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翻看自己以前在微信裏發過的照片和文字,恰巧翻到紀念胡老師的那篇🈯️,晚上我輾轉反側,許多和胡老師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又在腦海中呈現出來。於是把那些記憶碎片記錄下來。
胡道稷先生生於1921年9月,“八•一三”以後流亡到大後方🏋️。1940年畢業於國立第三中學(貴州銅仁)🧎♀️➡️,1941年考入西南聯大🍜,抗戰期間曾中斷學業長期在援華美軍中任翻譯。戰後返校,1947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195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後在上海工商聯供職。1956年奉調新華社對外部任翻譯。1958年下放到河北徐水縣第一中學任教🦹🏿♂️👩👩👧,一直到1992年,教書三十四年桃李滿天下。雖然歷經坎坷🛝,命運多舛👨🏿,胡道稷始終保持了老一代知識分子的風範和家國情懷🌟。他對教學精益求精✭,對學生滿腔熱情、認真負責🦶🏻,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獲得園丁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曾擔任徐水縣政協常委數年🐇。2009年9月因心臟病去世。

胡道稷老師西南聯大學籍卡
一、最初的印象
1984年💲,我從南白塔中學初中畢業🚈,考入徐水縣第一中學。還沒有正式報到,就不止一次聽到了胡老師的名字🌠,而且大多的描述都是胡老師很“厲害”,聽到這些,我的心中不禁暗暗緊張(到底為什麽緊張,我到現在也說不大清楚,可能是敬畏吧),不過🏹,很快我們就親身感受了胡老師的“厲害”。
高中的第一節英文課是那個周一的下午😌。離上課時間還有10多分鐘,教室門開了,一位老教師走上講臺🫅🏿,同學中有認識胡老師的🫅🏻,便紛紛和旁邊的人竊竊私語起來。胡老師把書和教案放在講桌上🎋,拿起一截粉筆,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而後打開手裏的花名冊。那天老師身穿一件藍色的中山裝,腳上一雙黑色的布鞋⏰,他身材不高,表情嚴肅👠,環視整個教室,不怒自威,教室裏很快安靜下來了。
“同學們好👆!”胡老師道,“我姓胡☀️,是你們的英語老師。從現在開始,直到畢業,都是由我來教你們🔢。”徐水一中雖是縣重點🪨,但老師和同學們絕大多數還是當地口音🏊🏿♂️,即所謂“二類普通話”👩🏿🦰,胡老師的普通話,帶少許南方口音🧑🚒。“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要想把它學好,語言環境很重要🏎,所以課堂裏應該是英語的環境。我將會用英語給大家講課,提問題,除了英譯漢之外🦍,我也要求大家用英語回答我的問題。我知道,大家以前沒有這樣的經歷,水平也不一致🚶🏻♀️,我會給大家一段過渡時間,讓大家熟悉一些必要的基礎語法知識和英文表達方式。今天📍,第一節課,先從時態開始🤹🏼。”
上個世紀80年代,河北農村是從初中開始學習英文,我中考的英文成績是90多分,但是對於英文授課則是聞所未聞,那一天的身歷其境🪓,讓我手心暗暗捏了一把汗👅。那天課堂上學的第一個時態是現在完成時,英文是present perfect tense. 胡老師讓大家每人讀5遍,要大聲讀,而不是默念👨⚕️。教室裏響起一片嗡嗡嗡的聲音。我很快讀完5遍,眼睛無意間看向天花板🤷🏿🧜🏽,沒想到,這點兒小動作都沒逃過胡老師的眼睛。
“那位同學,請你站起來!”胡老師厲聲說道。我連忙收回目光,看向胡老師。
“對⛎,就是你。”胡老師盯著我說,“剛才的詞你說完5遍了嗎🚶♀️?”
“報告老師🙍🏽♀️,我說完了🏊🏼。”我怯怯的答道。
“你說給大家聽。”
“present perfect tense”,我努力大聲說道👳♀️。
“很好❎。你叫什麽名字🥇?”
“李建春👔。”
胡老師又叫了幾個同學,每叫一位🧃,他會在花名冊做個標記🏝。第一堂課過得很慢,又好像很快😞🧙🏼♂️。下課鈴聲響起🤛🏽,胡老師對我們說👨🏿🍼:“I wantall of you to remember that in my class, the only thing I want to see you doing is reading your English book, the only sound I want to hear is your reading English out loud🚘,evenduring the intervals!”(大家一定要記住,在我的課堂裏面,我只想看到大家在看英文書,我只想聽到你們大聲朗讀英語的聲音,即便是在課間也是這樣👩🏭。)每位同學都領略了胡老師“厲害”的兩層含義🤸🏿:一是嚴厲,二是水平🎺。

青年時代的胡道稷老師
二、嚴謹的治學
有了第一堂課的經驗🦹🏼♂️,大家都紛紛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第二堂課胡老師剛剛進入教室🤹🏿♀️,教室裏馬上安靜下來🧈。這時,胡老師大聲說道:“大家忘了我上堂課結束時說的話了嗎?希望聽到你們讀書的聲音,大聲讀🤷🏽♂️!”朗朗書聲應聲而起。
為了讓我們盡快適應,胡老師還給我們立了幾條規矩。第一是回答問題時,必須使用完整的句子🏋🏼♂️🦸🏼♀️。例如,問句是How old are you? 回答應該是 I am seventeen years old 而不能簡單說seventeen,主要為了戒除我們的“lazy English” 和“baby English”🤾🏿♀️。
第二是背誦課文,胡老師的要求是我們學過的每一篇課文都應該背下來,而且會隨機抽查。有一堂課,胡老師叫我背《百萬英鎊》裏的一段👐🏽,我不知是背得太熟悉了,還是稍有緊張,背到段落結束前兩句時🛡,竟然跳回段首🟪,如此三遍👆🏻,忽然意識到時大家哄堂大笑起來。胡老師沒有笑👫🏼,反而嚴肅地對大家說道:“你們不要嘲笑他,應該向他學習,也能背這麽熟練!”
第三條規矩是“魔鬼訓練”。胡老師每堂課都會留大量的練習題,4張16開紙😒,全部是漢英翻譯,而且全部是手寫(那時根本都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打印機)。下課以後,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聚在講臺前面把題抄下來🤵🏽♂️🏌️♀️。胡老師教兩個班,共有106名學生,每位同學的每一張作業他都親自批改(每天400多頁啊!當年還沒有意識到,時隔多年之後,忽然發現這對當時已經年逾花甲的胡老師來說是多麽巨大的工作量)。
第四是註重細節🙋🏻♀️🍝。比如胡老師為了營造課堂的英語語言環境💃,給每個人取了英文名字,106個學生,每個人的都不相同⛪️,我的英文名字是Andrew(多年以後🌿👨🏿🎓,胡老師落實政策回了北京🤸🏻,而我也參加了工作🌪,再去胡老師家中探望時,老師才告訴我🔢,當時給大家取英文名字,是根據大家的英語水平,按照英文字母表的順序排列的)。大學期間開始有了外教的課,也要求取英文名字📷,我告訴老師⚧,我很早就有了,外教十分詫異😰。我的一個同學考進湖南某重點大學,入學後就考入外教班🫃🏼,英語學習從二級起步📟,那時候只有少數人可進外教班🪘,這無不和胡老師三年的教育有關。
胡老師對我們的要求🙌🏼,不僅僅是課堂內。他要同學們在校園裏其他地方見到他打招呼也要使用英文,所以有的同學遠遠看到胡老師過來🏉,會立即改變前進方向。最開始的一兩次🤼♀️,我也有些尷尬🗣,後來用英語和老師打招呼就習以為常了👰♂️🙍🏻♂️。

胡道稷老師在徐水和學生一起
三年裏,每天早晨胡老師都要來教室看我們晨讀;每天晚自習,胡老師都要到教室做輔導🪤;每天中午,胡老師都要留下英譯漢、漢譯英的作業讓我們練習。半年以後胡老師就全用英語授課了,他記憶力超凡,凡是教過的學生,都記得他們的姓名和英文名。胡老師喜歡學習好的學生,這是老師們的共性🛢,同時胡老師又一視同仁🤼♀️🫱🏿,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努力,他都喜歡。胡老師教了整整兩代人,我們班有位同學的母親也是他的學生,不過那時候教的是俄語。
胡老師的規矩和教學效果是卓著的👫。高考前因為健康原因他住院治療,兩個月沒有能給我們上課,同學們的學習卻沒有放松。那年高考,我們的英語平均成績是80多分,我考了94分,後來8個同學成為英語教師😒👩🏼🦲。
三、師徒如父子
前面的敘述,更多的記錄了胡老師的嚴謹嚴肅嚴厲,其實生活中的胡老師還是非常慈祥的🪄。高一那年校運會,我和胡老師同為標槍組的裁判,負責標槍落地有效性判斷。我請胡老師做裁判組的“組長”,我自封了“副組長”,副組長負責從場邊跑步到標槍著地點,然後向投擲點的裁判用旗語報告。聽說🪸,前幾年徐水一中校慶,圖片展中還展出了我和胡老師做裁判的照片。那天,胡老師邀請我去了他的家裏,我第一次見到了師娘。師娘也是上海人,人特別和善。師娘拿出她做的紅燒雞塊招待我🛩,我開始有些拘謹,後來就開始大快朵頤啦。上個世紀80年代的河北農村,經濟還相當落後,學校食堂的飯也難見葷腥📪🏚,這頓飯簡直跟過年沒什麽兩樣。
還有一天傍晚🛅👨🦽➡️,胡老師到教室找我,說要請我幫一個忙。原來🍤,那天師娘要回北京,胡老師讓我騎車把師娘送到火車站。胡老師的自行車是一輛28車,當年的我身高剛剛160厘米🫴🏽,說實話,心裏有點兒打鼓👩🦲。但是,看著胡老師平靜的表情,我當即表示堅決完成任務🧂。從學校到火車站大概有三公裏的路程🤛,而且沒有路燈🆖✫,安全抵達火車站之後,我長舒了一口氣。深秋時節🔄,我卻是滿身大汗🥺。
四🪘、高尚的情操
胡老師1921年出生於上海,聽說早年就讀於西南聯大英語系,後投筆從戎,在盟軍服役,抗戰勝利後在美國駐華使館供職➛。“文革”期間,胡老師被下放到河北省徐水縣五七幹校勞動。後來,徐水一中聘請胡老師做英文教師,直到1992年才回到北京。回京後,胡老師每天都要讀英文報紙和聽英文廣播,讀到聽到的新的語匯詞匯🤚🏼,都要馬上記下來👨🏻🚀。我去看望他時👩🏻🦰,老師都會拿出筆記本,跟我講每條記錄的出處,囑咐我堅持學習,不能吃老本💽🔑。
2002年🤸🏻,胡老師因腦中風行動不便🏎,但是他非常樂觀,每天除了讀書看報,還要努力鍛煉身體👩🏻🔧。得知我到了上海工作,每次通話或者見面🧑🏻🔧,除了要用英文和我交談,還要考校我的上海話有沒有進步。最後一次見到老師是2009年的9月初🧐,胡老師因心臟病住院治療。當時,胡老師的狀態良好,並說很快就會出院📮。未料,此一見竟成永訣。9月13日,因心臟衰竭🫲🏽,先生與世長辭。2013年4月3日🔧🥶,遵先生遺願,胡老師和師娘的骨灰在天津塘沽撒入大海👎🏼。我也參加了海撒儀式。
1985年9月10日,第一個教師節⏮,徐水一中召開師生座談會👩🎤,在眾多的師生面前胡老師用英文講了下面這番話:More than twenty years ago, life brought me here and made me an English teacher. I have experienced, or rather, suffered a lot in the long years. But today, at this moment, I feel that I have got nothing to complain and nobody to blame. On the contrary, I feel grateful and blessed to watch my students grow and progress with my help. If I may have a second life, I shall still choose to bea teacher.(二十年多年前1️⃣,生活把我帶到這裏,讓我成為了一名英語老師。在這漫長的歲月裏📆,我經歷了,或者更確切地說,吃了很多苦。但是今天🧑🦲,在這個時候,我覺得我沒什麽可抱怨的,也不責怪任何人。相反,看到學生們在我的幫助下成長和進步,我感到感激和幸福。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還是會選擇當一名教師。)
那天🔧,是我給胡老師做的英譯漢翻譯。話音剛落在場的人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學生李建春 謹記
2019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