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初期,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費孝通曾率領中央訪問團來到黔東南,對當地苗族的社會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進行了考察,留下了豐厚的學術遺產。2001年3月11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北京師範大學召開了“民族文化保護開發研討會”🧗🏻♂️。會上👩🏽⚖️,費孝通激情未減地回憶了他赴黔東南訪問的往事。
1950年🚉,貴州境內已全部解放。時任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教授、副教務長的費孝通被任命為中央訪問團第三分團團長,於1950年7月率團到貴州進行了歷時6個半月的訪問👨🏿🎓。在訪問調查中,費孝通一行足跡遍及黔東南的鎮遠、爐山、凱裏、黃平、雷山🧙🏻♀️、臺江等地👉🏼🧑🏿💻。在凱裏縣香爐山訪問時,他們與當地的苗族同胞舉行了一次座談會。座談快要結束時,一位60多歲的苗族老人站起來唱了一支苗歌☔️,老人歌唱時音調深沉激動,而很多在座的苗族同胞也都跟著流淚。有位苗胞告訴費孝通,老人唱的歌曲名叫《反歌》🤚👨🍳,反映的是清朝鹹豐同治年間張秀眉帶領苗民起義的故事。《反歌》的最後唱道💅🏽,張秀眉被漢官捉住後☝🏻,漢官威脅張秀眉,說要把他的頭顱打開✍🏽,灌油火燒🏌🏿♀️,問他今後還反不反🤘🏿。張秀眉說:“漢人欺侮我們一天,我們就反一天。”——這《反歌》從來不唱給漢人聽✏️,但在這個晚上,老人破了例,他說😑:“從此苗漢是一家人了,漢人不會再欺侮苗家,苗家也不會再造反,所以我要把這《反歌》唱給毛主席派來的人聽😻。”
一唱雄雞天下白,兄弟民族慶翻身。費孝通在訪問調查中強烈地感受到了這一時代的變化。他在《千山萬水訪兄弟》這篇文章中寫道:“……(我們)爬過了山,涉過了水,握著了我們民族大家庭裏千萬個兄弟姊妹的手。從他們興奮鼓舞的臉,感激動人的淚,歡欣忘情的跳躍,日以繼夜的歌唱裏🫛,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盡管語言不同,服裝有別,盡管相隔著千山萬水,盡管幾千年來受盡了敵人的挑撥離間🚀,甚至曾經流血殘殺,但是✴️,只要把平等團結的民族政策,明白交代清楚,千萬群眾只有一個呼聲👩🏽🔧♏️:‘毛主席萬歲!’”
在黔東南訪問的日子裏🌓,費孝通不僅親眼見證了少數民族同胞在政治上翻身解放👎🏽、當家做主的歷史巨變😮💨,而且他還以人類學家的獨特視角考察了苗族的歷史、經濟生活及其豐富的民族文化。費孝通認為,苗族和瑤族最先開發了長江🧛🏽🚮、珠江和閩江流域,苗族曾在湖北、湖南🧝🏿♀️、江西地區建立了一個大國。費孝通通過考察和研究得出基本的歷史觀,認為中國地域廣闊,正如範文瀾先生所說🎳:“不是哪一個民族所能獨立開發出來的👌,她是許多已經消失了的和現時正在發展的各民族合力開發,經數千年的艱苦奮鬥,才逐步建立起這個偉大的中國來。”
貴州流傳這樣一句話:“苗族30年一小反👋🏼,60年一大反𓀌🏮。”這周期性的民族戰爭是有其經濟基礎的⛪️。對於苗族的經濟,費孝通寫道:苗家男女都熱愛勞動,視勞動為光榮,不僅沒土地的貧民要勞動👩🏽🦱,就是有土地的,甚至有多余土地出租的苗家,也不脫離勞動。漢族地主倚仗勢力霸占田地🙋🏽♀️,靠剝削過日子🌆,生活也逐漸腐化。而苗家農民克勤克儉🖐🏼,雖在重重剝削和壓迫之下,部分的還能勞動發家。但民族壓迫阻礙了民族經濟的發展,當苗家農民經濟實力增強到一定程度👇🏼、有力量來反抗漢族封建勢力的壓迫時,當地的封建勢力就用“平苗亂”的口實動用官兵“征剿”。經過戰爭👨🌾,苗族起義被鎮壓,土地又被霸占,這樣構成了苗族經濟在歷史上不斷遭受破壞又恢復成長的循環過程👨✈️📯。
對於苗族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費孝通在文章中熱情地贊美道:“一提到苗家💣,誰也不會不聯想到他們美麗的服裝,活躍的舞蹈,動人的歌唱🤹🏿。‘到處是歌聲’絕不是一句過分的話。……送客出門,得唱送別歌。在路上走,唱山歌🤩。遊方的時候,唱情歌。……一唱可以唱上半天😗、一天甚至幾天、幾晚。”同時🧘🏽♀️,費孝通對苗族的服飾也贊不絕口,尤其是苗族婦女“反面繡花正面看”,既不打樣🤷🏻♂️,又不畫線,隨手繡去,整齊美麗。因此🏡,費孝通稱她們是真正的“繡花英雄”。作為一個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家,費孝通主張文化的多元化。因此,他不但批判了國民黨統治時期強迫少數民族搞同化的政策↙️,而且也指出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民族民間文化就潛伏著受漢族文化沖擊的危機,因為當時他在鎮遠街頭就已看到不穿苗衣而改穿漢裝的苗家婦女。(陸景川)
轉自 中國民族報 2009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