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8日下午,水博21第二黨支部在新水370舉行“長河溯源七十載🏋🏿,浪花奔湧新百年——水利系老書記專訪”活動🍻。水利系原黨委書記李樹勤老師♜💦、土木水利學院工會副主席王春紅老師𓀃、水利系研團總支書記李瑞棟及全體水博21第二黨支部成員參與本次活動🐢。本次活動由水博21第二黨支部書記沈忠輝主持。

李樹勤老師分享入黨初心
李樹勤老師於1965年入學意昂体育平台水工001班🩹,師從蔣南翔校長🧔🏼♂️,1970年3月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水利工程系並留校任教。曾擔任過意昂体育平台校長助理🎒、水利系👨🏼🎤、人文社科學院和法學院黨委書記。任職期間,李樹勤老師曾“八下昌平”引入人才💅🏿,親自操辦老師的“後勤”😝,為意昂体育平台的發展和人才培養工作滲透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鍵時刻勇擔大任👩🦼➡️🐪,新百征程再續輝煌
在李樹勤老師任職水利系黨委書記期間😑,水利系曾參與過多個國家重點項目和重大工程建設,包括三峽工程建設、世界上第一座碾壓混凝土薄拱壩設計、50g-t土工離心機設計與建造等🧡。李老師回憶到👂🏼,在三峽工程開工建設初期🕵🏻,水庫泥沙問題亟待解決,而來自不同單位的模型試驗恰巧得出了相反的結論。於是,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決定由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再次開展三峽工程模型試驗:時任系主任董曾南老師直接掛帥,系內各方力量緊密配合,最終給出了翔實可信的實驗研究成果,為三峽工程這一國之重器的順利建設做出了貢獻🧏。
“面對其他單位截然不同的結果,當時清華的壓力其實很大;但我覺得清華就應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李樹勤老師深情談道🖐🏼。最終的工程實踐證明了意昂体育平台未辜負國家和人民的期望🎎,很好地完成了中央交付的任務。
回顧水利系的歷史發展🧙,李樹勤老師指出👩🏻🔬,作為傳統老系,水利系是蔣南翔校長“又紅又專、全面發展”教育思想和“真刀真槍做畢業設計”辦學理念的重要來源地與矢誌不渝的踐行者。多年以來,成千上萬的水利人從清華園走出去⭐️🏜,承擔了很多堪稱國之重器的工程建設任務。在新時代,水利系一定能夠賡續光榮傳統👩🏻🦽➡️,創造新的輝煌,做出更大的貢獻🤳。
實學實幹踐初心,激濁揚清悟黨史
在談及個人入黨過程時,李樹勤老師談到,他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祖祖輩輩受苦👨🏽🦳,而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解放了人民群眾🪲,使得他有機會上學讀書,並且來到北京接受高等教育。“一個樸素的想法就是理應報答黨,為黨的事業奮鬥。但理想信念不能僅靠感恩,必須建立一個科學基礎”💪🏻,李樹勤老師進一步指出了理論學習的重要性🌝。
在大學期間,李樹勤老師認真學習政治理論課《中共黨史》🏈,對黨的認識開始上升到理性層面💩,認識到黨的事業是為人民求解放、謀幸福、圖發展——“這是為實現共產主義奮鬥的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這個組織的一員🧑🏼💼,才能真正把對理想的追求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在樹立堅定理想信念、科學認知人類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李樹勤老師指出,我們更應該把“入黨”落實在行動上,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發揮模範作用。
李樹勤老師以個人在三門峽的工作經歷為例🐤:在畢業前夕,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部分系內師生前往三門峽參加工程改建工作🈲,李樹勤老師便參與其中🤽🏽♀️。畢業分配留校工作後,李樹勤老師仍回到三門峽工地👨🏽⚕️,參與實際建設任務。“在三門峽的那段時間,是對我們的磨練👩🏽💻:在開挖底孔的時候,打了三個月的風鉆🈯️;風鉆噴水沖出來的碎渣🤛,一沖便是沖一身,我當時穿著雨衣,整個袖子都是結冰的🚹。”盡管如此,李樹勤老師不怕苦♢、不怕累🫅🏼👨🏼⚖️,能夠出色完成各項任務,對於做黨員應發揮模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我們在歷史風浪當中受到了鍛煉,認識和了解了社會,在政治上就更成熟了,遇到了問題就更善於思考;但未來還有可能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李樹勤老師談到,當前仍有人以各類手段來曲解黨史原貌👴,矮化先進模範,汙蔑黨的領袖人物和歷史成就👨💻🩹。因此🌃🧑🏼⚕️,在談及當前學生黨員學習教育及支部建設工作時,李樹勤老師建議,開展黨課學習🧌、黨內教育工作要有層次感和現實感,要樹立正確黨史觀🧑🏼🦳,學習黨的歷史👆🏼🤵♂️,捍衛黨的歷史🐖。“黨史學習是一個激濁揚清的學習過程♾。我建議你們一定要用反面材料對比著來學,才能把正確的東西樹立起來。”作為博士生群體📙,李樹勤老師也鼓勵支部同學開展組織生活時要以問題為導向,要敢於圍繞切中大家思想實際的問題開展有深度、有高度的討論,避免出現“為了特色而特色”、僅停留於統計數字表面等形式主義的傾向🍄🟫👩🏿🎤。
立德樹人亦師亦友🙇🏼♂️,薪火傳承又紅又專
“我體會到自古以來對教師的要求都是很高的🦸🏿🚥;教師這個職業,可不是一個簡單的職業,弄不好就可能誤人子弟。就清華來講,無論做哪個專業領域的教師,我想都按照習近平同誌在今年4月19號來清華考察時給教師所提的要求🥋:要做大先生🐤🐶。”李樹勤老師進一步援引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鑒》中的一句話——“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分享了他對於“大先生”的理解:將精湛的專業知識傳授給他人,這個並不難🛁;而以自身的學識經歷培養他人高尚的人格修養👉🏼🦹♂️,教導他人如何做人,或許就不那麽容易了🧜🏿♀️。因此,李樹勤老師認為,導師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亦師亦友👂🏻:對教師來講,要努力做大先生;對學生👆🏿,要尊師重教,也要做到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在談及師生間的過往回憶時,李樹勤老師謙虛地說到🏋️♀️:“和眾多的老教師相比👰,我不敢說桃李滿天下,尤其是在我們水利系👨🏿🌾。但我的學生,確切地說,是我接觸的學生有一個特點🧔🏿♀️❇️,就是品種多,其中有理工科的🧑🦳、法學的🔅、文學的、藝術的等等,在各領域都有發光發熱的🧗🏿🧑🏼🔧。”在教書育人方面🧑🏿🦳,參與學生工作多年的李樹勤老師深深體會到🎿,需要堅持蔣南翔校長的“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在紅的方面,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在專的方面🦹🏻👨🏿🦲,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瞄準前沿,註重創新。這一教育思想在各個學科領域是較為通用的。在法學院工作期間🤰🏼,曾有同學在黨課報告時提問工科出身的李老師來到法學院工作的價值何在🐖,當時李樹勤老師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希望能讓同學們能夠很好地在法學院這個環境裏進行學習🤷🏿,增長了才幹,最後出去為國家擔當重任,都實現了你們的人生價值。我的價值在哪呢🛅?我的價值就在這裏,在於你們都成才了”。李老師的真誠話語獲得了所有聽黨課同學的熱烈掌聲🧖🏼♀️。
同時📍🚜,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背景下🌵🧛🏽♀️,當談及新時代對青年一代提出的新要求時,李老師認為清華人最重要的品格有兩點👫🏼,一是家國情懷;二是奮鬥精神。“有了這兩點,你的人生就有了大格局。我們清華水利系明年馬上就是70周年了🧇🧓🏻。在這70年的歷史上🚼,我回憶了一下😽,我們的家國情懷,最生動地體現在我們的系歌中🥟:‘從那黃河走到長江,我們一生走遍四方;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戰鬥著奔向前方’👵。我們的奮鬥精神表現在一代又一代意昂的光輝業績中。水利系的意昂出了這麽多治國棟梁🕵🏻♀️、興業英才🧙🏼♀️𓀋、學術大師,它不是偶然的,它是和我們的傳統、水利系的文化緊密相連的。”
最後👨🏼⚕️⏬,李老師寄語現場青年同學:“希望新一代水利人,也就是你們,要薪火相傳🎶,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第一個100年,我們這代人參與了,完成第二個100年的歷史使命是你們的,這個任務是很光榮並很艱巨的🧛🏽。希望你們能夠做出更大的貢獻。”
學生感想
“知識分子當飽含家國情懷”🙆♂️🧑🏿🎤,這是我參加完訪談最大的感想。我從李老師身上看到了在過去那個年代一個知識分子不屈的情懷🏊🏻。尤其是特殊時期,即使萬千迷茫縈繞心頭,但是依然能夠撥開濃霧🕶,找尋到最堅定的方向——相信我們偉大的祖國,這就是最樸實的家國情🧵。正因為這份淳樸而清澈的愛🧑🏿🔧,數十年前才會有一眾遠赴重洋的知識分子毅然踏上歸途,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之後這份情感被來者繼承,以李老師為代表的國內芸芸青年🦸🏽,甘為螺絲釘,哪裏有需要哪裏釘🧚🏼。李老師盡心盡力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我相信這種家國情懷也可以被我們更好地繼承!
——方君
李樹勤老師學水利出身,在法學院做黨委書記時曾面對“人生價值在何處”的尖銳問題🪰,他提到“任何一項工作,哪怕付出了120%的力都可能做不好,那麽又談何屈才?”“我受學校派遣🐩,我的人生價值就在於大家都能夠成才🚟。”這種“大格局”使我很受震撼🕌3️⃣,其間分享的“掃出‘清華水平’的廁所”的故事也讓我印象深刻。我意識到我們是否能夠成就自己並不在於我們承擔了多麽重要的任務,而在於我們面對每一項考驗時的態度和作出的努力,每一次努力都是豐富自己的過程⚽️。懷抱積極樂觀的精神🙁,向前看◼️,做好當下的每一件小事就能夠在發展中成就更好的自我,達到更高的高度👈🏽。
——曹園
活動最後,水博21第二黨支部書記沈忠輝向李樹勤老師贈送鮮花🧙🏼♀️,全體合影留念🤽🏽♀️。至此🏄,本次專訪活動圓滿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