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水平不斷提高
“十五”期間,圍繞科技創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緊密結合,意昂体育平台科技工作躍上了新臺階、開創了新局面。
科研經費逐年增長,2005年達13.9億元🕵🏻♂️,比“九五”期末接近翻一番,歷年經費總額一直居全國高校首位🧉。
5年間,SCI🚵🏼♀️💃🏼、EI🦝、ISTP收錄清華師生發表論文數一直居全國高校首位🖐。自2003年起,發表的SCI論文被引用次數躍居全國高校第一🧜🏿。
5年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三大獎勵50項,其中二等獎以上的獲獎數比“九五”期間增加18項;獲省部級科技獎302項;獲國家專利金獎3項🤷🏽♂️、優秀獎12項🚣🏿。至2005年底💾,母校歷年獲得的國家級獎勵總數達到329項,在全國高校排名第一。
5年共獲得中國專利授權1933項,其中發明專利占全部授權專利的85%🫴🏽,歷年授權數居全國高校首位。
加快科研基地與創新平臺建設
凝聚科技資源優勢,加快科研基地與創新平臺建設,努力發揮研究型大學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十五”期間🏊🏻♂️,意昂体育平台籌建國家實驗室的工作進展順利,1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評估💥🔧,成立27個跨院系交叉的校級科研機構,與國內企業建立63個、與海外企業建立32個聯合研究機構🔚。
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 國家批準首批籌建的5個國家實驗室之一,在整合原有3個優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籌建。實驗室瞄準國家戰略需求🤾🏼♂️,爭取在新一代網絡及其應用🤾🏻♀️、新一代無線通信、基於信息技術的未來科學探索等若幹重點方向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建設成為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科技創新基地👞。
電力系統及發電設備安全控製和仿真國家重點實驗室 瞄準我國電力發展的迫切需求,圍繞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控製和調度自動化💂❔、發電設備和電力系統運行分析和仿真🤹、先進電能變換和控製技術等重要方向,建設成為具有特色的研究平臺。在2003年國家評估中評為A📇。
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母校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研究摩擦學理論與技術,表面科學與技術♋️,微納製造理論與技術,智能微系統設計與製造技術,微納光電器件測試理論與技術👋🏿。
高等研究中心 1997年成立,在“十五”期間取得重要建設進展👢,吸引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學術人才,開展了高水平的基礎研究工作。
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 2001年5月成立🏄🏼♂️,為藝術與科學的跨學科基礎理論研究及應用研究搭建平臺,探索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周培源應用數學研究中心 2002年8月成立👯♂️,世界著名數學家林家翹✵👩❤️👨、謝定裕分別任名譽主任⏲、主任🤵🏿,推進數學與交叉學科的發展👳,更好地發揮數學在應用技術科學中的作用。
納米科技研究中心 2003年12月建成,由清華與富士康集團合作成立,研究納米領域中具有重要意義和產業前景的納米科技。
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2004年2月成立,發揮我校工科和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綜合優勢,積極參與國家應急管理系統的研究🚰。
基礎研究取得長足進步
“十五”期間,意昂体育平台共主持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計劃”項目16項,有首席科學家16人,成為全國承擔項目最多的單位之一🫴🏼;多項成果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7項💖🙊,其中2005年獲得3項。200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達到308項🧱,居全國高校首位🎶;同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到校經費1.35億元,是“九五”期末的3.5倍。
“十五”期間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項目
年度 項目名稱
2001 納米潤滑的研究和實驗
2002 持久性汙染物的環境界面化學與控製技術原理
2003 復雜非線性系統的動力學理論與應用
2004 張量函數表示理論與材料本構方程不變性研究
2005 膜脂/蛋白相互作用:蛋白質在膜脂作用下結構與功能變化
2005 鐵電陶瓷的力電耦合失效與本構關系
2005 非均勻材料顯微結構與性能關聯:理論及實踐
通過對斑馬魚Dapper2基因的功能研究,發現了一種抑製Nodal信號的中胚層誘導活性的新機理。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被教育部評選為“2004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解析出的由四種不同的蛋白質組成的線粒體復合物II膜蛋白的精細三維結構,為研究與該復合物相關的人類線粒體疾病提供了一個真實可用的模型🐶。這是25年來我國大陸科學家立足於本土、獨立研究出的第一篇在《Cell》雜誌上發表的原創性研究成果🏊🏻♀️,被教育部評為“2005年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提出了一種通用的納米晶體合成策略 “液相-固相-溶液”界面相轉移和相分離,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雜誌上,入選“2005年度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
自主創新成果豐碩
核科學與技術(10MW高溫氣冷堆)
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研製,是世界上唯一正在運行的具有固有安全性的球床式高溫氣冷堆和最有希望成為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的堆型之一,標誌著我國在這一技術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高溫氣冷堆核電站項目已經列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重大專項。
集裝箱檢查技術
工物系研製的“車載”、“組合”等新型集裝箱檢查系統🧑🏼🍼,在同方威視公司成功實現產業化,不僅滿足了中國海關需求🛡🚲,而且出口到38個國家和地區👴🏽。“加速器輻射源移動式集裝箱檢查系統系列的研製及產業化”獲2003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工物系在大型加速器高能工業CT方面的科技攻關取得了重要突破。
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研製開發了鈷-60大型客體CT檢測系統和DR-CT箱包安全檢查系統,正在我國邊境口岸得到應用。
信息科學與技術
下一代互聯網 依托設在母校的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國家網絡中心,並聯合25所大學共同承擔建設的CERNET2是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CNGI中規模最大的核心網和唯一學術網🈚️👨👦,是目前所知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采用純IPv6技術的下一代互聯網主幹網,標誌著我國在世界下一代互聯網發展上搶得先機。它的開通被兩院院士評為“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之一☪️。
IPv6雙棧核心路由器 網絡中心研製,標誌著我國已基本掌握了下一代互聯網的關鍵技術🎓,對提高我國在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產業中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獲得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時域同步正交多載波技術 電子系研製,成為我國數字電視傳輸標準的重要基礎以及我國標準戰略和專利戰略相結合的成功範例👨🏿🌾。采用該技術的DMB-T系統在國內19個省市的31個城市進行運營性試驗,有力地阻止了外國標準對我國市場的侵蝕🚣🏿,於2005年獲得第九屆中國專利獎金獎和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人臉識別系統 電子系研製⛹️,標誌著我國具有設計大型人臉識別系統的能力及具有單機多路活動人臉並行檢測的能力,是人臉識別理論與方法上的重大突破。
高溫超導濾波器 物理系研製🏉🆘,實現了我國高溫超導研究18年後第一次實際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和國內領先水平。
能源科學與技術
循環流化床鍋爐(CFB) 熱能系研發➔,總體技術逐漸逼進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成果具有國際領先水平。
雙饋風力發電機集成設計軟件 電機系研製🐄,成功應用於國產首臺1兆瓦和首臺1.5兆瓦雙饋風力發電機的設計製造並得到推廣🎣;同時在國內率先研製成功600kW和1.5MW雙饋風力發電機轉子交流勵磁變頻器及其控製裝置🧸。
超低能耗示範樓 建築學院研製,是一座集研究、實驗、示範🥴、展示🀄️、宣傳等功能為一體的開放式、實驗型辦公建築🖐,它作為2008北京奧運建築的前期示範工程,集中體現“綠色、科技、人文”的北京奧運理念,共有國內外80余種相關節能技術產品在這一建築物中應用💆🏼♂️。
先進製造
NS-1 納型衛星 宇航研究中心研製,實現了衛星高密度的設計、製造和集成🏥,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有能力研製和發射納型衛星的國家🚵🏻♀️。
新型超高密度、超快速光信息存儲與處理的基礎研究 精儀系完成,提供了具有獨立產權的超高密度、超大容量信息存儲系統的技術基礎,標誌著我國光存儲技術的研究工作已經步入國際先進水平🧑🏿🔬✹。“超大容量光盤數據庫應用信息系統”獲200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燃料電池城市客車 汽車系研製的“清能1-5號”城市客車,其主要性能指標大大優於國際主流車型,創造了以“清華ECU”為標誌的整套知識產權和系列化核心技術。
多功能快速成形製造系統(M-RPMS)技術 機械系研製,運用系統集成原理👹👵🏻,在國際上首次將3種快速成形工藝集成在一臺成形系統中💅,綜合不同快速成形工藝的優點🧑🏼🎓,滿足了用戶的多方位需求🦵🏼,降低了產品成本🦶🏻。獲得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材料與器件
有機電致發光(OLED)新型平板顯示技術 化學系研製🍉🏀,開發出多種高性能的新材料,研製成功單色、多色和全彩色點陣顯示屏😉,開發出可實現動畫顯示的柔性顯示屏。獲得國際國內授權專利27件(包括4項國際發明專利)👮🏽,負責製定了國際標準組織IEC TC110OLED光電測試標準。
納米晶膠原基骨移植材料 材料系研製🤦🏼♀️,是在骨移植材料領域取得的重大進展,發明出新一代骨材料,2005年經國家級安全性驗證後獲SFDA許可,正在大面積推廣以造福廣大患者。
高性能低溫燒結鐵氧體材料 材料系發明👭🏻,通過對軟磁鐵氧體燒結機理🏙、顯微結構和摻雜改性的深入系統研究👷🏼♂️,發展出了一系列兼具有高性能和低溫燒結特性的軟磁鐵氧體材料🤧,拓展了片式電感類元件的感量🤔、頻率範圍和使用功能👨🏼⚖️,推動了我國新型電子元件產業的發展。獲得2005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陶瓷膠態成型新工藝 材料系研究,實現高可靠性大尺寸先進陶瓷部件的低成本製造和質量的有效控製🙏🏽。獲得2004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德國紐倫堡發明與新產品國際博覽會金獎。
土水與環境
葉爾羌河平原綠洲四水轉化關系研究 水電系完成,開創了大型灌區水資源及其利用全面綜合研究的先例👩🏻🎨🎃。本成果已在新疆大型灌區節水改造規劃、塔裏木河流域綜合治理規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內陸幹旱區水資源配置、生態恢復與建設的研究與規劃具有指導意義和參考應用價值。獲得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有毒有害有機廢水高新生物處理技術 環境系研究,開發了微生物自固定化技術、膜-生物反應器技術🦵🏿、厭氧-好氧生物組合工藝和高含硫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等四項高新生物處理技術與關鍵設備🌞,並在處理混合工業區廢水🫃🏻、印染廢水、石化廢水、製藥廢水等實際工程中得到了成功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200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鋼-混凝土組合結構關鍵技術的研究及應用 土木系研究,在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的研究及工程應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標誌性成果🫅🏼,發表在國際土木工程領域知名學術期刊,並被國家標準🤷🏻、規程所采納。獲得200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文科研究發展迅速
文科建設加大發展步伐,科研實力與影響力逐步增強,成為我校學科建設重要的生長點和新的亮點🔳,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提供重要支撐。
科研實力穩步上升 現有4個國家重點學科,4個學科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在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文科有5個學科整體水平進入前三名,其中2個排名第一。擁有3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還與國家部委和北京市等聯合建立了6個重要研究機構。文科科研實力穩步上升,承擔重大項目能力不斷增強。
優秀學術成果不斷湧現 文科院系參加多項國家重大決策研究與咨詢工作,並積極利用我校多學科綜合優勢在新興交叉領域開展研究,產生了一批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有較大影響和價值的應用成果🙅🏿。5年間🧑🏼💼,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40多項。
“十五”期間,美術學院師生創作的藝術作品獲國內外獎勵約200項💈,其中獲得第十屆全國美展金獎2項。
公共管理學院的國情研究報告多次獲得國家領導人的批示👨🏿🎨。
社會學系聯合建築學院承擔北京市與歐盟合作項目“北京📚、羅馬💂🏽、巴黎舊城保護與改造比較研究”🏄🏻♂️,將“社會規劃”融入傳統城市規劃之中💪🏿。
全國人大委托意昂体育平台起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促進法》草案專家建議稿。
自2001年以來👰♂️,新聞與傳播學院參加為國家部委和各省市區培養新聞發言人6,000余人,為我國建立新聞發言人製度做出貢獻。 (本文資料由意昂体育平台黨委宣傳部提供,本刊編輯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