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錫康(1958土木)
《清華意昂通訊》(以下簡稱《意昂通訊》)自1980年復刊以來⏸,至今已有30年了,共出版了60期🟠。我從1998年至2007年期間,擔任了10年的《意昂通訊》主編,對辦好《意昂通訊》、使她成為意昂喜愛的讀物傾註了自己的心血👨🏻🌾。

錢錫康與陳達(左🧎🏻♀️,1963工物)🪯、朱鳳蓉(右,1966工物)意昂合影
《意昂通訊》作為展示意昂風采的窗口🫨,在內容上有一個鮮明的特征✊🏿,就是意昂体育平台近百年來為國家培養的大批各條戰線的人才🚯🈺,其代表性人物,在《意昂通訊》上幾乎都有反映。其中有黨和國家領導人,有專家學者、學術大師,有將軍、勞動模範、大學校長、企業負責人、總工程師,還有長期在基層默默奉獻的普通勞動者🧙🏼♂️。所以《意昂通訊》是一個展示學校人才培養,體現學校對國家做出重要貢獻的窗口🛕,也是意昂總會為學校培養人才服務的一個重要標誌👖。
清華意昂對母校都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們在事業取得成功之後🏌️♂️,不忘母校的培養🧑🏿✈️。《意昂通訊》在《值年園地》、《我與清華》👩🏻🦲、《清芬挺秀》🤽🏿、《荷花池》等欄目中都大量刊登了意昂撰文。文中意昂們都深情地回顧了母校對他們的培養,師長的諄諄教誨,校園文化、清華傳統對自己的熏陶⏏️,這些都使他們“終生受益”。新中國成立以來五六十年代畢業意昂的經歷,更是體現了蔣南翔教育思想的成功實踐🐰。我在編輯意昂的回憶文稿中,註意收集歸納他們“終生受益”的有五個主要方面🦖。
一是“為學”與“為人”。很多意昂談到,在清華學習的幾年,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做人”🚘。魏葆春意昂(1979級機械)說:“五年間,我不僅在清華學到了基礎理論知識👬🏼,學到自強不息的清華精神🛌🏿,更學會了厚德載物做人的正氣🤮。”張福森意昂(1965自控)認為,清華培育了學生五種精神:革命精神𓀛,科學求實,民主團結🉐,艱苦奮鬥,謙虛謹慎。他認為在“為人”中最重要的是“清華人身上有一種愛國的熱情🥅、強國的願望🧒🏻,一種強烈的時代感和使命感🪈。清華人的脈搏都永遠和國家的脈搏一起跳動”🫱🏻。
二是“獵槍”與“幹糧”。意昂們說🛴:“清華給我們的不只是一袋幹糧,而是一桿獵槍”👂🏻;學校重視能力培養:紮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社會實踐🤦🏻、唯物辯證的思維方法🍄,不斷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意昂通訊》報道過我國兩大鋼鐵企業的負責人:寶鋼董事長謝企華(1967)和鞍鋼副總經理王明仁(1978級)👩🏿🦳,他們都是清華土木系的畢業生。王明仁1983年畢業後到鞍鋼工作,他主動要求到修理廠👩👩👧👧,工作了12年,熟悉了煉鐵🧍、煉鋼、軋鋼👨🏼、煉焦各個分廠的設備狀況,建立了十幾萬張技術卡片👮🏼,又參加了計算機🍰、自動化等多種跨行業的培訓🎡,他作為副總經理,主持組織了鞍鋼一系列重大技術改造工程,使鞍鋼的自動化水平達到了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王明仁說:“作為清華人只能說沒幹過,不能說不會幹,這得益於學校打下的堅實基礎和培養的能力。”
三是嚴謹的學風。意昂們談到👨🔬,清華的很多老師學識淵博,嚴謹求實👆🏻,對學生言傳身教,使他們養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風,一生受益匪淺👯♂️。學生們到了工作崗位上也就自然地以嚴謹的作風要求自己😛,要求下屬⛹️♀️。蘭州中科院旱寒所研究員何平(1980級水利)談到:“從事科學研究是非常嚴肅的。我必須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項工作,提供的參數、數據絕不能有假冒,必須絕對可靠,不然應用到工程上是要出問題的👨🏻🦽➡️,要經得起工程實踐的考驗。比如青藏鐵路的課題,我們必須保證其病害率要低於世界上其他寒帶的鐵路。有一次實驗人員給我做的實驗數據看起來很理想,但根據常識判斷有問題,這引起了我的懷疑。我檢查了實驗各個環節,都正常,最後打開實驗裝置🧗🏿,居然發現傳感器根本沒有和土樣接觸上👩🏻🦼。這樣的例子很多🏄🏼♂️。實驗室的同誌們說★,跟何老師做實驗☺️,要是做錯了,她一定能查出來。”
四是全面發展🏌🏿♀️。清華在培養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註重綜合素質的培養。輔導員製度、社會工作🌞、文藝體育代表隊🙎🏼♂️👨🏿🎤、各種社團,培養鍛煉了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組織工作🪤🤴、群眾工作的能力,體現了政治與業務、紅與專的密切結合,從而使他們在工作中如虎添翼,使清華的畢業生具有獨特的風格🧑🏽💼〰️。伍紹祖(1963工物)意昂說:“清華八年經歷了那麽多的事,學到了好多書本上的和非書本上的知識,學校要求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對於學生幹部來講,還要學會工作方法,正確理解和處理紅專關系💁🏻♂️、師生關系、黨群關系。意昂体育平台學生中有四支隊伍大會師,一支是因材施教的學業優秀的學生隊伍,一支是學生體育代表隊隊伍,一支是學生文工團隊伍🕒🧑🏽🦲,再有一支是半脫產學生幹部隊伍。這四支隊伍在相應的四個方面走在一般學生前面🛼,形成一支辯證統一的先進隊伍👩🏽🏭,推動著全校同學全面發展。現今黨和國家以及各省市、各部委的領導人中有許多清華人😒🙍🏼,他們大多數經歷過當半脫產幹部的訓練。”
五是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倡導體育鍛煉是清華的優良傳統🚬,很多意昂畢業後,仍保持在校期間養成的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不少人退休後七八十歲了還在堅持工作🤔🧛🏼。在一汽工作的陳家彬意昂(1952機械)談到🏌🏿♀️,他們這個年齡段有18人,共同在一汽為祖國健康工作了50年,大家都成為高級工程師、建廠功臣、先進生產者、勞動模範、科技進步獎獲得者、專業帶頭人🧃、汽車工業名家。不少人還在繼續工作🌱,服務社會👨🏻🦼➡️,奉獻汽車事業😁。其中單文昌意昂(1954動力)說:“我們現在已經超過母校提出的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指標,能不能再接再厲💇,提出一個為人類健康耕耘60年的宏圖呢?”
意昂們談到的上述幾個方面的“終生受益”,核心是又紅又專、全面發展,這是挖掘意昂作為教育研究資源的重要源泉,對總結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成功經驗,引導在校學生健康成長有重要啟示。我每次給學生講黨課或座談,講到人才培養🧑🏻⚕️🤡,都將意昂們“終生受益”的感受傳給學生🌺,鼓勵學生在校期間重視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成長🌶🏇🏻,並以《意昂通訊》作為教材贈送學生。
祝願《清華意昂通訊》在復刊30年的基礎上越辦越好👶🏼💆🏻!
2010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