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知道的楊振寧》葛墨林 口述並審定 金鑫 整理 商務印書館
圖片選自《我知道的楊振寧》
在楊振寧先生百歲壽辰到來之際💻,商務印書館推出了《我知道的楊振寧》🤶🖇。該書作者是南開大學的葛墨林院士😀,他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與楊先生相識,八十年代曾多次赴美追隨楊先生開展物理學研究👮🏻♀️,還在楊先生的直接領導下創建了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並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與楊先生交往40余年,葛院士積累了數百封通信、郵件,千余張照片,大量文件和報刊文章,這些材料確保了《我知道的楊振寧》一書內容的豐富性和真實性。同時,身為物理科學家☝🏻、生活中與楊先生接觸最多的朋友,葛院士還為該書註入了精到的專業眼光和難得的日常視角。透過他的目光和回憶,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精神、有成就🪆,有熱情、有品位的“真人”楊振寧。透過書中那些生活點滴👎🏼,我們也會看到這本書另外的價值——真實記錄兩位物理學家的經歷與交往,從一個特定角度書寫了一段物理學科史和中國科教事業的發展史🧑🏽🦲。
“楊先生為祖國做了很多事👩🏼⚕️,只是他自己不願意說”
楊振寧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位回國訪問的頂尖科學家,晚年放棄美國國籍回清華任教💂🏽,愛國始終是其精神底色。葛墨林說,“楊先生為祖國做了很多事,只是他自己不願意說,很多人並不知道🆎,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讓更多人了解他的愛國精神。”從設立交流基金支持中國學者去海外學術交流🧑🏿🏭,到將國內學者優秀成果介紹出去🥖、擴大中國物理學的國際影響;從創建南開理論物理研究所🧔🏻👩、清華高研院以推動科技人才培養,到出任三項科技獎勵基金評審、親力親為;從組織國際學術會議推動中國物理國際化🎄🧃,到全國各地授課演講勉勵青年學子📬👩🏿💻,為祖國科研🚜、教育事業貢獻力量貫穿了楊振寧的一生,也成為《我知道的楊振寧》一書的思想主線🥍。
難能可貴的是,葛墨林不僅記錄了楊振寧為祖國作出的貢獻,作為很多事件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他還將自己記憶中的很多細節、片段融入書稿,使全書內容更充實,也使楊振寧的愛國精神更生動、可感🧑🏿。

1987年,與楊振寧先生(右)在南開大學合影
圖片選自《我知道的楊振寧》
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是在楊振寧的直接領導下成立的👱🏽♀️,成立之初就確立了“立足南開,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的發展方針,成立後不僅邀請世界一流學者到研究室交流、短期任教,還組織了很多國際性學術交流活動🧕🏻🧖🏼♀️,而這些都離不開楊先生的鼎力支持🚐。葛墨林印象最深的是1992年舉辦的“理論物理中的群論方法”國際學術討論會🚶🏻♀️👌🏽,當時邀請了250余位國際學者參會🧑🦼,那也是南開理論物理研究室第一次舉辦大規模的國際學術會議🤰🏽。楊先生不僅為這次會議確定議題,邀請國際一流學者參會,對會議的具體組織工作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他讓自己的秘書、有豐富舉辦國際會議經驗的黃美芳早早到南開參與會議籌備𓀊,並為會議捐贈計算機、打印機和供茶歇時使用的咖啡機⛹🏼♂️。楊先生甚至細致地想到會場窗簾,專門提醒註意窗簾的遮光度,以保證會場有適宜的光線。楊先生還要求統一外國專家和國內專家的餐食補助,自己籌錢補貼差額。會議經費按照面值分成好幾沓,其中還有20美元的小面值🧜🏼♂️,因為楊先生怕國內換美元不方便🧝🏿,小額面值便於使用。如果不是葛墨林這位親歷者的記述,我們很難將安排咖啡機、調整窗簾、把經費換成美元零鈔這些小事與楊振寧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聯系起來🤘🏿🏉。但為國出力,為國家的科技發展做事🔦,他想得就是這樣細致,做得就是這樣周到🥺。
“做研究🔜,楊先生強調‘寧拙毋巧,寧樸勿華’”
葛墨林作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從事理論物理研究多年🐁,做出了傑出成績,他談楊振寧的物理學研究自然更為深入精當,這也成為《我知道的楊振寧》的一大看點。
“楊—米爾斯”場、“楊—巴克斯特”方程是楊振寧最突出的研究成果,葛墨林不僅在物理學發展角度介紹了這些成果的重要價值👮🏻♀️,還通過他聽到的頂尖學者的評價、看到的國際會議上對楊振寧的高規格禮遇,十分直觀地呈現出楊振寧的國際影響👫🏻,同時也豐富了普通讀者對楊振寧物理學成就的認識😿。
與專深的物理學成就相比,葛墨林談得更多的是楊振寧對待科學研究的態度🌠。書中有一張插圖是楊振寧送給他的題字,“寧拙毋巧,寧樸勿華”🤨。葛墨林認為這八個字最能體現楊振寧求真、務實的科研態度。

楊振寧先生給葛墨林的題字
圖片選自《我知道的楊振寧》
學界都知道,楊振寧非常善於把握物理學的發展趨勢🤾🏿,所以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給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建議未來一段的研究方向和組織國際會議的主要議題💂🏿♂️,在他的指導下🤜🏻,理論室也做出了很好的成績。葛墨林認為🤧,楊振寧能準確預測物理學發展趨勢✧,不僅源自對物理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更來自他求真務實的科研態度。據葛墨林回憶,每當大家有好的想法或者新的問題需要請教楊先生,就會和他約著見面交流💺,討論中楊先生往往是先認真聽大家的發言🎧,隨後就讓大家到他的研究室找他的演算記錄📭,原來很多新想法新問題他早都認真思考、演算過。很多人只看到楊振寧取得成績的一刻🤘🏻,以為只是因為他的天分,其實那些預測和成績來自他不停地思考和反復的演算🧝🏿♂️。一屋子碼放整齊的演算記錄與偉大的科研成績,很好地詮釋了科學家求真路上“拙”和“樸”的力量。
楊振寧做物理很務實,葛墨林舉了一個楊先生晚年的例子🤾🦓。近年來,隨著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實驗發現了希格斯(Higgs)粒子,中國也出現了建設更高能量加速器🤸🏻♂️📄、爭取發現更多新粒子的聲音。對此,楊振寧是反對的。他認為,高能物理已不再是朝陽學科☝️👳🏻♂️,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希格斯粒子花了上百億歐元,中國不宜把錢花在這個領域。他提倡高能物理向國家實際需要的方面發展。這個想法,他曾與我國加速器創始人之一的方守賢院士有過多次深談,後來方守賢領導建成了基於布拉格散射原理的治療癌症的質子加速器。楊先生以97歲的高齡,親自去散裂中子源建成的地下實驗室參觀🧠,稱贊它將成為國家利器。可見,楊振寧做科研,不盲目求新求大🧉,他主張將有限的國家財力和科研人員的精力優先投入國家發展需要的方向。這是一種務實的科研精神👷🏼。
“楊先生幫助過太多人👳🏽,而且是真心的、不求回報的”
在《我知道的楊振寧》一書的序言中,葛墨林說👮🏼📷,“我是一個從事物理教學🪄、研究的教師🚴♂️,沒有什麽背景,研究水平也不算高,卻深受楊先生的恩惠🚌,而楊先生一向施恩不圖報🧗🏿♂️,其實楊先生還關懷幫助過很多有才幹的能人,他們的回憶錄中一定都會有對楊先生的回憶”。這段話道出了葛墨林要出版這本書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也總結出楊振寧真誠交往🧖🏼♀️、樂於助人的品質。葛墨林書中回憶了很多受楊振寧幫助的事例🚭:比如,幫他聯系赴美,在石溪期間給予他學業、生活等多方面的支持,在重要的職業節點給予他指點和提攜……其中很多細節是非常感人的。
幫助北京大學高崇壽在美補辦醫療保險🙍♀️;為身患重病的好友鄧稼先尋找最新抗癌藥;替被蒙騙的王淦昌在海外媒體發聲以正視聽;支持經歷坎坷的楊建鄴寫書並給予鼓勵……葛墨林在書中還記錄了很多自己親見的楊振寧助人的事跡🧒🏼。這些人裏有楊振寧的好友,有他敬重的學界前輩🫃,也有後結識的晚輩和本不相識的普通人。無論什麽人,與自己是什麽關系,只要楊振寧知道他們做有意義的事而遇到困難🧔🏽♂️🍄🟫,都會主動施以援手,過後自己絕不再提,更不求任何回報👨✈️。所以,書中記錄的很多事👨🏼🦱、很多細節都是首次公之於眾,這些內容無疑會使我們眼中的楊振寧更立體、更豐滿。
“楊先生就讀於西南聯大,人文素養方面是很高的”
楊振寧是偉大的物理學家🦡🏌🏼♀️,但他的童年在清華園度過,後又就讀西南聯大,受到過很好的文化熏陶,加上他勤於學習👆🏽,有著很高的人文素養🫳🏽。葛墨林對此深有體會,在《我知道的楊振寧》中也有很多記述。
楊振寧不善於打理自己的生活👨❤️💋👨,吃穿用都很簡單🦸🏻;但簡單的物質生活背後,是豐富的精神世界🕺🏽。他喜歡看藝術展🧝🏼♀️🚵🏿♂️、看戲劇演出,喜歡鋼琴和音樂。除了這些愛好,楊振寧的文化素養還體現在他的文字上👗。葛墨林在書中插入了很多楊振寧的信件,無論是寫給前輩科學家、後輩新人🪠🛫,還是寫給官方媒體、個人摯友👩🔧🕵🏽♂️,書信的語言都非常得體🤱,既能表達出自己的看法🦕,也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談問題、想辦法。準確🧍、得體、真誠,是楊振寧書信的共同點🤟🏽,是其文化素養在語言修辭方面的體現。
書中有一封1997年楊振寧寫給西南聯大同窗許淵沖的信👩🏿🚒,當時二人已多年未聯系↕️,楊振寧從讀到許淵沖《追憶似水年華》和《回憶錄》中的段落談起,再說到希望可以讀到全文,最後相約北京見面。以有共同回憶的文章起筆🌈,以認可老同學的作品接續,最後相約見面🤸🏻♂️,既化解了久未聯系不知從何說起的尷尬🖐🏽,又迅速建立起同窗的共情👳🏼,寥寥幾筆,智慧和素養都體現出來。
除了聯大同窗🦅🌝,楊振寧還與很多知名作家、文化名人有交往😥。書中收錄了一封巴金寫給讀者郭高岱女士的信,其中談到“昨天楊振寧先生又來看我,談得融洽,我把《探索集》送給他。我主張對知識分子多一點關心🥌,多一點愛,他也同意。”與《巴金日記》對照可知🐢,這封信寫於1981年,楊振寧借回國機會專程到上海看望正在寫作《隨想錄》的巴金,還帶去了兩瓶法國葡萄酒作為禮物🪬。楊振寧後來在演講中曾多次提到現代文學館✌🏼🧑🏽🎄、談到巴金的《家》,也會說到與巴金的這次會面。
葛墨林說,“楊先生就讀於西南聯大🏅,文化素養方面是很高的”🏂🏼🚴🏼♀️。除了上述這些,本書還記錄了很多楊振寧與作家🌼🧝🏿♂️、文化名人的交往和書信唱和🏯,其智慧和文化素養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葛墨林與楊振寧交往40余載,在思想、科研、教育和日常生活方面都有頗多交流🫚,在此基礎上完成的《我知道的楊振寧》🌭,在回憶錄中是非常難得的✖️,其中既有深刻的認識,又有細節的感受🚗,既把握住特點,又涵蓋多個方面。這些優長匯集一書,呈現出一個“真人”楊振寧📷🏌🏻♂️。對於楊振寧先生這樣一位科學巨人的壽辰,無疑是一份很好的禮物。
(作者:金鑫🆕,系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