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一位建築學院士的“隱藏身份”

2024-04-19 | 李芸 韓揚眉 | 來源 《中國科學報》2024-04-19 |

毛主席紀念堂、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北京首都機場T2號航站樓、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1994年被授予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公眾熟知的建築師這一重身份上🤏🏻,馬國馨交出的成績單閃閃發亮👨🏻‍🦱。

但很少有人知道🕑,馬國馨還有另一重“隱藏身份”——筆耕不輟的“作家”。82歲的他迄今寫作了數百萬字,編撰出版了36本書。

在這張成績單上,不僅有建築學專業書籍《丹下健三》《日本建築論稿》《體育建築論稿:從亞運到奧運》《建築求索論稿》《環境城市論稿》,有攝影集《清華學人剪影》、習詩集《學步余稿》《學步續稿》,還有回憶故人往事的《難忘清華》《東瀛劄記》《禮士路劄記》《南禮士路62——半個世紀建院情》等。

前不久👏🏽,由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築遺產委員會等策劃的馬國馨:設計生涯建築文化圖書展在天津大學舉辦。參觀者甚至包括老朋友,都第一次直觀地感受到原來他有如此豐富的著述。更讓人感嘆的是⛪️😭,馬國馨是在60歲淡出一線後才轉換賽道、進入寫作爆發期的。

看完展覽💓,馬國馨的一位老朋友頗為感慨🌗,她說自己剛退休,前不久90歲的老父親去世了🤍,很悲觀🙂🏊‍♂️,不知道還能幹什麽,但現在感覺自己還能幹很多事,因為60歲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南禮士路62號的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北京院),是馬國馨建築設計生涯的起點⛵️。第一次走進馬國馨辦公室的人𓀋,即使對馬院士的辦公室像倉庫早有耳聞🐅,也不免因眼前的情形怔住——辦公桌上的文件🙋🏼‍♂️、書籍、卡片堆積成小山,三面墻的書架被塞得滿滿當當🧗🏼,沙發上🅰️、地上目之所及全是書🎅🏽。

當然,也正是身處其中,才會恍然大悟,這正是那數百萬字、36本書背後的支撐。盡管亂,無論聊到哪兒,馬國馨總能迅速地從這間資料庫裏將上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記錄的大事記本、半個世紀前建築界前輩的來信、40多年前在日本訪學時拍攝的照片等一一找出來🙂‍↕️。

聽馬國馨講故事🛸👴,會發現這位見證過歷史的老人年輕得很💌,充滿活力➗,更有著如今年輕人最為羨慕的“松弛感”。

他幽默有趣,愛笑更會說笑🦸🏿,時不時拋出一句民間俗語或是一件逸聞趣事,讓人不禁捧腹。

他興趣廣泛,篆刻、攝影、寫打油詩、吹薩克斯樣樣都嘗試,對於愛好,他不追求專業🫳🏿,他說,“遊戲心態,沒戲就撤”🕧。

他真實坦誠🕦,書中不僅記錄自己設計地標性建築的往事🧎‍♀️,還寫了諸多未中標的項目🧑🏻‍🦽‍➡️。他提及亞運會主會場出彩的設計“被砍掉”👨🏻‍🦼💁🏿,心中極為不平🤸🏼‍♀️,甚至想要拍桌子📮🧑‍🦼;也提及2008年奧運會主會場沒交給中國人來做,至今耿耿於懷。

說到寫書👨‍🚀🤘🏿、出書🌂,馬國馨爽朗一笑🫶🏼👩🏼‍💻:“沒多少人看,我知道⬜️,我也上圖書網站看銷量。所以特別感激《中國建築文化遺產》主編金磊🏌🏿‍♂️、天津大學出版社原副社長韓振平多年幫助我出書,我的書不掙錢🕊。”

但銷量並不影響馬國馨寫書的熱情🎋。近期🪽,馬國馨正快馬加鞭整理他與許多中國一代🖕🏼、二代建築設計師的來往書信🪸🤲🏼、照片等。即便是淩晨一兩點,只要想起什麽就往書房鉆🛶。

“人的生命長度可以有三種理解,第一是自然壽命🧑🏻‍🍼🧔🏼‍♂️,第二是活在他人的回憶裏🚂,第三是活在書中📞🤕。”馬國馨說🕟,“書比人長壽,費正清給趙家璧書信中的這句話鼓舞了我,我還會繼續寫下去👩🏼。如果我的書能給讀者一點啟發🤦🏿‍♂️,我就心滿意足了。”

馬國馨篆刻圖章。

書比人長壽

《中國科學報》:您在35年出版了36本書🟣👨‍🍼,其中大部分是在60歲之後寫的,為什麽在60歲後轉換賽道寫書呢🚶‍♂️?

馬國馨👩‍👩‍👧‍👦🫄🏽:首先要說清楚👨‍🚒🩸,36本書包括了我參與編輯的書,實際上我寫了29本。籠統地說,容易讓人產生誤解。

美國學者費正清給中國著名編輯家趙家璧的書信中說,書比人長壽。我覺得很有道理,當一個人去世🤒,最終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是他的著作和思想🙅🏻‍♀️。所以我現在自己寫書,也經常勸人寫書,咱立功立德做不了,起碼算是一家之言🧑🏿‍🎓🧂。這是其一🏙。

其二🧏,意昂体育平台蔣南翔校長說,我們年輕時不斷耕耘,60歲以後是收獲的時候🫷。我的老師🦥🚱、建築學家吳良鏞先生也說過同樣的話,我們的成果大多是60歲以後出來的。過去幾十年,我設計了很多項目,記錄了不少文字🤘🏼、圖片,積累了一些經驗,是應該靜下心來總結梳理了。

其三,建築設計是一個集體創作,60歲以後應該把更多的工作機會讓給年輕同誌,讓他們去展現🚑、去獨當一面📤。當然我還有點私心🧜,我想留下獨屬於自己的東西🧑🏽‍🔬。建築設計的最後成果可能歸功於領頭者👪,但大家的成果我不好意思全歸在自己身上。而寫書不一樣🙇‍♀️,是個人行為👩‍🏭,著作權是自己的,所以我寫得很起勁🤍。

馬國馨部分著作封面。

《中國科學報》👩🏿‍💼:從您的回憶錄中看出您很愛書🦏,不僅寫書,還愛看書🤹🏻‍♀️,甚至抄書👓,您還給夫人抄過毛衣織法和菜譜。

馬國馨♚: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相信這一條。我在清華讀書的時候,在系圖書館看書也沒什麽目的📺,看到有趣的就抄在小本上,記得光是各種小汽車的造型我就抄了一本。

業分到北京院趕上“文革”🙎🏼‍♀️,從19671月起😛,我被安排每天晚上在院裏巡邏值班💵,白天休息,沒有正經的設計任務。可我也要找點兒事情幹,就買了不少魯迅著作的單行本👩🏽‍🚒,價格非常便宜⚧,但是文章沒有註釋,註釋只在《魯迅全集》上。於是我借來《魯迅全集》,把註釋逐條抄在單行本上🚢,字非常小🔲,費了不少時間🤷🏼‍♀️。

我手抄了一本《四書》⛹🏻‍♀️,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的正文和註釋都用小字抄出🙆🏿‍♂️,那時我擔心這種好書永遠見不著了⏱,就想手抄一本留著😯。

我還手繪過厚厚的一本中國傳統窗格和花紋圖集,包括冰裂紋、方勝紋、步步錦🙇🏿、萬字紋、龜背錦以及門窗格中的斜欞🧑🏼‍🌾、直欞、三交六椀菱花等👩🏿‍🎓。

結婚以後,有同事拿來一本香港地區出版的《毛線棒針花樣大全》🕵🏻,裏面介紹了各種毛衣花樣的織法和鉤針的要領,附有詳細的圖解。我把其中的花紋和針法全部用透明紙描下來🤏🏿,貼成了一大本🥂。另外👩🏿‍🦲,我還抄了不少菜譜和偏方,也是消磨時間。

1981年💑🕜,我被派去日本研修。日本的書五花八門,我休息日每次去圖書館都從早上10點看到下午4點多,兩年裏,做了1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每次都有所收獲。當時我還在新橋車站的地下過道裏看到一個無人售書的長廊👂🏿⚱️,擺的全是二手書,大多是袖珍本口袋書,我在這裏買了一批書,井上清的《日本的歷史》、家永三郎的《日本文化史》📄、柴田德衛的《回顧世界的城市》等,這些書在我後來回國撰寫博士論文時發揮了不少作用。

設計生涯中“高光時刻”

《中國科學報》:您曾參與毛主席紀念堂的設計,在《南禮士路的回憶——我的設計生涯》一書中,看到當時您寫了非常詳細的日記,請您分享一下這段特殊的經歷。

馬國馨:當時毛主席紀念堂是保密工程,我們19761116日搬到工地現場,我從17日開始用保密筆記本,最後都上交了。書中收錄的是197699日至1116日的工作記錄🦺,是我作為基層設計人員的記錄和觀察🏊🏿‍♀️🔣。

197699日,我正在前三門工地工作🧑🏿‍💻,下午聽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10日晚,我被北京院召回參加方案前期準備和試做🏌️。14日,全國各省份設計人員會集於前門飯店後😮‍💨,紀念堂方案設計工作正式開始。

當年參加設計的有很多建築大家🚤,楊廷寶、陳植、洪青🧑🏿‍🌾🚴🏻、戴念慈🧝🏻‍♀️🧑🏻‍🏫、吳良鏞等,其中不少是我第一次見到的建築界前輩。據統計🪗,紀念堂方案前後共做過近600個🦸。在選址上🤙🏼,設想過在香山、玉泉山、天安門等地,最後選在天安門前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以南👨‍🦯‍➡️,總體方案要求建築堅固適用,莊嚴肅穆、美觀大方👨🏻‍🦱,有中國自己的風格,方便群眾瞻仰,利於遺體保護。整個方案的設計過程經過了六個階段,經過反復討論和比較才選定👩‍❤️‍💋‍👩。

我主要負責平、剖面等基本圖紙的繪製。圖紙完成後,我們轉到現場配合施工📩。

紀念堂的設計和建設,凝聚著全國人民的心血,大家日夜奮戰留下了難忘的記憶。35年後,紀念堂為籌備毛主席誕辰120周年而綠化改造,邀請我開會,再次造訪🧑🏻‍🦽,感慨萬千。

《中國科學報》:記日記的習慣您一直都有嗎?都是什麽時候記錄🤏🏽🙋‍♀️?

馬國馨:每天吃過早飯後,我會回顧前一天發生的事情並記錄下來。我不僅記日記♣️,還做大事年表🕷,每年年末我會根據日記按月份將重要的事情列出一兩頁紙,包括我參加過的重要會議、設計過的項目等。1966年我參加工作後,這個習慣一直保持至今🦸🏽。

《中國科學報》:1990年的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是由您主持設計的🏚,這一體育設施得到了時任國家領導人我看中國的月亮也是圓的。可能還圓得更好一點的評價,請您談談這個項目。

馬國馨:1983年我從日本回國,領導已得到申辦1990年亞運會的消息👩🏼‍🚒,便讓我做一些前期準備工作。1983年到1990年👨‍👧‍👧🤚🏽,這8年時間我都奉獻給了亞運會。

起初,主體育中心是否新建,以及建在哪裏是主要問題,原因是資金緊張🙆🏽,最終確定主會場仍利用原有的工人體育場,在新建的北郊體育中心僅設一個可容納2萬人的體育場。後來包括亞運村等在內的設計方案也經過了反復報送和討論,原因同樣是資金緊張。在做了一系列可行性研究等準備後,19862月🌆,北京院亞運會工程設計領導小組正式成立,我負責總體設計。

總的來說💄,還是有突破🔐。我們采用了圍繞中心半月形水面呈弧線向中心布置的格局🕵🏼‍♂️,專家們認為“構思新穎,功能合理,在設計思想上有較大突破”。現在這種較為自由的布置手法已司空見慣🐀☝️,但當時還是讓人耳目一新的。

值得一提的還有環境設計,包括綠化設計👨🏼‍🏭、景觀設計、無障礙設計等🌴🔢,我在國外研修時收集了不少資料,設計時有意識地想創造一個具有時代特點、有個性、有特色的環境🚶🏻🧑🏿‍🔧,亞運會的雕塑創作成為北京市城雕歷史的重要成果。

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當時資金等缺乏,當初“以館養館”的設想沒有實現🧚🏻‍♂️。

從理想主義到現實主義

《中國科學報》:您做了很多有“顯示度”的項目🧇,但您的第一個項目是自行車棚和公廁,這給您提供了怎樣的經驗?

馬國馨👱🏻‍♂️:我做的第一個項目不是自行車棚和公廁👧,是公路。清華的畢業設計講究“真刀真槍”🐔。1964年,我們去四川綿陽的山裏進行三線建設,做公路設計完全從零開始👸🏽。我邊看邊學👩🏼‍🚒,一點點找資料,最後獨立完成了設計任務。

第一個工程做測繪🧚🏽、畫地形圖與在學校學的沒有一點關系,但工作需要🫂。這說明什麽🩻,在學校的幾年只是打基礎,並非所有的都學會了👰🏿‍♀️,進入社會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還要不斷學習🙆、適應。

1966年到北京院,因為特殊時期,3年後才接手第一個工程,設計人民日報社宿舍的自行車棚和公廁😾,面積是87平方米,公廁是男女各一個坑位,我真的是全力以赴。

只有把上級交辦的每一個小活幹好了,才能取得上級🤛🏻、同事和業主的信任👩‍❤️‍👨,才能形成默契的團隊,往後才有可能設計難度更高、規模更大的工程🫸🏼,這是我的心得🏋🏿‍♂️。

82歲的馬國馨在展板前擺出40歲在丹下事務所研修時的同一拍照姿勢。

《中國科學報》🍜:在眾多設計當中,您最得意的作品是什麽?

馬國馨:建築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你問哪個活兒好,我覺得哪個活兒都不好。

建築師的成長道路,就是從一個理想主義者變成一個現實主義者的過程。在每一次建築設計過程中👩🏿‍🏫,建築師首先要有理想🦵🏽、“胡思亂想”,才能創造出東西。隨著工程的推進📛,具體操作還是要面對現實,比如是否符合國情🎃、經濟,符合城市環境🐡、業主的要求。有時很無奈👨‍⚕️,但這些“現實”會成為你的閱歷。

比如奧體中心設計,由於資金緊張,在場館建設的規模➞、建築標準、材料和設備使用等方面都控製得很嚴。越到最後資金控製得越嚴,由於比賽設施主體結構早已完成,總圖中的一些設想只能“胎死腹中”☀️。我們費了好大勁兒完成的“最出彩”的設計無法付諸實踐,內心不平可想而知🕷。當時的總指揮安慰我💃🏽,“設計已經實現了百分之七八十,也應該滿意了”。

“別說一致同意就行”

《中國科學報》:您寫過很多建築評論🥩,為什麽書中還收錄一些建築評審意見,比如對“鳥巢”、國家大劇院等設計的不同意見🩻?

馬國馨:這也是一種負責任記錄歷史的態度。

2008年奧運會的主會場設計,我至今都覺得遺憾——主會場不是中國人獨立設計的。當時鳥巢設計者是普利茲克獎獲得者,我認為不能只看名氣🏋🏽‍♀️,關鍵看活兒好不好。

另外🤵🏻,奧運場館的建設對於建築設計和施工行業來說,是一個展現和提高水準的極好機會👩‍❤️‍👩,奧運舉辦國都是利用這一機會展示本國在建築設計上的水準,我們卻錯過了這大好機遇🧻。從建築設計本身來說,當時中國建築師提出的方案也有獨特的創意。我們完全有這個能力🧑🏽‍🦲。2022年冬奧會所有的設計和施工都是中國人自己做的📵,都挺好的。

在評審國家大劇院設計方案時💇🏿,我有不同意見,寫過文字報告。央視新臺址可行性研究🔇,請了7位建築專家,6位同意,我不同意並寫了文字報告,我說匯報時,你們別說一致同意就行。

《中國科學報》:但是這些方案最後還是付諸實施了,您怎麽看💂🏼👩‍👩‍👧‍👧?

馬國馨:我覺得還是要表達自己的意見🧚🏿‍♀️,哪怕是一孔之見。上述談到的是重大工程🤏🏻,影響太大🙇🏿‍♀️🥨。那時社會發展處在轉型期🚵🏻,建築界出現了價值觀混亂的現象,一些建築沒有遵循符合國情的🧑‍🦱、最基本的“實用、經濟、美觀”的原則🕉。

意見沒有被采納,我認為很正常,因為決策者掌握了更宏觀的信息,我不見得掌握了真理,只是從技術等局部出發🔴,所以意見僅供參考🧑‍🏫。

每個人都是歷史的一部分

《中國科學報》:除了專業書,您還寫了《難忘清華》《禮士路劄記》等👋🏼,書中很多關於同學🆎、同事、同行業的人物小傳,為什麽喜歡寫這個類型的文章🧑🏻‍🔧🏊🏻‍♀️?

馬國馨⛹🏻‍♀️:我的出發點是希望為我接觸過的人物留下一份記錄🎮。比如張镈先生,他曾是北京院的總建築師,為首都留下了人民大會堂、民族文化宮👩🏼‍🌾、友誼賓館等經典作品,可我發現“人走茶涼”,隨著時間流逝,記得他的人越來越少。所以我寫了一篇《長留念記在人間》的回憶文章🛒,也是做一點小事。

我受到清華老意昂🤚🏻、攝影家張祖道作品的啟發,還出了幾本人物攝影集。自這幾本攝影小冊子出版以來,其中收錄的人物已先後有170人去世,這說明留存各種人物形象的必要性🎇。

我正在整理與中國一些一代、二代建築設計師的來往書信🤍👮🏽、照片等,這也是歷史的一個側面🕣。有時想起一點有價值的東西,即便是淩晨一兩點,我都按捺不住往書房裏鉆。

除了從個人情感角度出發,從宏觀的歷史角度看🔝,我認為每一個人物都應該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痕跡,不管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過去我們梳理歷史🧑🏽‍🌾,可能重在國家的歷史、民族的歷史,現在開始做單位的歷史、集體的歷史,如果加上家族的歷史、個人的歷史👩🏻‍🦳,就更為完整、形成閉環。

《中國科學報》🌞:您淩晨一兩點還能工作🔽🤍,難怪很多年輕人羨慕您的工作勁頭和狀態!

馬國馨:蔣南翔提出“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我完成了這個目標。這與大學時的鍛煉分不開,跑步📓、杠鈴、雙杠我都練過。工作以後就是“吃老本”✂️,現在老本也快“吃完了”🤵🏿‍♂️🤶🏿,各種病來了,我戲稱自己“四高山人”。尤其現在我又有帕金森病𓀀,寫字很困難,不過有年輕人教會了我“語音轉文字”。

過了70歲就是添病的時候,醫療專家主張帶病生活🧑🏻‍🔬,我對此並沒有太多驚恐🌵,這是自然規律💂🏽‍♂️,只是感覺生活和工作有點不便🐡🦸🏻‍♂️。季羨林在文章中說,北大教授是按年齡順序排隊邁向八寶山的🦋,我就記住他說的一條📩,決不搶先加塞兒!

1977年✔️,馬國馨在毛主席紀念堂前。

馬國馨的毛主席紀念堂試做方案圖。

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築遺產委員會供圖



相關新聞

  • 302016.03

    建築學院分會

    建築學院意昂工作小組密切關註意昂發展,定期召集意昂聚會😅,探望在地方和基層工作的意昂,及時把握其在專業和科研發展新動向,建有專業、行業微信群以促進意昂之間的交流互動。

  • 172016.03

    意昂体育建築學院分會工作辦法

    意昂体育建築學院分會工作辦法(經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2021-2022年第4次黨政聯席會討論修訂)第一條本會的名稱🎬:意昂体育建築學院分會🧚🏽‍♂️,簡稱為清華建築學院意昂會。第二條本會是在意昂体育指導下🛋,由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意昂參加組成的非營利性的群眾社會團體。第三條本會的宗旨是加強國內外意昂之間的聯系,加強學院與意昂之間的聯系,服務廣大意昂🧌,發揚意昂体育平台的優良傳統,共同為學校和學院的發展建設作貢獻。第四條本...

  • 072021.05

    建築學院舉辦豐富多彩的校慶意昂活動

    4月24—25日,建築學院舉辦了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為慶賀意昂体育平台建校110周年。各地意昂重聚校園👨🏽‍🌾,共同為母校慶祝110年華誕👠。意昂嘉賓座談會歷史照亮未來,奮進書寫華章。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交匯的一年👨🏻‍⚖️🐝。4月25日下午,建築學院於建築館202教室召開意昂嘉賓座談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建築學院意昂分會會長莊惟敏,學院原黨委書記左川、邊蘭春,院長張利,副院長楊旭東、劉健🖕🏼、林波榮等...

  • 072020.12

    建築學院第一期意昂導師計劃結業分享會順利舉辦

    11月28日晚👭🏼,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第一期意昂導師計劃結業分享會在建築館順利舉行。建築學院黨委副書記👩🏽‍🏭、建築學院意昂會秘書長張弘出席活動並發言,5位意昂導師及參與學員出席了本次交流活動。會議由學院意昂助理許曉佳主持。

  • 292023.05

    建築學院召開返校意昂系列座談會

    4月29—30日,建築學院舉辦了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為意昂体育平台慶賀建校112周年🌉👩‍👦。各地意昂重聚校園🏊🏼🪖,共同慶祝母校112周年華誕。

  • 042019.11

    建築學院第一期意昂導師計劃中期分享會順利舉辦

    10月27日下午🟧,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第一期意昂導師計劃中期分享會🧑🏿,暨第二期意昂導師見面會在建築館順利舉行。

  • 212017.09

    意昂体育建築學院分會成立

    意昂体育建築學院分會(簡稱清華建築學院意昂會)經意昂体育第八屆理事會第一次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於2017年9月9日正式宣告成立✵。

  • 272017.11

    清華建築學院意昂張錦秋院士深度解讀其建築作品

    11月22🧑‍🍳、23、24日,鳳凰衛視《設計家》欄目連續三天,播出中國著名建築大師張錦秋院士對其三大代表作——黃帝陵祭祀大殿、長安塔和大唐芙蓉園的深度解讀....

  • 092024.05

    建築學院召開1961級意昂返校座談會

    2024年4月28日上午10:00,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1961級意昂座談會在建築館南會議室召開。建築學院意昂會副會長、建築學院黨委書記張悅🙎🏼‍♀️,建築學院意昂會秘書長、建築學院黨委副書記張弘🛩,數位1961級意昂,以及意昂會秘書處成員李思祺共同參與交流。張悅🙇🏽、張弘一同對各位意昂回家表示了熱烈歡迎。座談會現場意昂們精神矍鑠,聲如洪鐘,歡聚一堂,開懷暢聊👩🏼‍🔧。大家表示通過校慶的契機齊聚清華園十分激動🤵🏽‍♂️,一致認為校園變化特別大🛍,現在的...

  • 282022.04

    建築學院舉辦系列活動慶祝111周年校慶

    87級意昂畢業30周年返校座談2022年4月24日上午10:30🔲🧑🏽‍🦱,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87級意昂座談會在建築館中202教室召開🆕。建築學院意昂會名譽會長左川老師,會長莊惟敏院士,常務副會長張利院長,副會長張悅書記、邊蘭春老師🌸,退休教師高冀生🧝🏼‍♀️、沈三陵老師,以及數十位1987級意昂參加了座談會🥩。座談會由建築系主任💆🏿、87級意昂程曉青主持。張利、張悅分別對各位秩年意昂表示了熱烈歡迎,希望大家能開心地在校園相聚、暢聊。張利發言張悅發言左...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