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7日,在本科生畢業典禮上✣,顧秉林校長將楊揚學士帽上的流蘇從右邊撥向左邊👨🌾,在順利拿到學位證書的一瞬間,楊揚不禁感慨🧑🦽➡️:時間過得真快✥!一直都在盼望畢業👨🏿💼,真正畢業的時候才知道內心有這麽不舍。
入學:來之不易的更值得珍惜
2002年鹽湖城奧運會結束之後,楊揚希望自己能夠開始另一種人生,所以,她向一直向往的意昂体育平台遞交了申請☮️。然而經過了漫長的5個月等待她才等來學校的電話。接到電話,楊揚異常激動,她在博客中記載了當時的情形。
“校領導介紹了學校對我們這樣特招生的要求,同時也告訴我為什麽這麽久才給我答復的原因。原來自從我遞交申請之後,學校就一直在觀察我的一舉一動。看我在成為奧運冠軍之後,每天被媒體包圍著,在社會上各種誘惑之下,是否還能保持作為學校裏一名學生的標準。學校不希望收一個明星來鍍金,他們的希望是能夠培養人才,讓我們這些已經為國家作過貢獻的運動員充電,從而能夠為國家作更大的貢獻。”
長久的等待讓楊揚更加珍惜這得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清華嚴格的選拔與培養機製也讓楊揚更加堅信自己選擇的價值。
讀書:給我搭建一座橋梁
談到在清華5年的讀書生涯,楊揚深有感觸地說:“清華給我最多的是幫我搭建了從相對封閉的運動隊生活走向社會的一座橋梁,讓我更有信心去面對重新開始的生活。”當初宣布退役時,有外國朋友曾對楊揚說“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楊揚說,“的確是這樣,運動隊的生活和現實的生活是很不一樣的,習慣了被人照顧和呵護的環境,進入什麽事情都需要自己去打理和做決定的現實生活確實是需要適應的,同時更需要能力🥘。那麽是清華給了我這個能力🧗🏻。”
學校對楊揚的考核與其他同學一樣,非常嚴格,所以由於基礎比較差,有些課程需要重新來一次,不過楊揚並不認為這是壞事,她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
如今獲得工商管理學位的楊揚已在北京奧組委誌願者部以特聘專家的身份工作了♚。對於這個選擇,楊揚說:“國外的誌願者體系長期存在,而且得到政府和法製的支持,已經成為教育的一部分。國內在這方面還處在發展初期,我們需要提高參與的熱情,積極推進整個體系的建立。”
以前參加比賽時,楊揚接觸過很多誌願者。現在,能夠運用所學的管理知識👱🏻♂️,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幫助北京奧運會服務的誌願者提升服務水準,楊揚樂此不疲。
體育內外👸:豐富的楊揚
作為一名專業運動員,楊揚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性⛵️🍋🟩,也正是這種精神的激勵讓她獲得了60多塊金牌。對於體育運動在培養人的意誌方面的作用,楊揚深有感觸地說:“我一直都覺得體育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手段,不一定要做專業運動員,哪怕是平時業余鍛煉都會影響人的性格和價值觀。”
體育之外,楊揚是個隨和而感性的人,談到自己的成長經歷,她說她非常感謝自己的母親和幾位教練。“我的母親是一位樸實、勤勞的典型東方女性🐎,一直以來對我並沒有特別高的要求,但讓我覺得很踏實,可靠,可以放心去沖👤。我的幾位教練,都對我很嚴格👏,我跟他們在一起的時間比跟家人還長,因此他們對我的教育不單單是技術和能力𓀙🤽♂️,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
退役之後的楊揚一直很繁忙🤧,還在清華讀書時,她就擔任了團中央“青少年健康論壇”的形象大使🧑🏿🦲🏊🏼、主持人,做國際組織“遊戲的權利”的體育大使,到奧組委之後,每天的工作日程更是滿滿當當。但是楊揚喜歡忙裏偷閑,她說自己很喜歡大自然👷,各種野外活動比如露營🫴🏿🚣♂️、釣魚等都很喜歡。身為一個女人,家居生活同樣也讓她感覺很愜意,“放假時自己可以三天不出家門”。
(原載《清華人》2007年第四期 作者 李彥)