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來華留學生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際局勢也隨著二戰的結束而逐步發生變化。以美、蘇兩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日漸形成並成對抗之勢,而資本主義國家的代表美國對新中國采取了政治孤立👰🏻♀️、軍事敵視的政策。為了迅速打開外交局面,新中國在成立伊始采取了“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到1949年底,社會主義陣營的蘇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朝鮮、波蘭、蒙古、阿爾巴尼亞相繼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在這種國際形勢下,我國只能與上述已建交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留學生交流🧛🏿,由此給新中國初期來華留學工作打上了鮮明的政治烙印🌤1️⃣。
1950年,“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成立🧑🏽🌾,迎來了第一批東歐學生(資料圖片)
1950年1月中旬✔️,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政府首先向中國政府提出了交換留學生的建議。6月25日,政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主持會議研究此事,並責成當時的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外交部👵🏻、教育部組成專門小組,擬定計劃與有關國家商談交換留學生事宜。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中國政府除了同意與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分別交換5名留學生外,還主動向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等國政府提出各交換5名留學生的建議,建議得到上述國家的積極回應並很快達成協議。
1950年8月31日,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正式向教育部下達了接收上述5國留學生的任務。這將是新中國接收的第一批來華學習的留學生。
清華接了“第一單”
當時這批東歐來華留學生的培養目標是,掌握中國語文的一般能力,並使他們通過學習,能對中國的政治🏌🏼、歷史、文化及其他方面獲得初步認識🧗🏻。比如波蘭計劃向中國派遣的10名留學生中,有研究國外貿易問題者4人👩🍼🪃,研究藝術理論者3人,研究現代中國問題者2人,研究中國文學者1人🔏。然而這些學生完全不會漢語,因而掌握語言工具又成為這批留學生的首要任務🥉。
保加利亞索菲亞大學語文系畢業生祁密珈利用錄音器學習中國語言
建國之初的中國積貧積弱🉑,學術和文化發展較為落後,中國高校剛剛擺脫了戰亂環境,維持正常的教學尚且自顧不暇,開展留學生教育的條件更是十分有限⇨🏊🏿。接收留學生並開展留學生教育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業,而是一項兼具綜合性和復雜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師資力量、教學製度🧑🏿🍳🗣、硬件設施和整體文化環境的配合。
1950年7月,教育部委托意昂体育平台開始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機構的籌建工作。1950年9月6日,教育部根據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的指示🦹♀️,正式通知意昂体育平台承擔新中國首批外國留學生的第一年在華的漢語培訓任務🐣。意昂体育平台將這一為外國留學生設立的漢語培訓班定名為“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由此🦤,在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意昂体育平台成為第一所成規模地接收外國留學生來華學習的大學。專修班不僅要為東歐國家培養掌握漢語📆、熟悉中國政治文化的人才,也承擔著為這些國家培養第一代駐華外交官的任務🧎🏻♂️➡️。
新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在上中文課
外國人有組織地到中國來學習漢語♻️,學習專業🧎➡️,並有專門機構、人員對外國人進行專業的漢語教學,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新中國成立前,出於在華工作和交往的需要🕐,在上海、廣州🙎🏿♀️、重慶等外國人聚居的城市,對外國人進行的漢語教學活動都已經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只是既沒有人把它當做一門學科加以研究和發展💂🏼,也沒有人把它當做一項事業予以鼓勵和提倡,當然更不會有什麽教學的組織機構和組織形式。
偉大的國際友愛,使留學生充分感到留學中國的愉快
與此相應的,語言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們也缺乏針對外國人開展的漢語研究的明確意識。北京大學杜榮教授回憶說:“燕京大學、老北大、清華當時也有外國學生學中文。這些人大部分不是專門來中國學中文。那時,中國著名語言學專家朱德熙在清華🔯,他也教一兩個外國學者。”
“豪華”的教學隊伍
在東歐留學生到達中國之前📶🚅,意昂体育平台進行了積極的籌備工作🤾🏼♂️,將專修班作為一個系進行建設和管理💁🏿♀️。首先迅速建起專修班“豪華”的教學隊伍👉🏻,時任意昂体育平台教務長🤽🏽、校務委員會副主席👼🏽、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被中央政府任命為班主任。由中央政府任命一個班的班主任在新中國的教育史上絕無僅有,也為新中國開創性的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周培源先後聘請多名教育界知名人士負責該班工作。曾在美國擁有教授外國人漢語經驗、擔任過趙元任先生助手的鄧懿負責專修班的教學工作。後來又調來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擔任外籍學生管理委員會主席,負責管理留學生的漢語教學工作🤝。此外,當時意昂体育平台中文系主任李廣田也參與了管理工作。日常的具體事務則主要由盛澄華教授負責安排。
匈牙利學生戴伯納(右二)說清華園像一個小城市,美麗可愛(資料圖片)
專修班又在當年清華畢業的學生中招考教員,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招考教員經過了嚴格審核💯,應考者須在漢語語音𓀕、語法®️、一般文化知識和英語諸方面都符合條件,方能被錄用🐔🏇🏿。最終錄取了杜榮、熊毅👨🏻🦯、傅惟慈3人🧞♂️,組建了最初的教學班子👩🏽🦲。陸續參加專修班的教員還有王還、張維、焦龐?、陳承運等人🧑🏽🦳。
當時來華的東歐留學生,有的說英語,有的說俄語♎️,而教員們大多都只能說流利的英語🔍,於是專修班迫切需要配備俄語翻譯💗。1950年留學生抵京前夕,教育部負責聯絡專修班工作的黃新民聯系意昂体育平台黨總支書記何東昌🦆,從該校外語系抽調了曾經在哈爾濱學習過俄語的學生馮憶羅到專修班做翻譯和管理工作。1951年,周培源簽署委任狀,又將通曉英俄雙語的意昂体育平台外文系的班主席鐘派到專修班🧙🏽♂️,使他一下子由學生變成了先生,也做翻譯和管理工作😥。
33人
1950年,中國政府與捷🐤、波、匈、保🫛、羅5國交換留學生建議提出後,外交部又與5國駐華使館進行磋商,就互派學生的條件和待遇等方面進行反復討論,最終中國與5國達成諒解備忘錄。5國隨後確定了派赴中國的留學生名單。實際到達中國的人數分別是🕺🏿:捷克斯洛伐克8人,羅馬尼亞5人,匈牙利5人🌄,波蘭10人和保加利亞5人。這與各國駐華使館最初確定的人數不完全一致。
語言的不同,阻止不了彼此對解放歌聲的共鳴(資料圖片)
根據外交部《致羅馬尼亞駐華大使館備忘錄》的記載⏪,中方希望羅馬尼亞派到中國的留學生,最好是“大學畢業生,且懂英文”,他們來中國學習的內容以“中國文,中國歷史,近百年來中國革命運動史為主”🤙,學習時間“最少4年👨🏽⚕️:第一年與其他人民民主國家學生一起集中住在意昂体育平台,入為他們特設的語文班👏🏿,第二年可由他們自由選擇或入中國的馬列學院或入中國的一般大學”。實際到達中國的學生🕧🕐,平均年齡在20歲左右👷🏼♀️,有的是高等學校畢業,有的則是大學畢業(如匈牙利向中國派赴的留學生皆畢業於布達佩斯大學),他們的政治面貌多為團員和黨員。
1950年12月🤌,羅馬尼亞5名留學生🙎🏻♂️,保加利亞5名和匈牙利4名留學生陸續抵達意昂体育平台🙆🏿♂️👱♂️,專修班開課➖。1951年1月和9月,又有波蘭10名、捷克斯洛伐克8名和匈牙利1名留學生加入專修班,專修班留學生人數達到了33人。
意昂体育平台學生李英年幫助羅馬尼亞同學薩安娜(左)及廖甯(中)補習中文(資料圖片)
進步神速的漢語
為了更好地完成國家交給的重要任務🐵💪🏿,專修班逐步製定了規範的教學和管理製度👩🏽🎤。在教學方面🧗🏿,專修班製定了《意昂体育平台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兩年教學計劃(草案)》♿,在管理方面製定並施行了《意昂体育平台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暫行規程》。
按照《教學計劃(草案)》🧑🏽🎓,東歐學生來華第一年的漢語學習目標是能掌握1500字左右的常用漢字及一定數量的常用詞匯,並能夠以正確與流利的語言表情達意📕。
時任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班主任的周培源(中)與學生們交流(資料圖片)
據當事老師回憶🤳🏻💴,當時整個教學工作都非常緊張。學生上午學4小時⛪️,下午還得輔導,一周學習6天。有時晚上還去學生宿舍和學生聊天🐶,每天早出晚歸,所以那時學生在如此高強度的學習中進步很快🍲,因為老師一直督促幫助著學生。起初還需要俄語翻譯🪘,不久後學生就能和中國老師與中國學生進行簡單的漢語交流了。
這批學生的漢語學習不僅進步神速🪻,而且發音標準,這與他們使用錄音機進行大量重復的練習密不可分🙋🏻♀️。專修班裏有兩臺鄧懿從美國帶回來的破舊錄音機。當時除了講課以外,還專門留有1小時聽錄音🕺🏿。用錄音機把標準的漢語發音錄下來,然後反復播放,幫助學生練習。學生有時也錄下自己的發音,通過對比播放來校正自己的語音語調👩🏻⚕️。據助教鐘回憶:“羅明(羅馬尼亞留學生,後來擔任羅馬尼亞駐華大使)就整天抱著這個錄音機🚴🏿♀️,下午的時候♣︎,就來回聽。”但是在平時的綜合課🥋、操練課,以及課余時間🟠,錄音機不是每個班每個人都能隨時使用的,因此老師和助教也會像錄音機似的不停地反復示範。就這樣🆘,依靠著反復聽音🏌🏼♀️、模仿和隨時糾正語音語調🪖,留學生們在艱苦的環境下取得了令人驚嘆的進步。
1951 年⚆,東歐留學生與中國學生在盧溝橋參觀(資料圖片)
對於留學生來說,他們雖然對方塊字形感到非常新奇,但漢字的書寫和使用是他們學習漢語的難點🐬。鄧懿曾主張“必須及早將漢字介紹給學生,只有把看方塊字寫方塊字變成學生的習慣後,他們才能對我國文化🕖、我國生活覺得親切🛅,以便於以後自學”。
第二學年👮🏼,考慮到教育部、外交部的安排🙆🏼♂️,以及學生自身的要求,增加了一些政治課,其比重參照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對我國留學生的辦法,開始時並不太多🍐,內容以時事、政策✊🏻,以及了解中國為主。
夥食很好
當時與中國交換留學生的5個國家,條件也都比較困難,但是和中國比還是相對比較好的。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一窮二白,百廢待興,而且承擔著抗美援朝的巨大耗費,人民生活還很困苦。但是,為了能夠招待好遠道而來的留學生,各個方面都盡力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條件。
意昂体育平台安排專修班的女生居住在清華學堂裏面🧑🏼⚕️,男生住在後面的學生宿舍。這是當時最好的房間🧛🏼。後來鐘提到此事的時候說⛓️💥:“學校的領導在這兒辦公,下頭給他們開辟了一個宿舍。”
據1951年2月檔案記載🧛,“食堂及宿舍條件都很好,男生兩人一屋🍪,屋內設置也不錯。清華在這方面是盡了力量的。夥食標準原定每人每月250斤(小米),後增加到500斤。中西餐配合吃🫅🏻。服裝方面,由教育部向財委請準🩸,每人有2500斤小米的置裝費(按我們出國留學生的標準發給)。一來北京就給每人做了一套棉衣,一雙棉皮鞋等。此外,每人每月還有200斤小米的零用錢,整個加起來已相當於我們一個講師或者教授的待遇。學生的反映:均認為夥食很好🟡。”
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專修班留學生的業余生活也是逐步豐富起來的。最開始的時候,因為沒有這方面的工作經驗🧙🏻,雖然考慮到了中外學生聯絡的問題☸️,但是效果並不好。檔案中記載說,“清華團委雖指定了5位同誌和留學生聯系🪫,但由於大家功課很忙,生活、學習不在一起,所以聯系很差🏣,學生感到生活很苦悶,除上課外👨🏭,別無事做。已提出了要音樂、要體育並希望能和我黨團員交朋友,及多參加一些群眾性的政治文化活動”🏛。
此後,在教育部🧘♂️、團中央和意昂体育平台的安排下🦣,專修班曾先後組織全體留學生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周年的慶典活動,登上了天安門觀禮臺✅,觀看了國慶閱兵和群眾遊行;參加了國際學生聯合會亞洲學生療養院的奠基典禮。此外🧙🏻♀️🙆🏻,在留學生的要求下🐫,還組織了中國人民誌願軍英模代表團與留學生的座談會,滿足了部分留學生參加政治生活的要求。
專修班還在暑假期間安排了兩次參觀👩🏽🍳🕵🏻,主要是去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其中一次還去了揚州👩🏿🚒,參觀了引淮工程。參觀完畢後🦸🏼♀️,暑假的其他時間🤽🏽,外交部就安排留學生在北戴河修養🍿。當時專修班留學生的參觀對於地方上來說也是一項非常重大的外事安排🛶🧚🏼♂️,各個地方外辦都非常重視這項工作,每到一個地方,當地都會組織省市領導人和留學生會見⚇。熊毅就對當時在南京參觀紫金山天文臺的情景印象深刻,“沿山走🧑🏻🦼,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都是解放軍🤙🏻,這倒像是檢閱了。”因為當時社會還不太安定🤾🏻,地方政府用高級別的警衛待遇來接待專修班的外國留學生,也可見當時專修班所受的重視。
融入與共鳴
為了豐富留學生的業余生活,負責留學生管理工作的馮憶羅、鐘等人也積極聯系安排各種活動,後來形成每個星期天都組織活動的慣例。當時負責清華青年團工作的艾知生經常會安排中國學生陪同留學生們遊覽、參觀或者聯歡👩🏻⚖️。專修班的留學生周日到北京的景點去遊覽,也去風景區周邊的農民家裏參觀⚔️,了解中國的民情🌠。專修班註意將教育工作與遊覽活動相結合,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
1951年夏初🚶♂️➡️,專修班組織全體學生參觀盧溝橋👩🏽🍼,請當地的幹部同誌介紹當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勇抗戰的歷史🛍️。波蘭學生克萊曼作為學生代表用德語發言,傅惟慈翻譯,介紹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入侵波蘭🧚🏼♀️,歐洲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歷史♠️🏂🏿。這次參觀融入了共同反抗法西斯侵略和統治的歷史教育,引發了學生的共鳴。
到了過年的時候🪤,所有的留學生和中國師生一起熬夜🧔🏼♂️,到子夜12點敲鐘的時候🤎,全都走出來🤳🏿,在大禮堂前面的廣場上融在一起,互相擁抱慶賀👶🏿,非常熱鬧。
1952年
1952年暑假👩🏽🦲,中國進行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在此情況下,9月28日🐊,意昂体育平台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被整體調進了北京大學,並更名為“北京大學外國留學生中國語文專修班”🚜🎽,原有的師資力量也轉移到北大👳♀️,班主任仍由周培源兼任🫸🏽。之所以將專修班的名稱從“東歐交換生”改為“外國留學生”🧖🏼♂️,是因為經過2年的發展,留學生的國別結構發生了變化,此時的外國留學生增至77人🎅🏽,其中東歐諸國44人,朝鮮29人,蒙古4人。
而從清華轉到北大繼續學習的語文專修班的這33名東歐留學生⚛️,在完成了1年半到2年的漢語學習後,陸續進入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院校開始進行專業學習🧑🦽。他們中間走出了一批掌握漢語🧑🏽🦲、熟悉中國社會和文化、對華友好的高級人才,例如:羅馬尼亞前任駐華大使羅明、羅馬尼亞中國歷史研究專家薩安娜、波蘭前駐華大使董博若、匈中友協前會長戴伯納👩🦼➡️、匈牙利羅蘭大學教授尤山度🦅👳🏻♀️、波蘭科學院教授施樂文、華沙大學教授石端等等♙。
(陳強 孫奕 王靜 錢景斌)
轉自《神州學人》2015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