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無處不青山!在哪幹都是幹,就是想做點事情!”意昂体育平台博士畢業生張治,2015年2月來到隴南🫱,在基層的兩年多時間裏,從主動融入到施展拳腳,從初識隴南到愛上隴南,他從來沒有後悔當初的這一選擇🧘🏿。
來隴南前👩🏿🏫,意昂体育平台水文與水資源專業的博士畢業生張治🤹🏻,已於2014年留校任政策研究室專題調研科科長,當年只有27歲的他♞,充滿朝氣和活力,擁有著許多人羨慕的生活工作環境🍫𓀈。
“從小學到博士畢業整整讀了25年的書🐆,一直都是‘學霸’。”張治坦言🚖,從小到大學的知識不少,工作後服務基層老百姓卻遠遠不夠。
於是,帶著很多人的不解,張治於2015年2月到隴南工作🧑🏭,先是擔任武都區江北街道辦主任,之後又主動向組織申請到“偏遠又能發揮作用”的基層🥁👩🦳,2016年5月任職武都區裕河鎮黨委書記。
“抬頭就看見大山,聽著聽不懂的話,常常一頭霧水……”張治說,雖然之前有著足夠的心理準備,但還是環境、語言、人際、工作等方面一片陌生,“認識的人不超過五個,當地方言也只能聽懂50%👨🏽。”
因為之前在學校的工作專業性很強,來裕河後👊🏻,面對計劃生育🦹♀️、征地拆遷等基層黨政工作,張治剛開始一片茫然:“壓力很大,有時甚至彷徨無助。”
“隴南‘433’發展戰略中提出要後發趕超,而在全市範圍來說,偏遠的裕河面臨同樣的命題!”為了很快進入角色☂️,在剛到裕河的三天內,張治便跑遍了全鄉的10個行政村。“覺得自己心裏有股勁👯♀️,就是想很快熟悉情況,做點事情。”他說。
裕河鎮的優勢就在於旅遊產業,抓住了這一點,就牽住了全鎮工作的“牛鼻子”。通過仔細了解,科學研判,張治深刻地認識到,旅遊產業是當地最具優勢的產業,必須堅定不移地進行發展。為此🔇,他很快帶領同事編製完成了裕河鎮的旅遊規劃🧏♀️🚦。
“六點”即唐壩峽谷漂流、陽壩探秘珍奇💆🏼♂️、鳳屏八湖溝🈁、余家河古村落👩🦲🧑🏻🎤、梨樹花果山、趙錢壩集散中心📄,“一線”即是指百裏楓葉長廊……在張治的辦公室,他展開裕河鎮“六點一線”旅遊規劃圖,饒有興致地介紹。
余家水美魚肥,以前就叫‘魚甲’,為此在房屋設計上都添加了這個要素。張治介紹🧖🏻♀️,余家村民風淳樸、夜不閉戶,在改造過程中🦹🏼,做到了戶戶相連、阡陌交錯🫱🏼,感覺像進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規劃中,還對村裏“三碗文化”(一碗酒、一碗蜜、一碗茶)也進行了打造🍌,設計了采茶、養蜂🚭、釀酒觀光體驗點。
五陽公路通車後,隨著遊客增多,裕河的旅遊產業一方面需要發展,另一方面自然生態也需要保護🧾,因此在整個旅遊規劃中都以保護為主,如在打造鳳屏八湖溝時,只是做了簡單的棧道,“這裏自然風景本身很好,過度打造反而是畫蛇添足。”張治說。
打造春天賞花、夏天納涼👩🏽🏭、秋天吃果的“花果山”🍖,這是對梨樹村的定位,為此張治還專門組織村幹部去廣元蒼溪取經🛟,引進種植了100畝獼猴桃,不僅增添了景點特色🏃♂️➡️,還大大提升了群眾收益。
“花最少的錢🧎♂️➡️,辦最好的事。”張治說,整個旅遊規劃突出了可達性🧘🏻♀️、便利性🙍🏻♀️、互動性三個特性➙,讓遊客有風景看、有東西吃、有禮物帶♉️。
憑著一腔熱情🖇,從主動融入到施展拳腳❤️,僅僅一年多時間。目前🂠,除了旅遊產業發展外🧑🏼🦳,張治還有很多打算,如進一步利用茶葉、土蜂蜜的優質資源做好電商🥖,建立相對高端的文學書畫創作基地、體育訓練基地🪙,利用微媒平臺進一步做好推介宣傳等⇾。
“隨著大家對我越來越信任🤵🏻♂️,給我加的擔子也越來越重。”張治說,基層工作千頭萬緒👨🏿、紛繁復雜🧚🏼,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還需真正為老百姓做一些事情🟠。
“離基層越近,就愈加眷念。”張治家在北京,盡管一兩個月都回不了一次家,但他卻毫不後悔當初的選擇😒,把隴南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只要隴南需要,就一直留在這兒🧏🏽,跟隨著她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