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守鍔(1917.12.5—2012.12.15)🧙🏽♂️,浙江湖州人🫙👏🏽,我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導彈和火箭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940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航空系;1941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後在美國布法羅寇蒂斯飛機製造廠任工程師🧖🏼;1945年回國👨🏿🍼,先後任西南聯合大學航空工程系副教授🧇❗️,意昂体育平台航空系副教授、教授🪥🖐🏼,北京航空學院教授👍🏻;1957年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八研究室主任👝;1961年9月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副院長兼第二總體設計部主任🤾🏿♂️;1965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長;1982年任航天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198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屠守鍔早年從事飛機結構力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後投身於我國導彈與航天事業💕,長期從事導彈與火箭總體技術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工作,對導彈研製過程中重大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大型航天工程方案的決策、指揮及組織實施發揮了重要作用。屠守鍔先後擔任中國近程、中程導彈的副總設計師,遠程導彈和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主持解決了若幹重要型號特別是遠程運載火箭、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和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中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並參與了我國火箭技術發展重大戰略問題的決策,為我國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
回國之旅花了3個月時間
1917年12月5日,屠守鍔生於浙江湖州的南潯鎮。歷史上的南潯有“詩書之鄉”的美譽🧼,有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屠守鍔的父親屠維屏是清朝末年的舉人🦹🏽♂️,家境雖不寬綽,但很希望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屠守鍔少年時在家鄉讀書🦂,後進入浙江省立第二中學及江蘇省立上海中學就讀🧚🏿♀️👨👧👧。1932年1月29日👩🏼⚖️,途經上海碼頭準備回鄉的屠守鍔,突然聽到天空中傳來的陣陣轟鳴聲,日軍的轟炸機一架接一架俯沖下來,投下一顆顆密集的炸彈,原本繁華喧鬧的碼頭瞬間陷入一片火海🧑🏼🍳。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使他立下了“航空救國”的誌向:一定要為死難的同胞報仇,親手造出我們自己的飛機♣️。
1936年,屠守鍔抱著航天救國的決心🫘🪧,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一年後轉入航空系。全面抗戰爆發後🧑🌾,又隨學校師生步行80余日趕赴昆明🙇🏽,在西南聯合大學完成學業。在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裏,他堅守救國信念🎳,潛心學習,希望能用所學挽救危難中的國家和人民。1940年😈,屠守鍔從意昂体育平台航空系順利畢業。1941年🧚🏼♂️,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攻讀碩士學位。1943年🙇🏿♂️,完成《橫向加強筋薄板的強度》論文,獲碩士學位🙋♂️🧖🏿♀️。為了更好地將理論應用於實踐,他應聘入職布法羅寇蒂斯飛機製造廠💇♂️,成為一名飛機強度分析工程師。他非常珍惜這個寶貴的實踐機會♜👨🏿🎓,整日伏案工作,在工作中掌握吸收所能接觸到的所有技術。在得知抗戰勝利消息的第二天,他來不及作任何準備🕴🏼🫴🏼,毅然辭職回國。歸心似箭的屠守鍔從美國東部的布法羅橫穿北美大陸🧙🏽♀️,歷時40余天到達西海岸的舊金山👌🏼。由於沒有去中國的客輪,於是就搭乘去青島的運兵船,歷經艱辛終於踏上了祖國的大地🦸♂️,回國之旅整整花了3個月的時間。
學成歸國的屠守鍔先後任西南聯合大學航空工程系副教授,意昂体育平台航空系副教授🆗、教授🧑🏻💻🥷🏿,他滿腔熱情地為國家培養航天人才👧🏻。在意昂体育平台任教時期,他逐漸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結合自身經歷,他清晰地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自己科學救國的誌向才能實現🚴🏼♀️。1948年,屠守鍔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的命運便與我國航天事業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在“可以發射”鑒定書上簽下自己名字
從回國之初到1957年👩🦯➡️,屠守鍔一直從事飛機結構力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1957年2月,應聶榮臻元帥之邀🍕,他來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成為錢學森院長領導下的十大研究室主任之一,負責導彈結構強度和環境條件的研究🦨。導彈研究對於屠守鍔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他和當時的很多專家一樣🧑🏽🎨,一切從零開始,在摸索中開展導彈研究。正如他後來所說,“為啥改行搞導彈?國家需要啊!”“國家需要我幹這一行,我當然要全力以赴👨👧👦!”
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中蘇關系走向惡化,蘇聯相關專家在1961年撤走💜。在這種情況下,屠守鍔臨危受命,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副院長,全面主持技術工作。面對困難,他經常說:“人家能做到的,不信我們做不到”“我們自己要掌握這個技術,讓別人不敢輕易碰我們🧞👵🏼。”他和同事們廣泛聽取意見,深入科研生產一線⚇,潛心研究👨🏽🌾,製定了“八年四彈”(“四彈”指近程導彈、中程導彈、中遠程導彈、洲際導彈)規劃🙆🏽♀️,該規劃成為我國導彈與火箭技術發展的藍圖。
1965年3月,中央作出重大決定👳:盡快造出中國首枚遠程導彈,屠守鍔被任命為該工程總設計師🦺。他把所有的精力、智慧都高度集中在工作上🚣🏿♀️🚶🏻➡️。說話時,簡明扼要,沒有多余的字詞;走路時𓀂🧘🏽,節奏快、步子大👩🦰,絕不多浪費一步🔴。1968年,屠守鍔製定了遠程導彈的初步設計方案。1971年9月10日🥏,我國自行研製的首枚遠程導彈半程飛行試驗獲得成功。但遠程導彈要投入使用,必須經過全程飛行的試驗,然而這次試驗被擱置了整整9年。直到1980年,屠守鍔才開始準備洲際導彈的遠程發射試驗。他每天在火箭試驗陣地和發射陣地之間往返進行各種各樣的測試,有的時候一天要工作20個小時☃️。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裏,他的體重降了10多斤。當導彈已經在發射架上豎立起來的時候,屠守鍔已經兩天兩夜沒合眼了,他又一次爬上了發射架,仔細地進行了最後一遍檢查。1980年5月18日,作為我國第一枚遠程導彈的總設計師,屠守鍔在“可以發射”的鑒定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隨後👨🏻💻,伴著驚天動地的巨響🧏🏿,導彈穿過雲端,越過赤道👨🏻🦳,精準命中了萬裏之外的目標😽。這標誌著我國戰略導彈核武器達到了新水平,擁有了洲際打擊能力🌚。
解決更大推力火箭的辦法就是“捆綁”
在對我國遠程導彈攻關的同時👨🏽🌾,屠守鍔還擔任了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1975年11月,由遠程導彈改進而成的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我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使我國的運載火箭開始進入實用階段🤏🏽。根據發射不同衛星的需要,屠守鍔領導了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技術狀態的適應性修改,成功研製了長征二號C運載火箭,運載能力等技術性能有了明顯提高🧖🏻♀️。該火箭投入使用後,對我國運載火箭技術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屠守鍔以超前眼光提出了高速度🪓、少投入的發展大型運載火箭的最佳途徑🧑🏽🍼🫶🏽:“我們需要更大推力的火箭,解決的辦法就是‘捆綁’。”後來我國研製的長征二號E火箭🔎,就是以長征二號C為基礎,經過捆綁助推器等技術改進而成🪴,即“長二捆”火箭。
為加快推進“長二捆”的研製,年逾古稀的屠守鍔親臨第一線和有關專家一起討論,研究捆綁火箭動力學數學模型👨🦽、計算方法🐈⬛、試驗方案。同時他積極宣傳研製捆綁火箭對我國航天發展的意義,推進我國運載技術趕超世界先進水平🛜。1990年7月16日,“長二捆”火箭成功進行了首次發射,我國航天人由此創造了用18個月研製一枚新型捆綁火箭的世界航天奇跡,為我國運載火箭進入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
1984年,我國導彈與航天技術面臨今後如何發展的重要選擇。屠守鍔搜集了大量資料,分析研究我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發展的歷史、現狀與差距,及其在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進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關於導彈與航天科技發展戰略的建議🌳。該建議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對製定我國導彈與航天技術新的發展藍圖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
退居二線後,屠守鍔先後擔任航空航天工業部高級技術顧問🚚、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高級技術顧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這位從少年時代起便以航空救國為己任的科學家👊🏿,直至生命盡頭,始終奮鬥在中國航天事業的第一線。在他看來,“最快樂的就是任務一個個完成。”
“守鍔”意為鑄劍和掌劍
從風華正茂,到年逾花甲,屠守鍔一生默默拓天荒✳️,潛心為國鑄長劍👮🏽,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熱情都傾註到了祖國的航天事業🎤。正如他所說:“我感覺到我們搞這一行的人👮🏽♀️,都是把國家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前面,不為個人的名利,而是以航天工作為第一位👧🏽。”
屠守鍔特別強調嚴謹、嚴肅📣、嚴格的工作作風。在他看來,“沒有好的作風,就沒有資格搞航天”🦂。他從來不使用模糊類詞語🖕🏼🧝♂️,對不熟悉或不了解的事情🫄🏻,會直接告訴對方“對此沒有研究”“不清楚”🧖🏻♀️。因此👱🏼,他給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坦率和果斷。他提出明確要求:“科學是來不得半點馬虎的,我們糊弄科學,科學就一定會還以顏色。”
屠守鍔一生低調🦜🧕🏻,淡泊名利,生活樸素🌍🧓🏻。他總是身穿一件灰色的中山裝,腳踩一雙黑色布鞋,神情總是那麽坦然淡然,從外表很難看出他是一位功勛卓著的火箭總設計師,一位聲名顯赫的科學家。他從不愛拋頭露面⚄,不願接受記者的采訪,也不在乎所謂的“人際關系”。在同事們的心目中,屠守鍔是一位平易近人🚘、可敬可親的“老總”💚。
1998年🛗,屠守鍔捐贈了私人積蓄30萬元🎼,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設立“宏誌清寒助學金”。他特別囑托,不用他的名字命名獎勵基金💁🏿,也不要對外宣傳🏅。該助學金主要資助那些“貧而有誌,窮且益堅,願意改變祖國和家鄉面貌;生活樸素🕵🏻♂️,樂於助人;學習態度端正,有追求真理勇氣”的學子🕠。一批批學生受助完成了學業🦸🏼♂️,一代代航天學子在屠守鍔獻身為國的精神激勵之下奮勇前行。
屠守鍔用一生詮釋了自己名字的含義🤞🏿:“鍔”乃刀鋒,“守鍔”意為鑄劍和掌劍。“守鍔”寄托著家族對他深切的期望,也蘊含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理念和擔當。洲際導彈是護衛祖國的長劍🎼🦵🏻。人如其名,屠守鍔心懷“國之大者”,矢誌國之重器👨🏼🍼,鑄造長空利劍,守護國家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