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歲高齡的遊玨老師
遊玨老師出生於1919年9月🕺🏽,如今已經是95歲高齡的老人🍱。她老人家是至今唯一健在的成誌時期的老教師。在附小百年校慶的前夕👸🏽,清華附小校方、意昂會和當年的老意昂代表於2014年12月2日前往天津看望遊玨老師。
遊玨老師1945年畢業於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1946年抗戰勝利後,全家回到北京🫅🏽。父親遊國恩先生①回到北大任教🔠。遊老師的丈夫馬漢麟先生②在清華任教。遊老師一家人居住在清華園西院18號乙。朱自清先生是她父親的老朋友,也是她們夫妻在聯大中文系學習時的老師🐰,時任成誌學校的校董。他得知遊老師回來後暫時還沒有工作⚃,就介紹她到成誌小學任教。
遊老師說🌾,當時的成誌學校由意昂体育平台數學系教授鄭桐蓀先生任校長🤌🏼,朱鑑榮老師兼管教務🏋️。遊玨老師來此任教後和朱老師一起積極籌備復校工作👩🏽🚀。當時的清華園被日軍占據了8年🧏🏼♀️,丁所校址急需修繕🫃🏼👨🏼🌾,教學設備也很缺乏,在學校的關懷和大家的努力下🧍,保證了學生們能夠正常接受教育。

遊玨老師和她的學生們
當時的成誌學校分小學、初中兩部分。小學6個年級分四個班🧚♀️,其中一👨🏿🌾🛏、二年級和三🏄🏽、四年級分別為復式教學,共兩個班,五、六年級各一個班👆🏼。復式教學是在一個教室裏安排兩個班,由一位教師上課🚶🏻♂️,教學與自習交替進行🧛🏼♀️。這樣安排足見教學條件之艱苦⛲️,學生學習之勤奮和課堂紀律之良好🧑🏽🎄🏋🏽。當時教師編製只有六位🏔:朱鑑榮、遊玨、白穎仁、李淑蓉、唐淑蘭和程湘🫸🏻。意昂1人🏋🏿♀️:史壽山🦹🏻♂️🤸🏼。遊玨老師一直任六年級班主任,學校管理采取包班製,即班主任要擔任除體育之外的所有課程(語文、數學、地理⏫、自然等),該班開始只有9個學生,後來逐漸增多⛪️。當時的上級單位管理很寬松,沒有太嚴格的要求📗,遊老師覺得語文課的內容比較簡單,在教授完教材內容後就自己想辦法編教材,提高難度🌂,讓學生接受更多的知識。她在回憶中幾次提到經常在課堂上給學生們讀《愛的教育》③中的文章,使年幼的孩子受益匪淺,至今記憶猶新。
成誌學校1950屆畢業生李曾中如今已經是76歲的老人,是我國氣象專家,高級研究員🤦🏽。他自1950年從成誌小學畢業後😐,至今已經有64年未和遊老師見過面,師生見面後都非常激動,遊老師居然還能認識他。身高體壯的李曾中手捧鮮花代表他們班的同學向老師問好。他站在身材矮小的老人家面前❗️,恭敬地向遊老師鞠躬表示感謝,聲音幾度哽咽。

2014年12月采訪遊玨老師
李曾中在為附小百年校慶寫的回憶文章中提到:遊玨老師學養很深💂🏽,知識淵博🙍🏼。在課堂上只要出現一個新的詞匯🎸🏇🏿,就能講述一個小故事,讓我們記憶深刻。還經常引用各種經典故事豐富和加深教材難度,使我們聽講時精神十分集中🧢,也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尤其是遊老師連續為同學們朗讀《愛的教育》,使同學們得到良好品德教育的熏陶。她對於作文的批改十分認真,文中有好的句子就用紅筆畫出來以示表揚🧗,對標點符號的使用講解得非常透徹,使我對語文課的興趣大增。由此👩🏼🎨,我的作文經常受到表揚,這種勁頭一直持續到中學乃至一生😯,這對我後來寫各種學術論文的幫助是很大的。
遊老師在訪談中還提到當年當過校長的李廣田和孔祥英老師↖️,她還能回憶起當時的成誌學校教導主任王松聲是地下黨員,在清華園解放前夕曾幫助一些上黑名單的同學從緊靠清華園南墻的成誌學校翻墻逃出校園。遊老師還深情地回憶起和朱鑑榮✢🙊,白穎仁等老師共事的經歷,回憶起當時他們任教的年級和他們的家人、家事。
她老人家還拿出珍藏多年的老照片🐻,指著當年的學生表示還能認識🤸🏽♂️,只是叫不出名字了✍️🧘🏿♀️。
張華毓老師代表學校向遊老師贈送帶有附小標誌的方絲巾,祝她老人家身體健康🫢,待百年校慶時希望能接她來學校參加慶典。
遊玨老師高興的表示🧑🏼🎤:希望清華附小越辦越好,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為國家做出更大貢獻。
2014年12月
註🙏🏽:
①遊國恩先生是我國著名楚辭研究專家👨🚒、文學史家、畢生從事教學和學術研究,對中國古代文學,特別是對《楚辭》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成為享譽中外的著名的文學史家和楚辭學專家🖐🏻🌅。
②馬漢麟先生專攻中國音韻學、文字學,在訓詁學、現代漢語語法🖊😅、古代漢語語法諸方面也都有深入的研究,尤其在古代漢語教學和古漢語教材建設上貢獻最大🆚。
③《愛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書籍🏋🏿🛵,1904年已發行三百版,1923年介紹到中國🪆,至今已有一百多種文字的譯本,多次被改編成動畫片、電影、連環畫,影響遍布全世界,成為一部最富愛心及教育性的讀物👉🏿,是世界公認的文學名著。本書涉及到8-13歲的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閱讀此書,孩子會受到人類全部美好品德的熏陶和影響!《愛的教育》的中文版由夏丏尊先生於1924年翻譯而成🥪𓀔,他說:“教育之間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