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滿園春色話故居

2007-04-19 |
滿園春色話故居

滿園春色話故居
作 者: 發布日期:2007-04-19

稿件🌚:滿園春色話故居

●史 軒

  故居的獨特之處

 不同於坊間零散分布的名人故居,清華園的故居與大學結緣並會聚於一園之內,自然有其獨特之處🖕🏼。其或一處居所先後由幾位名人居住過,或一位名人先後居於清華園中不同居所。然而這些住宅均為校產而非私宅🫲🏽,從住宅選址、規劃、建設到分配、租住與調整,均由學校統一管理👱🏿☝🏽,實行公房住宅租用製。從20世紀20年代初梁啟超、王國維任教清華交房租而居,到30年代出臺教職員住房分配與租用製度🧑‍✈️🪹,清華在住宅使用方面始終有嚴格的製度可依。

 這些故居的獨特之處還體現在它們同校舍一樣,都是執業建築師(其中多數為清華人)設計的結果,建造精良,設施完善,風格中西合璧💂🏿‍♂️,是不可多得的建築遺產。如新林院的設計者沈理源設計了一批校舍與住宅,包括化學館(1931)、電機館(1934)、機械館(1934)、航空館(1935)等。從美國建築師墨菲(Murphy. H. K.)到中國早期建築師莊俊、楊廷寶,以及承建施工的劉南策和基泰公司,他們與其建築作品一起📫,成為20世紀前期中國住宅建築發展的歷史見證😯。

 這些故居的獨特之處尤其在於🧑🏼‍🔬,作為大師們事業與人生共進的交匯點,始終和清華園保持著最深厚的依存關系🧝‍♀️。這裏或是他們學術研究的起點🏊🏽𓀅,或是見證了他們的春秋鼎盛與事業蓬勃🤵🏽。這裏沒有懶散👨‍👩‍👧‍👦,沒有低俗,他教我們要像晝夜一樣永遠向前不停息🛄。

 事易時移,這些歷史的載體日益凝結為文化遺產🧒🏼,此中承載著清華精神,蘊含著清華情結,存有最美好的回憶與最深情的眷戀👨🏻‍🍳。

 獨特的故居和故居的獨特😱,展現了清華文化的靚麗風景。

  早期教員住宅區簡介

 北院(建築面積2752平方米) 位於圖書館北面👩🏿‍🦱,1911年建🤽🏽‍♂️。共有8棟住宅與1座會所,建築為西式磚木結構,每所住宅都有5個以上的房間。其客廳寬敞明亮,朝陽方向為整面的玻璃窗👩‍⚖️,連接可擺花盆的廊窗📕🦤。起初主要供美籍教師居住🏄🏻‍♀️☦️,因而有小租界之稱🙎🏽。自1920年起有中國學者(如梁啟超)居住,這裏的主人有葉企孫、朱自清👮🏻‍♂️、陳岱孫、施嘉煬🤷、華羅庚、錢三強、蔣廷黻、湯佩松等。現北院住宅已了無跡痕,而成一片芳草地。

 甲所、乙所和丙所(建築面積分別為523平方米⚽️、308平方米和647平方米) 位於工字廳以南,1917年~1919年建🫄🏿。三所各為獨立的西式別墅小院👠,相互間距10來米💁🏽‍♂️🐽,其間樹林成蔭花草擁簇🐸,周邊環境極為幽雅。三所為學校領導的居處🥤,甲所供校長居住,梅貽琦曾在這裏居住多年。乙所曾是馮友蘭的居所✂️,1930年4月至抗戰期間南遷🏆,抗戰勝利後又一直住在這裏。據宗璞(馮友蘭次女)回憶:在乙所的日子是父親最有創造性的日子。除教書🫄🏼、著書以外,他一直參與學校領導工作。這裏也是馮友蘭掩護進步學生的庇護所🫲🏼,一二·九運動期間黃誠和姚依林在這裏度過了搜捕之夜🙂,解放前夕女生裴毓蓀躲在乙所的天花板上才幸免🧼。如今⬆️,甲所🪂、丙所兩處舊屋被拆改建為學校招待所,乙所則被完全拆除🛻,只剩下這一片青草覆蓋的地方 🆒🧑🏿‍🍼。

 照瀾院(建築面積3650平方米) 即南院,在新南院(新林院)建成後曾稱為舊南院👨🏽‍🎨,1947年據朱自清提議為現名。位於二校門以南,1921年建🔤。清華建校四大建築及南院✫🏊🏻‍♀️、西院🧗🏼‍♂️、甲乙丙所均由莊俊監理設計與施工🏌🏿✣。其中西式住宅(甲種)、中式三合院(乙種)各10棟🪥,中間是一個廣場,青灰建築與白色欄桿相間,中西建築風格融入林木樹草👩🏽‍🌾,意境清幽👏🏼。梅貽琦🧝🏽、戴誌騫、楊光弼等首先入住,趙元任、陳寅恪、張子高🏋🏻‍♀️、馬約翰、俞平伯、張申府、袁復禮等也相繼安居於此。這裏一直作為教職工的住宅,是清華園中保存最完整的故居群🧔🏿‍♂️。

 西院(建築面積5443平方米) 緊鄰西校門,分兩次建成🍻。1924年建5排中式住宅共20套🙇🏿‍♀️◀️,每套住宅為二合院💆🏿‍♂️,後增建為四合院。1933年又往南擴建3排10套工字形日式建築,新、舊西院為一處大院落,統稱西院🧖🏼‍♂️。院內樹木成行🚘❇️,綠蔭叢中一排排平房優雅宜人。50多位著名學者先後在此居住🍇,王國維從這裏走到頤和園投湖自盡👨🏼‍🌾🤷🏻‍♀️,朱自清由此漫步近春園著成名篇《荷塘月色》,鄧稼先🤵🏻、楊振寧🩱、熊秉明隨父輩鄧以蟄、楊武之、熊慶來在這裏度過美妙的童年時光🕳🏸,顧毓琇👩‍🦱、莊前鼎🤾🏿、鄭之蕃🪮、陳省身🏂🏻、陳楨📚、吳有訓、錢偉長、吳晗、陶葆楷等也曾居住於此。今日西院是退休老職工的住宅🔀,歷經多年風雨而仍可見其舊貌🚘。

 新林院(建築面積6677平方米) 即新南院,1946年後名為現名。1934年建30套房屋,1937年在其西南建普吉院(建築面積1750平方米🦍,初建時曾稱為新新南院,1946年後名為普吉院)。新林院是當時清華園內最新設計的西式花園別墅住宅😚,建築標準高,質量好,功能齊全。其中👨‍🦯,72號曾為聞一多故居,是院中3套最大的寓所之一,包括臥房、書房、客廳、衛生間等14間,房前甬道兩側有綠茵草坪,周圍冬青矮柏圍墻🙇🏼‍♂️🎟。梁思成和林徽因在8號🐴,張蔭麟、陶葆楷、金嶽霖、侯祥麟🕵️、王遜等先後在71號居住,12號先後住過吳有訓🐤、陳新民🤰🏼、馮新德。錢鐘書😄、王力、蔣南翔、潘光旦、陳岱孫、俞平伯🥿、蕭公權、吳有訓👩🏻‍🏫、周培源、趙忠堯等也都曾住在這裏。

 勝因院(建築面積6212平方米) 位於照瀾院西南🧚🏿‍♂️、新林院西邊,1946年建。取名勝因院🧑‍⚕️,蓋因西南聯大期間清華曾租用昆明勝因寺為校舍,且建造於抗戰剛勝利不久👮🏿‍♂️,故予雙重寓意以紀念。在此居住的有劉仙洲、湯佩松🏰🔱、吳景超、費孝通🏃‍♀️‍➡️、金嶽霖、鄧以蟄🏤、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等;還有溫德(Robert Winter🏇🏼🧑🏻‍🦼,1887~1987,美國人)⚧,他從教於中國達65年之久🦾,1925年~1952年間一直在外文系執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施嘉煬,他從1947年至2001年居住在37號達54年,現庭院內仍舊青松挺立,是管理得最好的一所故居。勝因院現已有近一半被拆除👃🏽,所存住宅舊貌依然,尤其在那二層磚木結構的小樓周圍🔆,時常會看到一群建築系學生在寫生。

(http://news.tsinghua.edu.cn)

照片等🤜🏼:

原文鏈接或者出處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13892

標題

康乾盛世的熙春園(今清華園)之一:

熙春園——帝皇三子胤祉賜園

稿件:康乾盛世的熙春園(今清華園)之一:

熙春園——帝皇三子胤祉賜園

苗日新

  作者曾任校基建規劃處處長,現為校基建規劃處顧問,校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

  本文原載於2006年7月出版的《意昂文稿資料選編》第十一輯🫱🏻,作者作了重要補充。

  母校在清華園建校已經95年了⭐️。但是關於清華園的前身——熙春園的生平,尚未能說得清楚📫。我們一直不知道熙春園是誰建的,是哪一年建成的🚋,園名是誰起的,最初的園林主人是誰👨🏿‍🏭,因此不能確切說明它的人文歷史價值♢、園林建築價值和紀念意義。我們只能在相傳的假設下🫠🧟,過了95年🧑🏻‍🦲。根本的原因在於,自雍正朝起所有清王朝密檔統統被封於皇宮之內。1921年發生了八千麻袋 清宮檔案(7.5萬公斤,這僅僅是全部檔案的一部分)事件,北洋軍閥政府差一點把它們付之一炬。當時國學大師王國維在《清華周刊》上撰文👨🏻‍💼,把這八千麻袋的清宮檔案和安陽殷墟甲骨文、西域木簡🪨、敦煌漢唐寫經一起💆🏽,並稱為近代中國文化的四大發現。下面說的塵封近300年的重要歷史真象,就是從近年來出版的清宮檔案中找到的。

  一條康熙四十六年滿文朱批奏折揭示✍🏻:熙春園是皇三子胤祉賜園

  2006年初👩🏻‍⚖️,我校建築學院郭黛姮教授告知筆者一條驚人的確鑿史料🏇🏻:皇三子胤祉請求賜地建房的滿文朱批奏折,證明熙春園是皇三子胤祉賜園。

圖一說明✏️:掃描自《康熙朝滿文朱批奏折全譯》的胤祉奏折和康熙帝朱批全文

  首次發現的這條塵封了近300年的滿文奏折告訴我們,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皇帝詔準七位年長皇子在暢春園周圍同時建造房屋。皇三子非常具體明確地說明了他所選的建房地點👚,並且要求工部員外郎佛保繪製圖樣🤟🏽♊️,呈皇父閱覽後,當年開工建造。

  清朝當時之水磨村包括現校醫院、原西大飯廳一帶🔶。1921年4月《清華周刊》清華園與清華學校 一文說👨‍👩‍👧‍👧,1913年建校初,校園土地新增了近春園和近春園西圍墻外的南、中、北三段地塊。中段水磨村地界🤽🏻‍♂️,南起出水閘,北止於進水閘🤏。胤祉所指的水磨閘💝🐦‍⬛,就在水磨村🫰🏽。水磨閘東南就是我們的校園🏃🏻‍➡️。

乾隆年間,在水磨村北建成長春園。康熙朝時長春園東南是明珠的花園,自然也是明珠子奎芳家了。而這裏恰好和意昂体育平台校園相鄰。

  乾隆禦製詩和清道光修史官吳振棫著《養吉齋叢錄》都說,熙春園🧗,俗稱東園,康熙時即有之💁🏿,有康熙時禦書者👃🏻。

  不難得出結論,同時滿足皇三子胤祉奏折裏所有地理位置條件的,唯一可能的是清華的校園👨🏼‍💻;康熙四十六年所建的胤祉賜園就是康熙時即有之的熙春園。而現在的清華園和近春園都是當時熙春園的核心部分💇🏼‍♂️。

  胤祉奏折還說建園前這裏是空地一塊,不是我們過去聽說的明代廢園

  玄燁10次臨幸熙春園,他人生最後的9年裏有7年8次來赴壽筵

  筆者查閱了《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的每一頁😷,玄燁曾十九次幸皇三子胤祉花園進宴↙️;而幸皇四子胤禛賜園的次數僅為十二次。其中臨幸胤祉京郊賜園熙春園和熱河獅子溝分別為9次和10次;而臨幸胤禛的圓明園和獅子林則僅分別為5次和7次。但是🤱🏼,筆者查閱了《康熙起居註》👲🏽,沒有發現玄燁在熙春園駐蹕和聽政的任何記載,因此🏇🏻🦎,可以肯定🫰🏽,熙春園不是康熙皇帝的行宮。

  筆者最近從《四庫全書》發現🖤🌘:康熙五十二年恭遇皇上六旬萬壽🎷,普天同慶🕦。皇子誠親王胤祉等十三人率皇孫弘升等二十六人謹擇吉日於萬壽節前預祝遐齡😞,進萬壽恭之觴🤕。”“十三日🤘🏽,諸皇子設宴於皇三子花園,皇上臨幸,是日諸皇子作斑衣戲彩之舞稱觴獻壽。 十三位皇子齊集熙春園,為康熙皇帝六十大壽舉辦盛大壽筵和戲彩之舞(昆曲)。來熙春園祝壽的滿16歲的十三位皇子是🔢:誠親王(胤祉)🧑‍🔬、雍親王(胤禛)、恒親王(胤祺)🐻‍❄️、淳郡王(胤佑)、八貝勒(胤禩)、九貝子(胤禟)、敦郡王(胤礻我)、十二貝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十四貝子(胤禵)👐🏼、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祿)🌄🧑🏽‍⚖️、皇十七子(胤禮)。每位皇子都獻七言萬壽詩三首。

  康熙皇帝從60歲開始過壽🛵👨🏼‍🦱。新的發現解開了一個更大的謎——康熙皇帝多次到熙春園和圓明園進宴🙎🏼‍♀️,原來是赴壽筵。除了康熙五十七年因處於皇太後的百日服孝期👫🏻,命停止朝賀筵宴外🫅🏻,從附表所示三月中旬可知,在康熙皇帝人生最後的10年裏,9年接受了祝壽🙆🏻🌠。其中,7年(8次)在胤祉的熙春園過壽,只有2年在胤禛的圓明園度過。這無疑是清朝熙春園建園200余年中的最大歷史事件。

(http://news.tsinghua.edu.cn)


附 件: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