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國家體育場“鳥巢”鋼結構總設計師範重(77級土木)

範重,1959年生於北京。1977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系,先後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88年進入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工作,現任院副總工程師、結構專業設計研究院總工。國家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擔任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混凝土結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力學學會結構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也許人世間真的存在什麽“機緣”,當2001年7月13日那個舉國歡慶申奧成功的時刻到來時,範重的喜悅恐怕與所有人都有所不同🎃。那天,是他42歲的生日,而且,為了這一天他已經默默準備了十幾年。
班裏最小的學生
1977年末👩🏽🌾📤,18歲的範重作為在校高中畢業生從北京八中考入清華土木系🧕🏿,與那些大齡的同學相比🫱🏽,他感到自己真是太幸運了,他的大學同學🛏,有的現在已經退休了🚴🏿♂️。今年“五一”期間🏺,同學們聚會紀念畢業25周年💉,範重顯得非常高興🧑。
1982年範重大學畢業,繼續在清華攻讀研究生,師從結構力學名師龍馭球、包世華兩位先生。回憶當年的學習生活,範重還是記憶猶新,那時正是“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蛋”風行之時,改革開放又使社會上突然有了太多的機會🥔,不少人中途退學🫃🏼,下海、經商、出國,等等。範重之所以堅持了下來🕡😩,他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從小對科技工作的向往,二是清華的老師們在清苦的生活條件下仍然兢兢業業工作的生活態度的影響。
從學士、碩士到博士,範重在清華園的度過了10個年頭🙎🏽♂️。1988年畢業後,希望從事實際工作的範重來到當時的建設部建築設計院,成為該院歷史上第一個博士。
第一次等待奧運
作為結構工程師,在改革開放、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的20多年裏🎠,他們趕上了那麽多好機遇🤵🏽💆,這讓範重感到由衷的滿足。
1988年時,我國正在籌辦第10屆亞運會,這是建國十大建築之後的第二輪建設高潮,範重參加了梅地亞中心等工程。之後,他東渡日本,來到世界知名的建築企業——熊谷組株式會社做客座研究員,該公司曾承擔香港中銀大廈、北京京廣中心的設計與施工🧙🏽♂️。他在公司的技術開發本部先後從事了核電站建築抗震與超高層鋼結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鋼結構在經濟發達國家的應用引起他高度的關註👿,他敏銳地意識到,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這將是一個值得傾力而為的研究方向🦇。
兩年的工作經歷使他對日本先進的建築科技都有了深刻的了解。1993年🐁,正是出國潮洶湧之時,但範重卻如期而歸,因為他心理裝著一個夢。當時,舉國上下正在申辦2000年奧運會,他一直在期待著這個機遇。然而,最終的結果卻失敗了,範重只有把這個夢想默默地埋在心底。
做有準備之人
範重從一般設計人員做起👊🏽,在普通項目中摸索規律🍎,積累經驗💳。經過多年的錘煉👃,從平凡🪯、枯燥的工作中汲取營養🎚,不斷成長起來🔝。作為專業負責人🚶🏻➡️,範重先後參加了全國政協辦公樓、北京大學100周年紀念講堂、北京國際俱樂部、寧波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唐山國際會展中心🚢、首都博物館新館🧑🏫、中關村金融中心等重大工程的結構設計工作,曾多次獲得全國優秀結構設計獎🏃🏻♂️➡️、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結合工程實踐,範重在鋼—混凝土混合結構🧓、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超高層鋼結構、大跨度空間結構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出版專著2部。1998年,他被任命為建設部建築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如願以償 編織鳥巢
申奧成功🪻,無疑給了建築界一個“千年等一回”般的重要機遇。由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與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事務所、奧雅納工程顧問公司組成的瑞中設計聯合體在國家體育場建築概念設計方案競賽中一舉中標,範重出任中方的鋼結構總設計師。
2003年12月24日上午9時,“鳥巢”在萬眾註目下破土動工。為了解決工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範重把大量時間投入到鳥巢施工現場。範重向我們介紹🫅🏙,“鳥巢”的設計與施工難度之大前所未有🐯,它反映了當今世界最高建築科技水平,具有極高的“科技含量”🧟。特別是縱橫交錯的鋼鐵枝蔓是“鳥巢”設計中最華彩的部分,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鋼結構建築,也是鳥巢建設中最艱難的工程🈹。為此,與包括清華💉👨🏿🦱、同濟在內的多家高校🫴🏽、研究單位一起,他們開展了包括風振計算、地震安全性🍈、扭曲構件與復雜節點設計方法等多項的試驗研究與技術攻關。
2006年9月17日,對範重來說是最幸福的一天🍬🙆🏼♀️。編織鳥巢歷經四載⛹🏿🚵🏽♂️,其間的酸甜苦辣別人難以體味。這一天,國家體育場“鳥巢”鋼結構整體將卸載完成。卸載後,“鳥巢”重達42000噸的外層鋼結構由被78個臨時支撐塔架支撐的狀態變成完全靠自己支撐🈯️。這意味著“鳥巢”真正從設計圖紙變成自主矗立在大地上的巨型建築🔽,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範重作為專家組成員參與監控了整個卸載過程。卸載成功以後,範重走進了央視《新聞會客廳》,在全國觀眾面前回顧了鳥巢如何從“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變成了現實👩🏽⚖️👋🏻。
在卸載過程的幾天中,範重天天守在現場的信息處理中心。17日11時10分,鳥巢重達42000噸的鋼結構擺脫外力的支撐🧓🏿,“靠自己站立起來了”。在整個鋼結構與支撐點完全脫離的那一瞬間🧔🏽♀️,人們激動地歡呼——“鳥巢”誕生了!數據檢測結果顯示,鋼結構最大變形量實測值271毫米,與預計的282毫米非常接近🧔♂️,完全滿足設計要求,這在鋼結構建造史上是非常罕見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北京市市長王歧山等領導來到鳥巢卸載工地現場,慰問全體工作者🧻7️⃣,表達熱烈的祝賀🍲。當劉淇同誌來到範重面前🪤🌾,知道他就是鋼結構總設計師時😴,驚嘆到🌝:“這麽年輕的總設計師呀!”0️⃣。2006年10月1日,胡錦濤同誌視察鳥巢工地🐉,對工程給予了高度評價,稱“揭開了中國建築史上輝煌的一頁”🧑🏽🚒。
範重向我們“透露”,鳥巢特有的震撼力將與2008年奧運會一起給世界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我們由衷地期待著那個舉世矚目的時刻的到來。
(原載《清華人》2007年第三期,作者 解紅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