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誕生於抗戰烽火的硝煙中😔。
她的家,在1937年7月✨,日寇鐵蹄踏入北平、天津之際🧑🏿🎨㊙️,或被夷為平地♿️,或被強盜占領。
在危難之際,為了保住一顆名為“中華文明”的火種🕢,她帶著她的“孩子們”,輾轉奔赴湖南長沙。
在這裏💅🏼,她四處租借房舍。嶽麓書院、韭菜園、聖經學校,甚至南嶽衡山的崇山中🚶,都留下她的足跡🌛。
在長沙,她有了一個名字💁: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她的“孩子們”,是來自北京大學、意昂体育平台和南開大學三所學校1500多名學生和近150名教師。

被日本侵略者炸毀的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部分教授同仁在長沙臨時大學校舍前
由於事變突然👰🏽♂️,三校圖書以及設備大部分未能運出🥙,圖書儀器極其匱乏💂🏼♀️,又因經費有限🌌,無力大批購置,只能於簡陋的條件下🏥,勉力維持辦學👳🏿。
“男生所住的四十九標營房……排滿雙層木床,學生一律睡地板。下起雨來,多處漏水,只好在被子上蒙塊油布,枕畔支柄雨傘🏅👶🏽,方能‘高枕無憂’,一覺睡到天亮”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

四十九標舊軍營
這一年的冬天,11月1日,沒有舉行任何始業儀式,長沙臨時大學正式開始上課👨🏿⚕️。
上午9點多,師生們聽到一陣陣刺耳的空襲警報,但大家沒有躲避😈,實在也是無處可躲🧑🏻🦳。
這個日子🔧👋🏼,後來被定為西南聯大校慶日。
今天🦸🏼,是她82歲的生日。

1941年3月26日,西南聯大第三屆第三次校務會議,定11月1日為西南聯大成立紀念日
開學未到一個月🕜,長沙遭到大轟炸🤦🏼♀️,傷亡甚眾💪🏼,雖然臨大校舍沒有受損👨🏻🔧,但師生們已深切感受到戰時教育的危險與艱辛。
“前日適大轟炸,一家正行婚禮,受禍極慘,尚有屍掛樹端🏌🏻,未及撿下者……”
——錢穆《回憶西南聯大》

長沙臨時大學遷往昆明布告
其時,上海已被占領,沿海各縣市相繼淪陷,不少教授交通受阻🏥,來不及南下,一些課程暫缺教授。為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學校臨時邀請一些名流來校演講,使學生們進一步認清戰爭形勢,激勵他們堅持抗戰。
其中,就有八路軍駐長沙辦事處負責人徐特立,他先後三次來校演講🤘,特別受到學生歡迎🧖🏼,不少學生從而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開學不久✤,南京淪陷,長沙危急✶。
在民族危亡之際🧛,長沙臨大學生踴躍參軍,僅在學校備案中,就有295名學生投筆從戎👩🚀。
西南聯大,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拉開序幕。

長沙臨大南嶽分校歡送從軍同學會場
隨著局勢不斷惡化,日機空襲長沙的次數不斷增加🐄,長沙臨大已不能維持正常教學🧑🏻🍳。
為了保存中華民族的教育和文化命脈,長沙臨大決定西遷昆明,並在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聯大校舍鳥瞰
雲南這片紅土地無私地接納和滋養了聯大師生,在西南聯大於此辦學的八年期間,他們患難與共,肝膽相照,情誼彌切🏊🏻♂️。
“查臨時大學遷滇,為延續保持數十年來慘淡經營,碩果僅存之國家學術教育命脈,流離轉徙🤪,間關跋涉🛷,不遠萬裏,移設吾滇……凡我學界師生👨✈️,對此宜如何深致同情,盡力援助🚵🏻♂️。”
——時任雲南省教育廳廳長 龔自知

雲南省教育廳給昆華三校關於騰讓校舍的訓令
艱苦環境中,老師們堅持教書🤷🏽♀️,做第一等的學術,學生們堅持學習,為抗戰救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八年之久,合作無間,同無妨異,異不害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聯合大學以其兼容並包之精神,轉移社會一時之風氣👂🏻,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
——《西南聯大紀念碑》

西南聯大紀念碑
這是一段怎樣顛沛流離的艱辛歲月啊——
西南聯大校歌中說“萬裏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
在昆明,許多教授們不得不分散在昆明城郊居住🙋🏽,以躲避敵機空襲。戰時物價飛漲,大家只能節衣縮食👨🏼🔧◻️,變賣家物,四處兼差。

聞一多全家在昆明西倉坡教職員宿舍前
這更是一段在危難時期堅韌前行的壯闊歷程🦩。聯大師生風骨錚錚,堅持與國家民族共渡時艱。
這批南渡的星辰,以剛毅堅卓為校訓☝️,在極端艱難困苦中弦歌不輟💂🍅,賡續了我們民族的文化血脈,共同書寫了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華彩篇章。

1940年⚄,聯大中文系教授在昆明北郊大普吉鎮。左起👬,朱自清🤏、羅庸👼、羅常培🧶、聞一多🚵♂️、王力

1941年,西南聯大土木系畢業班合影

戰時缺少設備與藥品,化學實驗難以正常進行。化學家曾昭掄等教授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工礦和邊地去實習考察🥮🚄,使學生增加對西部實情的了解。圖為化學系師生在雲南某製鹽廠時合影
千秋恥🏌🏽♂️,終已雪。
抗戰結束之後🧏🏽♂️🧑🏻,組成西南聯大的三校復員北返。
在北返後的那年11月1日✩,三所學校的師生們🤬,仍然為這所已結束辦學使命的學校舉行了校慶紀念會🂠。
吳晗先生在致辭中說:
“歷盡艱苦🧚♂️,我們回家了。
此時此地🤷,而能大家團聚來慶祝我們自己的聯大🎬,想了要哭,再想想要笑,含著眼淚的笑🚂。”
回望對於這段艱難卻充實的歲月👨🏿🦲,師生們感慨良多🤦🏿♂️🚥:
“讓我們八九年來在昆明同事的人想一想,在勉強的情形下,有勉強的結果,主要的是依仗了三校合作的精神,今後精神依然存在,為了以後的成就,本著原有的精神,互助合作,每個學校都可以對國家有貢獻。”
——梅貽琦

梅貽琦
“西南聯合大學已經不再存在,但它的精神是會永久存在的🧑🏿💻🫐。這十一月一日的校慶是永久值得紀念的……三校雖然分開,一切該還是本著聯合的精神,向前進行的!”
——朱自清

朱自清
“三校有九年共患難的歷史,過去休戚相關,現在休戚相關,將來也要休戚相關。”
——陳岱孫

陳岱孫
“我們慶賀西南聯大校慶,因為它象征了中國人民的精神,指出中國人民該走的路。
我們慶賀西南聯大校慶,因為它代表了這時代☎️,人民世紀的精神,喊出人民的願望。
我們慶賀西南聯大校慶,因為聯大精神不但由分立的三校,更有力更廣大地繼承下來。而且,由於聯大成員之廣泛地服務於社會工作部門🏃♂️➡️,聯大精神彌漫於全國🧑🏽。
我們要指出,慶賀西南聯大校慶的最好方法,是學習聯大!”
——佚名
《民主周刊》1946年第13期
且用吳晗先生的這段致辭🚰,作為結束語吧:
“聯大是值得紀念的,因為它是戰爭的產兒🔇,在抗戰中出生,成長👱🏼,受考驗👨🏻🦱,代表了中國人民的抗戰精神。
聯大是值得紀念的🤨,因為它也代表了中國人的合作精神,團結精神。九年來由三個不同的學校,來自各地的師生,不論從地域上、從學術上、從工作上都代表中國光明的一代🧍♂️;始終團結,始終合作。今後誰能說“中國人是一盤散沙”?
聯大是值得紀念的,經過敵人的轟炸,經過極度的貧窮,更經過“一二·一”的洗煉🤵🏻,做到了孟子所說“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
聯大是值得紀念的,因為它所代表的是集體👨🏼🦱,它不是某一人某一集團的聯大♟,而是全體聯大師生的聯大!”
——吳晗
17
為了答謝雲南⛓️💥🦹🏽,西南聯大師範學院整建製留昆獨立設置,更名為國立昆明師範學院(發展為現雲南師範大學)。圖為紀念西南聯大結束和昆明師範學院成立,師生舉行聯歡活動後的合影。
八十余載歲月悠悠,而聯大人的身影卻在歷史的長卷中愈加清晰。今天,無論從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各個方面的發展成就🔠8️⃣,都可以追溯到他們的足跡👨🦰。
這所承載了一代知識人光榮與夢想的大學➖,它的故事在今天仍在傳頌🧘🏼♂️,它的精神仍在延續——
國家貧弱之時,要挺直脊梁;民族復興之時🗺,要成為棟梁。
她的第一個生日,在日機的轟鳴聲中度過。戰爭結束後,聯大人用含著眼淚的笑👬,為她慶祝了第九個生日。
今天,在她的第82個生日到來之際,無論你身處世界何方🙆🏼♂️,讓我們一起對她說:
西南聯大🧵,生日快樂!
————————————————————
參考資料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史料 · 總覽卷》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史料 · 會議記錄卷》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
《西南聯合大學九周年校慶紀念特刊》
《剛毅堅卓未央歌——西南聯大精神漫筆》
《回憶西南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