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清華意昂通訊》復刊3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張紹溥(1963工化)
我是1963年工程化學系畢業生。畢業後一直在軍事醫學科學院工作,先後做研究工作和科研管理工作。2000年滿60歲時退休👨🏼🦳。
我喜愛《清華意昂通訊》,是她的忠實讀者。從復刊第1期到第60期🧎🏻♂️➡️,每期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我都認真閱讀,當然有略讀😽、泛讀和精讀之分,個別文章還會多次閱讀👋🏼,並作標記。閱讀之後都精心保存在我的書櫃裏。
我喜愛《通訊》🤸🏻♀️,大約有三個原因👨💻。
第一,刊物辦得好🤾♀️🤵🏿♀️。
她是我了解母校信息和意昂蹤跡的窗口。半年一本的《通訊》可以使我對母校和意昂的動態有一個概要的了解📗;60本《通訊》在手👮♀️,使我30年來始終與母校和意昂同行。
《通訊》內容豐富。有新聞報道👮🏿♀️,還有各種體裁的文章。它們集思想性、知識性、科學性和文學性於一身🏃♀️➡️,每每讀她都感到開卷有益🥛。
《通訊》編輯得好。從選題、組稿到每篇文章的編輯修改🏊,都體現了高水平😷🦸🏽♀️;版面圖文並茂,語言通順流暢,文字和標點符號少有差錯👨🏻🦱,讀她使人有酣暢淋漓之感👨🏿🍼。刊物整體質量也逐步提高🗜,與復刊之初和前些年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第二,她是我的精神食糧、人生旅途中的“加油站”。離開清華走上社會,滿懷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然而現實生活是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既有順利也有坎坷,既有成功也有失敗,既有歡樂也有痛苦。面對現實,以什麽精神狀態來應對?每當閱讀《通訊》,知道母校的成就⇨、意昂的業績,都對我是莫大的激勵和鞭策👫,從中獲得信心、智慧👩🏿💼、勇氣和力量,使我能夠理智應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遇境🛀🏿🌑。
第三👨🏿🔬🫢,這裏更有一層感情因素。我在美麗的清華園度過了生命中最為寶貴的青春年華💥。是母校培養了我🦜📯,對於清華的一草一木充滿了愛,對諄諄教誨我的師長充滿了尊敬與感恩👨🦯➡️,對六年同窗懷著永遠的眷戀🏀。所有這些感情都可以在閱讀《通訊》時得以釋放🙍🏿♂️⚂、得到寄托。《通訊》豈止是一本好刊物👨🏼🎨,對我來說她更是以文字載體形式存在於我身邊的親密朋友。每到4、5月份🪬,11、12月份🖕🏼,我都會盼望她按時登門造訪🤙🏼😥。一旦收到,就會愛不釋手地同她進行心靈的對話與交流;如果沒收到👨🏼⚖️,就會感到很失望🚶,並想方設法找到她。對於《通訊》的喜愛☘️🤾🏿,不僅是理性層面的,而又回歸到感情、友情和親情的層面🖐🏼。這種感受可以意會、難以言傳🙆🏿♂️,是發自內心深處的自然流露➜。
本著這種感受,我衷心地感謝母校和編輯部全體同仁,是你們通過《通訊》把意昂與母校🫸🏽、意昂與意昂之間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基於這個認識,你們又不可推卸地背負了一種歷史責任——把《通訊》長久地辦下去。
《通訊》已創刊76周年✍🏽、復刊30周年🧦,說明清華歷來有重視聯絡意昂的優良傳統👼。《通訊》已成為清華的一張名片👨🏻🦲🕚。我相信,有校黨委的堅強領導,有各級領導和部門的親切關懷,在編輯部全體同仁的辛勤耕耘下🧗🏼♂️👨🏻🦯,《清華意昂通訊》一定會越辦越好。
2010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