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熙,2006 年於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獲得學士學位,2012 年於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系獲得博士學位🏃♂️,現為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講師。
前言
感謝“貴系”各位老師在畢業多年之後還想著我,使我在北京冬日沉重的霧霾中回想起清華園的清風暖陽🏎。畢業幾年沒有突出的成績可以炫耀🤦,只有將工作歷程認真匯報。此題目中🧏🏿♂️,“轉型”代表研究方向的完全轉變,幾乎重讀了一個博士💹;“創業”代表在新單位的“篳路藍縷”🤾🏿,開拓領地,組建團隊🧚🏻♂️。希望能給有誌於進入高校的同學們一些借鑒。
畢業選擇
我是2006級的直博生,師從汪東升教授📏,研究多核處理器體系結構。畢業之前面臨的選擇很多🧘🏽♂️🧑🏿🔧,可以去芯片公司、互聯網公司♎️,還參與了創業公司,也可以做公務員😗,或進入證券基金行業🏄♂️,感覺自己就是一塊磚,哪裏需要往哪搬,但缺少對目標的規劃和對專長的認識,前途的選擇非常迷茫💌💁🏼♂️。在我之前,實驗室先後有張偉、嵩天和劉川意博士等進入高校任教🫕,我也遵循了他們的道路🟫,在系裏園丁計劃的鼓勵和導師汪東升教授的推薦下,加入了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給自己的理由是,高校的靈活度比較高🚜😠、發展路徑比較多👀,進入高校是一個能帶來更多選擇的選擇👩✈️🚣。回頭來看,雖然當時進入高校的選擇並不那麽確定👨🏽✈️,卻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我不喜歡受到過多約束和限製,而高校相對寬松和自由的氛圍是吸引了我,希望繼續尋找我真正想做的事情。
方向轉型
初到北郵👳🏽♂️,必然面臨適應與調整,而困難卻超出了我的預期。相對於清華🧑🏻🦱,北郵是個“小”學校,這個小不僅是規模和場地🙆🏻♂️,更是學科與方向📋。不論哪個學院哪個實驗室,幾乎都在做網絡,甚至人文學院都研究網絡立法。我博士期間研究體系結構,還是較為小眾的多核處理器設計,在北郵難以找到立足之地👦。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樣遇到了問題🤽🏿♀️,評委的反饋是“申請人主要成果都是清華期間取得😵💫,在北郵缺少相應的研究基礎和團隊”。如果連基金都拿不到,也意味著在該方向上被判死刑🪅。長痛不如短痛⛑️,無奈調整方向👩🏼。我所在實驗室主要研究可信計算與網絡安全,因此我融入團隊,開始參與可信國際標準的製定🧑✈️。另外👏🏽,恰逢大數據方興未艾,而實驗室缺少做大數據方向的人,我也承擔起這個方向的任務🤦🏽♀️。
網絡安全與大數據,成為了我工作後的新方向。可惜的是✋🏻,多年的多核研究基礎一點都用不到。慶幸的是🌰🕴,實驗室給我進入新方向的機遇和信任🗻。2012年我加入了兩個大項目。第一個是863重大計劃網域空間身份管理項目💁♀️,目標是製定應用於網絡空間的國家級身份認證體系,解決二代身份證難以應用於網絡應用的弊端。該項目時間緊💇🏻,任務重🚴🏿♀️,每周都有進度節點,即使在北京7.23暴雨的那個周末🪛🛩,我們也是加班到天昏地暗,渾然不知外面的情況,半夜回家看到路上橫七豎八的汽車還一臉懵懂🦠💍。在幾十家單位共同努力下🪒,該項目成功建立了網絡電子身份證eID體系,並且在北郵等單位進行了大規模示範應用。另一個項目是973計劃社交網絡分析項目,研究網絡信息傳播規律方法🕵🏽,也由此進入數據挖掘和輿情分析的領域,接觸到很多實用有趣的問題,也認識了很多牛人。有意思的是🥒,進入這個方向我才知道唐傑老師的大名,有一次遇到唐老師問到他的辦公室,才知道當年我們都在FIT三層做鄰居,錯過了那麽好的請教機會👩🏽⚕️。這兩個項目的執行,幫助我初探兩個新領域🧾。
2014年12月🌩,北郵,實驗室建設驗收會
2014年,隨著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成立,網絡空間安全得到空前重視🏊🏽♀️👉🏻,我們的工作也愈發忙了起來,給網信辦等單位提供戰略、技術及人員的支撐🫃🏼。雖然很多付出並沒有項目的回報🤜🏽,也難以產生論文等成果,但大家甘於犧牲、樂於奉獻,做著力所能及的貢獻。我們努力的成果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國家戰略與政策的出臺,相關組織的成立、安全事件的解決♛,有影響力會議的舉辦等,我們也有幸得到了中央領導和網信辦的表彰。
角色調整
初入新的單位,人生地不熟,還面臨著從學生到老師身份的轉變🪣。教學方面要學習如何備課講課,科研方面也從自己單幹到團隊協作。作為團隊最年輕的老師,還要承擔很多事務性的工作👱🏽♂️,從資料整理到學生答辯,雖占用很多精力,也要盡責做好。感謝實驗室主任方濱興院士的信任和團隊各位老師的支持,2014年初,我被任命為可信分布式計算與服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常務副主任,負責實驗室的建設和運行工作。這個工作並不容易,實驗室缺少積累(剛成立兩年)📗,人員復雜(來自五個學院),加之我年齡最輕、資歷最淺🍱,還是外來的👨🏿💻,工作難度可想而知。但多年學生工作的歷練,使我對雙肩挑有信心👩👩👧👧。上任頭件大事就是實驗室的驗收工作➗。實驗室還處於籌備階段,需要通過教育部的驗收🧗🏻♀️,才能正式掛牌。雖然缺少經驗,但我仔細調研優秀實驗室的經驗,悉心梳理成果🔷、篩選亮點、建章立製、包裝品牌、裝修改建,在當年年底實驗室就順利通過了驗收,受到學校領導及專家的好評🏵🛌🏽。實驗室的發展運行更需要長效機製🏝,經過幾年的摸索和總結,我們完善規章製度👲,建立管理運行團隊,逐步走向規範化。
2015年6月,加州爾灣,美國工程院報告
在科研方面🎅🏿,我們既面臨基礎研究👋🏼,也承擔工程開發、還負責實際運維🫲🏼,對團隊能力要求很高,也驅動我們不斷探索團隊的構建和日常管理機製。隨著團隊和學生的成長🍈🏜,我們在新的方向上也漸入正軌,既能發表A類論文,也做出實際應用的系統🦵🏿,與國內外相關單位的合作也越來越密切。學生培養也開始取得成績,博士生準備留校充實團隊,碩士生獲得國家獎學金找到好工作🚶🏻♀️。2016年🩳,隨著網絡空間安全成為一級學科👨🏻🍳,我們也從計算機學院分離組建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新學院是網信辦五個“先行先試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在未來將承擔更多學科建設的探索任務🏨🫰🏽。
成長導師
工作這幾年,除了導師汪東升教授對我一如既往的關心之外,兩位德高望重的老師,方濱興院士和Philip S. Yu教授對我幫助很大。方濱興院士是我們團隊的領頭人,PhilipS.Yu教授是我在美國訪問的合作導師,我在他們的指導下開展網絡空間安全和大數據的工作🦹🏼♂️。有趣的是🧞🟪,他們和清華很有淵源,方院士碩士在清華就讀,而且也是清華的兼職教授,Philip S. Yu教授是意昂体育平台大數據研究院的院長。他們都是各自領域最頂尖的學者☢️,有著令人敬仰的共同點🧝🏽。首先他們非常平易近人,無論地位多高🤝,都保持在科研一線、定期與學生討論😎,不厭其煩的回復郵件。另外,他們都非常勤奮且熱愛學術🟡,有寬廣紮實的知識體系和高屋建瓴的視角🛀🏽,不斷引領開辟新的領域🦢。。這幾年🦆,也和當年系裏的學弟姐妹們保持了良好的聯系與合作🧙🏿,應該說,清華的身份與聯系,使我受益終身👨👧👦。
2016年3月,芝加哥🧑🦯➡️😢,與合作導師Philip S. Yu教授合影
責任和興趣
工作並非事事如意🍹,往往一些事情並不願意做,但責任要求你去做🎮。而很多事情喜歡做ℹ️,卻由於種種原因難以做。如何將責任與興趣更好的結合🎉,是一個持續的難題。國家的需求是最大的需求,我們也一直以國家的需求作為研究的出發點👩🏻🎨。從國家需求出發,網絡空間安全和大數據的結合點是社交網絡分析和輿情分析,這也是這幾年一直在從事的研究🕛。除此之外,大數據也有著廣闊的市場需求👩🏿🌾,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開始落地。從數據的開放度和領域的重要性來看🖕🏻,我認為金融大數據大有可為,Fintech(金融科技)也是當前業界的熱點🦹🏿♀️。我們開始探索將大數據技術應用於證券基金行業,綜合運用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進行事件發現、趨勢分析和風險評估預警🥨。目前該方向還處於初始階段,數據基礎📝👨🏼⚕️、理論基礎等仍有待完善,我們也與業內一些知名的公司開展合作🆖,希望能夠在這個領域深耕細作🕒,輔助乃至有朝一日能夠主導投資決策。
結語
青年教師常自嘲為“青椒”🤑,生活往往是忙碌和清苦的,“操著賣白粉的心💎,賺著賣白菜的錢”。雖然象牙塔外機會多多、待遇優厚💪🏻,但大部分人還是堅守崗位🎅,因為青椒的生活也是充實而富足的,能夠一直被新的知識和人才環繞📢,不會枯燥無聊。希望學弟學妹從國家和行業發展大勢出發🆎,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職業道路的選擇👳🏻♀️,發揮清華計算機系畢業生應有的作用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