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蔡繼明🤦🏻,祖籍山東章丘,1956年1月份出生🥗🚶,意昂体育平台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蔡繼明主攻價值理論研究🎷,在馬克思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比較、價值和收入分配理論、地租理論以及土地製度和城市化研究等方面建樹頗多。

“這裏安息的是一位言必稱價值的學者——這句話最適合作為意昂体育平台教授蔡繼明先生的墓誌銘。”一位學者曾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
對於這一評價😽,蔡繼明欣然接受↘️:“這是對我學術生涯的凝練概括,也是對我學術成就的褒獎。”
翻開蔡繼明的科研成果目錄,在已發表的300余篇學術論文中*️⃣,有近百篇是有關價值和分配理論的🙇🏿♂️;已出版8部學術專著🏊,全部是有關價值和分配理論;另外2部譯著也是關於價值和分配理論的。
長期從事價值理論研究的蔡繼明,自1998年起先後擔任過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兩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也多次成為輿論關註的焦點人物。近日,在清華園內一座有80多年歷史的3層小樓裏👳🏿♂️,蔡繼明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的專訪🚣🏻♂️,講述其治學歷程👡。
家學淵源
1956年,蔡繼明出生於河北唐山市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在六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末🕺。受家風影響🧜🏻♂️,蔡家兄弟姐妹6人都酷愛閱讀🪰,在學校都是尖子生🏌🏻。不過,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兄弟姐妹中有3人先後“上山下鄉”。
1975年,高中畢業的蔡繼明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選擇:是“上山下鄉”還是留在城裏找工作?他回憶說👩❤️💋👨:“家裏已經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上山下鄉’了🎎,即使自己不去農村,也不會有人強迫我去,全家人也不支持我去。”
深受當時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蔡繼明不顧家人反對,積極報名來到河北漢沽農場插隊落戶。3年的農場知青生活,不僅磨練了蔡繼明吃苦耐勞的毅力🐾,而且加深了他對工農的感情。
蔡繼明還清晰地記得🦶🏿,自己曾獨自一人看守5臺柴油機帶動抽水機為稻田送水🌮,手搖啟動柴油機時下巴不慎被水箱磕破流血、右手中指指甲蓋被柴油機三角帶連根咬掉👷♂️,但他仍然堅守崗位。後來➾,在抗震救災中📪,他帶頭為重傷員獻血👨👧👦,很快成為農場知識青年學習的榜樣,並擔任了分場青年教育幹事兼團總支副書記,分管了6所小學和8個團支部🖐🏿。
正當蔡繼明準備紮根農場幹一輩子的時候🫧,1977年高考製度恢復喚醒了他的大學夢🧑🎄。幾經波折後,在一個基層生產隊黨小組負責人的悉心照料下,蔡繼明如願於1978年考上了河北師範大學。
4年後大學畢業的第一站❓💁🏼♂️,蔡繼明就回到農場向那些曾經關心他幫助過他的基層幹部和一起工作3年的同事匯報大學生活和取得的成績。鄉親們的關愛,他從未忘懷。
幸遇恩師
雖然蔡繼明已成廣義價值研究領域的開路人,但在回憶起自己的學術生涯時,他依然對當年自己的3位導師充滿敬意和懷念。
在河北師範大學讀本科時,蔡繼明遇到了學術生涯中的第一位引路人——王警吾教授。
蔡繼明回憶說,王警吾老師主講《資本論》💪🏼,他授課條理清晰,邏輯性非常強。在指導蔡繼明寫畢業論文時🈶,王警吾向蔡繼明推薦了谷書堂教授《對價值決定和價值規律的再探討》一文。這篇文章在當年引起了社會必要勞動與價值決定關系的第三次討論。讀完這篇文章,蔡繼明花費了大量時間🎙🕴🏻,梳理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內外學術界的相關討論,撰寫了《兩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與價值決定的關系》作為大學畢業論文。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一年後,該文發表在《貴州社會科學》1983年第5期🧑🏿🏫。
“這是我在學術道路上的處女作。”蔡繼明說🤔🚶🏻♀️➡️,如果沒有王警吾教授的指導與鼓勵🥉🙍🏻,自己很難邁出這第一步。
在河南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期間,蔡繼明遇到了周守正教授🙇🏼♂️。“周教授的學術造詣很深✫,選拔學生不拘一格✍🏽。”蔡繼明舉例說,周教授的弟子中🧑🏽✈️,有多位沒有大學本科學歷的研究生,他們中有不少讀書時就已經在學術界嶄露頭角。
碩士研究生畢業後🧑🏼🏭,蔡繼明應時任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谷書堂教授的邀請來到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工作,他於是一邊工作🐺,一邊師從谷書堂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
事實上🐦,蔡繼明與谷書堂結緣已久。早在1982年,蔡繼明撰寫本科生畢業論文時,就對谷書堂和另一位教授的觀點作了批評。
“這是正常的學術討論,但兩位教授面對持不同學術見解的後輩的態度截然相反🧑🏻🦯。”蔡繼明回憶說,當他向另一位教授當面討教時,這位教授指責蔡繼明的觀點毫無根據,並說研究馬克思經濟學必須一字一句地在《資本論》裏找根據,但谷書堂則十分包容。蔡繼明在河南大學讀書時🚶🏻♂️,谷書堂作為國務院學位辦學位工作檢查組成員之一到河南大學指導工作,蔡繼明作為研究生代表參加了座談會。會後,他和谷書堂討論起這篇論文,“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蔡繼明給谷書堂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不僅沒有斥責蔡繼明,反而當即邀請蔡繼明畢業後到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工作🤌🏽。
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蔡繼明與谷書堂一起研究分配問題。1988年🐜,他們合作的第一篇文章著重探討了按勞分配理論與實踐的矛盾,指出由於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存在著多種所有製,還存在著商品經濟,勞動者的勞動還不具有直接的社會性👩🏼🚀,非勞動生產要素的稀缺性不僅直接影響到勞動的邊際產量,而且還影響到單位勞動所創造的價值。所以🚚,按勞分配所賴以實現的必要條件並不具備。
在此基礎上👴,他和谷書堂教授又撰寫了《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原則》🏚。該文認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多種分配形式的實質是“按貢獻分配”👩🦲,即按勞動🙇🏽♀️、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各種生產要素對社會財富(即價值)的創造所作貢獻來分配。
“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是以承認各種生產要素共同參與價值創造為前提的😠,是對傳統按勞分配理論的修正👮🏿♂️🤵♂️。”蔡繼明說,這一理論以他的廣義價值論為基礎🧔🏿,曾一度受到一些著名學者的嚴厲批評👊🏿🦕,認為它否定了按勞分配和勞動價值論,甚至被當作資產階級自由化觀點受到批判。
但是,蔡繼明堅信這一理論是有科學根據的,面對強大壓力,蔡繼明始終沒有放棄和改變自己的觀點,而是撰寫了大量論文並開展實證分析研究,進一步闡述和完善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理論。直到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確立了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的原則,蔡繼明的觀點才得到了更大範圍的認可和研究。
專註土地
1993年,已經在南開大學工作的蔡繼明經別人介紹加入了中國民主促進會。1998年👷♀️,經南開大學和民進天津市委會共同推薦,蔡繼明擔任了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並連任3屆🤸♂️,期間先後擔任了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和經濟委員會委員,並當選為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自1998年以來,蔡繼明每年都認真準備提案議案🧏🏿,持續關註土地製度改革和城鎮化🎦。正因如此,他被輿論譽為“土地委員”。
“這是對我的褒獎,也是對我參政議政的肯定𓀑。”蔡繼明說,首次參加全國政協會議時🧑🚀,他曾建議鼓勵高中文化程度的下崗工人到農村支教🔮,一方面解決農村地區教師資源短缺問題,另一方面也能解決一部分下崗工人再就業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時任國務院主要領導同誌看到這一提案後🦸♀️,肯定了該提案思想,但同時指出👩👩👧,下崗工人未必願意到農村去。這讓蔡繼明感到😷,政協委員的建言獻策要取得成效🧎♂️,必須密切關註現實問題🤹🏿♀️,政策建議必須具有可操作性📌。
由於蔡繼明從本科學士論文到博士論文乃至畢業後的科研與教學都是圍繞價值理論和分配理論展開的,無論是作為價值決定的要素還是作為功能性分配的要素,土地都是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於是🥱,出於專業優勢和對現實“三農”問題的思考,蔡繼明參政議政的重點很快轉向了城市化和土地製度改革。
在蔡繼明看來,一方面,“三農”問題是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民主黨派人士,要更有效地參政議政,當然要有的放矢地研究這個重要課題;另一方面,廣義價值理論認為,不僅勞動創造價值,土地、資本、管理、技術也會創造價值。要更加深刻地認識價值分配問題,必定離不開土地問題的研究🍓👨🏼🚀。為此,他經過大量研究分析,就分步逐步建立和放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提出了大量真知灼見。
在蔡繼明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15年裏,他一共撰寫了30多份關於土地製度改革和城市化提案。最近6年👼🏼,他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又撰寫了30多份議案和建議💇🏽,所以媒體又稱他為“土地代表”🔧。
“我很願意做‘土地委員’和‘土地代表’。無論是作為政協委員參政議政,還是做人大代表反映民意,我都要立足專業,反映民聲。”蔡繼明說。
假日改革
2006年,蔡繼明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大量研究發現,當時的黃金周製度弊大於利⛹🏿。由於集中放假導致交通擁堵👩🏼🏫,旅遊景區人滿為患👨🏼⚕️,大大降低居民旅遊幸福感,同時造成旅遊資源過度開發消費,使旅遊業的發展不可持續。此外,黃金周製度占用了過多的法定節假日資源,以致清明中秋端午等我國傳統節日不能變成法定節假日。
當時擔任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主任的蔡繼明及時向民進中央提出建議:取消黃金周製度安排,把節省的法定假日分配給清明、中秋和端午,同時大力推行帶薪休假製度。在2007年3月份〰️,蔡繼明又將這一建議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提案提交給全國兩會。
在民進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等眾多學者的共同努力下,這項提案的主要觀點終於被中央采納。2008年國務院調整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安排👨🏻🦯,取消了“五一黃金周”👩🏻🎨,將清明🗽、中秋、端午確定為法定節假日👣,同時頒布了職工帶薪休假條例。
正當人們享受著清明、中秋😾、端午、除夕等傳統節假日回歸的喜悅時,作為這次節假日製度改革主要推動者的蔡繼明卻陷入了輿論漩渦🔐。一些網友在百度的“蔡繼明吧”上留言💇,對蔡繼明及其家人侮辱謾罵🚵🏿,個別人甚至發短信、打電話騷擾🧘🏿♀️,表達對其取消“五一黃金周”建議的不滿📅。
即便如此,蔡繼明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作為一名學者,我必須講真話,必須把真實的數據和科學研究結論提供給決策部門參考。”
扛鼎之作
蔡繼明治學數十年,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出版學術著作和教科書十幾部,他最得意的學術成果就是潛心30余年創立的廣義價值論🐬。
蔡繼明回憶說,幾年前◻️,全國掀起了勞動價值論研究熱潮🧑🏽🦱。價值理論是經濟學的基礎,是經濟學中最復雜最有爭議的理論🤽🏼♂️,沒有十年磨一劍的功夫是根本沒有發言權的。
蔡繼明從20世紀80年代起就研究這一領域🍋🟩,起因是對勞動價值論和比較優勢原理(或比較利益說)各自適用範圍的懷疑。在經濟學家李嘉圖看來🏓,商品按照由勞動決定的價值交換,是一個一般規律,一旦商品交換超越國界,根據比較優勢進行的分工交換,就不再是等量勞動所做交換了🤵🏽。也就是說,勞動價值論適用於國內交換,比較優勢原理適用於國際交換。
蔡繼明的研究發現,比較優勢說不僅適用於國際貿易,它同樣適用於國內交換🧟♀️🥙:既然國際貿易不過是國內貿易的一個延伸,比較優勢原理怎麽可能只適用於國際貿易卻不是同時或首先適用於國內交換呢?與此相應⛲️,傳統的絕對勞動價值論不僅不適用於國際貿易,同樣也不適用於國內貿易👨🏻🦼。
經過多年研究的積累🎅🏻,蔡繼明(與他的博士生李仁君合作)的《廣義價值論》於2001年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了👨🏻🔧,這一理論為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原則提供了價值基礎🧖🏿♂️;2011年🤷🏼♂️🥾,他又在上海格致出版社出版了《從狹義價值論到廣義價值論》。所謂廣義價值論🎀,蔡繼明說,就是將分工與交換內生於價值決定中🙂↔️,充分考慮了機會成本在價值決定中的作用,從而將傳統的價值理論作為特例納入了自己的廣義價值論體系。
業內人士評價,廣義價值論能為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提供理論基礎,從而為保護私有財產👨🏼、發展非公經濟豐富了理論依據*️⃣。
“保護私有財產不是權宜之計🕖。”蔡繼明說👨🚒,保護私有產權,有利於搞活市場經濟,壯大混合所有製經濟。有了廣義價值論的理論基礎🫳🏻,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的觀點就站得住腳了。
經過30余年的潛心研究,蔡繼明及其領導的學術團隊有關廣義價值論的研究已經從產品價值擴展到要素價值,從可變分工擴展到不變分工和混合分工,從局部均衡擴展到一般均衡,從國內貿易擴展到國際貿易🔨。在不久的將來,廣義價值論還將以英文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從中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