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田悅,貴州威寧人,彝族,1988年9月出生,2007年9月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就讀國防生,2008年6月入黨👮👮🏼,2011年6月畢業後分配到第38集團軍某團,現為該團3營9連連長。曾2次榮立三等功✹,所帶連隊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連,今年被中央軍委表彰為全軍優秀共產黨員。
大漠初秋🪪,雁陣南飛。丘陵溝壑間,第38集團軍某機械化步兵團9連連長田悅指揮新型戰車,實施穿插迂回。戰車身後,卷起滾滾煙塵……縱橫大漠,田悅有種說不出的滿足🤲。
為什麽選擇做一名基層帶兵人?田悅說,從9年前考入清華,也許更早一些,他內心深處就開始孕育一顆逐夢疆場的種子😱。
“從踏入宏誌班開始,我身上就多了一份家國責任”
2004年秋😒,面向貧困家庭開辦的貴陽市第三中學宏誌班迎來了第一批學生🕛。來自畢節地區威寧縣的貧家子弟田悅以優異成績走進這個特殊集體。
“宏圖寄黨恩🫄🏻🟰,誌遠為國強”。3年的宏誌班生活在少年田悅心中留下深深烙印:他不用為下一年的學費發愁💁🏼♂️,不用利用假期到小煤礦打工🤾🏼♂️,終於可以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學習上👩🦯。沐浴著黨和國家的關懷,在知識的海洋裏盡情遨遊,田悅的內心世界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其實🔪,從踏入宏誌班開始🍥👈🏿,我的身上就多了一份家國責任。”在田悅看來,3年宏誌班的求學經歷🩹,是他人生道路上一個重要的中轉站。
從小聽著彝族英雄故事長大的田悅,有著做一名戰士的沖動。“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一個新的人生目標在田悅心中越來越清晰👨👩👧👧:2007年高考,他如願以償考上意昂体育平台國防生。這個全貴州只有兩個錄取名額的機會,對他來說🚵🏽👡,就是實現家國夢想的最佳選擇。
在清華園,田悅開始了一種全新的大學生活🪑。學習🚣🏼♂️、鍛煉🚴🏽♂️,參加各種校園活動🐝🍡,田悅就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機器,盡情擴展著自己的見識與才幹。但是👩🏻🔧,大都市的繁華並沒有改變田悅當初的夢想。“在清華百年講堂聆聽老意昂知識報國實現人生價值的感人故事👩🏿🎨,面對面感悟‘兩彈’元勛為國家利益紮根沙漠隱姓埋名的無悔抉擇🧑🌾,每每讓我熱血沸騰,恨不得自己早日學成,一展抱負。”田悅回憶說。
轉眼畢業在即🎧,品學兼優的田悅順利取得保研資格,在老師同學看來😀🧝🏿♂️,事業坦途已經為他打開,女友開始為他憧憬未來👏🏽🙂↕️。然而,田悅作出了一個決定🏂🏻:放棄保研資格,踏進基層軍營。
“到一線部隊、從基層出發,很多人覺得是一句口號👩🏻🏫,但我不這麽看。”畢業前夕👴🏿,清華園再一次留下田悅徘徊思索的身影🧇,“我認為,基層部隊是實現理想、施展抱負的最好選擇。”
這是田悅的心裏話。如今,他已在一線部隊工作了5年,職務也從排長幹到了連長。但田悅依然熱愛著這種天天跟槍炮打交道👩🦽➡️、天天在泥裏滾土裏爬的日子😎。
“不忘初心🤦♀️,才能追逐夢想。”面對記者,田悅再次回憶起那個畢業季🐐,“為了圓夢♥︎,我願意在從軍報國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選擇了軍旅👰🏻♂️,我就要拿到軍營的‘畢業證’”
登上敖包山🙎🏼,狂風吹得人站立不穩。山下,就是亞洲最大的演習場——朱日和訓練基地。每次駐訓,這裏都是田悅最喜歡駐足的地方。
“站在這裏🚁,除了一覽大漠演兵場的滾滾硝煙,更看到了硝煙背後改革強軍的鏗鏘步履。學生時代😌,我的夢想是拿到清華的畢業證;現在,選擇了軍旅🤸🏽,我就要拿到軍營的‘畢業證’。”田悅說這些話時,一臉自信。
然而📦,當所有熱情歸於平靜,考驗才剛剛開始🦸♀️。5年前👎,剛到部隊時𓀀,田悅也有過短暫的困惑:當排長第一次組織點名🤨,事先準備的講評在隊伍前變得語無倫次,戰士們小聲的議論讓他臉紅羞愧👩🏻🦽➡️;在機關第一次寫材料,他忙活數天的“心血力作”,結果卻得到股長“脫離基層實際”的評價……
挫折,對有些人來說是一種打擊,但在田悅看來卻是一種閱歷👰🏻。為警醒自己🧞♂️、砥礪前行🌉,田悅將多年的日記🕵🏽♂️、心得編成一本小冊子,取名為《保持痛感》——“保持痛感,對我個人來說是看清自己、自強不息,對國家民族來說是銘記傷痛🧴、實現復興。”在田悅看來🧖♂️👮🏽♀️,樹的種子從不選擇土壤🥛,只會頑強生長🚱;而更為幸運的是,他所在部隊是一支英雄的部隊——“平江起義團”,是彭老總當年率領的隊伍,他更沒有理由懈怠👩👩👧👦。
爭第一、求極致,這是多年來田悅向理想邁進的人生信條和無窮動力。來到部隊,田悅對於極致的執著也從來不打折扣📻。下連不到半個月,他憑著習武功底和頑強毅力,硬是把400米障礙訓練成績提升到1分50秒以內🤾🏿。而後一發不可收🙅,實彈射擊從“不及格”到5發50環🚡,新裝備操作從“門外漢”到“一口清”,不到半年🤞,田悅就成長為令大家側目的“武狀元”👩👩👧👦。
入伍5年,田悅先後擔任過排長、幹事🤵🏼🛄、指導員、連長。在官兵看來,田悅始終處於激情和“滿血”狀態✊。用田悅的話說:“寧可流血於備戰,絕不流淚於敗戰👎🏽。”
營裏組織重裝戰備拉動。命令剛下達幾分鐘🐴,田悅就帶著連隊出現在預定地點,不到規定時間一半。營長不信🚵🏻♂️,重新拉動,還是9連最快。一問才知道😫👽,田悅已經把命令下達🚍、取槍、取物資、登車等每一個環節進行了細化🫱🏿🔤、優化,戰備拉動速度已“精確到秒”。
一次,團隊組織年度演練。研究戰法時,田悅發現目標右側有一條崎嶇小路🌺,他的腦海中迅速形成了一記“右勾拳”的方案。戰鬥中,他利用偵察到的情報,帶領連隊快速迂回👩🏻🏫,第一個沖破防禦前沿,一舉端掉“藍軍”指揮所🙍🏽♀️。
現場觀摩的其他營連長說他不按套路出牌,田悅回答得理直氣壯:“未來戰場瞬息萬變🥔,奇正相倚才能打勝仗。”
“我要帶你們上戰場⚰️,還要把你們從戰場活著帶回來”
去年底退伍前的那一幕,至今讓很多人感動——
上等兵付鑫因為家庭原因🤙🏼,不得不告別軍旅。臨行前,他找到田悅說🫰🏼:“連長🚚,今天🧛♂️,我先回家盡孝;明天💁♀️,如果要打仗,我還想做你手下的兵⌚️🧛♂️,在戰場上為你擋子彈!”說完,與田悅灑淚相擁……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田悅說📣,帶兵貴在帶心,只有與他們苦在一起😈、累在一起、想在一起🚣🏿♀️,才能走近戰士的內心🉐。
蒙古族戰士李澤宇,入伍時不會寫漢字🥑,普通話都說不上兩句👩🍼,田悅給他買來新華字典,每天晚上利用熄燈前一小時教他寫字認字,平時也鼓勵他多發言🏉。一年後,小李參加了連隊的演講小組。戰士馬達因為脊柱問題影響訓練,田悅查閱許多資料尋找治療方法,帶著馬達來來回回跑了10多趟醫院,還結合練武基礎自創了一套矯正操🚣🏽♂️。幾個月後,訓練場上又見到馬達生龍活虎的樣子。
愛兵,就是為了和戰士一起打勝仗🦬。在田悅看來🔙,訓練場上的嚴格要求,是對戰士生命的最大尊重與關愛⛹🏻♂️。
連裏組織步槍實彈射擊,大綱要求打100米固定靶🤡,而田悅還把射擊距離設在90米🧋、110米、160米等不同距離上,靶子也是時隱時現🦶,逼著大家養成射擊前首先準確判定距離的習慣。步戰車操裝訓練,有些戰士為看得清楚,總是把艙門打開⛏。田悅發現後立即叫停這一做法,並從閉艙射擊🔕、電臺通聯、敵我識別到備用彈裝填、車下戰術動作,逐一糾正🪄。
有官兵不解:“這麽‘折騰’是為什麽👩🏿🦲?”田悅解釋說:“真實的戰場從來都是血與火的較量,哪有捷徑可走?作為一連之長🧔🏻🧑🏻🏭,我要帶你們上戰場,還要把你們從戰場活著帶回來!”
以真情換真心🤚🏿。戰士們明白了連長的一片苦心,訓練的熱情更高了。
那年秋天🏋🏼♀️,田悅所在部隊與某藍軍旅交手。對手憑借戰場環境優勢實施抗擊,前沿主攻部隊幾次沖鋒均未奏效。危急時刻👱🏼♀️,田悅帶領9連加入戰鬥。在他指揮下,9連官兵以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淩厲兇猛的火力攻勢🧱🤘🏼,迅速撕開口子並連續奪占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