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追記中國鑄造領域的育人大家周堯和院士

2018-08-03 | 黃辛 | 來源 科學網2018/7/30 |

周堯和院士指導留學生

周堯和,我國凝固科學與技術的開拓者與奠基人,國際著名的物理冶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7月30日5時28分在上海逝世。

半個多世紀以來,周堯和致力於中國冶金🟰🕵🏼、鑄造事業的科學發展和人才培養🧑🏽‍⚕️,作為中國冶金鍛造領域德高望重的科學大家🤽‍♀️、桃李滿天下的教學名師❇️,周堯和院士在科學研究⚃、教育管理🍼、教書育人方面的卓越貢獻讓後輩學人深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一、代表中國鑄造走上國際舞臺,研究成果被收入我國和前蘇聯的教科書

1950年,周堯和從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畢業,3年後被公派到前蘇聯莫斯科鋼鐵學院冶金系深造。從機械工程轉讀冶金,開始俄語又不過關👮🏼‍♀️,但他憑著每天學習十六小時以上的毅力,半年時間就自修完了冶金專業本科的所有課程,並在學業上暫露頭角。留蘇期間🤚🏼,他發明的鑄型表面高溫強度測試方法和裝置獲蘇聯創造發明專利,關於造型材料退讓性的博士學位論文♋️,因見解獨到🦑🧎‍♂️‍➡️,被收入前蘇聯的高等院校教材中🚶‍➡️。1957年獲得前蘇聯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圓滿結束了自己的留學生涯。

學成歸國後,周堯和被分配到西北工業大學,領導組建鑄造專業。靠著滿腔熱忱,他和同事們白手起家,經過5年努力,硬是在西北工業大學建起了當時國內最為先進的鑄造實驗室,西北工業大學鑄造專業也因此躋身國內領先水平📇🧝🏽‍♀️。此後一個時期,圍繞液態金屬停止流動的機理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充型能力的計算方法👨🏽‍⚖️,利用絕熱塗料解決了航空大型薄壁鑄件的欠鑄問題,研究成果被收入我國高校鑄造專業的教科書🧒🏻。

上世紀70年代,周堯和提出用效能系數估算保溫冒口效益的新方法,並研製出新型保溫材料👌🏿,使鑄鋼件實收率提高20%,冒口耗用金屬減少40%,在全國推廣後,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1979年9、10月間🐹,第46屆國際鑄造會議在西班牙馬德裏召開,這是恢復中國在國際鑄造學會席位後的第一次世界鑄造會議♔,周堯和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之一被特意安排在10月1日那天進行第一個大會學術報告👋🏽。當他用朗朗之聲將作為中國官方論文的“保溫冒口研究”宣讀完畢時,全場掌聲雷動,國際同行無不為演講者精湛的演講技藝和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所折服,所宣讀的論文也被評為大會優秀論文之一✨🚸。代表團回國以後,《鑄造》《光明日報》等媒體對之作了廣泛的宣傳報道。從此,周堯和先生為國際鑄造界同行刮目相看。以後周堯和又分別於1983年(開羅)和1985年(墨爾本)參加了國際鑄造會議,成果也獲得了1986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88年🙏🏻,周堯和被推選為全國鑄造學會理事長,同年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鑄造會議上⛈,被選為國際鑄造學會的執行委員👩🏼‍🏭,開始正式介入了國際鑄造界領導層的活動和工作。從1989年到1992年,周堯和出任歷次國際鑄造會議中國代表團團長。1992年,任國際鑄造學會副主席,1993年,升任主席,為爭取1995年第61屆國際鑄造會議在中國召開做了大量的工作🏂🏿。1995年,第61屆國際鑄造會議首次在中國召開👨🏼‍✈️,以周堯和為代表,中國鑄造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上了世界舞臺😙。

二、中國鑄造專業的第一位院士,開辟生態材料新方向

上世紀80年代,周堯和主持了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大型鑄件凝固組織控製”,采用計算機模擬和物理模擬相結合的方法📎,在優化澆註系統和外冷鐵設計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其宏觀偏析形成機理與控製研究被鑒定委員會認定為國際先進水平,由此成功解決了葛洲壩大型水輪機葉片鑄造成形及30萬千瓦發電機組高壓外缸鑄件的凝固質量問題,克服了因補焊而產生的葉片氣蝕現象,葉片壽命提高20%⏪🖌。成果獲得了1986年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87年👋,因應鑄件輕量化發展需求👨‍👨‍👧‍👧,周堯和主持發明了“調壓成型精鑄法”🏌🏿‍♀️,實現了輕合金薄壁異型構件的高精度成型,該技術在精密機械、航空航天、電子和通訊領域顯示出不可替代的優勢,在法國國際展覽會上贏得贊譽的同時,獲得了1990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這一時期🧑🏼,由於認識到金屬凝固理論是鑄造領域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周堯和積極倡導在國內開展金屬凝固理論的研究,開始了個人歷史上的第二次創業👶🏿。在借來的房子中🥘,他帶領課題組的老師和研究生加班加點⚙️,向新的科學高峰攀登。隨著透明模型合金凝固與晶體生長實時觀測實驗室、快速凝固實驗室🚜、定向凝固實驗室🥑、計算機模擬實驗室等實驗基地的陸續建成🔞,一批批成果也相繼問世了,大型鑄件凝固控製🤷、強製性凝固組織形成原理、大型鑄件凝固過程宏觀偏析形成🙎🏿、大體積液態金屬深過冷與快速凝固、凝固前沿動力學與形態選擇等🫵,每一項成果的發表,無不吸引著國際學術界的關註。1988年📜,在原西北工業大學鑄造實驗室的基礎上🦸🏻‍♂️📗,“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準建設🔭,周堯和的凝固理論研究團隊在國際上也名聲鶴起,國外學者紛沓而至🤲🏽,希望開展合作研究。周堯和也因其對中國科學與技術進步所作的巨大貢獻,於1991年被選為全國鑄造專業的第一個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同期獲得了5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

還是在任國際鑄造學會副主席期間,周堯和負責主持主題為“鑄造和環保”的技術論壇。他發現,世界上很多礦產資源正在趨近枯竭,如果不開源節流、有效地循環利用,一些礦產將在幾十年中被人類用盡👈🏿。為此,周堯和1996年應聘來到上海交通大學🙋🏿‍♀️,建立了生態材料學梯隊,開始了自己的第三次創業🧍🏻‍♂️。他一方面開發先進的金屬材料回收技術🕋,以提高循環利用率;另一方面研究提高金屬材料性能方法,以節省材料的使用🎎。經過十余年時間的拼搏🚠,他領導的梯隊在金屬熔體純凈化和高性能材料合成方面獲得了數十項國家發明專利,並開始向社會提供成套的生產設備和技術。與此同時🚠,相關基礎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快速凝固理論🌸、塊體金屬玻璃的成分設計理論、塊體金屬玻璃的塑性變形、電磁場作用下金屬熔體中夾雜物的運動規律等方面產生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成果,獲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

三、“從嚴、重導👩🏽‍🦱、求新”,立足國內培養高水平研究人員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教育戰線辛勤耕耘的數十年裏,周堯和始終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首要任務↔️。無論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難和問題👾,課堂上的他總是精神飽滿🕸,侃侃而談🚆。周堯和在文革前即已是教學楷模,所教《鑄造原理》課被樹立為國防科工委高等院校的樣板示範課。其深入淺出的講述,準確清晰的概念🧙🏽‍♀️⛓,絲絲入扣的推理🥗😣,整潔美觀的板書,發人深思的問題,以及從無贅言和從不出錯的精確,構成一個感染力極強的科學系統。學生從中學到的不僅是紮實準確的知識🧑🏼‍🏭,由表及裏、層層深入的科學方法,更有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和被美侖美奐的精妙學問激發的探索熱情🏅。

1981年恢復研究生教育製度後🧕🏿,周堯和先生已是享譽神州的學者,眾多學子慕名來到他的門下求學,培養研究生成了他另一重要任務。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體會,周堯和先生總結出了一套“從嚴🦸🏽‍♀️、重導、求新”的教學方法🧎‍♂️,1989年獲得了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從嚴”✋,就是要求做事一絲不苟💇🏽‍♂️💉,學術上要有“一流水平”👩‍⚖️。他的學生從來沒有見過周堯和發脾氣🧗,他也極少責備人🚟。但在他面前,學生們總是有種敬畏感🍁,甚至有些戰戰兢兢🧙‍♂️,生怕自己做得不夠。這種嚴,不僅體現在研究計劃的製定🙎🏿‍♂️💇🏿‍♂️、實施和數據結果的分析上,乃至對論文中的每一個標點符號都要求弄得很準確。他的學生常講👂🏼,周先生修改過的文章🥨,可以說是多一個字少一個字都變得不完美。

“重導”,就是要求學生要有悟性🆓。他對學生信任並“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用悟性去體會😑🧏🏻,而不是越俎代庖地告訴你怎麽做。周堯和認為,只有逼著學生去動腦經、想辦法🎯,學生的能力才能得到培養,潛能才能得到發揮👩‍💼。

“求新”👨‍👩‍👦,就是要求學生做研究起點一定要高,一定要搞新的東西,一定要做世界科學前沿的。周堯和對學生的評價,不是簡單看你寫了多少篇文章,更重要的是要求能說清楚學術上有哪一點的貢獻是你的。

進入九十年代後,博士生數量越來越多,並日漸成為高校科研工作的主力軍。如何提高博士生的培養質量,就成為了重要的課題。總結過去幾年培養研究生的經驗,借鑒發達國家培養博士生的方法,周堯和認為👩🏿‍🍼,培養博士生🔲,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學位論文題目要有挑戰性,甚至帶有比較大的風險🧣,不僅實驗方案要學生自己設計,甚至連實驗裝置都要自己搭建,唯有這樣,才可能引領世界。再就是要放眼世界,掌握領域內各個團隊的研究進展,同行間經常交流的同時,利用好國內外的研究條件。周堯和從不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即便是“奇談怪論”,也主要是提出學生邏輯上存在的問題。博士生課程教學🎰,他也一改傳統講課模式🤼‍♀️,給學生一個大綱🗒,讓學生自己去學🧘🏿,導師不定期檢查,課程小組定期聽學生匯報👲。這套“立足國內培養高水平博士研究生的途徑”,獲得了1993年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到上海交通大學工作後,博士生開始主要由改革開放後出生的人構成🤴,他們在強調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集體觀念有所淡薄,周堯和又不失時機地以生態材料學的英文單詞Ecologicalmaterialogy開頭三個字母“ECO”作為課題組師生的座右銘:“Excellent、Cooperative、Original”🤞🏿🧑🏼,即“卓越、合作🥎、原創”,要求要有出色的成果🈳、合作的氣氛和創新的思維。周堯和對課題組成員和博士生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有誌氣,教師要有誌氣成為組內最優秀的成員,學生要有誌氣成為課題組內最優秀的研究生。但這還不夠,學生要有誌氣趕超自己的老師,超過世界上的名家,沒有這種成為傑出人才的誌氣🚴🏽‍♂️,就不可能有大的作為;二是要講團結👩🏼‍🎤,競爭意識是要有的🦹,但不是組內的明爭暗鬥,而是和國內外同類研究小組的較量。要想在這種較量中取勝,課題組必須是真城合作的集體;三是肯拼搏,不能只有願望而不付諸行為,要趕超別人🙇🏿‍♀️,就要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這就要創新,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勞動。後來👶🏻,面對日益加劇的國際競爭環境,他又進一步提出♠️,課題組的教師和同學要“心懷祖國,誌存高遠,自強不息”㊙️,做一個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

在教育戰線辛勤耕耘的數十年裏🦵🏿,周堯和院士先後培養博士50余名🙍🏻‍♀️,碩士30余名🎁。其中,1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7人獲國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8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30余人在國內外大學和科研機構任教授👩‍🦱。先後發表各類學術論文500余篇🧑🏻‍🎤,出版專著1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國家發明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3項,1991年獲國防光華科技基金一等獎。1979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6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同年被航空工業部命名為“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優秀教師🧑🏻‍⚕️。1987年,作為航空工業部和兵器工業部受表彰的20位專家之一,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89年➛,被全國教育工會授予為改革和發展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教育工作者稱號,並獲“尊師重教🫄🏽、為人師表”獎,是全國10位受表彰的優秀教育工作者之一🤽‍♀️。1991年🤜🏻,獲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授予的最高榮譽獎——“科技成就獎”,成為該會成立55年來有重大貢獻的10名科學家之一🧔🏽‍♀️。1991年,獲得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頒發的航空工業個人最高榮譽獎——“航空金獎”,成為獲此殊榮的10名專家之一。1997年🤬,當選亞太地區材料科學院院士。2011年,獲上海交通大學“傑出意昂卓越成就獎”。2012年✝️,獲首屆“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

獲得“航空金獎”不久的1992年12月21日,周堯和收到了來自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的賀信,信中表示“得知您榮獲中國航空工業頒發的最高榮譽獎勵—航空金獎👰🏼‍♂️,這相當於中國航空工業的‘諾貝爾獎’🧜🏽‍♂️。我作為中國第一個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對您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和最崇高的敬意🙍‍♂️💂🏽‍♀️。中國正在改革開放的大道上勝利前進💄。我深信在不久的將來,下一世紀初🗒,華人科學家必將領導人類科學新潮流。祝願您在航空工業發展上做出新的貢獻🥎,祝願您在新的科研領域裏取得新的成就。”周堯和院士在其職業生涯中⚂,忠於職守,成果卓著。2012年,周堯和獲得了“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𓀈: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