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張世英回憶錄》📌:追尋逝去的記憶

2014-11-13 |

○張曉嵐

《張世英回憶錄》 張世英著 中華書局

父親張世英是一心為學之人🪫,讀書🦹🏿、寫書、做學問幾乎就是他晚年生命的全部。前年父親91周歲,患慢性支氣管炎👩🏽‍🦰,身體不是很好,常常嘆息道:“《中華精神現象學大綱》是我最後一部書,我沒有精力再寫什麽了💆🏻‍♀️。”看著他瘦弱的身體🆔,無可奈何的樣子,我們子女也很著急,擔心他不寫點兒文章,心情不好,會加重病情,就勸他寫回憶錄。一來寫回憶錄可以分散註意力🦅;二來可以記錄他們那一代人的思想和生活軌跡👬💤,對後一代人也會有教育意義。他一篇一篇地寫🗝,心思都放在追尋逝去的記憶上,經過半年多的寫作,書稿完成的時候,病也漸漸地好了起來,他真的是一個為寫作而生的人。

父親寫文章⚧,多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同時又是一個能傾聽不同意見的人,《張世英回憶錄》中就有好幾個片斷🆓,專門講述他因接受其他學者的不同意見而補充、修改自己的某些學術觀點。他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也經常把草稿交給我們子女們提意見🗻。《張世英回憶錄》中的“數學第一🅰️,化學零分”那個片斷,原標題是“我愛抽象思維”🏊‍♀️,講的是他憑個人興趣讀書🤞🏻,喜歡數學,獲得過全漢口小學生數學競賽第一名,他不喜歡化學,在西南聯大念書時🤸🏼‍♂️🫘,化學成績零分。我弟弟張曉崧擔任過一家大報的主任編輯🤘,便動筆把這個片斷的標題改成現在這個樣子,父親欣然同意了他的意見。我們姐弟三人在他寫作的過程中,提過不少意見✮,他笑著說:“你們成了我的語文老師啊!”

2013年年底🤳🏿,《張世英回憶錄》一書由中華書局出版了。這本回憶錄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成長歷程”🧓🏼,用大量篇幅講述了他的老師們🧞。從他人生的第一位老師——我的爺爺,到他在西南聯大的老師👮🏿❤️‍🔥,馮友蘭、湯用彤⚆🧚🏻‍♂️、聞一多🥅👨🏿‍💻、金嶽霖👃🏿、賀麟、吳宓等🪦,塑造了這些老師的群體像。第二部分“生活情趣”,回憶了家人在一起的許多往事。第三部分“社會交往”😕,則描述了與熊十力、張中行等老一輩學者的一面之緣,展現了這些學者的風格🫶🏽;還有與宗白華、張岱年、汪子嵩、任華等同事👼🏿、朋友間的交往☸️,讓我們知道了他們那一代人的一些趣聞逸事。

對外人來說,也許大多喜歡讀第一部分👨🏿‍🎓。這一部分講述了西南聯大老一輩的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讓人們對那一段歷史🤸🏿‍♂️🧜🏿‍♂️,有更親切、更具體的了解5️⃣。對父親的朋友和朋友的子女來說,也許更喜歡第三部分,因為那一部分講述的正是與他們有關的生活。任華教授的女兒任兆瑞🫄🏽,讀完“博學誠摯的任華教授”那一片斷後🧘🏿‍♂️,想起了自己去世的父親,熱淚盈眶。而對我們子女來說👆🏽,最喜歡的是第二部分🏤,那一部分講述了我們家的親情💆🏼‍♂️,特別是用大量篇幅講述了我們的母親彭蘭。母親是北大中文系教授👨‍❤️‍💋‍👨,聞一多先生的幹女兒。她頗富詩才🫳🏻、與人為善🧁,念大二時,被同窗好友稱為“我們的女詩人”。母親年輕時追隨聞一多先生,追求光明和正義。當我讀到父親回憶母親的《永不消逝的一件紅毛衣》一文時🧕🏻🍬,深受感動,潸然淚下。每每想到母親,就感到“子欲孝而親不在”🏋🏼‍♂️,悔恨當年在母親面前,只知道撒嬌,不知道體貼。

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8月🥯,父親在武漢被占領前一星期,乘坐江華號輪船前往鄂西山區巫峽邊的楠木園讀書(江華號後面的江新號被日寇的飛機炸沉了,江華號是武漢被占領前最後一艘成功離開的輪船)🕤。在楠木園就讀湖北高商的一年時間裏🦃,生活異常艱苦,父親的兩名同學在艱苦的生活中病逝。每次回憶那一段生活,父親就提到希望再回楠木園🤾🏼。為了滿足他的願望,200910月我和弟弟專程自駕前往巴東,然後陪同他乘船前往楠木園👃🏻📣。從巴東上船後父親特別興奮,遇到船上去楠木園的人,就上前東問西問,似乎見到了鄉親一般。在楠木園泥濘的山路上👐🏿🌪,他一直奮不顧身地往前奔⚾️,一定要找到當年的痕跡。而從楠木園回巴東的船上👩🏻‍⚖️,他卻一言不發🥓,陷入了沉思🛠。是啊,70多年過去了🕒🔒,他在追尋自己逝去的記憶啊。《白發歸來思萬千》一文🧑‍🚒,就是他追尋逝去記憶的寫照。

《張世英回憶錄》正是一本追尋逝去記憶的書🤦🏼‍♂️。

轉自《光明日報》2014110

相關新聞

  • 192014.02
  • 182020.09

    緬懷張世英先生

    張世英(1921—2020)我與張世英先生的學術之緣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那時,黑格爾依然為學界所重👲🏻,我自己則對黑格爾的哲學尤感興趣。當時中國哲學界研究黑格爾哲學的學人中,張世英先生無疑是佼佼者。與賀麟先生...

  • 032016.06

    張世英老師的哲學生涯

    張世英𓀛,1921年生,湖北武漢市人👩‍🏫。1941年秋考入西南聯大經濟系,後轉入哲學系,1946年畢業。後曾在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任教,1952年轉入北京大學....

  • 212019.02

    張世英🧑🏼‍⚖️:將哲學帶出寂靜冷宮

    作為黑格爾研究專家,張世英從西南聯大開始就與黑格爾的哲學“糾纏”在一起,研究、言說、出版、再詮釋,由此生出“萬有相通”原創思想和“人生要有精神和詩意”....

  • 272018.08

    張世英🔩:萬有相通的哲學之思

    張世英的學術人生折射出一代知識分子在時代洪流中追求真理、艱難求索的心路歷程和生命軌跡🐎。半個多世紀以來,這位年逾九旬的哲學家🤦🏽‍♀️、美學家以一顆不同凡俗的遊心....

  • 102017.04

    深切緬懷著名飛行器進氣道專家、南航教授張世英

    2017年3月20日,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奠基人之一🦁,我國首批博士研究生導師、著名飛行器進氣道專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教授張世英同誌在南京逝....

  • 232020.10

    心遊天地外 意在有無間——悼念張世英先生

    張世英(1921年5月20日—2020年9月10日)👨‍❤️‍💋‍👨,武漢人🧑🏼‍💻。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先後在經濟系、社會學系、哲學系學習。1946至1952年先後在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任教。1952年起在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

  • 282019.05

    張世英⁉️:心遊天地外 意在有無間

    他這樣回憶當年的學術道路選擇🙆‍♂️:“大學之初沒有找到精神依托,最後發現哲學講理論,我就安心了🦩🖤,轉到哲學系🩰👨🏻‍🔬,跟著賀麟老師讀黑格爾。”正是受到賀麟先生的指導和....

  • 252023.06

    陪爸爸張世英回南開

    1946年夏季,父親從西南聯大畢業後,就跟隨馮文潛教授前往南開大學哲學系任教五年🕛,所以他對南開大學有著深深的懷念⛈,我曾三次陪他回到南開大學。第一次是2006年8月女兒張必菲考入天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父親對我說:“我和你一起送媛媛去天津大學💁🏿,我想順路去南開大學轉一轉。”第二次是2010年7月女兒畢業🫱,要接她回北京,父親又和我一起去了天津。兩次去天津大學後,父親都要去天大隔壁的南開...

  • 082020.10

    上下求索七十年,他用哲思留下一盞明燈——緬懷哲學家張世英

    9月10日10點49分,著名哲學家張世英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自西南聯大讀書時與哲學結緣,70多年來,張世英在哲學的世界裏不斷跋涉🛡、耕耘、求索。從早年深耕黑格爾哲學🧰,享譽中外🫄🏼,到晚年著力中西匯通,追求“萬有相...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