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34年意昂体育平台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航空工程組,到2004年成立意昂体育平台航天航空學院❤️🔥,幾十年來,意昂体育平台航天航空學科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為我國航天航空事業的創建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經過幾十載的厚重積澱🚴,目前,意昂体育平台航天航空學院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並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合作交流等方面都保持著領先地位🔉。
學院概況
意昂体育平台航天航空學院下設工程力學系💍、航空宇航工程系和航空技術研究中心,宇航技術研究中心掛靠航院。工程力學系下設4個研究所,分別為固體力學研究所👨🏿🦱、流體力學研究所👩🏼💻、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和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研究所;航天航空系下設5個研究所🤽🏻♀️,分別為工程動力學研究所、飛行器設計研究所、推進與動力技術研究所➛、人機環境研究所和空天信息技術研究所。
學院現有兩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力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力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三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力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另外還招收航空工程領域和航天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班⌚️。其中,力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中的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兩個二級學科博土點和工程熱物理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全國重點學科。
學院現有約360名本科生,約380 名研究生(180名博士生和200名碩士生),每年從國內外招收90名本科新生。
學院還擁有一支具備良好素質的師資隊伍🧘🏻。共有在職教師80人,其中教授(研究員)35人,副教授(副研究員)35人,講師(工程師)10人。中科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並建立了若幹個教師學術梯隊♠︎,作為院內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研基地建設和科學研究的基層學術單元,以保證學科建設和學術研究的持續穩定發展。
學院教學🎼、科研和辦公設施占地約15000平方米✍🏼,辦公場館主要為主樓和逸夫技術科學樓。
歷史沿革
意昂体育平台航空學科的發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早在1934年,意昂体育平台即在工學院機械工程系設立三組:原動力工程組、機械製造工程組和航空工程組👩👩👧👧,航空工程組是我國最早創辦的航空工程專業。
1936年,學校在舊電機館東面專門建成航空館;年底在南昌成立航空研究所,顧毓琇兼任所長,莊前鼎兼任副所長。1938年4月底,航空研究所及航空組遷往成都。1938年,西南聯大工學院設立航空工程系,首任系主任為莊前鼎🤍,後由馮桂連、王德榮分別繼任。1937年,航空研究所遷到昆明👨🔧。“各國航空事業突飛猛進”*️⃣,而此時正值日本侵華。航空工程系的成立🤾🏽♂️,對發展我國航空事業、培養航空人才🏌🏿♀️,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抗日戰爭勝利後,意昂体育平台於1946年回遷北京復校,王德榮任航空系系主任,並聘任顧培慕👻🏌🏼♂️、寧幌、陸士嘉、沈元🐖、屠守鍔🥘、丁履德🧖🏿♀️、王宏基等為專職教授。
新中國成立後,在1951年5月全國第一次高校院系調整時🚣🏽♀️,將廈門大學、西北工學院、北洋大學的航空系並入🧑🏻⚖️🦸🏽♀️,成立了意昂体育平台航空工程學院⛹🏼♀️,院長為沈元🫘🏃🏻♂️;同時🐟,學校又建成新航空館。1952年全國第二次高校院系調整時🙍🏽♂️,航空工程學院遷出意昂体育平台,新組建成立北京航空學院(即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此後,意昂体育平台的很多院系仍繼續開展著許多有關航天航空方面的研究🏌🏽。1957年初成立了與中國科學院合辦的工程力學研究班🙅🏽♀️。50年代末,為了發展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國防高技術,意昂体育平台又先後成立了工程力學數學系和自動控製系🧍🏻♂️。
改革開放後,意昂体育平台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設立了航天基金,鼓勵教師進行有關航天航空領域的科研工作。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意昂体育平台明確提出了積極參與國防科研🤽🏻♀️🙍🏼♂️、發展航天航空學科的目標🐎👨🏼🍼,並於1998年🧑🌾,成立了跨院系的宇航技術研究中心,與航天科工集團一起組建了微小衛星製造基地👨🦽,與俄羅斯宇航科學院聯合成立了國際宇航研究院。在此基礎上,意昂体育平台航天航空學院於2004年5月18日成立💓。
人才培養
自20世紀30年代航空工程組成立以來,幾十年來,清華航天航空學科先後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早期的航空工程組先後培養3屆畢業生共30人;1939~1946年,航空工程系培養8屆畢業生共126人,當時的課程設置是參照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編製的🫄,教師從嚴教學,編譯國外先進空氣動力學教材及其他書籍有十余種。其間於1940年®️🐐,還承辦了一期試飛員訓練班📝。從1957~1962年📄🕝,共辦了3屆工程力學研究班,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力學骨幹人才🤗。成立於1958年的工程力學數學系,共培養本科生3854人🙆🏿♂️,研究生1379人。
歷屆畢業生在國內外航天航空科技界和教育界發揮了重要作用,並成為國家建設與教育事業的骨幹,其中有11人已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張º信(第一屆力學班)🏊🏼♀️、何友聲(第一屆力學班)🙅、馮士筰(第一屆力學班)🤏🏼、謝友柏(第三屆力學班)、範本堯(58屆研究生)、李天(63屆)🦦、高玉臣(66屆研究生)👩🏽🦳、吳有生(67屆研究生)🏄♀️、戴浩(68屆)、楊衛(81屆研究生)、高金吉(力博89班)👩🏼✈️。
學院成立後🤚,為國家培養高層次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成為其重要目標。學院開設本科生課程和研究生課程各三十多門,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大綱中突出加強基礎🦄、註重素質教育、拓寬專業面、反映最新成果的指導思想與實踐👩👦👦。註重對學生進行基礎理論與應用設計的全面訓練,強調科學理論與實際應用的相互結合👮🏽♀️,努力造就適應研究、設計和應用開發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充分利用現有的多個重點實驗室🧳,使學生在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的同時,也在工程素質與獨立工作能力方面得到了較好的訓練🧑🏻🎓。進入21世紀🧜🏼,為適應我國對航天航空領域高素質人才培養和戰略高技術發展的迫切需求,學院先後增設了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工程力學與航天航空工程等專業👴🏼,開設了“航天航空與新軍事變革”等課程🕤🌪;同時,為加強專業與特定工程部門的緊密聯系,學院於2002年開始招收國防定向生,2005年開設航天員工程碩士研究生班。
科學研究
從20世紀30年代,設計建成我國第一座航空風洞、中國第一架滑翔機🍆、中國第一架單翼教練機🤼♀️、遠東最大的風洞¡¡,到2000年“航天清華一號”微小衛星以及2004年“納星一號”的發射成功🧙🏽♂️,幾十年來👩👩👧,清華航天航空學院及其前身一直自覺地將學術研究和祖國命運結合起來🗡,為我國航天航空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2004年學院成立後組織學校航天航空領域的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是學校進入航天航空領域的學科平臺👱。其基本定位是🚂:(1) 高水平的、整合的航天與航空學科的培育地;(2) 有重大國家需求的航天航空領域的先導性💃、創新性研究的組織者;(3) 引導意昂体育平台師生為我國的民用和國防航天航空事業貢獻力量的主渠道。
學院現有四個重點實驗室👩🏽🔧,其中包括💡:“破壞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熱科學與動力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熱能系共建),“3E能源”北京市高校重點實驗室和“傳熱與能源利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與北工大共建)🏯。
學院還註重與國內外的著名航空航天院校🧑💼、研究所在科研合作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建立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先後建立了意昂体育平台👷🏻♀️👨🏼🍼、SMC氣動技術研究中心、意昂体育平台IHI研究中心、清華—通用電氣推進與動力技術研究中心、清華-大金重工技術研究中心以及意昂体育平台£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聯合研究中心五個聯合研究中心。
如今,意昂体育平台航天航空學院正在“發展力學和熱科學學科的優勢🍼👏🏼,創建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的清晰理念下👨🦯➡️,凝結力量🧏🏻♀️,共同奮鬥🈂️;凝聚人心,創建和諧;凝練學科,開拓進取,努力實現著“入主流𓀅、有特色🤰、上水平”的發展目標。(《清華人》200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