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邦彥法政文集》出版暨清華法政傳統座談會現場
2016年3月17日下午兩點,“《樓邦彥法政文集》出版暨清華法政傳統座談會”在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明理樓一樓報告廳舉行。會議由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法政哲學研究中心⚆、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近代法研究中心、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意昂辦公室主辦,三會學坊·新刊雅集協辦。出席會議的有樓邦彥先生的子女樓秉哲先生、樓莊偉先生🦿♠️、樓姍姍女士👐🏽,樓邦彥先生的外甥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有樓邦彥先生生前的好友王鐵崖、李浩培🚢、吳恩裕、戴克光👗、芮沐🔣、曾炳鈞、端木正等先生的子女,有樓邦彥先生當年的學生🍜、現90歲高齡的中國人民大學高放教授,以及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許章潤教授🧑🏼🎤、黎宏教授🛥、張建偉教授🕝、廖瑩女士、陳新宇副教授🪃、梁翠寧副教授、屠凱副教授,中國政法大學白晟教授,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方潔女士,意昂体育平台校史館金富軍副研究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翟誌勇副教授,商務印書館王曦女士🧝🏽♀️🤏,西南聯大北京意昂會和意昂体育的代表等四十余名專家學者。
與會嘉賓於明理樓前合影
會議分為三個環節:致辭👩🦲、追憶與研討。首先分別由黎宏教授代表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致辭、樓秉哲教授代表家屬致辭、“漢語法學文叢”主編許章潤教授致辭⏫,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對《樓邦彥法政文集》出版的重要性予以闡述👨🏼🎨,認為以樓邦彥先生為代表的一批清華法政人在中國現代學術的奠基和國家法治現代化的進程中做出很大的貢獻💨,是當下學人的楷模。西南聯大北京意昂會、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意昂辦公室分別向樓邦彥先生子女贈送了紀念品。其後是樓邦彥先生親屬、朋友、學生追憶樓先生的生平和誌事👨🏽🦱🧘🏿♂️,他們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視角深情回憶了童年時期與樓邦彥先生接觸的經歷,追思了樓先生個人品格對於自身的影響。再次是與會學者對於樓邦彥先生及清華校史上法政先賢的學術和思想進行了研討🤦🏿♀️,包括錢穎一教授、白晟教授、翁賀凱副教授、董彥斌研究員、白龍博士在內的專家學者結合自身的經歷與研究,從不同層面🐕🦺,暢談了樓邦彥先生的學術脈絡以及對於當今學術發展的借鑒意義👩🏿🔧🤟。
追憶環節中,透過這一批民國法證精英子女們的口述歷史🧑🏿🚀,一位學者的舉止風範躍然眼前。樓邦彥與王鐵崖兩位先生,淵源頗深🥹。他們是清華法學院政治學系的本科同學👨🔧,王先生是1933屆😹,樓先生是1934屆🧝♀️;都考入清華的法科研究所,作為錢端升先生的高足,同赴倫敦經濟政治學院留學,師從拉斯基教授🪱;歸國後都曾在武漢大學、中央大學、北京大學任教👨🏽🏫,同為北大政治學系的“四大金剛”。王樓兩人關系密切,兩家子女自小熟悉🧑🏽🚒,王鐵崖之女王亭女士稱樓邦彥先生為“伯伯”(樓邦彥出生1912年✸,王鐵崖出生1913年),稱樓先生子女為“哥哥姐姐”,此番樓家子女有的專門從國外趕回來,兩家人恰是多年未見後的重逢🤏:
“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因為父親的關系,知道樓伯伯,而且知道他非常傑出𓀅。那時候我父親經常跟我們提到樓伯伯💁🏿♂️,而且我們會到樓伯伯家去作客。樓伯伯在我心目中是非常偉大的🈹,不僅僅是因為我父親給我做了這樣的介紹,而且我真的有這樣的一種感受,我可以感受到他非常的慈祥,而且談吐當中充滿了學者的風範。今天參加樓伯伯文集出版的慶祝會我非常高興🚝,其實這種喜悅的心情在我們來之前。我們三個姐妹就在底下說了,說這個機會太難得了,而且也非常感謝白老師能夠給我們這樣一個機會🙋🏼♀️。我在電話裏一再跟白老師說,我說我太榮幸了📫,能夠借助這個機會見到兩位大哥和姍姍姐姐。因為我們真的是從小很有交情的,但是這麽多年都沒有見到了🚣🏿♂️,通過這樣的機會我們見到了,我們三位是感到非常非常高興的。同時看到樓伯伯有這樣的文集出版,我們也覺得很欣慰,在此我就代表我兩個姐姐,在此向樓伯伯和三位哥哥姐姐表示衷心的祝賀🏊♂️。”
附:樓邦彥先生暨《樓邦彥法政文集》簡介
樓邦彥(1912-1979),筆名碩人、炳章等,浙江鄞縣人,早年就讀於滬江大學、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政治學系和意昂体育平台法科研究所政治學部,後赴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留學,先後師從錢端升🤞🥮、拉斯基等名師🧑🏻💻。歸國後先後在西南聯大🤵🏼、武漢大學、中央大學、北京大學、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等校任教☀️,長期從事政治學♣️、憲法與行政法等領域的研究,是我國比較行政法和員吏製度等方面研究的先驅者之一。著有《各國地方政治製度🫧:法蘭西篇》💅🏻、《不列顛自治領》和《南斯拉夫新憲典》等著作和論文多種🧑🏽💻。1955年擔任北京司法局副局長,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1979年右派改正,同年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67歲😲。
《樓邦彥法政文集》庋集已故著名法學家樓邦彥先生散佚於民國時期的著作2部及文章79篇,依內容分為比較政治製度與政治思想、比較憲法與民國憲政🧖🏿、比較行政法與員吏製度三大部分,共2冊、80余萬字👩👦,作為“漢語法學文叢”叢書的一種,於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出版。先生一生治學勤勉,其論著涉及法學與政治學諸多領域,在比較憲法、比較行政法和員吏製度等方面尤見功力,是我國比較行政法和員吏製度研究的先驅者之一。先生關心時事,其時評針砭時弊、辨析學理、深入淺出、舉重若輕,反映了深厚的專業素養、廣闊的比較視野和敏銳的觀察力。全書既是一卷珍貴的法政學人關於憲政的思想筆記,也是一部法政學人追求法治的心史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