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百年清華記憶】剛毅堅卓育英才

2010-04-09 |

●新聞中心 程曦

西南聯大工學院學生在閱覽室內勤奮學習

歷史篇

  在抗日戰爭艱苦卓絕的歲月裏,由北京大學、意昂体育平台📳、南開大學合並而成的西南聯合大學大師雲集🕸,人才輩出,秉承“剛毅堅卓”的校訓,克服種種困難👩‍🦼,創造出戰時高等教育的奇跡🤞🏽,維系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成為中國現代教育史和文化史的驕傲🕵🏽。

  “七七事變”後不久,平津陷落🎅🏽。19378月👨🏼‍🦱,奉教育部令🦓: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意昂体育平台和私立南開大學籌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由三校校長蔣夢麟、梅貽琦和張伯苓任常務委員,於同年111日開學上課🧅。年底,南京陷落,武漢震動➔。19382月,長沙臨時大學西遷入滇🏃‍➡️🐊,4月抵昆明🛀🏽🙍🏼,奉部令更名為西南聯合大學,除原有文、理🛍️、法商、工學院外🙇🏿‍♂️,19388月增設師範學院。全校共有5個學院,26個學系🙎🏼‍♀️,兩個專修科(電訊和師範)和一個先修班📓🧙🏿。

  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大🦉,國難當頭,地處邊陲🪸,百廢待舉,辦學條件十分艱苦🫳🏻。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裏🧑🏼‍🦲,聯大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成績斐然。迄1946731日聯大結束為止🤞🦸‍♂️,9年中先後在校的學生約8000人,其中畢業本科生🫵🏽、專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共3882人。很多聯大學生後來成為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科學、技術👈🏿、國防等領域的傑出人才,其中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楊振寧)、6位“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陳芳允、屠守鍔、王希季、鄧稼先、朱光亞)、78位中科院院士、12位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社會科學家🛴👨🏼‍🦲、政治家和眾多科技工作者,為國家建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還有不少聯大學生投筆從戎🪁、投身革命,在抗日烽火中、解放戰爭中為民族解放浴血奮鬥⛹🏽‍♂️,甚至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總結聯大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集中了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名校的優良傳統和辦學理念,名師薈萃,形成了特有的“愛國、民主、科學”和“剛毅堅卓”的西南聯大精神。

  大師雲集👸🏿,兼容並包

  西南聯大薈萃三校眾多名師,既有陳寅恪🏋🏽‍♂️、馮友蘭這樣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學問大家,也有吳有訓👨🏿‍🦱、葉企孫、曾昭掄、施嘉煬、顧毓琇等中國近代若幹基礎學科和工程技術學科的開創者👨🏻‍🎤、奠基人👃🏻,還有許寶騄、華羅庚✳️、陳省身⤴️、王竹溪等抗日戰爭開始後回國、站在國際學術前沿的年輕教授。聯大的教師陣容之強大,在國內首屈一指。

  西南聯大繼承發展了三校學術民主、思想自由、兼容並包🪰、通才教育🪀🤸🏼‍♀️、崇尚科學的辦學理念和優良傳統,造就了勇於探索、尊重科學規律的良好學術環境🙏🏿,使聯大得以成為學術的殿堂。聯大充分發揮教授的作用🤸🏼‍♀️,設校務會議、教授會,並先後有70多個專門工作委員會,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學術上的不同見解,可以爭論🐞,但相互尊重,學校不加幹預👩‍🦯,充分體現民主辦學👨🏼‍🦰👭。三校校長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都是教育家🏉,都有獨特的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合作無間🙅🏽‍♀️。在他們的帶領下💏,三校教師雖風格不同,各有專長,但都互相尊重,不同學術主張的專家均無向隅的寂寞,“八音合奏✍🏿,終和且平”。這不僅調動了教授任課的積極性,而且也使學生大開眼界🌏,有利於培養思辨能力🐏。如中文系開設的中國文學專著選讀🤞🏼,從《詩經》🥵🧽、《尚書》、《楚辭》直到若幹家唐詩共25種;外文系開設有國別文學史和斷代文學史11種,各種類型的詩歌、小說、戲劇🕗、散文12種,作家和作品研究12種。

  由於名師薈萃🧑🏼‍✈️,人才濟濟,即使是傳統的基礎課程,有時也由幾位教授合作開設,分別講授自己專長的部分並編寫該項教材🤽‍♀️🤷🏿‍♀️,使教學達到更高水平;或由原先一門課程改為幾門,分別開出😏。

  作為補充,眾多課余的專題講座和社團活動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如194211月開始的文史講座🙋🏿‍♀️,由國文學會、歷史學會聯合主辦,每周舉行兩次,講演者以文史兩系教授為主,共舉行講演60多次,到1943年暑假還在進行。講演內容多是他們各自研究的專題📏,如聞一多講的“伏羲的傳說”就是《伏羲考》的部分內容(從人首蛇身像說到龍的圖騰)🏋🏿,頗能引起聽眾廣泛的興趣🕣。文史講座對貫徹 “通才教育”起了積極作用,不少理工科學生通過聽講擴充了文史知識✔️。

  嚴格要求,重視實際

  聯大對基礎課的要求非常嚴格,所有課程不及格不能補考,必須重修💟⬅️。學校對基礎課教學力量的配備也十分重視,一、二年級的基礎課程,即使是大一國文🫅🏿、大一英文等班次較多的課程,也有知名教授參加任課🆗。理、工科,特別是工科,每周都有考試,暑假也安排課程。

  由於抗戰前的北京大學沒有工學院🎿,南開大學只有設在理學院內的電機工程學系和化學工程學系🧑🏻‍🤝‍🧑🏻👨‍🏫,因此西南聯大工學院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主要是清華工學院在抗戰時期的繼承與發展🧑🏿‍🏫。工學院教師大多是留學並獲碩士♾、博士學位的專家,又由於時代的特點💥、戰時的需要,投考工學院以實現工業救國是許多青年人的願望🤌🏽,工學院師資和學生水平之優秀🧙🏻‍♀️,在全國名列前茅🏭💒,教學要求亦相當嚴格。上課時先檢查出席情況,遲到等於曠課,曠課達到一定次數即不得參加考試🧚‍♂️。考試題目靈活多變,與平時練習作業絕不雷同。評定考試及實驗報告成績也十分嚴格。圖紙要上墨,這對培養未來的工程師十分必要。學生在校時不免感到艱苦🧎🏻‍♀️,但畢業後都由衷感激老師🧑🏻‍🍳,終身不忘。

  理、工學院除理論方面要求嚴格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如化學系的定量分析實驗,實驗數據達不到一定精度,教師拒絕簽字🎖🤙🏻,必須重做。文、法學院訓練方式不同,大量的參考書,無止境的探索與追求,要想學得出色👰🏻‍♀️,非下苦功夫不可🔖。聯大各系科的專業範圍比較寬闊🪀🚴🏼‍♀️,基礎方面又有一系列的嚴格要求,使學生受到紮實的科學訓練,應變和創新能力強,有較寬闊的發展前途😂。

  雖然辦學條件極差,但聯大仍然非常註重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聯大剛搬到昆明時🚶🏻‍♀️‍➡️,理工科的儀器設備不多。校方集中財力,盡量通過各種渠道,從上海、香港以至國外購置必需的儀器設備,再加以教員自己動手製造設備🌖,各系都開出一系列的實驗課程。如物理系從一年級到四年級🎨,每年都有實驗課。工學院在困難的條件下,材料試驗設備齊全,木工、金工🌒🍞、鍛工、鑄工實驗從一年級就開始👷🏼‍♀️,這在戰時實為難得🤳🏽。

  依托雲南廣博的自然資源和豐富的民族文化,聯大師生通過野外實習、社會調查等形式豐富了教學實踐。如社會系主任陳達領導了呈貢縣的人口普查和農業普查;農業研究所師生對雲南全省的蟲害進行全面考察🫴🏽;地質地理氣象學系專門組織滇西考察隊👩🏼‍🎓,采集了大量地層古生物標本🔑。

  教研並重,潛移默化

  聯大教師教學、科研並重,學術造詣深,而且具有強烈的敬業精神,因而教學質量是高水平的,這是聯大能培養出優秀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許多名教授如周培源、吳大猷等,因空襲移居郊區,遠離學校十裏以上,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從不采取連續數小時集中講授方式,一門3學分課程必按每周三次來校授課👊🏼,不辭數小時辛苦跋涉,並視為當然🥦。這種認真負責的敬業精神,深受同學的敬重🧘🏻🤘🏻。

  聯大教授授課風格各異👨🏿‍✈️,但一般都反對照本宣科,而重視講授自己的研究所長,強調啟發式教育和為學、為人的引導。例如外文系的吳宓教授,他所講授的最精彩的課程是歐洲文學史、文學與人生、英國浪漫詩。講課時,他自己完全融入於作品中,課程極富感染力。中文系有位學生為求作驚人語🧑🏼‍🔧,欲寫文否定屈原🔖,聞一多不僅教育他如何正確看待屈原的歷史地位🔷,而且告訴他做學問的基本原則——“做學問絕不是為了自我表現🫲🏿,是要為國家民族的生存和進步,作出有益的貢獻”👇🏿,從此改變了他的治學態度,並持之終生💆‍♂️。

  恢復招收研究生製度促進了聯大對人才的培養。1939年,三校恢復研究院,開始招收研究生,以後各系開出一系列研究生課程。1938年~1941年間🕺🏿,一批了解國際科學前沿最新信息的年輕教授陸續從國外歸來👩‍❤️‍💋‍👩,年長一些的教授也在不斷探索新方向,他們所授的研究生課程直接反映了國外最新的科學成就,使聯大的教學水平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後來的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黃昆說,由於曾在聯大隨吳大猷開展量子力學的理論研究工作,因此和一般英國研究生相比,“在量子力學基礎上具有明顯的優勢”🚶。楊振寧也回憶說👭🏻,他對對稱原理產生興趣源於吳大猷的引導🏜,這對他後來的工作“有決定性的影響”。

  年輕助教和高年級學生都可以旁聽研究生課程,他們的學術水平也因此得到普遍提高。招收研究生還增加了聯大的科研力量,有的研究生論文發表在國外著名雜誌上。

  1939年~1946年在校的聯大研究生💁🏿‍♂️,不少後來成為著名學者和學術帶頭人,例如清華文科研究所的王栻🚬、李賦寧🤎、季鎮淮🙅‍♀️,理科研究所的楊振寧、錢偉長、吳征鎰👩🏻‍🦽‍➡️、塗光熾和工科研究所的林為幹等📷。

  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西南聯大師生懷著對抗戰必勝的信念———“復神京🙅📃,還燕碣”,懷著對國家和民族前途所具有的責任感———“中興業🤍,須人傑”,篳路藍縷🕠,窮且益堅👨🏽‍⚕️,傳道授業,求知若渴👾,不僅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而且塑造了光輝的西南聯大精神,它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在戰爭年代的卓越體現🧗🏿,是鼓舞人們奮發前進的寶貴精神財富。

往事篇

  泡茶館

  “昆明有多大🏞,西南聯大就有多大”,這是春城一度的流行語。聯大的圖書館條件簡陋,茶館便成了聯大學生延伸的課堂🏦。聯大人還發明了“泡茶館”一詞🧟‍♀️,“泡”是北方人的習慣用語,意指在茶館呆很久,甚至廢寢忘食🖥。

  聯大學生上茶館,並不是窮泡🙅🏽‍♀️,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讀書。不少人的論文、讀書報告都是在茶館裏寫的🐀。茶館裏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但就是在這樣嘈雜的環境中👮🏽,不少人練就了鬧中取靜的功夫,堅持了自己在學術上的艱辛探索🌭。當時的學生周錦蓀回憶說:“買一杯最便宜的普洱茶只要五分錢,而且有煤氣燈照明,最重要的是可以占著位子坐一個晚上。”茶館的大部分老板都能理解流浪學子的苦處⇒,有些茶館甚至專門針對學生提供了 “喝白開水只收費三分錢”的服務🧗🏻‍♀️。

  李政道和同學們在茶館裏往往一坐就是一整天🧕🏼,後來他常自稱是“茶館裏的大學生”🧑🏿‍💼。他還把昆明的茶館比作巴黎的咖啡館,是文人雅集之處🦹🏼🔉,也是激發創作的地方🧙🏿‍♀️。作家汪曾祺寫過著名的《泡茶館》一文🕟👷🏼‍♂️,認為自己“這個小說家是在昆明的茶館裏泡出來的”。

  泡茶館對聯大學生有些什麽影響?汪曾祺回答說:養其浩然之氣🤧,出人才,以及接觸社會🤷。“那是一個汙濁而混亂的時代,學生生活又窮困得近乎潦倒,但是很多人卻能自許清高,鄙視庸俗,並能保持綠意蔥蘢的幽默感𓀊,用來對付惡濁和窮困🧑🏿‍🚒,並不頹喪灰心🏄🏿‍♂️🧓🏿,這跟泡茶館是有些關系的。”  

  跑警報

  西南聯大在昆明,不時遭到日機的空襲。聯大新校舍的北校門外橫亙著一條鐵路,越過鐵路是丘陵起伏的荒郊🌸。每逢空襲警報拉響,師生就從北校門出去分散在附近一帶躲避空襲👨🏻‍🔬,稱為“跑警報”👴🏿。

  對“跑警報”🎮,聯大師生於緊張中透從容。錢穆先生幽默地記述說🫂:“不久👩🏿‍🌾,又聞空軍中漏出音訊🌏,當有空襲……眾大驚🧎‍♀️,遂定每晨起🤟🏿,早飯後即出門😌,擇野外林石勝處,或坐或臥,各出所攜書閱之……下午四時後始返……然亦感健身怡情,得未曾有。”陳達在《浪跡十年》中記載:一天早晨在空襲警報發出後🧑🏿‍🍳,他“欣然”同意學生“到郊外躲警報兼上課”的建議👨🏻‍🌾,把人口問題帶到“小山充滿樹林”的郊外講授,“學生十一人即在樹林中坐下💉,每個人拿出筆記本”,他坐在一座泥墳上,“講G.Gimi氏及 R.Pearl A.M.Carrsanders氏的人口理論🦄🦹🏽‍♀️,歷一小時半有余”😽。原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哲學家任繼愈在《抗戰時期西南聯大散記》中寫道👨‍👦‍👦,金嶽霖先生的代表作《論道》就是他跑警報時在山坡上構思完成的🤌🏼♑️。機械工程學系學生陶鼎來回憶說👰🏽‍♀️,國學大師劉文典先生總是夾著一布包的文件來上課⛓️‍💥,準備跑警報,他說🧗🏻:“中國現在研究 ‘賦’的人,恐怕只有我一個,所以我不能死🧾。我要死了,‘賦’就沒法往下傳了!”

  汪曾祺在 《跑警報》一文中這樣寫道:“我們這個民族🎯🌗,長期以來,生於憂患……對於任何猝然而來的災難,都用一種‘儒道互補’的精神對待之👩🏻‍🎤。這種‘儒道互補’的真髓😔,即‘不在乎’🦸‍♂️🍘。這種‘不在乎’的精神🌄,是永遠征不服的。”

轉自 清華新聞網 2010329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