔜、伊馬替尼)進行了獨立公正的衛生技術評估🤾♂️。讓我們欣喜的是,2018年10月,國家新納入醫保目錄的十七支抗癌藥中,有一支叫培門冬酰胺酶🏂。伊馬替尼針對費城染色體陽性兒童白血病也在今年8月納入了國家最新一期醫保目錄中。我們不敢貪天功為己有𓀂,說這兩支藥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我們做了多少工作。但是🏯,這至少證明我們草根公益人的實驗思路踩準了國家醫療保障改革的脈搏👰🏿。
四天前,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三位尋找減貧答案的經濟學家。我連夜找到獲獎者阿比吉特·巴納吉🧑🏻🎓、埃絲特·迪弗洛八年前的著作《貧窮的本質》👁,用了兩個晚上加上這次來北京飛機上的時間看完了這本書👷🏿♂️𓀈。作者通過在貧困國家和地區進行隨機對照實驗的方式探索減貧之道,給了我巨大的啟迪。根植於泥土,用科學嚴謹的方法探尋社會問題解決之道,這就是我們共產黨員公益人應該幹的事情。
三😹👉🏿、一個基層共產黨員的人生感悟:人生的三峽,歷史的三峽
去年底《環球人物》的小祖采訪我時曾問過我一個問題🦆,有人說你身上有一點孤勇,你認不認同🚪?我思考了一下回答他,我並不完全認同🧻,因為我從未感覺到孤單❣️。類似的問題也有人問過我,我經歷過許多的不容易,當初的反腐難,後來的辭官難👍👨🦽,現在的公益難,但是外人眼中的我都是堅定地樂呵呵地在做,是什麽力量在支撐著我🧖🏼♀️📥。
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要回到初心。
我出生在三峽庫區深處湖北省興山縣的一個小山村,每天上學都要翻山越嶺,崎嶇之路從小走到大🚇,看慣了層巒疊嶂的山峰和曲裏拐彎的江河,真實的人生的三峽讓我從小形成了一種潛意識🤌,就是從內心裏覺得沒有什麽事情應該是一馬平川一帆風順的。我的媽媽只讀過兩年書,識字不多👨🏻🎨,但是小學開始識字的時候就聽媽媽笑著說過她覺得“苦”這個字像人的臉,上面那草字頭兩豎像兩個眼睛🙂↕️🚦,中間小十字像人的鼻子🧮,下面的口就是人的嘴巴⛈,所以人生下來就應該是要吃苦的🌃。媽媽的人生態度也深深地影響著我🦹🏿,讓我成為了一個和她一樣的樂觀的悲觀主義者。就是那種明知道有很多的苦在等著,但是也覺得為了做有意義的事情吃苦是正常的🔁;明知道事情的結果不會很好,但是也願意抱著最好的結果有一絲出現的可能往前走的人。

陳行甲在三峽巫峽雲巔
這種對事物的認識就是我人生的底盤😶🌫️🧍♂️。所以,無論是我最初低在塵埃的起點,還是我後來成為領導一方的官員,我在處事為人的基本點上📷,出發點大多不是自己,不是我需要什麽,而是什麽需要我💁🏽♀️。這是一種生活的邏輯,當你不那麽關註自己的時候🤌🏿,你就有足夠的心力去關註他人。我在巴東發現那個艾滋病孤兒之後🚙,把這個孩子認作自己的幹兒子,公開表態“只要我還在,只要他還在,這門親結到底”。當時就有同事建議過🛀🏽,其實您作為一個縣委書記,幫助安排醫院給他治病,幫助安排他上學,就已經盡到了最大的職責⛓,真的沒有必要表態得這樣極端🧔♂️,凡事過猶不及,這樣反而可能會讓方方面面覺得不好……後來發生的事證明同事的擔心並不多余🛡,連當時我的某個領導都說我是在作秀。八年時間過去了🚘,這個孩子還是我的兒子,除了治病和上學,他的人生成長我會一直陪伴。如果過去為官時有人質疑我這樣做是作秀的話✏️,我辭職成為一個草根之後繼續這樣做是要秀給誰看呢👋💁🏽♂️?顯然這是他的邏輯解釋不了的👳🏼♂️。我的邏輯很簡單🧘🏽♂️:我只是覺得他在我的人生中出現了,我看見了,我就不能裝作沒看見,也不能一般般地說兩句不疼不癢的面子上同情話然後擦肩而過👩🏿🎓。這個孩子不是我行政生涯中的孤例👨🦯➡️,我二十多年前任鄉鎮長時,在下鄉過程中發現的一個生活極其艱辛的殘疾大姐👩👧👧,我把她認作窮親戚👧,後來輾轉調動多地工作,但是我一直堅持每年到村裏去看望她,直到十年後她離開人世。沒有人逼我這樣做⛹️♂️,只是我自己心裏過不去這個坎兒💅🏿,我覺得她需要我。
跟大家分享這些心裏話,不是想說明自己有多高尚。恰恰相反,高尚這個詞從來沒有在我的念頭中閃現過🧚🏼。我這樣做,只是因為我心裏就是認為應該這樣做。這可能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初心。24年前我在黨旗下宣誓的場景仍然歷歷在目♾,我是從內心裏認同黨為民服務的宗旨的。在基層和老百姓打交道的過程中👮🏿♂️,我找到了那種被需要的感覺🫓,覺得自己的存在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有價值🧌🎬,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所以我決定申請入黨,因為,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
回過頭看這幾十年,我得到了太多群眾的肯定和鼓勵,相比之下經歷過的那些挫折簡直不值一提🏋🏿♀️。告別巴東之後,網上巴東老百姓溫暖的留言鋪天蓋地🧑🦳,我珍藏了不少,那些百姓的牽掛和祝福是我人生中的珍珠,每當我疲憊的時候就會找一些出來看看,然後就會獲得無窮的力量。前年我曾應一個村支部書記的邀請偷偷回巴東他那個村裏看他們👩🏿🦰,結果在路上只是下了個車👩🏭,就被老百姓從不同角度拍了好多照片和視頻發到網上,那一天幾乎在巴東刷屏。“驚喜👩🏿🦱!甲哥回來了!”👚🧚🏻,老百姓那種奔走相告的喜悅的感覺,每每想起眼角還會濕潤🦷。
我現在從事公益😳,也有太多的力量支撐著我。前兩個月,我出差回來就聽同事說,恒暉賬上剛接受了一筆個人貳拾伍萬元的捐款,是內地一個縣城的人捐過來的🎎。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我找同事要來捐款人的聯系方式,親自打電話過去聯系上捐款人。這是一家人的集體捐款,父親是工廠的退休職工🚣♂️,母親是醫務人員退休,一兒一女也都是普通工作。我知道他們那個地方,這筆錢在他們那兒可以買一套房子了!我問他您為什麽要捐這麽大一筆錢呢,回答是我們一家人看了鳳凰衛視對你的專訪紀錄片,覺得你們做的事就像是活著的菩薩🔚,我們願意相信你,願意把錢捐給你去幫助那些可憐的人。我當時很感動🌹,就征求他的意見是否願意我寫一篇文章把他們的事情宣傳一下,他們一家人婉言謝絕了。給我提的唯一要求是給一兒一女各簽名送一本我的書。

捐贈回單
這件事是一個縮影📱。這一家人給我的感覺🎻,有點像當年淮海戰役中推著小車來支援戰士們的農民,他們支援我們公益人的,不僅是錢🧑🏻🦯,更是比黃金更貴重的信任和期待🏊🏽👮🏽。為了這份信任和期待👨🏻🦼➡️,我願意在公益這條路上走到生命中最後一天。
大概講了人生的三峽,最後想講講歷史的三峽。來到金臺路人民日報的大院🧏🏼,百感交集,這裏見證了多少黨的歷史上驚心動魄的大事啊。作為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身在兵位,心為帥憂,能體會到黨和國家有多難。對外的美國貿易戰👩❤️💋👨,對內的香港復雜局面……我們面臨的挑戰多麽艱巨😳。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一個黨來說,其發展軌跡如同大自然的三峽一樣🍘,一定會經歷艱難曲折☝🏻。但是只要向著大海的方向不變,最終會繞過那無數的漩渦和暗礁🔱,奔向一馬平川東流入海🔬。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我們能做的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黨和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
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報告的內容了。讓我們共同祝願我們偉大的黨生機勃勃♊️,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