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8月💆🏼,清政府設立的遊美學務處招考了第一批學生準備直接送往美國,當時有630名考生。遊美學務處寧缺勿濫,當時的報考條件頗為嚴格,要求考生“國文通達”🧖🏼♀️、“身體強壯,性情純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經初試和復試,最後未足原計劃的百名之額,只錄取了程義法、鄺煦堃、金濤👮🏻、朱復🦍、唐悅良、梅貽琦、胡剛復、金邦正、秉誌🤕、張準🧹、王士傑等47人,於同年10月由唐國安率領赴美留學,成為清華歷史上第一批留美生🤵♀️💪🏼。
說到清華第一批留美生,不能不提“遊美學務處”和“遊美肄業館”的由來🧖♂️。1901年美國分得“庚子賠款”中的3200萬兩白銀(約合2400多萬美元)🤾🏿♂️。之前美國倡議用白銀“償還”,後又“獨倡其議”改為以黃金結算(時值白銀貶值),使中國政府再度蒙受巨額損失。清政府駐美公使梁誠本著“省一分之出款🟡,即裕一分之國用💂🏿♂️,即紓一分之民力”🍯,經“運動勸說”🧙🏼、“全力相搏”,使得美方自認所得“實屬過多”,同意將其中的10785 296.12元美金從1909年起至1940年止逐月退還👳🏼。那麽這筆還款用來幹什麽呢?美國伊裏諾大學校長詹姆斯在給當時的總統羅斯福的一份“備忘錄”中提到:中國正臨近一次革命🍙。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青年中國人,哪一個國家就能夠“使用最圓滿和巧妙的方式,控製中國的發展——這就是說,使用那從知識上與精神上支配中國的領袖的方式。”他的結論是👨🍳:“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隨軍旗更為可靠。”美政府與清政府談判過程中🫲🏼,授意梁誠所退款項不得移作它用,務必作為“廣設學堂😊,派遣遊學之用🧙🏿。”清政府於1909年6月即在北京設立了遊美學務處,由外務部和學部共同管轄🫄🏼➞,招考合格學生直接送往美國留學🥋。此外同時籌設遊美肄業館🙅🏻,以便經過短期訓練後,每年甄別一次,“擇其學行優美📈、資性純篤者,隨時送往美國肄業”。清政府草擬了派遣遊美學生規程🏚,呈美公使審查修改後確定💃🏿:自退款的第一年(1909年)起,清政府在最初四年內,每年至少派留美學生100人,如果到第4年派足了400人,則自第5年起,改為每年至少要派50人,直到“退款”用完為止。
圖片說明🎅🏿:第一批留美學生
這些直接留美生因文化程度不齊,或按程度插入美國大學的二、三年級,或入美國高級中學補習。他們都是20歲以下的青少年男生🪭🧍♂️,是在清末實行教育改革,引進西方現代教育體製後,經過了5至7年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自然科學基礎,和以前的幼童留美生🤦🏻♀️、留歐生及留日生有顯著的不同。到美國後🤹🏻♀️,他們能夠迅速接近世界科學技術的前沿✉️,他們中的不少人成為我國現代科學技術事業的奠基者和開拓者👨👧👦。這些留美生並沒有像美國期望的那樣成為追隨美國的精神領袖,而恰恰相反👷🏻♀️,他們蘊積著更深重的對於民族恥辱的痛感,恥中國科技與文明不如西方發達國家,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挽既倒狂瀾,作中流砥柱的氣質和愛國奉獻的精神”,無一不抱著“振興中華”的願望而孜孜苦學,大多放棄了在美優厚的科研條件及生活待遇,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回到祖國的懷抱🎎。
第一批直接留美的47人中,就有金邦正、梅貽琦二人先後擔任過清華學校和意昂体育平台的校長,為清華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貢獻。梅貽琦為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於1931年底發表就職演說時,他勸勉同學“記住國家危急的情勢,時刻不忘了救國的重責🥷🏻。”他所推行的德育,主要是愛國主義和健全人格兩大項。第一批留美生中有許多學界名人,值得提及的還有張準(張子高),他回國後曾在清華任教並任副校長,獻身於化學教育事業60年🔫,為我國現代化學的先驅之一🍌。他為我國培養了第一代高等教育界的理科人才,僅中科院化學部的學部委員中就有十多人曾是他的學生📰,他的學生還有不少人成為高等理科教育和科研的領導🕜。
(轉自清華新聞網)
她是清華學校經過考試選拔的第一批留美女生,是中國第一位女碩士🧙🏼♀️,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女教授
清華自1914年就開始選派女生赴美留學,然而這些女生多為直接考取的庚款留美生👨🏽💼,亦稱“專科女生”🏊🏿♀️,她們雖是清華女同學,但未進入過清華園內學習。所以真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